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伊索寓言的教學設計

伊索寓言的教學設計

伊索寓言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伊索寓言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知識目標:

  瞭解寓言的一般特點。

  能力目標:

  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對寓言的喜愛,從故事中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複習。

  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其中一兩則故事的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一)《狐狸和葡萄》。

  1.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抓住文中關鍵詞語來體味葡萄的誘人。

  2.一隻狐狸看到了,讒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樣做的?能透過想象說具體嗎?

  3.儘管狐狸想盡了各種辦法,但還是白費勁。如果是你,你會怎樣想,怎樣做?

  4.狐狸是怎樣說的呢?為什麼這樣說?

  (“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虛榮心強、愛面子、生怕別人笑話;自己無能為力,卻又不敢承認,表裡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讀一讀課文結束的話。想想這句話在故事中起什麼作用?(揭示了道理,畫龍點睛)

  6.理解寓意。

  (1)齊讀第三自然段。(聯絡狐狸想吃葡萄的讒樣兒,狐狸的言行,剛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體會寓意。

  (2)現實生活中你還想到了哪些類似的話語?

  (3)對於這些不良話語和心理,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二)《牧童和狼》。

  1.集體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主人公是牧童,任務是在村邊放羊。閒得無聊,大喊“狼來了”,拿村民們的“驚慌失措”取樂。)

  2.到底有沒有狼?

  (理解反問句:哪裡有什麼狼!注意它的標點,說說為什麼不用“?”而用“!”。)

  明明沒有狼,孩子為什麼說“狼來了”?

  (理解“驚慌失措”,給“措”選擇合適的字意)

  3.你覺得牧童“好幾次”大叫“狼來了”,是什麼行為?

  (欺騙、撒謊、不誠實、不老實。)

  4.引讀第二自然段,村民們好幾次上當受騙後,會怎麼想?怎樣說?

  (村民們知道牧童在撒謊,不願意再上當。)

  5.以後村民們再聽到“慌忙大叫”後,會怎樣想?怎樣做呢?牧童的結果會是什麼?

  6.小組之間討論:牧童是一個怎樣的人?

  7.集體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8.牧童說謊的結果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類似的人和事嗎?

  讀了這則寓言,你想對那些說謊的人說些什麼?對自己說些什麼?

  (三)《蟬和狐狸》。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圈套”本來指什麼?在本則寓言中指什麼?

  (使人上當受騙的、壞的、害人的.計謀、計策,陰謀詭計。把蟬從樹上騙下來,吃掉他。)

  2.怎樣騙的?

  (細讀第二自然段。並畫出突出表現狐狸會騙的詞語。)

  朗讀狐狸的話。

  3.這是一隻什麼樣的蟬?從哪裡看出來的?他是怎樣想?怎樣做的?

  (細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線畫出最能說明上述問題的內容。拓展思維:想象蟬的思考過程。)

  4.對待狐狸這樣的奸詐小人,我們應該怎樣做?

  5.理解寓意。

  (1)這則寓言中蟬聰明在哪裡?(讀“蟬和狐狸”的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之間交流:你想對寓言中的蟬說些什麼?對那些中了“圈套”的“蟬”說些什麼?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則寓言的寓意。

  三、對比“狐狸和蟬”與“狐狸和烏鴉”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烏鴉”愛聽奉承話,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抵不住誘惑,失去戒心。而“蟬”善於思考,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存有戒心,識破了狐狸花言巧語的險惡用心。

  四、總結。

  讀了三則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收穫?

  (啟發學生從文章結構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談收穫。)

  五、作業。

  1.完成練習冊。

  2.選讀《伊索寓言集》。

  板書設計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虛榮,表裡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誠實,經常說謊,自食其果。

  《狐狸和蟬》蟬:善於觀察、思考,保持警覺,存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