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4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的表達的方法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讀課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計劃:二課時
課時一
教學內容:
學生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能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辨別文體,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學生初讀課文。
1、教師板書課題“山中訪友”,學生讀題。
引導問題:
T:讀了“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如果讓你來寫這個題目,你會寫些什麼?
2、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辯體。
讀書要求:
1讀通課文,不加字,不減字,不錯字。
2讀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來多讀幾遍。
二、練讀課文中的生難字詞,學生再讀課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詞語,學生練讀:
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樂道、別有深意。
2、學生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初步學習文章的主要內容,相機學習並鞏固反問句,過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根據下列提綱給文章分段。
提綱:去訪回
2、學生再讀題。由題引發學生讀文字的慾望,初步學習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導問題:
T1:“我”去山中訪了那些朋友?這些朋友有什麼特點?你從文章哪些句子中讀出的?(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老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落花、落葉、岩石……)
T2:老師為什麼在這些朋友的後面要加上省略號呢?你從文章哪兒讀出來的
3、出示重點句子: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引導分析:
T1:這個句子是什麼意思?他是個什麼句式?
T2:聯絡上下文,這個句子還是一個什麼句?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四、引導學生對本課時進行學習小結。
五、學生讀全文鞏固本課時所學。
六、作業。
1、課外再讀課文三遍。
2、完成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書寫訓練。
3、讀課文,在下列括號填上合適的詞語。
課時二
教學內容: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直接板題,學生讀題。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個主題討論。
1、學生讀題。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上節課所學,知道課題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導學生圍繞“朋友”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引導問題:
T1:在本節課深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先討論一下:在我們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怎樣才能稱為“朋友”?(主要特徵:彼此間有美好的感情。)
注:
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
2交情: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而發生感情。
3交往:互相來往。
T2:你願意與什麼人交朋友呢?
二、組圍繞“友好”的主題織學生透過“讀讀
議議
說說”的形式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
1、品讀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學習,透過重點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涵,學習作者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引導問題: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運用了什麼表達方法?讀讀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繪的景象。(注:總結落在文中“好風景”一詞)
2、學習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引導學生透過“撞”這詞來理解“好心情”,透過理解“好心情”來理解作者文章開始所表現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輕快與嚮往之情。
3、學習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時的“好心情”與文章開頭之處“好心情”的不一樣,而昇華主題——感恩(熱愛)自然。
4、學生在讀題。理解“訪”所包含的情感。(訪:拜訪;訪問。拜訪:敬辭,訪問。)
三、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對全文的學習結果進行總結。
四、學生讀文鞏固所學。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完成練習冊相應訓練題。
3、把下列句子換一個說法,使句子意思不變。
1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難道不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4、預習《2、山雨》
1讀課文三遍。
2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自己後試著結合課文理解。
3畫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並摘抄在你的詞句積累本上。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感受作者對山裡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並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前分組自習字詞,教學課件製作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小組交流,匯入新課。
1.你從《山中訪友》這個標題中讀到了哪些資訊?地點、事件、作者對朋友的感情情感:“訪”(喜愛、讚美、敬佩)
2.透過我們對文章標題的理解,你們認為應怎樣來朗讀?
帶著好心情,心裡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讀文章時,就好像我們在跟好朋友面對面地敘舊般自然、親切、有感情。
今天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著名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山中訪友》,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研讀與賞析,走入文字。
配樂朗讀,激發學生的感情。
⑴課文為什麼以《山中訪友》為題?
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是人類的朋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
⑵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⑶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語句。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係是那麼密切,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①細讀課文,自主探究
事物
稱呼
感悟/啟示
古橋
老朋友
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總是默默地為人們服務著。
樹林
知己
樹為人友,人為樹友。走進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白雲
大嫂
熱情的大嫂,無私奉獻。
瀑布
大哥
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的精神。
懸崖
爺爺
無雜念的心境,給人清淨。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
雲雀
弟弟
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螞蟻
小弟弟
患難與共
教師小節: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再讀課文,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③作者激發了我們對自然的熱愛之情,我們就把這種美好的情感表達出來吧。請任選一位你喜歡的自然朋友,模仿本文的風格,也可按自己的風格,為她寫幾句贈言。
④老師寄語:“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只是缺乏一種感悟美的心情。”以一種平常心,保持一種好的心情來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⑤請你以大樹、落葉、晨霧、小草、小路等自然景物為話題寫出更好的文段,把你的習作朗讀給同學們聽,好嗎?
☆抨擊感悟
①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特點?強調了什麼?(“好心情”)
②同學們,兩種“好心情”是一樣的嗎?
第一種“好心情”是拋開一切慾念,以一顆純淨的心親近大自然;第二種是與大自然神交後的徹底放鬆,對自然親近與賞識後的愜意和滿足。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設想】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正是在與“朋友們”互訴心聲之中,作者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真切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所以本文教學應定位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品味語言,以陶治學生心靈,使學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觀的教育。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絡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
【教學重點】
品析優美的語言,體味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研討法、情境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投影: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交流探討
播放配樂朗讀《山中訪友》,學生聽讀,提示學生注意生字讀音,並思考下列問題:
1、誰能說說作者去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呢?
學生討論後明確: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明確: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3、從這些稱呼中可看出,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他走進山中,去會晤他山中的眾朋友,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學生回答時可展示相應畫面)
⑴喜歡白雲大嫂。作者把白雲的純潔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動親切,並且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白雲用自己的身軀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彷彿感到白雲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熱情的大嫂,有無私奉獻的秉性。
⑵喜歡瀑布大哥。他是雄渾的男高音,純粹的歌唱家,不拉贊助,不收門票,天生的金嗓子,從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報,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與現代社會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鮮明的對比。
⑶喜歡老橋。老橋的特點在於一個“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爺爺,無言地唱著歷史的歌。世間萬物在轉瞬間都是千變萬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滾滾流水上,散發著古老而堅韌的氣息,世間的一切都改變不了它那莊嚴的姿態,歲月使它漸漸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總是永遠保持同一種姿態去默默地為人們服務,在它身上洋溢著一種讓人欽佩的堅韌與豁達。
⑷喜歡懸崖爺爺。因為懸崖爺爺雖然沒有花仙子們美麗,沒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種無雜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腦海裡,他是那麼的高大,充滿著智慧,他使我們明白了做人要如懸崖一樣,永遠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態。
6、透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三、品味語言,想象情境
1、這篇散文景美,情美,語言更美,可謂美妙絕倫,行雲流水。請自由朗讀,勾畫你最喜歡的句子,細心品味,說說它好在哪裡?(提示學生可從詞語的選擇、修辭手法、人稱變換、寫作手法等角度去品味。)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⑴我喜歡“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了?”因為這段對古橋的描寫中,人稱由第三人稱變成了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好象面對面地與古橋交談、傾訴,使得作者所表達的感情更親切、更自然、更強烈。
⑵我喜歡“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著手勢……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株樹……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因為這一段運用了想象的表現手法,作者將自己想象成一棵樹,與整個樹林融為一體,與自然界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⑶我喜歡“忽然下起了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又感動人又有些嚇人。趕快跑到一棵老柏樹下,慈祥的老柏樹立即撐起了大傘……我們有緣分,也做了一回患難兄弟。”因為這一段運用了擬人、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具體、生動、形象,感情強烈。
⑷我喜歡“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早晨,好清爽!心裡的感覺好清爽!”因為這一段中的“撞”字形象生動的寫出了清晨一出家門就有香風撲面的感受。同時,又運用了擬人、反覆的修辭方法,生動的寫出了“我”出家門時愉快的心情。
2、這樣一篇美文,你們認為應怎樣讀?
學生討論後明確:
帶著好心情,心裡想著美好的畫面,讀得輕一些,美一些。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有關句段,要求學生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情感。)
3、隨優美的音樂,欣賞美麗的畫面,讓我們以深情的語調朗讀這篇美文,進入作者所描述的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中。(播放配樂畫面文字)
四、總結拓展,探索實踐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了山林,探訪了“山中的眾朋友”,與他們互訴心聲,互致問候,最後“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
節假日,同學們也可以像作者一樣,不騎車,不帶禮物,哼著小曲兒,不過為了安全,可以邀幾個同伴,來一次真正的精神之旅,迴歸自然,假日──我們出發吧──走進大自然,與山川草木對話,與花鳥蟲魚對話,到自然中放飛心靈,你生活中就多了一個朋友。拿起筆,介紹你所看到的一個朋友吧。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整體感知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理清思路,瞭解文章的新奇的構思。
3、展開想象,感受作者情感,體味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4、聯絡現實反思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
【學習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感受作者心境,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本單元為我們展現的是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展現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語言。因此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品味優美的語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從而陶冶學生愛美的心靈,鍛鍊學生髮現美的眼力,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加關注自然和環境,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重點。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反覆朗讀,透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啟發誘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當你們長居城市,遠離了大自然,有沒有一種被困在籠中的感覺?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鬆一下心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著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板書:題目、作者)
二、整體感知
1、正音:檢查預習,掃清文字障礙(小黑板顯示)
給下列加粗字注音:(學生試讀,師生糾正,學生齊讀)
幽徑(jìng)唱和(hè)湛藍(zhàn)梔子(zhī)玄奧(xuán)清澈(chè)禪心(chán)犬吠(fèi)憔悴(qiáocuì)樹冠(guān)凝靜(níng)
2、教師範讀:初步感知課文,激發學生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訪了哪些朋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
作者要訪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們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2、作者都是怎樣稱呼它們的?
古橋──老朋友樹林──知己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白雲──大嫂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雲雀──弟弟螞蟻──小弟弟
3、文章表達了我怎樣的感情?
討論後歸納: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4、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討論後明確:
作者構思新奇,想像豐富,充滿童心童趣。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讓人感到更加親切,使景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5、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討論後明確: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四、體驗與反思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積累課文中出現的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讀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瞭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懷。
【教學法重點】
朗讀課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瞭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教學難點】
瞭解想象的寫法,體會想象的妙用。
【教學方法】
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學習本文。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新課匯入
1、引導學生回憶第三單元學過的兩篇寫景的散文:《春》、《濟南的冬天》。
2、全班齊讀文中導語。
二、展示本課學習目標(投影出示)
三、出示課件檢察學生預習情況
四、朗讀課文
1、朗讀指導。(投影出示)
2、學生自由朗讀。
3、全班齊讀。
五、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學生先自學,後小組進行討論)
1、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寫這些“朋友”時運用了哪些方法?並舉例子說明。
3、摘抄你認為優美的句子,加以品味體會。
六、分組進行片斷朗讀
七、課堂小結(請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八、佈置作業
1、從課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語句和好的詞語寫在你的筆記本上。
2、做一份文段閱讀鞏固課堂所獲知識。
讓學生產生懸念:《山中訪友》是否也是寫景的散文呢?
讓學生明確學生目標。
初步瞭解課文。
學生根據思考題研讀課文,並進行小組討論,共同參與課堂,活躍課堂氣氛。
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讓學生主動總結所學知識。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鑑賞文章新奇豐富的想象美,學習栩栩如生的景物描述。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並能從中悟出生活哲理:只要有一顆真、善、美的心,就會發現生活處處都是美的。
【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
一、檢覆匯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讀題:山中訪友。
2、作者拜訪了哪些朋友呢一句話,就是──山中的一切。
3、下頭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用心去讀課文,想想從哪些語句中能夠感受出“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用筆劃一劃,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觸。
設計意圖:以這樣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匯入,直截了當,具體可操作,學生接下來的學習就有目標性了。
二、細讀品悟
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2、劃一劃,寫一寫,和同桌交流交流。
3、團體交流:從哪些地方感受出了“我”和“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機出示:
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位朋友。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滾滾河水流向遠方,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
⑴談談你讀了這段話後的感受。
⑵當你讀到“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的感受是什麼(古老)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⑶當你讀到“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各種各樣的人從橋上走過。)
⑷是啊,這是一座古老的橋,這是一座度過許多人的橋,你弓著腰,俯身凝望著那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在你的凝望裡,人影──,在你的凝望裡,魚影──,在你的凝望裡,月影──,(指著句子: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誰來帶著感受讀一讀。
⑸讓我們一齊帶著感受讀一讀。
⑹此時此刻,你想對橋說些什麼呢
設計理念:創設具體的語境之後,學生才有話可說,體驗深刻,有了體驗,學生的朗讀才感情。
4、你還劃到了哪些語句
相機出示:
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於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我靠在一棵樹上,靜靜地,彷彿自我也是一棵樹。我腳下長出的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頭髮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裡旋轉、流淌。
⑴你讀了這段話有什麼感受
⑵讀了這段話,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⑶(當學生說到“呼喚”時)讓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這呼喚聲。(多媒體播放鳥鳴聲)從這呼喚聲中你感受到了什麼(當學生說到“眼神”時)讓我們也於露珠交換一下眼神吧。(多媒體播放露珠的圖片)從這眼神裡你感受到了什麼(當學生說到“知己”時)知己的眼睛會怎樣望著呢(當學生說到溫馨時)請你溫馨的讀一讀這段話。(當學生說到深情時)請你深情的讀一讀這段話。
⑷讓我們一齊來深情得讀一讀。
設計理念:多媒體的運用要為理解文字服務,播放鳥鳴聲、出示露珠、圖象,為的是喚醒學生的感性認識,讓他們有更深刻的體驗。
5、僅僅古橋、樹林是我的朋友嗎不,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僅僅古橋、樹林是我的朋友嗎不,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重複兩三遍,讓學生的情緒高漲。)
⑴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出示山泉的多媒體課件)看,山泉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⑵(出示溪流的多媒體課件)看,溪流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⑶(出示瀑布的多媒體課件)看,瀑布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⑷(出示懸崖的多媒體課件)看,懸崖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⑸(出示白雲的多媒體課件)看,白雲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⑹(出示雲雀的多媒體課件)看,雲雀來了,跟他打聲招呼吧!(學生讀)
⑺應對這熱切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會怎樣回答呢請你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答案寫下來。這個回答能夠是多種形式的,能夠是山泉清脆的直答,能夠是溪流吟誦的一首詩,能夠是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唱的一首歌。
(播放輕緩的音樂,學生思考,然後學生或朗讀或歌唱自我的作品。)
設計理念:讀寫結合,即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使學生的寫作本事得以提高。
6、(導讀)在作者的眼中,山中的萬物都是有情的。揀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拾一片落葉,細數精緻的紋理,我──;在它們走向泥土的途中,我──;捧起一塊石頭,輕輕敲擊,我──。
⑴讓我們也跟著作者與大自然進行心於心的交匯吧,(放輕緩的音樂)只要你用心,你會聽到很多很多,看到很多很多,感受到很多很多,你的心會跟大自然貼的更近。感受到了,就用筆寫一寫。如:(出示)捧一捧山泉,讓她從指間淌過,我感受到了;掬一方泥土,輕輕揚起,我感受到了……
⑵感受到了什麼(學生讀自我的句子)來,加進你自我的這句話,從“揀起一片落花”開始讀。(學生讀)看,你的句子跟作者的一樣精彩。(指名兩三個學生)
設計理念:課堂應當是個性化的課堂,讓學生讀自我的句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凸顯個性。
7、還有哪些句子讓你深深感受到“我”與“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相機出示: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呢
⑴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這”指什麼恩澤在那裡是什麼意思
⑵帶著你的理解讀這句話。
讓我們一齊來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吧。
三、昇華理解
1、同學們,從你們的朗讀中,從你們的語言中,我已經深深感受到了你們的心與大自然緊緊貼在一齊了,完全融合在一齊了。當你應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你有什麼話想說表達呢
2、是的,你們的語言深深感動了我,讓我們再次讀一讀這段話(出示第一節資料)。
【評價】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色:
1、讀寫結合,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葉聖陶先生認為,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的根,少了聽、說、讀、寫的訓練就不是語文課堂。學生的學習應當是多元的,應對課堂上漸漸消失工具性訓練,我在這個教學設計中大膽的設計了許多寫的訓練,一方面讓學生的感受更深刻,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本事。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是學生寫作的好範文。
2、很多朗讀,體現個性化、層次性:
課堂上的朗讀不應當是機械重複的、毫無效率的,應當是有個性、有層次的。在本設計中,很多的讓學生結合自我的感受讀課文,讀出了精彩,讀出了個性。不僅僅讀書中的句子,還讓學生讀自我寫的句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感覺。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感性認識:
學生有了感性認識才會有情抒發。我充分利用多媒體、過渡語,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情境,讓學生彷彿跟作者一樣,置身在大自然的環抱,此情此景,學生怎能不一吐為快呢學生的心跟大自然融合得更緊了。
四、小結:
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我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2、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反覆朗讀,培養學生想像能力。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精神迴歸。
【課時】
一課時。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環節意圖課前準備
學生反覆朗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把自己讀書的收穫以及疑惑記錄在預習本上,以便在課堂討論交流。
一、三分鐘口語訓練(此環節在本課省略)
二、導語設計(略)
三、初讀課文──讀通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交流學習生字詞的情況。
3、學生彙報。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朗讀。
2、學生彙報:“我讀懂了……”
五、品讀課文──討論交流
1、師:假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編輯同志來到我們班級,調查同學們是否喜歡這篇課文,讓你談談自己的看法。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段落,朗讀出來,講講喜歡的原因。
3、學生彙報。
(教師在這個環節準備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奇特的想像)
六、質疑(如果學生沒有什麼問題,教師會提出。如果學生能提出教師就因勢利導,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拓展訓練
放飛想像。
八、佈置作業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鍛鍊學生說話能力。
創設輕鬆愉快的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進行識字寫字訓練,培養合作精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培養學生欣賞能力、審美能力。
訓練學生朗讀能力。
體現師生間平等的對話。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進行想像能力的訓練。
注重使用漢字的能力,讓學生走進生活,書寫生活,熱愛生活。
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孤獨之旅(客觀)
歡欣之旅(內心)
精神迴歸之旅(歸宿)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善於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學生類似體驗,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時安排】2課時。
【課前準備】
1、朗誦錄音。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板書課題:
同學們,看到課題,你的腦海裡浮現出怎樣的情景?(引導交流)寂靜的山林,低矮的瓦房,久別的朋友,擁抱的身影,這常常是我們第一次看到“山中訪友” 想象的情景。可是今天,當我們隨著一位朋友去山中訪友,你一定會見到一幅與我們通常的想象截然不同的畫面。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讀的部分多讀幾遍。
2、分小組朗讀,評議。
3、各小組推薦一位代表全班展示。
4、交流初讀感受:你看見了作者的朋友了嗎?有哪些?
三、分段品讀,體會情感
過渡語:
拜訪了這麼多朋友,你覺得作者同他的朋友感情深嗎?讓我們一起再反覆讀讀課文,細細品味課文的語言,體會作者同他朋友間的深情。
1、先默讀課文,用符號劃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喜愛朋友的詞語或句子,想想詞句的含義,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引導。(根據學生情況適當選擇下列訓練點。)
⑴ “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
這一句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現作者對老橋的喜愛?“德高望重”本來是什麼意思?在這裡有什麼含義?這一段中哪一部分具體寫了古橋的“德高望重”?(“你把多少人馬……惟有你依然如舊。”)作者看到老橋,充滿喜悅而又充滿敬意,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一段嗎?
⑵ “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它們迎面送來無邊的青翠,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
同學們回憶一下,你曾經在哪些詩句中見到過“知己”?什麼樣的人被稱為“知己”?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地方看出樹是我的知己?我是樹的知己?
(“呼喊我的名字”“與我交換眼神”“我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
⑶ “我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作者像這樣連續跟六個朋友打了招呼,請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形,讀一讀這一段,跟每個朋友熱情地招呼一下。再想一想:這山中還可能有哪些朋友,你能像作者一樣說一說嗎?
(你好,___的___!你____。)
⑷ “撿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為什麼作者從一片落葉看到了生命的奧秘,從一塊石頭聽見了時間的回聲?你能像作者一樣聯想一下嗎?
(鞠一捧清泉,我看到了 ;揮一袖清風,我聽到了 ……)
⑸ “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著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山裡的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還帶回一路月色。”
課文開始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結尾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這樣反覆提到“好心情”說明什麼?
第二課時
一、經典文段誦讀
上節課我們字斟句酌,細細品味了課文的語言,體會到了作者和山裡朋友的深厚感情,現在誰能把自己體會得最深刻,讀得最好的一段讀給大家聽?(朗讀展示)
二、整體回顧,感悟寫法
1、當老師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時,我就特別喜歡。同學們喜歡讀這篇課文嗎?為什麼?
2、你們發現這篇文章語言的特別之處了嗎?(引導學生髮現文中運用的比喻、擬人寫法)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陣雨……這所有的自然之物在作者眼裡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作者賦予他們“舉首投足”和“喜怒哀樂”,使人感覺栩栩如生。
3、還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
三、總結全文
隨著作者在山中走了一圈,我們認識了許多好朋友。即將要同他們告別時,老師還有一個疑問:為什麼作者把這山中的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瀑布、雷陣雨……當成這麼好的朋友呢?你覺得他們值得做好朋友嗎?
如果與小樹做朋友,我們的空氣會更清新;如果與江河做朋友,我們的晴空會更明淨;如果與大自然做朋友,我們的生活會更美好。同學們,能在你們的朋友冊上記錄一些有關自然的新名字嗎?希望下次能聽到你與他們的故事。
四、作業設計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練筆:模仿課文段落寫一、兩段話。(任選一個話題)
⑴ 你躺在草地上看過雲嗎?想象你幻化成空中的雲後的情景、感受,寫一段話。
⑵ 把自己幻化成景區內的景物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
3、推薦閱讀。
【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古橋:德高望重
樹林:知己
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雷陣雨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好詞好句。
⑵有感情地誦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傳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
⑴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⑵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3、情感目標:
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抓住課文重點詞語,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
2、體會文章新奇的構思及所表達感情的寫作技巧。
【教學方法】
1、朗讀引導法:
本文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童趣的散文。透過富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課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聯想想像法:
本文運用想像的手法與自然界的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等朋友們互訴心聲。引導學生在反覆朗讀中,展開豐富的想像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體會新奇豐富的特色。
3、自讀點撥法:
本文屬自讀篇目,課堂教學以學生充分閱讀、自由探究為主,教師點撥課文的學習要點。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示範朗讀帶、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唐代苦吟詩人賈島,以“推敲”的詩壇佳話而為人們熟悉,有誰能夠背出他的《尋隱者不遇》?(學生背誦:“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這首詩作詩人去探訪的是一位隱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李漢榮的《山中訪友》也是這樣的嗎?就讓我們帶著疑問,在作者的引領下,走進山林去看個究竟。
二、初步感知、賞析語言
1、學生輕聲誦讀,勾畫文中出現的生字詞並利用詞典疏解:
師:想細緻瞭解課文,首先我們必須把攔路虎──字詞解決掉。
⑴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梔子() 唱和() 禪心()
湛藍() 憔悴() 逝川()
⑵根據詞義寫出相應的詞語: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時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奧。( )
④指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聲望( )
⑥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學生思考完後請生在投影片上寫,師生共同修改。)
2、播放朗讀帶,學生輕聲跟讀,感知課文內容:
學生思考:按順序找一找文中作者拜訪了那些朋友,一共有多少位?
(用鉛筆在書上劃出來並數一數。)
學生自讀並自主學習。
教師明確:古橋──樹林──山泉──溪流──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雷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15位朋友)
3、學生自由誦讀:
師:課文親切感人、生動活潑,優美、精彩的語句俯拾皆是。請勾畫標註出喜歡的語句讀一讀,並與同座位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學生讀完後與同座位互相交流,並請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先讀後談)。
語句示例(學生有可能說的句子):
⑴走出門,就與含著露水和梔子花氣息的好風撞個滿懷。
⑵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
⑶忽然下起雷陣雨,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喝醉了酒的詩人在雲頭朗誦。
⑷於是,我輕輕地招手,告別了山裡的眾朋友,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好記憶,順便還帶回一路月色……
(課後把你喜歡的句子積累下來,寫到你的摘抄本上。)
4、指名語感較好的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精彩片斷:
學生豐富地想像作者敘述的充滿詩意的畫面,盡享童心童趣的童世界,體會作者的心境。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討
1、作者拜訪了很多朋友,他是怎麼稱呼他的朋友的呢?又從中得到什麼感悟和啟發?
2、“那座古橋,是我要拜訪的第一個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你累嗎?”本段文字中,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3、“走進這片樹林,每一棵樹都是我的知己……我閉上眼睛,我真的變成了一棵樹,腳長出根鬚,深深扎進泥土和岩層,呼吸地層深處的元氣,我的頭髮長成樹冠,我的手變成樹枝,我的思想變成樹汁,在年輪裡旋轉、流淌,最後長成樹籽,被鳥兒銜向遠山遠水。”本段文字作者運用什麼手法,將自己寫成一棵樹,這充分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4、作者為什麼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5、你認為本文突出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四、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古橋──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渾濁
溪流──妹妹──唱和小詩
白雲──大嫂──天空的護士
瀑布──大哥──無回報的吟唱
懸崖──爺爺──清淨、無雜念
雲雀──弟弟──純潔少年、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採摘──做一會兒女性
陣雨──俠客吼叫、詩人朗誦──感動嚇人
柏樹──慈祥──恩澤、遮雨
螞蟻──小弟弟──患難兄弟
歸鳥──伴我披月回家
2、本段文字中對古橋的敘述人稱有變化,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二人稱;用第二人稱,似面對面的傾訴,更親切自然,更利於抒發強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稱變為第二人稱請注意使用呼告語,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橋”。
3、本段文字作者運用想像的手法,與樹木、自然融為一體,熱愛自然之情。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0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透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感知課文,想象文中的情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難點〗
1、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2、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準備】
①課前佈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製作的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第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 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設計意圖】設定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活躍課堂氣氛,匯入新課。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連結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和作者對話。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後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後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準確並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 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設計意圖】透過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畫面。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後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裡: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麼?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麼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麼了?
(2)透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雲的潔白和寧靜、雲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透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著我們熱情的呼喚,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設計意圖】本設計著力讓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讓“學生”唱主角,讓“讀”唱主角,將有形的文字變成有聲的“音符”,使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感悟自然的靈性,感悟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悟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出 “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品味美的語言,領略美的景色,體會美的情感,學會欣賞美,創造美。
2、引領學生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1、變換人稱的寫法。
2、擬人、比喻之美。
3、豐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學法】
1、朗讀。
2、評議。
3、練習。
【教學程式】
一、猜讀激趣
《山中訪友》訪什麼樣的朋友?為何訪友?
二、整體感知
1、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哼著小曲,踏著幽徑,進入山中依次訪問了哪些朋友?
2、怎麼稱呼這些朋友?
三、尋幽探微(著重探討3~5節)
1、朗讀訓練:
⑴ 示範朗讀,拋磚引玉:
讀好節奏、重音、語氣、語調、感情。
⑵ 練習朗讀,體會琢磨:
把握內容,讀出感情。
⑶ 表演朗讀,評議欣賞。
2、領略人稱變換之美:
對比閱讀,思考:用第二人稱寫有什麼好處?
3、領略擬人比喻之美:
⑴ 自由朗讀第5節,說說你最喜歡哪句,並談談理由。
⑵ 角色朗讀,讀出情感,讀出個性。
4、仿寫句子:
仿照本節的寫法,(調動想像和聯想,運用第二人稱)再寫一位山中朋友。
5、將題目改為“山中觀景”行嗎?為什麼?
四、課後作業
一課三練:
1、快樂晉階: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理念】
高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同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以上目標的達成,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實踐,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中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別有深意”等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透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學習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遊戲匯入
(和學生玩古詩接龍的遊戲,一起背誦一些寫山的詩句。)
當我們背誦這些詩句的時候,心情往往會無端地平靜下來,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嚮往著山,迷戀著山,寄情于山。今天,讓我們跟隨著現代詩人、散文家李漢榮先生,一起走進他心中的山。
二、初讀,讀通順
(勾畫、理解有新鮮感的詞句。)
“山中訪友”寫的是什麼呢?請大家靜下心來,自由地朗讀課文,碰到你覺得新鮮或生僻的詞,用筆畫下來,藉助字典解決,爭取讀得正確、通順。
(出示生字詞,正音,識記。)
三、再讀,讀出景
(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畫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讀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呢?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出你透過語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對話,讀文章想畫面,體會景美。)明明是古橋、樹木、山泉、溪流……題目怎麼是“山中訪友”呢?看來,“友”不是“友”。
四、三讀,讀出情
(憑藉語言體會友情,結合生活,體驗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讓我們再來讀課文,你從哪些段落能體會到“友情”?
1、學習文章開頭,體會“滿懷的好心情”。
2、正是這滿懷的好心情伴隨著“我”,橋不僅僅是橋,在“我”眼裡,橋變成了老朋友。誰來讀第3段。
(相機評價、指導,體會“情深”。)
3、“樹”一段:你從“這片”體會到什麼?
(是“我”常來的這片樹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見知己,能沒有好心情嗎?“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發出由衷的感慨: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在讀中訓練句式,體會反問句表達情感的作用。)
請6位同學讀,讀出與老朋友打招乎時的“熱切”。
5、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避雨的岩石。請大家自由朗讀6、7自然段,感受“我”與山中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體會“我”滿懷的好心情。
6、此時,大家再看題目,“友”不是“友”嗎?友確是友。引讀文章結尾,體會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詩人以他獨特的感受賦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謂“景語皆情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山林,欣賞大自然的美景,體會作者與大自然濃濃的友情。(配樂朗讀)
五、總結
明明是山水樹木、花鳥雨露,為什麼在作者的眼裡都變得含情脈脈、有情有義呢?文章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3
課堂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山中訪友》。
教材分析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學生分析
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並充滿了無限的幻想,對這樣一篇童話色彩濃重的散文,一定會特別感興趣,透過閱讀期待引導他們感悟,發現大自然的美並與作者產生共鳴同樣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鑑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像美。
2、學習本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寫,透過語言文字,感悟課文充滿詩意的圖畫。
德育目標:體味作者所表達的對大自然熱愛之情,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難點
理清思路,品味賞析栩栩如生的景色描寫進而受到美的薰陶。
難點:引導學生揣測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及課文朗讀帶、投影儀、照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新奇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在匯入課文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初步感知課文。
採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但老師建議你們:
1、要左手翻書右手鉤畫。
2、用“—”畫出你不認識字詞。
3、用“口”畫出景物的名字,用“Ο”畫出你認為最妙的詞,用“≈”畫出你喜歡的句子,然後教師巡視、釋疑、解難,把集中出現的生字詞在黑板上集中講解,學生初讀結束。接下來聽課文錄音,這時我又設計幾個問題:我是什麼時間去訪友的?訪問了哪些朋友?問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指出“在好天氣裡獨自步行帶著好心情去的(對於好心情教師要適時點出哼、踏等詞的好處),具體朋友學生說,老師板書。
(三)在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後,接下來的環節是品味課文寫景語言的比喻之美,人稱之美。
(1)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可做適當的評價。
(2)指導學生分組,每組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中精美的詞句,精讀品析。
(3)小組代表談自己最欣賞的詞句,並說出它的好處,然後用這幅畫好在 的句式起個好聽的名字,每小組選一個人做彙報的記錄。
(4)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後的關鍵之處板書,如將寫物擬人化的稱呼,弟弟、大嫂、爺爺、姐姐……學生說出比喻句的喻體等等。
山中訪友課文簡說 山中訪友同步練習 山中訪友原文 《山中訪友》教學建議 《山中訪友》詞語解釋與積累 《山中訪友》生字注音 《山中訪友》句子理解
(四)昇華主題,拓展延伸
1、你認為朋友的含義是什麼?學生會說出很多種,但教師應抓住平等、互助,追問學生,作者為什麼稱自然景物為朋友?他想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2、你與作者有同樣的想法嗎?就把它寫下來,這時教師用多媒體課件顯示自然風光的圖片,讓學生四人一組合作寫成一段景物描寫用擬化人稱呼與比喻修辭來寫,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小組選代表讀,大家互評。
最後教師讓學生在寫作方法及思想方面談收穫。這樣在學生頭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使本文教學不流於形式。
(五)作業的佈置
本文既然講的是我們和大自然是朋友,那麼我們能不能站在大自然的角度和人類對話呢?把它寫下來。
(六)板書設計
山中訪友
李漢榮
古橋——老朋友 樹——知已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童話般的世界 白雲——大嫂 瀑布——大哥
懸崖——爺爺 雲雀——弟弟
螞蟻——小弟弟
山中訪友課文簡說 山中訪友同步練習 山中訪友原文 《山中訪友》教學建議 《山中訪友》詞語解釋與積累 《山中訪友》生字注音 《山中訪友》句子理解
六年級《山中訪友》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內容,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②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
③展開想像,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④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感知內容,理清思路,反覆誦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課前準備: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學習本文,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透過朗讀來理解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內容:
抓重點詞語,感知內容,理清思路,誦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悟
①匯入新課,閱讀標題,揣測文章的內容,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
板書課題:山中訪友
讀課題,猜一猜作者到山中去訪問一位怎樣的朋友?訪問的情形會是怎樣的?
(學生可以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圓其說,即可。)
學生可能會說:
訪一位多年不見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藝;
訪一位隱居山中的詩人——煮茶論詩;
訪一位得道的僧人——禪悟人生;
訪山中的動物——要保護動物等……
教師:可作者是怎樣說的呢?
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像,跟隨作者,走進山林,走到山澗邊,去感受作者的心,去會晤作者“山中的眾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動情的話語描繪的那童話般的世界。
②學生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教師正音。
幽徑、逝川、青翠、唱和、湛藍、贊助、玄奧、清澈、禪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滅、返老還童、津津樂道、梔子花
③感悟內容
點名讓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同學帶著問題聽讀課文。
a、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b.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到第3自然段,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作者要訪的是自然界的朋友,依次是:古橋——樹林——山泉——小溪——白雲——瀑布——懸崖——雲雀——石頭——落葉——小花——陣雨——老柏樹——螞蟻——歸鳥
字裡行間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研讀與賞析
作者與大自然是那樣貼近,關係是那麼密切,他在山中拜訪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朋友?作者分別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感悟到什麼?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①精細地朗讀課文,細細品味,自主探究,討論明確:
古橋——德高望重——古老而堅韌的靈魂
樹林——知己——我變成了樹
山泉——姐姐——照出我的渾濁
小溪——妹妹—一唱和小詩
白雲——大嫂——天空的護士,使天空返老還童
瀑布—一—大哥一一天生金嗓子,無回報地從古唱到今
懸崖—一爺爺一一給人清淨、無雜念的心境
雲雀——弟弟——純潔少年,從不說是非
石頭——敲擊——時間的回聲
落葉——紋理——命運的手相
小花——採一朵插頭上——悄悄做一會兒女性(尋找一份莢)
陣雨——俠客吼叫,醉酒的詩人朗誦——感動又嚇人
歸鳥——伴我披月回家女
作者從山中的眾朋友身上悟到並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②合作探究:
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進山看了一路的美景,可作者為什麼卻說成“山中訪友”?
討論明確
作者訪問的是自然界的朋友,想像豐富、新奇,充滿童心童趣,構思新奇。以這樣的方式敘述,使讀者也走進畫面中,走進作者的心境中,彷彿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於是感到更加親切,似乎我們也隨著作者把自己想像為一棵樹,使樹與我融為一體讀者時時會被作者的童心打動,時時被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感染,我們與大自然是這樣的貼近,甚至會融為一體,又怎麼能不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呢?
③帶著感情朗讀課文,去體會那“童話般的世界”。
體驗與反思
①質疑交流
我們隨著作者“帶著一路月色”“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學生討論交流,學生可以向同學質疑,也可以向老師質疑,形成討論交流的過程。
教師小結
當你帶著好奇和輕鬆愉快的心情讀完這篇散文之後,在你被那美妙絕倫、如行雲流水般的語言帶進山中之後,你除了被童話般的意境陶醉外,你還會從字裡行間透出的情愫裡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那種深切的熱愛。並且,你還會感悟到作者對人生那種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變的的堅韌的靈魂;要深深紮根於人民大眾當中;要愛護大自然,保護人類的朋友——鳥類;要淳樸善良;用愛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遠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於工作和生活。
拓展延伸作業
假設你是某一景物,實際上景物已經成為遊人的朋友了,請你以景物為角色,與遊人互訴心聲。寫一段文字,字數不限,下節課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