蘋果裡的五角星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蘋果裡的五角星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蘋果裡的五角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認識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啟示: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課時安排:2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受到啟示: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感覺到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這一道理。
教學難點:
對“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兩句話的理解。
教材簡析:這是一篇充滿童真童趣的文章。記敘了鄰家小男孩“傳”給我一個獨特的切蘋果方法,使“我”受到啟迪。故事淺顯而蘊意深刻。
學情分析:學生一定會被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的魅力所吸引,樂於閱讀與學習。對文章中的難點,亦可透過引導與探究有進一步
的領悟。
教學方法:激發興趣,自讀感悟與合作探究相結合,並採用動手實踐加強體驗。
教具準備:以小組數為總數的經過反覆打死結的細繩(結均打於同一位置),一個蘋果。
學具準備:若干個長方體(可由蘿蔔、山藥等切成)。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預設
課前小遊戲:
激發學生興趣,為課文理解埋下伏筆。
將準備好的繩結以小組分發,要求學生於1分鐘內開啟。
共同想辦法解繩結。
學生在1分鐘內無法完全解開繩結。
教師留下懸念:上課後解決。
一、複習匯入。
回顧課文主要內容,為本節課學習奠定基礎。
板書課題。
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1、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蘋果裡的五角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瀏覽或默讀課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回答問題。
1、課文記敘了鄰家小男孩“傳”給我一個獨特的切蘋果方法,使“我”受到啟迪的故事。
2、“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二、精讀課文:
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研讀課文。把握重點、突破難點、解決課前懸念。
(切題導疑)
對“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麼大的魅力。”你是怎麼理解的?
(逐步引導)
a、“魅力”一詞的含意。
b、“蘋果裡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現在哪裡?
查詞典
自主研讀課文,搜尋有效資訊;獨立思考,回答交流。
a、詞典中“魅力”一詞的含意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
b、“蘋果裡的五角星”的“魅力”表現在(1)小男孩兒急於顯示他新學的本領;(2)“這個秘密不知從什麼地方傳到那男孩的幼兒園,然後又由他傳給我,現在我又傳給你們大家。”並將繼續傳下去;(3)這種切蘋果方法,使“我”受到啟迪。
c、“蘋果裡的五角星”為什麼會具有這麼大的“魅力”呢?
追問d、“一般人為什麼不‘攔腰’切呢?”
再次精讀課文,合作探究。並能結合實際,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猜想。
c、因與眾不同、“鮮為人知”,才有魅力。
d、因公平起見、遵循習慣、懶於思考等諸多原因造成了大部分人的“循規蹈矩”,少了創新意識。
e、相信大家對“循規蹈矩”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大家對“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是不是有了自己獨特的體會呢?
自讀自悟
結合實際,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不“循規蹈矩”,大膽採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辦事。
結決課前懸疑:用剪刀從結中心一剪,繩結開了。
看著老師開啟繩結,恍然大悟。
三、回味朗讀: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讀,加深體驗,讀出感情。
以自己對文字的理解朗讀,讀出情感變化。
四、實踐拓展:
讓學生親自動手,對“創新”一詞有更深的體會。
組織活動,引導展示。
將自己帶來的長方體從不同角度進行切割,切出不同的平面圖形。
(每個長方體只能切一刀。)
可截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五邊形、平形四邊形等平面圖形。
五、小結。
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大膽採用新的思維方式去辦事。
板書設計: 5、蘋果裡的五角星
魅力
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蘋果裡的五角星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補充學習《織夢的孩子》,進一步體會,創造還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感受創造帶來的快樂。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引導學生把握課文重點,初步學會透過抓住精華深入學習,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
1、把握故事精華,理解課文內容。
2、感受創造來源於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以及創造帶來的快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這個圖案,大家都很熟悉。(板書:五角星)
2、你在哪兒看到過“五角星”?
3、這節課,我們一起到蘋果裡去找一找五角星。(板書課題:蘋果裡的五角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意。
1、看得出來,不少同學充滿著疑惑!那就請同學們趕緊開啟課本,輕聲讀一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
2、交流大意。
讀懂了嗎?能簡要地說說課文講的什麼?(課文講述了鄰居小男孩向我展示另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發現了蘋果裡的五角星。)
三、把握重點,深入學習。
a、再現故事
1、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同學們一讀就基本理解了。蘋果裡竟然能切出“五角星”真是太有意思了!
2、小男孩是如何向“我”展示這個新發現的,現在,我就是你們的鄰居大哥哥,你就是小男孩,向我展示一下,行嗎?(學生準備)準備的時候,請想好自己的神態、動作、說話的語氣,等等。
3、情境表演,結合理解課文。
(1)表演中,穿插人物話語表達的指導。
“大哥哥,我要讓你看看裡面藏著什麼。”(神秘、神氣、眉飛色舞)
“不,你不知道的,還是讓我切給你看吧。”(急切、迫不及待、自信)
“大哥哥,看哪,裡頭有顆五角星呢!”(自豪、得意、興奮)
(2)切蘋果時,穿插提問,結合理解有關詞語:
●錯了,錯了,大家告訴他蘋果該怎麼切?(從頂部切到底部)
●現在,你準備怎樣切?(理解“攔腰切”)
4、大家以前看到過蘋果核像個五角星嗎?很少有人看到這個圖案,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圖案,就是——(鮮為人知)
5、(對小男孩)謝謝你帶我們發現了蘋果裡這個鮮為人知的五角星。
6、齊讀課文1—3自然段。
b交流啟示
1、讀了這個故事,你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學生談啟示,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換一種想法
2、出示:如果你想知道什麼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齊讀。
往大處說,(或者是更普遍地說)什麼叫創造力?(什麼是創造力,就是換一種思維方式。什麼是創造力,就是突破常規思維。)(板書:創造力)
四、拓展交流,小結過渡。
1、讀了《蘋果裡的五角星》,我們知道了,從小處說,創造力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更普遍地說,創造力就是換一種思維。
2、著名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告訴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生活中有很多創造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有創造的才能。
3、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創造都是像換一種方法切蘋果那樣簡單,它需要人們不僅要善於去發現,去思考,還要付出不懈的努力,甚至要經過一個艱苦的歷程。
4、義大利著名航海家哥倫布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創新,不畏艱難,才發現了美洲大陸。讓我們再一起來讀一則《語文補充閱讀》中的小故事《織夢的孩子》,走近這位偉大的航海家。
五、補充學習《織夢的孩子》。
1、學生自讀故事《織夢的孩子》。
佈置思考問題:
(1)哥倫布小時候有一個怎樣的夢想?
(2)哥倫布對地球的認識與很多人有什麼不一樣?
(3)故事中最吸引住你的是哪個部分?
2、閱讀交流。
問題一:哥倫布小時候有一個怎樣的夢想?
哥倫布的夢想是有一天坐船飄洋過海,到新的地方去。
問題二:哥倫布對地球的.認識與很多人有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相信地球是扁平的,如果船行駛到地球盡頭,就會掉下去,失去蹤影。而哥倫布和一些有學問的人則主張地球是圓的。
補充提問:
有同學知道哥倫布1492年出海航行的目的地是哪裡嗎?(東方的中國和印度)
而這次航行,哥倫布卻是向西航行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指點:這正是哥倫布與一般人想的不一樣的地方。當時很多人都因為此而嘲笑哥倫布,甚至認為他是傻子說瘋話。哥倫布無法得到人們的理解,更得不到支援,但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仍頂著壓力,冒著危險開始了新的航行。
問題三:故事中最吸引你的是哪個部分?
(1)哥倫布整個航行的過程深深地吸引了我。
(2)這是課文的精華部分。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就要善於抓住文章的精華部分,深入地學習,就像我們剛才學習《蘋果裡的五角星》,抓住了小男孩的展示和故事給我們的啟示這兩個課文的精華部分一樣。
4、學習故事精華,深入體會哥倫布的不懈和創造帶來的快樂。
(1)請同學們再細緻地讀讀故事8—14自然段,哥倫布的船隊在航海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哥倫布是怎麼做的?用筆畫出有關的語句,並圈出關鍵詞語。
(2)交流
遇到的困難:
●途中的一座山頂冒出煙和火的火山,嚇壞了水手們。
●大多數船員一直沒看到陸地,心中越來越害怕。害怕……害怕……
●風浪大的時候,水手們埋怨;沒有風時他們也埋怨。
●10月10日,連其它兩艘船的船長都要求回航了。
哥倫布的做法:
●為了安撫水手們,哥倫布答應他們,第一個……
● 哥倫布懇求大家:“再給我三天期限……”
結合學生回答:
船員 哥倫布
害怕 安撫
埋怨 懇求
(3)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呢?他們都會說些什麼?怎樣做?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前後四個同學交流一下。(學生分組討論)
(4)創設情境,想象表演。
現在,我請一位同學來擔任哥倫布的角色,帶領船隊一起遠航。(指名學生擔任哥倫布角色,一排學生擔當水手)
師描述情境:
哥倫布帶領水手們登上了帆船。(出示圖片)
1492年8月3日,他們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鼓帆向陌生的海洋前進。(播放海浪聲)海風呼嘯,巨浪翻滾。
船日夜不停地行進,一個月過去了,單調寂寞的海上航行讓每一個水手感到無比厭倦。9月6日,水手突然發現,海中有一座山,山頂冒著煙和火,水手們嚇壞了。
船繼續前進,舉目四顧,周圍只剩下茫茫的海水,連一隻水鳥的蹤影也沒有,陸地究竟在哪裡?水手們心中越來越害怕。(引導水手說話,哥倫布回答。)
9月的天變化無常,一會兒風急浪高,一會兒驕陽似火,水手們不停地埋怨。(引導水手說話,哥倫布回答。)
兩個月過去了,船隊仍然沒有什麼新的發現。10月10日,其它兩艘船的船長都一致要求回航,哥倫布懇求大家(哥倫布的話)
哥倫布整天在甲板上守望,期待著陸地的出現。
(音樂)一天,終於有一群鳥從頭頂上飛過。海面上還飄著樹葉和粉紅色的花朵。這一切預示著什麼?
(5)指導朗讀,體會成功的喜悅。
真的會出現陸地嗎?
引讀指導16—19自然段。
要點:
●看到一點亮光,就看到了——一絲希望。
●景色是那樣的美,此時水手的心情一定是十分的喜悅
●高喊讀出興奮之情。
●此時的哥倫布呢?他“跪下來,親吻腳下的大地”。我國現代著名的詩人、歷史學家郭沫若曾寫過一首詩《地球,我的母親》,創作時他激動不已,一次又一次親吻著大地。我們可以想象,此時的哥倫布內心一定也是——無比的激動與自豪。
能讀好這段話嗎?(學生練讀)
學生分角色讀。(配樂)
5、學習故事的結尾。(引讀20、21自然段)
第二年1月4日,哥倫布的船隊開始回航。3月15日安全回到出發地:西班牙巴羅斯港。
哥倫布因為堅持不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偉大的英雄。國王和王后召見了他,他被封為“海上大將”。
六、總結全課,佈置作業。
1、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蘋果裡的五角星》,並補充了《織夢的孩子》,重點抓住了兩篇課文的精華部分進行了深入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師指點:發明創造就在我們身邊,它源於獨特的發現,深入的思考,更裡不了勇敢的探索。
2、作業:
(1)模仿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給哥倫布和發現蘋果裡五角星的孩子寫幾句話。
(2)繼續閱讀創造發明故事。
板書設計:
蘋果裡的五角星
織夢的孩子
創造力 換一種想法(思維) 勇敢的探索
船員 哥倫布
害怕 安撫
埋怨 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