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寫說明文的基本能力,說明文寫作指導。(形式:列提綱、寫作、修改)

  教學重點:

  寫作

  教學難點:

  寫作

  教具:

  膠片(1張)

  教學設想:

  前面教師與學生共同、系統地學習了有關說明文的知識,並且學生進行了片斷練習。透過練習發現學生在寫說明文方面有所進步,為了趁熱打鐵,提高基本的能力,我準備在此再進行一次大作文指導。

  其基本步驟是:

  (1)講述片斷作文的缺點,引入新課。

  (2)出示作文題目,《我們的教室》,並分組討論"我們的教室"應向讀者介紹的內容,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說明文寫作指導》。

  (3)寫作。

  (4)交換修改。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次片斷作文,匯入新課:

  優點:

  (1)基本上合符了說明文的要求,不再象過去一樣寫成記敘文。

  (2)並且能夠綜合地運用幾種說明方法。

  缺點:

  (1)介紹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徵。

  (2)缺乏條理性。

  (3)在運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時,過多地敘述了用來作比較的事物,給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紹兩件事的感覺。

  二、出示題目

  出示練習題目:《我們的教室》

  三、讓學生嘗試著列提綱,其中提綱內容應包括如下方面:

  1.你想介紹我們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紹教室的各個部分時所採用的說明方法。

  3.按照怎樣的順序。

  四、教師根據學生的提綱,給學生作寫作提示:

  教師應強調以下幾點:(要求幻燈顯示)

  1.關鍵是要說明其整體上的特徵。包括形狀上、結構上的特徵。

  2.建築物佔有空間,其構造的各個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紹整體特徵後,要按照一定的空間順序有序地展開說明,如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由前到後,由上到下等。

  五、練習。

  調整提綱,並進行寫作練習。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2

  設計思路:

  說明文是初中語文的三大文體之一,透過本課系統地幫助學生理清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以及掌握說明文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特點;

  (2)能抓中心句、關鍵詞快速把握被說明文的主要特徵;

  (3)能指出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說明方法在其說明事物特徵時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難點:

  1、抓中心句、關鍵詞快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主要特徵。

  2、辨識幾種常用說明方法,體會其在說明事物特徵時的作用。

  3、能指出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教學方法:閱讀法、問題教學法、點撥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溫習一下第三單元,看看能不能有一點新知?那麼我們這節課就以《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為例來總結一下如何快速把握被說明事物主要特徵?如何快速辨識不同的說明方法以及如何分析其作用?

  二、知識回顧

  教師展示課件,師生共同回顧說明文的有關知識,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對某一事務的形狀、性質、成因、構造、功用等進行解釋的一種文體。說明文主要目的是教給人知識,以知益人。

  三、把握說明事物的主要特徵

  1、快速瀏覽《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它們各自的主要特徵分別是什麼?

  2、思考:有什麼快捷方法或者小竅門幫助我們迅速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徵嗎?

  3、歸納補充學生答案:尋找文段開頭、結尾或者中間的中心句或者抓出現頻率較高的關鍵詞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把握說明事物的主要特徵。

  4、鞏固練習:比一比誰找的快?學生做完後交流作題方法。

  出示一則說明文閱讀片段:找出事物的主要特徵: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辨析幾種常用說明方法,體會其在說明事物特徵時的作用

  1、常用的說明方法你知道哪些?(板書,其他在學案上寫)

  2、出示幾個有代表性的句子,你能準確辨識他們分別使用了什麼說明方法嗎?有什麼好辦法教教老師?

  3、小結歸納:看標記: 舉例子——“如、例如、比如、又如” 打比方——“像、是、成為”

  作比較——“比??、和??相比”

  列數字——數詞

  做引用——引號

  4、以上面幾個句子為例來體會一下說明方法的作用。

  (1)(出示一處用到舉例子的語句)一生說其作用,其他學生按考試時的分數標準給他打分並說明打分理由。

  (2)共同總結得分要點:一定要結合具體內容、語境點出各自不同的作用: 如舉例子——具體可信;打比方——生動形象;作比較——鮮明突出;列數字——準確。

  引用——有力,準確!

  而且語言組織一定要完善:“使用( )這種說明方法( )地說明了()的( )的特徵。”(師說完一生板書)

  (3)學生自問、互問上面幾個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的作用。

  5、鞏固練習:做上文出示的閱讀文段中分析說明方法的題目。

  6、補充:提問方法“萬變”但不離“其宗”如:給劃線句做批註。

  五、辨析說明順序

  請指出這三篇文章的說明順序是什麼?

  補充:《蘇州園林》還有別的說明順序嗎?

  小結:說明文的三種說明順序一般是由說明物件本身的特點出發來安排說明順序的,所以不同的說明物件運用的說明順序也不同。

  六、延伸總結

  1、至少用一種說明方法介紹自己周圍的一個事物,如:筆、燈、字典??提示:可以先用一句話概括它的某個特徵,再據此選擇合適的說明方法。例如:我的文具盒外形很漂亮,如同一座兩層的小閣樓!(打比方)

  2、學生小結收穫。

  3、結束語:看來溫故還真能知新!那麼現在可以為師了嗎?其實你們能總結出這麼好的學習方法和規律,已經是一名了不起的老師了!希望大家以後學習的時候保持這種常思考常總結的好方法,繼續總結說明文其他方面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習就可以無師自通了。

  七、佈置作業

  閱讀文章,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出該文的說明特徵、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探究說明文閱讀的規律,總結閱讀說明文的技巧;

  2、把握說明文的句子關係,掌握析總分的圖示方法;

  3、能夠運用析總分法解決說明文閱讀的相關問題;

  4、提高說明文閱讀的解題應考能力;

  5、培養探究文章奧秘的慾望與能力,培養對祖國語文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數:30分鐘。

  課型設想:

  1、複習課型,總結前一學段說明文學習成果並提高之;

  2、教學資源以綜合運用教材資源為主,以換新角度,異向思維,開拓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多向思維、發散思維的意識與能力;

  3、“引—導—練”一條龍,“探究—領悟—練習”一條龍;

  4、本課重點解決析總分法及其應用。

  5、本課難點為圖示法;

  6、本課為小型課,30分鐘,注意把握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小結近期說明文學習,激發學生探究說明文閱讀規律的慾望;

  引出怎樣分析說明文、怎樣解答說明文閱讀題等一系列問題。

  從句子開始——

  二、析總分

  1、探究練習一:《中國石拱橋》首段。(最簡單的)

  (以教師為主,使學生明白:說明文句子關係:總分與並列;句子關係的層級性;句子關係的圖示。板書)

  2、探究練習二:《大自然的語言》第8段。

  (師生互動,共同探究:注意:2、3句的關係;結合說明方法分析;板書滲透析總分運用於解閱讀題。)

  3、探究練習三:《大自然的語言》第9段。

  (學生獨立完成。學生板書)

  三、總結解題規律

  1、析總分的應用:(板書)

  1)、說明方法的分析;

  2)、說明要點的概括;

  3)、說明角度與方面;

  4)、段意與物件特徵。

  2、規律總結:(板書)

  總分與並列,層級要分清;總是分的總,分是總的分。析分須知總,析總須知分;中心在於總,方法在於分。

  四、作業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4

  一、瞭解文章的說明物件及其特徵

  說明文從型別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事物說明文,一類是事理說明文。通常情況下說明文的標題往往就是課文說明的物件,比如《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這類說明文要求讀者在通覽全文,把握說明物件的基礎上,結合文字大致內容,深入理解和分析說明物件的主要特徵。比如《中國石拱橋》先談中國石拱橋的一般特點,接著以趙州橋、盧溝橋為具體例項來說明中國石拱橋在歷史上取得的輝煌成就。

  文章在介紹趙州橋、盧溝橋時,處處強調了石拱橋“不僅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如《蘇州園林》一文。文章首先指出蘇州園林的特點: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此後分別從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方面對蘇州園林的共同點作具體解說。《大自然的語言》就是一篇事理性的說明文。文章向讀者闡明瞭什麼是物候,什麼是物候學,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研究物候學有何意義等。

  二、理清說明文的條理結構

  說明文必須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和人們對它的認識過程來安排層次,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說明文大多采用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說明事理的說明文大多采用邏輯順序。

  1.以空間為序。例如《核舟記》,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先寫舟的中間部分,次寫船頭,最後寫船尾。再如《故宮博物院》一文就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最合理的順序。

  2.以時間的先後為序。例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以時間的先後為序,介紹了我國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從書籍的雛形到甲骨文一直到現在的縮微圖書。

  3.以邏輯關係為序。例如《大自然的語言》,先介紹什麼是物候和物候學,接著便按照“緯度”“經度”“高下”“古今”的次序來說明物候現象出現的因素,採取的便是從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

  分析說明文篇章結構,理清文章思路,重在引導學生理解說明層次的科學性和邏輯性。

  三、瞭解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為了把事物的特徵說清楚,或把事理闡述清楚,說明文往往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常用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舉例子、分類別、打比方、作比較、摹狀貌等。恰當的說明方法能將深奧複雜的知識通俗化、簡單化,將抽象思辨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被說明的事物和要闡明的道理。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多種說明方法時,要著重使學生了解說明方法的特點,而恰當地運用說明方法,更能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有效地說明事物的性質和特徵,從而要求學生在習作中根據文章具體內容的說明需要,學會選用不同的說明方法。

  四、品味說明文的語言特點

  說明文語言的魅力表現在其準確、簡明、周密、生動、形象等方面。品析說明文語言在於其準確之美。如《中國石拱橋》課後練習提到“為了準確地說明事物,說明文用語很講究分寸”,文章中“比較”“大約”“可能”“幾乎”“當時”等詞或表程度,或表推測,或表限定,刪換不得,突出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另外為了更好地把握說明物件的特點,還要推敲詞語的意義,注意詞語運用的次序。

  如《蘇州園林》中“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中“藝術”與“技術”有什麼區別?“藝術”與“技術”的順序能否顛倒?通常情況下“藝術”強調個人獨創性的活動,其效果能給人以審美愉悅,並且無法被複制;“技術”意味著有固定的程度和手法,其效果是具有實際的東西,一般可以大量複製。如果顛倒了“藝術”與“技術”的順序,就不足以說明設計者和匠師們的匠心了,蘇州園林的美也就無從談起了。

  說明文複習課的教學設計5

  1、從生活實際出發,讓說明文有用

  如教學《看雲識天氣》時,這樣匯入“古時候,沒有天氣預報,但古人卻能預知天氣。同學們猜一猜他們靠什麼幫忙?”學生頓時開動腦筋,最後不難得出:“可以藉助天象”。“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個助手——雲。”引入課文後,讓學生透過列表瞭解雲與天氣的關係,之後小組討論確定答案。

  當天的作業是——觀察天上的雲,預測明天的天氣!學生非常高興,趁機引導他們:“很快就學會知識的原因是作者用了很多特殊的說明方法,現在來認識它們。”於是,學生快樂地接受了很多有用的知識。

  2、借用其它學科知識,讓說明文變形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的《被壓扁的沙子》是一篇邏輯性很強的文章,用語言敘述不太好懂。於是,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數學的證明題格式和化學的方程式。

  先讓學生找到斯石英的段落,慢讀兩遍,筆者將文字變成方程式,用方程式解釋“斯石英的變化過程”。

  再讓學生讀最後幾段,又用證明題的形式把斯石英存在與恐龍滅絕的關係表達出來。

  變形後的說明文使學生茅塞頓開、眼界大開:既學了知識又看懂了文章,還認識到學科之間的相互關係。

  3、吸收其它文學形式,讓說明文出彩

  文章由於目的不同,故而採取了不同的形式。吸收其它文學形式,有助於說明文的理解。在《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中,筆者適時引入了對聯的形式對比羅布泊的今夕,讓學生在閱讀後把下聯對出。只有熟悉課文才能有所獲得,於是學生積極閱讀,都想成為對聯高手。

  4、不斷進行寫作訓練,讓說明文迴歸

  學以致用是學習的最終目的。說明文教學當然離不開寫作練習。在八年級的教學中,筆者一直不斷地進行寫作練習,從說明區域性到說明整體,一點點地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了觀察——寫作的模式。學期中組織年級的作文競賽——《鐵七中的玫瑰花》,並將出色作文結整合冊,傳閱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