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精選8篇)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精選8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安排:

  (1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2、結合分一分、認一認、玩一玩等教學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培養觀察、表達、歸納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在分類、觀察、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初八認識幾何圖形的特點,並知道名稱。

  教學準備:

  學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的學具、橡皮泥一盒

  教師: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各一個,PPT課件

  板書(場地)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體 球

  教學過程:

  一、課前活動

  比眼力(出示兩幅圖)

  師:認真觀察,找一找兩幅圖有幾處不同?

  二、動手動腦,感受新知。

  1、師: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認識它們,(出示立體圖形圖片)。你要是認識它們就和它們打聲招呼,說出它的名字。(生說說立體圖形的名字,師貼在黑板上)

  2、把這四種圖形分成兩類,你怎麼分?

  學生分一分說一說。

  3、課堂活動二:

  感受立體圖形。

  (1)看一看

  師:(拿出長方體實物)請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先數一數它有幾個面。(引導學生有順序的數)

  學生自己數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麼不同

  同桌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評價。)

  2、展示學生的比較方法。

  3、課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的特點

  4、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比較圓柱體和圓

  (3)課堂活動三:摸一摸

  師:閉眼睛,摸一摸,四種立體圖形,有什麼感覺?再說說他們的名字

  三、課間活動

  認識和欣賞生活的圖形

  1、課件出示生活中的實物,讓孩子們與所學四種立體圖形連線。

  2、數一數

  3、認一認,數一數

  四、總結

  評價這節課,你和哪些圖形成了好朋友?評價你的表現(你能到到幾個水滴娃娃?)

  六、課堂活動延伸

  用你認識的立體圖形設計一幅畫。

  在比眼力、比記憶力的遊戲活動中匯入新課,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幾何圖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識需反覆感知才能逐步轉化為理性認識。我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學習活動中,初步感知四種立體圖形的特點。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

  一年級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鐘左右,課間活動可以讓他們緩解疲勞,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絡,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形式簡單的課後練習,卻給學生提出了具有挑戰性的要求,這樣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會很有幫助。

  自我評價讓孩子們學會思考自己,感受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失敗的教訓。簡單的評價形式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2

  設計說明 :

  小學生在入學前就接觸過各種形狀的物體,生活中也到處都是這些形狀的物體,但一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抽象出直觀的立體圖形,建立表象,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並不容易。本節課主要從形狀這一角度來使學生初步認識圖形。一年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比較弱,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弱,針對上述特點,本節課的教學在設計上主要有以下兩大特點: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學生透過摸一摸、分一分、說一說、比一比、看一看、擺一擺等活動,獲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掌握立體圖形的特徵,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知識,培養了自學能力。

  3、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用學生喜歡的動畫形象喜羊羊引入新課,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思維活躍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前準備 :

  積木 教具 箱子 兩個盒子 學生準備 積木 球 各種形狀的小紙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今天,喜羊羊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師:圖形樂園裡的景色可真美,喜羊羊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認識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師:觀察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

  【 設計意圖: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了輕鬆的學習氛圍,為接下來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探究新知

  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起玩一玩吧!(分小組活動)

  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裡。為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更加方便,我有一個建議,能不能把你們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小組彙報,請同學們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來研究。(出示按形狀分組的情況)

  【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老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師:(問一名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你呢?其他同學呢?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不同的球,說一說它們都是什麼形狀的。

  小結: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為球。

  師:除了剛才你們手裡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師:請同學們把球放在桌子上。

  師:老師剛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子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著球,這是為什麼?(怕它掉在地上)

  師:為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

  師:對,球是能滾動的。(板書球是圓形的,易滾動)

  【設計意圖:透過把球放在桌子上,使學生髮現球易滾動這一特徵。從實物到圖形名稱再到立體圖形球是圓形的,易滾動的認知是本節課的重點,利用多媒體形象化教學的功能展示出抽象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

  (二)圓柱的認識

  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不是)為什麼不是?

  師:球是圓形的,易滾動請同學們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先摸一摸,再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師: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板書:圓柱)

  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著圖畫中堆積在一起的形狀相同的積木,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

  師: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透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2、列舉學生不同的發現。 (學生髮現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

  師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大?小結:透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 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摸一摸、看一看、數一數,體會正方體的六個面都是平的,並且大小一樣,親身感受正方體的特徵,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

  (四)長方體的認識。

  師:(教師指著圖畫中長方體的積木)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師:請你從桌子上的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才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徵。

  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師: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

  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3)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大。(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為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形狀。

  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獨立研究長方體的特徵,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裝回袋子裡。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

  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四、鞏固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展示各種圖形)

  五、課堂小結

  【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六、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球 會滾動

  圓柱 會滾動 能直立

  玩、看 、摸發現 正方體有6個面,是平的

  長方體有6各面,是平的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

  2.過程與方法: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化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2.難點: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3.關鍵: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

  課時劃分: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1課時

  2.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1課時

  3.練習四 ……………………………………………………1課時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P27例1,P29課堂活動第1題,P29練習六第1題。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從中獲得價值體驗。

  教學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學生準備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曆、釘子板、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學具。

  教學過程

  一、導:

  1、出示P21的單元主題圖。

  教師:這是在第二單元學習時我們看到的一幅圖,那時小朋友們在圖中找到了很多有關方向和位置的內容。這節課我們再來看這幅圖,從圖中你能看到一些圖形嗎?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人行道的地磚是正方形的,人行橫道是長方形的,吊牌也是長方形的,崗亭的頂上是圓形的,還有玻璃窗也是長方形的。

  教師:這些圖形在我們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們在生活中已經認識一些圖形了,這節課我們就在你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圖形的基礎上,繼續來認識圖形。

  2、揭示板書課題。

  二、思:

  1、師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結合生活實際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會長方形和正方形拼組簡單的圖形。

  2、學生根據P27例1的要求獨立自主學習、深思。

  三、議:

  1、師:你們在自主學習的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你們是怎樣解決的?

  2、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師巡視指導。

  四、展: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

  五、評:

  1、教師點評學生在以上環節特別是展示環節的情況(以激勵為主,適當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師:透過大家一起學習,學會了辨認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長方體有的面是長方形,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

  六、檢:

  教師: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說一說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

  學生回答,回答時強調是物體的面。

  七、練

  1、P29課堂活動第1題。

  2、P29練習六第1題。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有關圖形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的基礎上,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這些常見的平面圖形。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為以後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和圓,。

  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操作、觀察、比較等活動,讓學生體會“面”在“體”上,培養學生抽象、概括、實踐能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透過各種活動,滲透審美情趣教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三、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最主要體現在教學模式的轉變上。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以及本課的內容特徵,我採用了:

  教師活動:創境設疑——協作指導——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體驗感悟——自主探究——應用創新

  的教學模式展開教學,設定了教學流程的三大環節。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把操作與思考探究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把操作作為探索知識的一種手段,而學生在大量的動手操作中,透過親自感知,親自體驗,從初步認識,到頭腦中建立模型,最後到解釋與應用創新的一次知識的飛躍。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設疑,體驗感悟

  我們的好朋友機靈狗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學生分別指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貼出這幾種圖形。

  接著,我抓住學生愛交朋友的心理,問:“你們願意和這些圖形交朋友嗎?”在學生興致高昂的氣氛中,我匯入本節課的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圖形”。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學生對漂亮的動畫片特別感興趣,所以一開始,我採用了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認識的平面圖形。與圖形交朋友又使學生產生急於探索的情感,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自主探究,協作指導

  1.新朋友的家——面從體來。

  同學們,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趕快行動吧!

  課前,我讓學生事先準備了一些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實物學具。學生在物體上找到圖形後,指給小組內的同學看一看,摸一摸,說說自己的感覺。學生可能會說:“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會說:“我在餅乾盒上找到了長方形,長方形摸起來很平”

  學生透過在實際物體上找平面圖形,初步體會了面在體上,透過摸平面圖形,對平面有個初步的感知。在這一系列小組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2.給新朋友照相——體上有面。

  同學們,想不想給這些新朋友照張相,把他們留在紙上,在學生興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後,讓學生到組長那兒找幾個自己最喜歡的朋友,把它描下來,並激勵學生“比賽看看誰先描完,誰描的朋友最漂亮”。

  給先朋友照相,這一發散性的問題讓學生親自動手,充分給學生“做”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思維。透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面”從“體”來,從而突破本課難點。

  學生可能會用描的辦法,也可能會用印的。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我到各小組巡視。對先完成的同學,我會鼓勵他“你還能想到其他的辦法嗎”充分體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對於一些有困難的同學,我會請其他的小朋友幫助,使這些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愛,增進同學間的情感。

  3.介紹新朋友——平面圖形的特徵

  這些都是我們今天認識的新朋友,怎麼把新朋友介紹給爸爸、媽媽呢?

  我先給學生示範:媽媽,今天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它長得長長的,平平的,它不像長方體,因為它不能裝東西,它是誰呢?然後,學生小組內互相介紹。

  學生介紹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時候,有可能都會說:“方方的,平平的。”這時,我問:“長方體和正方體一樣嗎?”經過學生的再次觀察,再次描述,引導學生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現慾望很強,可是由於他們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不夠,也怕出錯。而此處介紹新朋友的活動提供他們說的平臺,增強了學生的表達意願和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鞏固了對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認識,使用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把握更準確,也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圖形的介紹會慢慢說得更清楚,更有條例,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6

  【教材分析】

  認識圖形這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單元的知識。這節課是讓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有關圖形的知識。主要是認識立體圖形,能夠區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與操作活動,初步學會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2、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3、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辯認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現“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若干、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出示圖片:美麗的城堡)

  我們的好朋友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種城保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來認認:說說這些圖形的名字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三稜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的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

  教師出示圖片字: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認識的平面圖形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教師板書:認識圖形

  二、操作交流、探兗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

  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

  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在摸一摸找到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 (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

  (透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

  老師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示範在黑板上畫一畫

  師:透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就住在立體圖形上面。透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面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 (這個要求具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也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匯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導學生想出多種方法(可能措、畫等方法)

  (充分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

  (透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板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與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

  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透過學生閉眼想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

  (變式圖樣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物件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的進一步瞭解。)

  2、找一找:在教室裡有這樣的圖形沒有?

  先由教師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裡哪些物體有這樣的圖形。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 正方體 圓柱 球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初步認識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等平面圖形,知道可以按邊數給平面圖形分類。

  2、讓學生透過圖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動,感受圖形之間的聯絡與變換,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邊的概念,明白圖形按邊的數量分類、命名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談話: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給我們學校的地面進行整修,就買來了這兩種形狀的地磚,(電腦出示)地磚的面是什麼形狀呢?

  生回答,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貼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圖形上標出名稱)

  二、操作觀察,探索新知

  1、認識四邊形

  小朋友,長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兩個,他們還有個共同的名字呢?你們知道嗎?猜猜看?指名幾人猜一猜(四邊形)。

  你們為什麼稱它是四邊形呢?指名學生說。

  教師贊同學生的意見,並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反貼出,同時板書“四邊形”。

  a、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邊形

  那好,我們就先一起來數一數長方形的四條邊。

  (1)操作:請大家拿出自己的數學書,它的封面就是一個長方形,用左手豎直舉在面前。

  師示範摸一條邊,這就是長方形的一條邊。

  請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

  反饋:你是怎麼數的?指名2個學生上臺數。(可能會有不同的數法,要肯定有順序數的一種,同時強調要記住第一條在哪裡)。

  跟著電腦一起有順序的數。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來數一數正方形有幾條邊嗎?請一人上臺指。

  電腦演示。

  小結:透過數,我們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條邊,它們都是四邊形。

  2、練一練

  (1)問: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圖形裡,還有哪個也是四邊形?

  指名學生回答(平行四邊形,出示)。

  (2)還會有其他形狀的四邊形嗎?(有)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哪些圖形是四邊形呢?

  學生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再校對。

  小結:第1、第2、第4個圖形雖然形狀各不相同,但都是四邊形。凡是四條邊圍成的圖形都是四邊形。(把這3個圖形貼到長、正方形一起,寫上“……”)

  3、認識五邊形、六邊形。

  (1)認一認

  問:工人叔叔搬運時不小心把瓷磚打破了幾塊,我選了2塊,把它們的形狀描下來了,看看,它們有幾條邊?是幾邊形呢?(出示書上的五邊形)

  你能來指出它們的五條邊嗎?指名上臺指,第1個由1人指,第2個由1人帶領全班一起數。

  小結:這兩個圖形各有五條邊,叫做五邊形。

  (2)說一說

  問:四條邊圍成的叫四邊形,五條邊圍成的叫五邊形,那六條邊圍成的呢?(學生猜:六邊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許多六邊形組成的。

  我們書上也有兩個六邊形(出示六邊形)。

  開啟書,把p、26的這兩個圖形,挑選其中一個把它的六條邊數給同桌聽。

  指名問:你剛才數的圖形有幾條邊?是幾邊形?

  小結:這兩個圖形各有六條邊,是六邊形。板書:六邊形

  (3)搭一搭

  五邊形和六邊形還有其他樣子的嗎?(有)(……)

  那你想用小棒來搭五邊形和六邊形嗎?先再腦子裡想一想,你準備怎麼搭?

  操作:請同桌兩個小朋友一人搭五邊形,一人搭六邊形,看誰用的小棒最少?

  學生活動,一人在實物投影上搭。

  問一問用了幾根小棒。

  小結:我們用5根小棒,做五邊形的5條邊,用6根小棒,做六邊形的6條邊,搭出了五邊形和六邊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1、問:我們已經認識了四邊形、五邊形和六邊形,現在它們在一起聚會了,你還能分得清嗎?

  出示第3題。一人讀要求,解釋題意。獨立在書上完成。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們還會在一起變魔術呢。四邊形可以變成五邊形,五邊形可以變成六邊形,六邊形又能變成四邊形,你相信嗎?

  好,請小朋友拿出一張長方形紙,跟我一起變。

  師示範,是幾邊形?再依次折,是幾邊形?請一人數一數。最後又變回四邊形。

  請大家把紙夾進書裡,看電腦老師再來給大家變一遍,邊看邊想象自己剛才折的過程。再填空。

  3、剛才的摺紙有趣嗎?

  再來看,我這裡還有一張長方形紙,如果從上面剪去一個三角形,剩下的是什麼圖形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那怎樣剪是四邊形,怎樣剪是五邊形呢?

  想好了,就請你拿出剪刀,來試一試吧。

  學生操作,師挑選好的貼上黑板。

  4、剛才我們活動開展的熱熱鬧鬧,現在,我們要來安靜的讀題、做題,能做到嗎?

  出示第5題。把下面每個圖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幾個?

  審題。這句話裡要注意什麼?

  試畫第一個,猜猜看,可以怎麼畫,最少分成幾個三角形?指名回答,師畫。

  第二、三個學生獨立完成,2人板演,反饋。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這些圖形(揭題、板書課題)。

  猜猜看,還會有幾邊形呢?

  一年級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篇8

  一、設計思想

  "認識圖形"一課是小學低年級數學中具體概念的教學內容。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形狀概念。兒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觸的事物大都與圖形和空間有關,本課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絡密切。為此,我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設計學生能親自參與又有興趣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觀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合作意識。同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合理設計活動程式,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鞏固。由於在現實中學生直接接觸的大多是立體圖形,所以把立體圖形的認識放在平面圖形之前,這是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的。這是一堂複習課,可以按三個層次進行:回憶舊知―――練習鞏固―――聯絡生活。在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見到這些圖形,讓學生說出身邊哪些物體的形狀分別是這四種立體圖形,哪些圖形在哪裡看到過……體現了數學的應用性。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識,積極主動地探索生活中的圖形。同時,本單元的活動設計具有開放性,可以滿足不同特點學生的需要。

  三、學情分析

  這是一堂物體和圖形整合的複習課,學生基本能說出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和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並能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從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應的圖形。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 形、正方 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很快地辨認和區別這些圖形。

  2、透過分、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和特徵。

  3、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和能力。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5、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和創新意識,建立空間觀念。

  五、重點難點

  認識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六、教學策略

  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

  七、課前準備

  教師的教學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卡片(裝入禮物袋)、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禮物,想知道是什麼嗎?快把眼睛閉上吧。(伴著音樂,老師發禮物)

  師:小朋友們摸摸看,禮物是什麼形狀的呀?

  (學生興高采烈地摸著各自的禮物,並說出四個物體形狀)師板書:"立體圖形"

  師:摸得真準。老師想考考大家,摸著這些物體,你能想到哪幾個圖形。

  (生回憶舊知,說出四個圖形)師板書"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這些禮物都歸大家了,不過,老師有個要求,把袋裡的禮物分一分。可以怎麼分?(師看情況,可做引導,指點板書)

  生:物體和圖形。

  師:那趕緊動手吧!

  (伴著音樂,生動手分禮物)

  (二)練習鞏固

  師:大家個個都是小能手。禮物分好了,把它們放進抽屜吧!現在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些朋友,看!他們來了(課件出示各種圖形一一出現)

  師:它是?……

  生:正方體……

  (師點選,生說名稱)

  師:真棒,接著我們給他們安排房子吧!(課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老師找來了一些有趣的組合圖片,看看他們由什麼組成?(課件出示圖案—卡車和蜻蜓)

  師:小朋友們看仔細,數清楚,完成作業紙反面的作業。

  (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反饋)

  師:大家做得既對又快。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剛才的禮物袋,用裡面的物體,我們也來搭一件最喜歡的東西,當一個小小的設計師。(允許學生下位欣賞)

  (師拿幾組好的作品,加以表揚)

  師:在我們生活當中,這8個圖形隨處可見,它們的用途可廣了,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方便,還能美化我們的生活呢!

  九、板書設計

  立體圖形(貼實物)

  平面圖形(貼實物)

  十、作業設計

  1、我會把他們送回家!

  2、我會數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