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2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設計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
在前幾兩個月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盛立群老師的教學理論與設計的網路課程。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起初是抱著提高教學效果的心態來的。透過12個課時的認真學習和筆記後,我獲得了超越提高教學效果的東西。現在總結如下:首先從備課方面說起,備課對於上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備課備好才能上課,上課上好才能評課,評課評好才能說課,所有備課是作為一名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基礎。作為青年教師的我以前備課的目的是把教學的內容能更順利更容易理解的講出來,但是這還遠遠不夠。
學了這門課後提醒了我在備課的時候需要注意瞭解學生的情況、明確目標、精心的設計、匹配一致、聚焦問題、統籌任務。在備課過程中明確學習目標也是比較重要的,很多學生沒興趣的一個關鍵點是根本不知道學習目標,不知道學了有什麼用;還有在備課的時候如何使課堂內容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學生不想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堂不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在備課過程中還要注意的就是教學過程能推動學生心理過程的發生,要能促進學生思考、想象、記憶和心理體驗等。
接著說一下上課,透過學習教學理論與設計後我才發現,其實作為教師你光能講課,把該教的都教了,那是比較低的水平,是最差的教學方式。一個高水平的老師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幫助學生綜合;幫助學生評價,使學生能真正的把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所用,讓學生學會該學的,這才是最好的教學。
所以在上課過程中要注意:
1、啟用舊知識、凸顯結構;
2、呈現新知,展示過程;
3、嘗試練習,交流反思;
4、課後運用,融匯貫通。
在教學方法上應該注意要善用媒體、環境友好、協同生成、持續激勵,這就聯絡到盛立群老師講到的掌握學習和合作學習,我比較有感觸的是合作學習。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才是比較好、比較高質量的課堂。所以根據這些原理我對我以後的上課進行了一定的反思,決定以後課堂中要嘗試合作學習,以小組教學的方式,評分以小組來評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我還設計了一個章節名為食譜編制的教學內容,具體如下:首先上課說明這個章節的重要性,然後說明教學目標,接著透過一些案例來引起同學的注意力。隨後到了很重要的內容就是怎麼編制食譜,我制定了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手把手帶著學生製作最簡單的一餐的食譜,然後讓學生自己製作一天的食譜,有問題我進行一一指導,最後讓學生完全自主的去製作一週的食譜,看學生能不能自己做。透過這個方式把同一類別的知識重複至少三遍讓學生真正的內化並掌握食譜編制的內容。
最後我想說的是教學理論與設計這門課真的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他給像我這樣的青年教師指明瞭上課的方向,明確了什麼是上課,什麼是課堂,怎麼上課,真的是雪中送炭。雖然課程結束了,但是我還會繼續去買相關書籍,看相關資料,繼續深入的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爭取在教學中做的更好,不辜負學生,不辜負學校對我的期望。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2
透過觀看趙才欣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並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於把學生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願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脫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為:學生普遍存在著“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痴迷網路聊天、遊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初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專案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那麼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趙才欣老師說的好;要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對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贊成。
1)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著重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儘管老師會在上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課的重點和學習任務是什麼,但是學生很少有人會在其腦中形成印跡。因此我覺得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透過預習,才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所要教的內容。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否則會造成老師在前面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那麼如何預習呢?
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瞭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後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2)記得趙才欣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上課時並沒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課,而是詢問學生透過預習已經掌握了那些知識,還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後老師著重講解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講完後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再看書,直到弄懂為止。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結合情境教學。
職業學校教學不能僅侷限於課堂上,因為職業學校的課程將來大多要到企業去用,比如計算機專業,你在課堂上講計算機的硬體,不如到機房去上來的有效,開啟一臺計算機,裡面的硬體一目瞭然,比你老師講得要來的清楚,如果條件,還可以帶學生到企業去參觀,使學生直接瞭解裝配一臺計算機的過程。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為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才不會上“糊塗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於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3
透過學校組織的優秀教案學習活動,我有幸觀看了我校三位老師的優秀教案,認真閱讀了各位老師書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對於今後自己教案的書寫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對自身備課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第一,這些優秀的教案,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態度認真,能夠始終如一地對待教案的本身。封面設計風格獨特,有的還配上了精緻的簡筆畫。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但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文字書寫、簡筆畫等教師應該具備的其他基本功。教師只有在基本功紮實,態度認真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準備。
第二,優秀教案的教學設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體現了理論與現實的密切關聯,讓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把生活跟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體現出這一點,在教案中更應該體現出這一點。
一是要注重學生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必須重點突出,詳細講解;三是強調講課方法的多樣性,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說、多議、多練、多讀,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把整個教學過程都能在教案上有所體現,把課堂能夠新生成的東西都能在課前預設到,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學生。
第三,老師的教案課後反思很認真,也很真實,有的甚至在整個單元複習授課後還進行了單元整體反思,結合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指出教學中出現的亮點和不足,同時提出瞭如何改進的設想。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授課有個自我反省和提高,而且對整個單元的總體有所回顧,對今後教學做了更有效的延伸與拓展。我們每位教師如果都能這樣進行整體性反思,必將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能夠寫好教案,往往是教師工作中難以化解的難題,充分顯示了教師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好的態度更決定了一切。今後,我還需要向這些優秀教案學習,使自己在寫作教案過程中提高、成長。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4
近日,在新師大小語國培班,我有幸聆聽了王榮生教授作的關於《閱讀教學設計的要訣》的專題講座,頗受啟發。自己覺得對日常的閱讀教課堂學有很大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一、準確認識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
閱讀教學,語文教師是學生與課文的媒介,研讀課文,包括以下內容:
⑴文字最要緊的是在什麼地方?文字的關鍵點在哪裡?
⑵如果發現文字的關鍵點,用怎樣的閱讀方法才能獲得與課文作者相一致的理解、感受。
二、怎樣解決閱讀教學教什麼的問題
1、依據文字體式確定
閱讀,就是對某種特定體式文章的閱讀,對具體作品的閱讀活動。在閱讀教學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教學內容。不同的文字體式,教學的方法,教學點的確定,如何突破教學點也就不同。
2、根據學生學情選擇教學內容
按照王教授的觀點,選擇一篇課文的教學內容,從學生的角度講,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句話:學生不喜歡的,使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使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使他讀好。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對學情精準而全面的分析。吃透學情,並不是指對學生的情況泛泛而論,而是要結合每一篇具體的課文,去探測學生的學習經驗。閱讀教學的內容,就是老師在備課時根據教材和學情確定的教學點在教學時應重點關注並透過教學行為,引導學生予以解決,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聆聽了著名的杜郎口中學數學特級教師龐東,崔延華和王兆峰的課和講座,受益匪淺,感受頗深。三位專家的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人久久回味。三位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民主、和諧的環境,課堂充滿童趣、樂趣。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一、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情境的關鍵必須暗含著數學問題。所有的問題情境,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衝突,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從而達到有效的學習。他們所設計的學習情景,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蘊含著數學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學生透過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主動地參與探究解決問題。這些專家們不但關注學生,把握數學的解題方法,而且更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人耳目一新。讓真正領悟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
二、尊重、理解每一個學生,能夠給學生以足夠的自由空間
使他們思考、反思、理解、接受,注意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模糊的地方讓學生充分地體驗,在體驗中把握知識。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靠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學得活,記憶力也深。
三、發自內心的去欣賞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真情實感。
每位老師都能從學生身上發現閃光點,他們對學生的親切讓人感動,尤其對膽怯的學生他們總是很巧妙地加以引導,逐漸地增強他們的信心,直到一節課的最後,膽小的孩子也敢大膽發言了。
四、如果說教師出色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財富,那麼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就是課堂的精彩。
他們的課一改數學課的枯燥乏味,代之以生動,幽默,對於學生用詞的不準確,他們總能及時進行指導,幫助改正,並強調讓學生說規範的語言。
五、課上,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
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很複雜的問題,卻被他們以遊戲或比賽的形式就讓學生解決了。而且練習設計巧妙,首尾呼應,既鞏固了課堂學習的知識,又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
我感動於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的自然和諧;感動於老師的收放有度;感動於孩子們的靈動思維。聽完這幾位專家的課和講座,我覺得自己的不足之處太多,有待於努力的地方太多,今後,我將以他們為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新知,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提高自身的素質,最佳化課堂教學,做一個博學的、學生喜愛的教師。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6
教育技術素養是指在教育技術理論的指導下,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能力、意識、態度和責任。其中,意識、態度和責任是內隱的,它直接影響和決定著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成效;能力是外顯的,它體現了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才幹;而教育技術的理論則是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應用資訊科技的指導思想和方法。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資訊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最佳化的系統方法。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業成就。隨著我國教育資訊化程序的加快,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已成為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
資訊化教學設計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網路時代教師必備的職業技能。在對教師進行資訊化教學設計能力培訓時,要注意設計思路的正確引導,提高培訓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上手,早日成為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急需的資訊化教學人才。
資訊化教學是與傳統教學相對而言的現代教學的一種表現形,它以資訊科技的支援為顯著特徵,因而,我們習慣於將之稱之為資訊化教學。而資訊化教學設計,則是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路為基礎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劃與準備的系統化過程,目的在於激勵學生利用資訊化環境合作進行探究、實踐、思考、綜合、運用、問題解決等高階思維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設計是依據對學習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的系統決策過程。它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理論為基礎,應用系統科學理論的觀點和方法,調查、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確定目標,建立解決問題的步驟,選擇相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實施並評價其結果,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化。
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首先要依據學習需求,確定教學設計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如是對一門課程(或一個單元)的設計,還是對一節課的設計,還是對一個主題活動的設計,然後進行教學目標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物件(學習者)的分析、教學策略的選擇、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開發、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評價的設計,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然後進行教學實踐和評價、修正。
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託,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這才是教育技術的真正內涵。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7
透過近期縣教育局組織的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資源應用的短期培訓,使自己倍受體會到,我國教育資訊發展狀況急速上升,多媒體教學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以傳統教學設計為基礎的,出了具有一般教學設計的特徵以外更加註重了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應用,更加註重了學生的學習指導,更加註重分析媒體資源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的作用,已達到最最佳化的教學教育。
在課堂上老師注重講到:
最寶貴的資源是思維方式;
最重要的資源是學生的大腦;
最生動形象的資源是多媒體資源;
最容易傳播的資源是數字化教育;
因此,我們在跟上時代的步伐前提下首先在自身教學當中做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現代教育教學研討和實踐的重要性,特別是當前,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模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應用多媒體技術和網路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創新教育”新模式,培養創新型人才,日趨成為現代教育的總目標和重要要求。為此,作為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我們不僅要能夠熟練的使用媒體技術,更應成為製作的能手,來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在我們教師平常教學課件只是把書上的文字利用幻燈片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念,並沒有科學地利用多媒體的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等特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條理性。幻燈片上出現過多的文字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和心理的雙重疲倦甚至產生牴觸情緒。所以設計課件時要避免出現過多文字,儘量以畫面、流程圖等方式進行表現,以體現多媒體課件生動活潑的特點。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8
一、根據學生制定教學方法。
課前要充分要了解學生起點和特點,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情,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這一課希望我的的學生學到哪裡,學生現在懂在哪裡,怎麼樣學習,是否到達了目標,使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我做到了哪些呢?是把學生手腳放開還是牽著鼻子走。關注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的結合——放眼長遠,站得高些方能看得遠。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學習能力。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孔子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驅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在大腦中形成優勢興奮中心,促使各種感官包括大腦處於最活躍狀態,引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提供最佳的心理準備。教學中,教師可採取講故事、猜謎語、唱歌曲、聽錄音、開展遊戲等形式,把抽象的知識與學生動實際內容聯絡起來,激起學生心理上的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切實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是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和教學,但在核心目標上用力不夠。所以對每節課的核心目標和重難點不容忽視,應該認真研究,切實落實。還要注意挖掘教學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想與方法,重在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
四、加強教學設計的實效性。
在教學備課過程中要認真思考,為什麼這節課要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果要合作探究,哪一個知識要用?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認真總結教學反思
每一節課後,要認真填寫教學反思,這節課的得失不足,優點是什麼,不足是什麼,為什麼?這樣才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今後教學活動中,在教學設計時,多問幾個為什麼,瞭解教材間的聯絡,努力使教學設計有情趣,有實效,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9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透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0
李嵐清副總理曾提出:“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的系質”。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仍然是課堂,那麼課堂上如何圍繞這個偉大的目標呢?我認為關鍵還是在教師。因為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師生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在這項活動中是起主導作用的;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大腦的認知過程,而學生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領悟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樣,那麼能否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呢?那就得看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發揮如何了。葉聖陶先生的"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在教學生學,是對教師主導作用的精闢論述,只有使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著眼於學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益。素質教育不僅僅要求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力,發展智力,這也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教學的理想境界。鑑於以上的認識,我在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設計上作了一些嘗試,為學生積極思維,生動活潑地學習創造條件。
一、注意教學設計的目的性
在教學中,首先應明確課堂教學的目標。教學設計就是達到這個目標的途徑、方法。講究教學過程設計就是要尋找達到這個目標的最佳方案,便於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克服講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例如講讀課文就應多設計些讓學生討論、思考、分析的教學方案,而複習課就應在強化訓練、鞏因此知識,運用知識等方面作出設計等。
二、注意教學設計的實踐性
課堂教學要避免教師一言堂,就必須讓學生多實踐、動手、動口、動腦。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不同層次,多方要求的練習,使學生在不同的課堂練習中逐步體會、感悟,從而達到培養能力的目的。特別難度較大的知識點,更應讓學生多練習實踐,如課文中的“語法知識”、“偏正語法”木語概念多,篇幅雖短,但學生不易掌握,老師則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系列練習,便於學生掌握:先看書,劃出要點,再模仿課文短語示例,讓學生大量舉例。其次,讓學生標出詞性,尋找其中的規律。然後再引導學生區別定語和狀語。透過一系列練習,學生很快明白偏正短語:一偏一正;偏在前,正在後,名詞前面是定語,動、形前面是狀語,定語組成有形、名、代、量,狀語組成是形容詞和副詞兩種,最後讓學生再看書理解,完成課後練習,效果則較好。
三、注意教學設計的連續性
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逐步培養,整體訓練,長期堅持,才能最終達到。因此在知識技能的養成方面,教學設計必須堅持連續性,不能操之過急。如:給文章作批註,劃分段落層次,寫讀書提要,歸納單元知識,按脈絡背育課文等都應當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反堅持,教給學生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所見效。
四、注意教學設計的啟發牲
課堂教學設計還應注意啟發學生思考,讓他們學得透、學得活。如詞語“前仆後繼”,又有人認為是“前赴後繼”開始同學們爭休。老師就不能直接說出答案,如有意引導他們討論區別“僕”與“赴”二字,再結合詞語整體理解就很清楚了。諸如此類,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機應變,積極啟發學生思考辯析。不要怕耽誤時間,更不要越詛代扈。長期堅持,學生在這類辯析中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注意教學設計的刺性
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發現一堂課結束,學生實際掌握不太好。這就說明教師的課堂設計與學生實際不相符,對於這樣一類的問題,應予及時修改,採用有針對性的補救措施。例,口寫讀後感,學生寫不好,一是重複敘述所提供的原文材料,二是不會提煉論點。三是光舉例,不會作議論分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詞l;練。要求學生做到:一是限定用3一5句話來概括原材料;二是用1一2句來提煉觀點。然後提供材料,讓學生討論,看哪一組的概括簡潔,哪一組點明確,由於調整及時訓練有針對性,學生學有所成,態度積極,情況大有好轉。
六、注意教學設計的興趣性
有時發現老師按苦心準備的教案上課,並沒有激起學生的舉學生反映冷淡,以後備課就注意,特另"是對一些比較枯燥的知識學習,就可以穿插設計一些競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集體主義觀念,積極熱情地學習。在《陳涉世家》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多,可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先在組內討論,發動大家找這種語言現象,然後再寫在黑板上。同學們擔心自己組落後,熱烈討論、積極尋找,一節課有多人上黑板寫,最後再由老師總結評點,比單純老師講、學生聽效果好得多。
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素質,關鍵在於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這樣才會努力鑽研教材,瞭解學情,精心設計,如果每位教師都能設計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追求教學藝術的最佳境界,那麼這將是開闢了語文教學的新天地。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1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的作用。現在教學理念教師教學如何使用教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編排具有邏輯的意義。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透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一、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
1、這種教學設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
2、在教學中既要根據自己的實際,又要聯絡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注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認識的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達到預先教學的效果。
3、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做到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學生活動意識。
4、在教學中提出質疑,讓學生透過檢驗,發展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尋找問題,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5、利用合理地提問與討論發揮課堂的群體作用,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達成獨立、主動地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共同達成目標。
6、整個課堂教師應始終保持著師生平等關係,不斷鼓勵與讚賞學生,形成互動。
二、設計質疑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參加實踐獲取新知識。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鋪墊。
2、重視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的智慧能力,積極調動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究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了思維方法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4、教學中應創設符合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遵循創造學習的規律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比較、綜合。
三、創設問題情境,以情引趣,啟用思維。
1、教師的教學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問題同樣引起學生積極探索,產生求知慾望。而補充知識的引導更能使學生髮散思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2、視課程的開發,也重視生活實際的數學概念,充分利用直觀教學,遵循學生的具體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3、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推動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
4、重視理解與鞏固相結合並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性相結合。
5、給學生鋪設合理的思維空間,補充問題的方法,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6、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有趣味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7、設疑問題具有嚴謹性與可接受性相結合,使學生在探究新知識輕鬆地獲取知識。
8、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遵循從簡單到複雜的認識規律,創設情境既符合學生實際,為探究、認識新知識的結構奠定基礎。
教師的教學設計準線不同對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因素有著直接的影響。學生要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取決於一個教師教學中充當怎麼樣角色。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教育者來說,應“以人為本”,而不是以知識為本。教師對每一節課多付出心血,並不意味著成了正比例。要對每個學生充分了解合理設計教學,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起,才能觸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教學設計心得體會 篇12
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按照新課程標準,在教學中大膽創新,採用反常規教學法,設計課堂活動,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以下是我閱讀後的幾點心得:
一、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無論多麼好,長期使用學生都會產生單調厭倦之感,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上精當選擇。《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在課堂設計上就根據不同的內容來採用了多種多樣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不是讓教師以灌輸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讓學生真正融入了課堂,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
任務型教學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體現教學的成就。透過閱讀,我明白了任務型教學是雙邊或多邊的互動式活動,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儘量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透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完成學習任務。
三、鼓勵學生髮表意見
“鼓勵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自由表達意見”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新理念,也是我們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讀了《新課程理念下創新教學設計》,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書中的教學設計重視了學生的差異性,照顧了全體學生。鼓勵每個學生髮言了我們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關注每個學生。因此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將更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想、敢問、敢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能力
此學習內容在教學設計時切實做到了以人為本,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創新能力等放在了首位,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中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設計上,然後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最後在作業設計時再加以鞏固。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一定會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泓清泉,甘之若飴;讀一本好書,如同飲一杯醇酒,聞之慾醉;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個多年未見的好友傾心交談,快意平生;讀一本好書,如同聆聽一個長者的教誨,受益匪淺。在這本書中,我收穫的是累累碩果,我相信在自己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一定會有借鑑的。
總之,面對新課改,我們教師應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識的更新與文化素養的培養,要具備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及時的反思和改進的能力,不斷研究、創造、發展、豐富數學教學方法,以期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