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

《可能性》教學設計

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可能性》教學設計1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兔子家族正在運動場上舉行長跑比賽,推選出的6名運動健將個個雄心勃勃,想取得勝利,你們猜猜誰能得第一?(指名回答)要是再來一場比賽呢?

  是呀,在不同的比賽中,每一隻兔子都有可能取得勝利,這就是可能性。

  (板書課題)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動手動腦體會可能性。

  二、小組遊戲

  師:接下去我們一起玩摸球遊戲。每個小組裡都有一個袋子,袋子裡放有4個白球,2個黃球。摸球要求如下(小黑板出示):

  1、每組4個人,再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為白隊和黃隊。

  2、每次摸一個球,摸球時不可開啟袋口看,摸完後再放回袋中。

  3、每組的2人中,一人摸球,共摸30次;一人記錄,把結果記錄在練習紙上。

  4、摸到白球次數多的算白隊贏,摸到黃球次數多的算黃隊贏。

  師:按這樣的遊戲規則,你們猜一猜誰贏的可能性大一些?

  學生遊戲。

  同學之間交流結果。

  三、引導探究

  1、師:現在我要給贏的隊頒獎,你們有意見嗎?

  2、黃隊為什麼不同意?指名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師小結:黃隊認為袋中的黃球個數比白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反之,白球的個數比黃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所以,這個遊戲規則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對於這樣的分析,大家同意嗎?

  4、學生髮表意見:比賽要公平,取勝才光榮。

  5、你們認為怎樣修改這個遊戲規則,比賽才公平?

  (小組討論,修改規則)

  6、集體交流得出:在袋中再放入2個黃球或拿掉2個白球,使白球和黃球的數量一樣多。

  7、學生根據新的遊戲規則重新開始遊戲,並統計結果。

  8、活動反思:透過剛才兩組摸球遊戲,你對遊戲的公平性有什麼認識或想法?在剛才的合作過程中,你們小組有沒有什麼好的做法或不足?

  四、鞏固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1—3題

  2、閱讀資料。

  學生先自己閱讀再交流體會。認識到:隨著實驗次數的不斷增加,正反面向上的次數會越來越趨向於相等,硬幣正反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五、課堂總結

  用一句話說說這節課的收穫或體會。

  反思:

  本節課我以遊戲貫穿整堂課的探究新知中,使學生在好奇、有趣的情感體驗中有序、有效地完成了新知的探究、嘗試應用的學習任務。

  1、實踐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往往會記憶深刻。因此,我在這節課中創設兔子賽跑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摸球的遊戲形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摸球的實踐活動中,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展開,問題才會自然而然地被學生髮現並解決。

  2、課堂上時間分配比較合理,學生參與面廣,遊戲的廣度深度符合學生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雖然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數學的思維方法還是要滲透的。在第一次師生共同摸球時,就滲透了一些摸球的方法:搖一搖,不能偷看,為後面的小組實踐打下了基礎。

  4、尊重相信每位學生,給他們充足的探索空間。

  5、數學學習是充滿這觀察與猜想的.活動,因此,運用觀察、猜想這些策略是非常有價值的,本課的摸球遊戲是按“現實情境--猜想--實驗――驗證猜想——分析原因”這一數學思考的線索展開的。經過兩次的迴圈,幫助學生建構起正確的數學認知,同時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及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

  《可能性》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三冊98—99頁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結合已有的經驗對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斷,並能簡單地說明理由。

  3、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初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難點是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來描述生活裡的事情。

  教學準備:

  教具:

  紅、黃、綠三色轉盤、紅色轉盤、裝6個紅球的1號口袋和裝3個綠球3個黃球的2號口袋

  學具:

  紅色、黃色紙牌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知

  教師出示一張由紅、黃、綠三色組成的轉盤,提問:“指標轉動後,會停在那裡?”引導學生用“可能”來回答。接著出示一張紅色轉盤並提問:“指標轉動後,會停在那裡?”引導學生用“一定”來回答。其實,生活中的好多事情,就像玩轉盤一樣,有時能確定,有時不能確定,今天這節課我們來研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揭題:可能性

  二、活動體驗,自主探究

  活動一:

  老師這兒有兩個神秘的口袋,1號和2號,每個口袋裡有6個球。老師請12個小朋友分兩組來摸,看誰能摸到代表幸運的紅球。在摸的過程中引導“怎麼第一組的小朋友個個那麼幸運,每人都能摸到紅球呢?這兩個口袋裡究竟有什麼秘密呢?哪個小朋友敢猜一猜?開啟口袋驗證。並小結:1號口袋裡全是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球一定是紅球,2號口袋裡沒有紅球所以任意摸一個不可能是紅球。

  繼續觀察2號口袋裡面的球,想一想,任意摸一個,會摸到什麼顏色的球?(板書: 可能)

  活動二:

  小朋友,透過剛才的摸球遊戲,我們學會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來交流結果。下面我們繼續來玩遊戲。開啟課件競猜一欄,玩舉牌遊戲。

  1、一定能摸出黃色的球。

  2、可能摸出黃色的球,可能摸出紅色的球。

  3、不可能摸出黃色的球。

  活動三:選取生活中的事例來做一下判斷。

  1、下週五會下雨嗎?

  2、今天是4月2日,明天是4月3日。

  3、從小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成為科學家。

  4、因為破環了環境,地球上的人類都消失了。

  活動四:討論

  1、什麼事情一定會發生?

  2、什麼事情可能發生?

  3、什麼事情不可能發生?

  三、學以致用,內化提高

  1、箱子裡要放4個球,摸到黃球有獎,該怎麼放?

  2、學校要在4月1日———4月17日之間安排兩天開運動會,根據天氣情況,你覺得安排哪兩天最好?為什麼?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交流)

  作業:練習冊自練自測

  《可能性》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透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3瞭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

  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麼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麼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為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麼特點?

  生:1號盒子裡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裡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為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徵著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為什麼?(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說清為什麼?(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為什麼”。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後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說一說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一說”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

  (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 指名讀一讀。

  2、 討論“為什麼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說一說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透過摸一摸、猜一猜、說一說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確定與不確定的現象。

  縱觀整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數學知識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設計中,不僅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創設了學生喜愛的遊戲情境匯入新課,遊戲活動結果淺而易見,便於學生回答問題,還捕捉了大量的“生活現象”,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2、課堂教學活動化。

  “ 以活動為中心”是大教育家杜威的“三個中心論”思想體系之一,也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節課以活動貫穿始終,教師真正實現了角色的轉換。課堂上使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斷體驗與判斷事件發生的確定與不確定性。同時,又讓學生將活動中出現的現象及時抽象概括出來,上升為數學知識,體現了學生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3、學生學習自主化。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本質特徵。這節課的設計著眼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在每個環節中,都是學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學生學得生動而充滿活力,主動而富有個性。

  儘管本節課比較成功,但由於缺乏教學經驗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說,在提出每個問題後應該多指名學生問一些為什麼,又比如在一次學生判斷並說明理由後教師沒有及時總結出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再比如說沒有總結出“一定”、“不可能”用來描述確定事件或現象,而“可能”用來描述不確定事件或現象等等。

  “課堂教學必須是一種有目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我今後的努力方向是在課堂中去除華而不實的花架子,讓小組合作,讓多媒體教學手段真正的用到實處,讓課堂樸實而不沉悶,活潑而不浮華。以上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思考,希望各位老師能夠多多地提出寶貴意見。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的提升自己。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