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3篇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1

  1、朗讀並背誦課文,疏通文意。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3、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

  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要求學生反覆朗讀,正確停頓,疏通文意。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學生回憶自己兒童時期有意思的事情,教師引導學生學生談有豐富想象力的遊戲。

  師導:剛才同學們所描繪的事情說明你們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透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藉助觀察、聯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二、朗讀課文

  第一遍,教師範讀;第二遍,教師領讀,教師讀一句,學生讀一句(為使學生正確地掌握停頓)第三遍,教師大聲讀,學生小聲跟讀;第四遍,學生齊讀。

  三、學法指導

  文言文中單音詞佔大多數,現代文中雙音詞佔大多數,只要我們聯絡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四、疏通文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並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註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粗的詞的意思。

  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果如鶴唳雲端(果真)

  以叢草為林(樹林)

  興正濃(興趣)

  方出神(正)

  驅之別院(趕、驅逐)

  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視力極佳。

  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夏蚊成雷:蚊群發出雷鳴般的叫聲。

  3、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⑴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⑵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⑶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4、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樂趣只有透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5、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6、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後,再快速齊讀。

  7、限時背誦課文,分自然段背誦。

  五、作業

  熟讀課文並能試背課文。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

  二、內容研討

  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1、齊讀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觀察的收穫。

  2、齊讀第2、3、4段,思考:只是明察細察了,是否就有物外之趣了?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並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3、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三、體驗反思

  學生討論:

  1、癩蛤蟆已捉在手,又打了幾十鞭子,想像一下,是什麼樣的鞭子?癩蛤蟆竟沒有死,是為什麼?

  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麼感受?

  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於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作業

  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準確劃分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學習積累重點詞語,能正確翻譯並領會課文大意。

  3、理解只有善於觀察,善於聯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反覆朗讀,疏通並領會課文大意。

  2、積累重點詞語,學習古文翻譯的方法。

  3、感悟“物外之趣”,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象,獲得生活樂趣。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有人說,童年是一首歌,節奏歡快;童年是一首詩,浪漫多彩;童年是海邊的貝殼,五色斑斕。想起童年,每個人的心中都是甜蜜的,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分鐘,把自己心中最美的那一段童年與大家分享一下。請一學生講講。

  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體驗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是要用心領悟,目的是為了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 學習本文,首先要很好地藉助工具書,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三、譯讀激趣:1.簡介作者、作品課文節選自《浮生六記·閒情記趣》。作者沈復,字三白,清代文學家。2.一讀(指名4生讀),讀準字音。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項為之強(jiāng) 鶴唳(lì)雲端 怡(yí)然稱快 凹(āo)凸(tū) 土礫(lì) 壑(hè) 龐(páng)然大物 蝦(há)蟆(ma)3.二讀(齊聲讀),讀得流暢(1)在正音的基礎上,教師範讀,學生體會朗讀的情感與語調(2)全班齊讀,力求讀得流暢。4.三讀(譯讀),讀懂文意。(1)合作探究:採取“小合作+大合作”的辦法。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每個小組合力翻譯一段,要注意三點:①讀懂文章寫的內容; ②你是怎樣讀懂的?你用了什麼方法? ③你還什麼問題?(2)學生小組合作譯讀,教師巡迴參與。(3)小組接龍翻譯(組內接龍)。教師巧妙點撥,進行組間交流。(4)教師引導之後總結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是:加字法、換詞法、推斷法、查註釋法等。5.四讀(放聲讀),讀好停頓,體會情感。 在讀懂文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試著劃分下列句子的朗讀節奏。方法:和語意語言結構一致;虛詞放開頭領起下文的。如:

  (1)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2)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3)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教師抽查重點字詞的翻譯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並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中“我”看到“鶴唳雲端”的景象和遇到那個“龐然大物”的經過。

  三、問題探究:

  1、文章圍繞什麼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2、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3、其實文中所寫的都是很平常的事物,作者為什麼會覺得這麼有趣而奇特呢?

  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作者透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聯想和想像,賦予了自然景物新的形象。 四、體驗與反思:1、本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請談談你的感受。

  (提示: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

  五、教師總結

  六、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以“童趣”為題,寫一篇小短文,突出“童趣”。 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維的能力。

童趣的優秀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奏分明地朗讀並背誦課文。

  2、積累詞語同時理解作者的精神體驗──“物外之趣”。

  3、領悟作者的奇思妙想,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1、反覆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2、初步瞭解古文與現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律。

  3、理解怎樣藉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情境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兒童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幻想。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變幻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透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同學們,你有沒有過這樣的奇思妙想,看著看著……今天我們來學習清代文學家沈復的短文《童趣》。文中的趣事,可能會勾起我們許多兒時的回憶,或許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板書課題、作品、作者簡介。

  教師導學: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特點是簡潔、典雅。它與現代漢語一脈相承,只要有信心,並不難學。學習文言文是為了繼承民族的文化遺產,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歷史,還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學好文言文關鍵在於培養語感。一是要熟讀、背誦;二是要用心領悟;三是不斷積累文言詞彙。學習本文,首先要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視朗讀背誦。在朗讀時,要很好地把握語氣和節奏,要大聲地讀,讀出點文言味兒來,讀出文章的主旨。

  2、誦讀積累,初步感知:

  ⑴ 教師範讀課文。並在語音、語氣、節奏、感情等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和點撥。

  ⑵ 學生反覆誦讀課文,注意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藐(miǎo) 項為之強(jiàng) 鶴唳(lì) 怡(yí)然 癩(lài)蝦蟆 凹凸(āo tū) 為壑(hè)

  3、解釋詞義,疏通文意:

  ⑴ 默讀課文,揣摩課文內容,試著解釋下列詞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組討論,合作解決。

  a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

  b 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c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d 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

  e 果如鶴唳雲端。

  f 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g 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

  h 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i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j 徐噴以煙。

  k 以草為林。

  l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⑵ 在教師的幫助下,試著讓學生將課文譯成現代漢語。

  ⑶ 反覆朗讀課文,並讓學生試著劃分朗讀節奏。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四人小組討論,教師適時啟發、點撥、引導:

  ⑴ 學了這篇古文,你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哪一段?

  ⑵ 請概括地說出作者記敘了哪幾件“物外之趣”?

  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衝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是把土牆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⑶ 你認為這種“物外之趣”是怎樣產生的?

  提示:是藉助於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創造出來的。

  ⑷ “我”為小蟲打抱不平,為什麼只是“驅之別院”,而不是將癩蛤蟆處死?

  提示:A、珍惜生命。B、處置有度

  ⑸ 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於善於觀察,善於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第1自然段“明察”

  ⑹ “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穫。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2、互動釋疑:

  你還有哪些疑問,請說出來,大家一起探討解決。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麼?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牆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鬥。

  三、背誦比賽,加深理解

  男女生比賽,限時背誦課文。

  注意語音停頓,節奏分明。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四、聯絡生活,體驗拓展

  1、生活體驗: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歷?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於從聯想中發現事物的美妙。試展示一下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拓展延伸:鼓勵同學們敞開述說,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圍繞中心暢談體會,做好評價。

  ⑴ 這篇課文對你有怎樣的啟發?

  提示: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我們要培養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自己的聯想和想像的能力。我們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於幻想的特點,勇於實踐,做一個敢想敢做、勇於開拓的人。

  ⑵ 你認為怎樣做才算是一個有情趣的人?

  提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富於聯想和想像,加之有一定的審美能力,能發現美、認識美。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答案不求統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對有創意的回答,教師要給予熱情鼓勵。

  3、總結儲存:

  同學們,《童趣》是一篇饒有興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發我們很多美麗的聯想和想像。其實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在聯想、想像甚至幻想中產生的。少年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我們應當把它充分開發出來,使我們的生活、學習更加多姿多彩。同時希望同學們能逐漸引起對文言文興趣,多多積累文言詞彙,為今後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4、作業佈置:將“生活體驗”寫成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