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雞》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雞》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雞》教學設計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雞》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畫雞》是明代著名畫家唐寅為表達自己對雞的喜愛與讚美,寫的一首詠物詩,語言淺顯易懂。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雞並不陌生,對於寫雞的古詩,學生樂於學習。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雞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3、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喜歡什麼動物,為什麼?

  2、猜猜老師喜歡什麼動物。

  3、明代有位叫唐寅的大畫家也喜歡公雞,他不僅為公雞畫了一幅畫,而且還為它寫了一首詩,名字叫《畫雞》。(板書)

  二、讀古詩:

  1、師讀古詩,學生不出聲,用手指。

  2、師再讀古詩,生可輕聲跟讀。

  3、師帶讀古詩。

  4、小老師帶讀古詩。

  5、比賽讀。

  三、認讀生字:

  1、圈出文中生字,生自主識字。

  2、單獨出現生字,生識字組詞,師帶上拼音帶讀。

  3、識字小遊戲:摘蘋果。

  四、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出示前兩行詩

  1、生讀詩句,師: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公雞?(板書:美麗)

  2、生帶著感受讀。

  3、像“紅、雪白”這些表示顏色的詞語,你能說幾個嗎?

  出示後兩行詩:

  1、師:這隻公雞不僅美麗,叫聲也很好聽,生讀詩。

  2、誰來模仿一下公雞的叫聲。

  3、公雞一般什麼時候叫呢?這又是一隻怎樣的公雞?

  (板書:勤勞)

  4、生帶著理解讀詩,教師可適時範讀。

  5、迴歸整體,齊讀(或背)全詩。

  五、書寫指導:

  指導書寫“平、戶、開”。

  六、小結,作業佈置。

  板書設計: 畫雞

  美麗

  勤勞

一年級語文上冊《畫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最少5個以上的字型。

  2、順暢地朗讀古詩,進一步體會拼音識字的樂趣。

  3、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學習公雞勤勞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瞭解公雞與人們的關係,並能學習公雞勤勞的好品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拼音複習匯入

  1、同學們,我們學習拼音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老師想和你們做個遊戲,好嗎?遊戲的名稱叫“我說你猜”,師說順口溜,生接答出聲母b p m f d t n l(師:6就像個—— 生接答:b b b)

  2、出示拼音卡 j,再出示卡 ji,生齊讀,師再出示“雞”字,利用拼音讀準“雞”的讀音,師生總結認字方法:拼拼音(師板書)

  3、引出課題“畫雞”,生齊讀課題,生說說你知道的公雞是什麼樣子的?

  二、新課

  (1)、初讀古詩

  1、生自讀古詩。要求把你不會讀的字圈起來。

  2、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解決問題,看看圈起來的字讀什麼。(師生一起總結認字方法:問)師板書。

  3、聽課文錄音,學習朗讀。(師生一起總結認字方法:聽讀識字)師板書。

  4、抽生讀古詩。(師生一起檢測抽讀同學的字音是否讀準了)

  (2)、學習字詞

  1、師範讀古詩,要求生聽清字音。

  2、出示生詞:雪白 滿身 紅冠 平生 走將來 千門萬戶

  ①小老師教讀詞語。

  ② 男女生合作讀。

  3、學習生字,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①出示生字:畫 雞 雪 生 千 平 戶 開

  ②先請小老師教讀,再請生說說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學生1:

  “平”字和我們學過的蘋果的“蘋”讀音是一樣的,只是比“蘋”少了一個“草字頭”。(師總結記憶生字的辦法:利用熟字對比記憶)

  學生2:

  我知道“千”字是“十”字頭上加一撇。(師總結記憶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筆)

  學生3:

  我是這樣記“雞”的,左邊一個“又”,右邊一個“鳥”,合起來就是“雞”了。(師總結記憶生字的辦法:加一加)

  學生4:

  “雪”字是由“雨”和倒著的“山”組成的,可以這樣記:山上總是下雨,天氣變冷了,雨就變成了雪花了。(師總結記憶生字的`辦法:用會意字編故事)

  ③識字遊戲:“好朋友再見”、“捉迷藏”

  (好朋友再見:生讀對黑板上的字卡寶寶,師就把字寶寶從黑板上取下來,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捉迷藏:師生一起把字寶寶送回古詩中,由老師隨意讀出本課生字,學生聽到後迅速用筆在文中找到,並用圓圈圈出來。)

  (3)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生翻開書,齊讀古詩第一句。

  ①師:讀了古詩,你知道詩中的公雞是什麼樣子的嗎?

  生回答,師板書(頭上紅冠、滿身雪白)

  ②出示圖片,讓學生看一看大公雞的冠子和羽毛,理解“頭上紅冠”和“滿身雪白”

  ③師指導學生朗讀第一句。

  師: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大公雞?

  生回答:漂亮的大公雞、威武的大公雞。(師板書)

  師抽生讀第一句,看看誰讀出的大公雞最漂亮,師生評議。

  2、學習第二句。

  師:大公雞除了漂亮,它還會喔喔叫呢?你們知道大公雞都在什麼時候叫嗎?

  生齊讀第二句古詩。

  師:是呀,天剛一亮,大公雞就叫醒農民伯伯起床幹活了,農民伯伯很勤勞,大公雞起得比農民伯伯還要早,大公雞勤勞嗎?你喜歡這隻勤勞的大公雞嗎?

  師請喜歡這隻公雞的學生齊讀古詩。

  師:大公雞除了叫醒農民伯伯,還會叫醒睡懶覺的小朋友呢,不信,你聽——(師播放課前準備好的動畫課件)

  師:你剛才看到了什麼?想說些什麼?(生回答)

  師總結:是呀,大公雞天一亮就起床了,叫醒了睡懶覺的小朋友,幫助了他們,大公雞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向大公雞學習,每天早早起床不睡懶覺。

  3、師生齊讀古詩,會背的試著背一背。

  三、鞏固練習

  ( )( )紅冠不用裁,

  滿身雪( )走將來。

  ( )( )( )敢輕言語,

  一叫( )( )( )( )開。

  四、板書設計

  畫雞

  漂亮

  威武 (的)大公雞 (人類的好朋友)

  勤勞

  教材分析:

  《畫雞》是北師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第9單元“字與拼音(二)”中的一首古詩。這是明代唐寅的詩,詩人用筆墨畫雞,用詩歌讚美雞,畫與詩形成完美的整體。在學習這首古詩時,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己拼讀音節,透過反覆地誦讀,體會到拼音識字的樂趣,以及利用熟字鞏固拼音的情趣,加深理解字與拼音的關係。在教學識字時,不要脫離語境,孤立識字,可以讓學生在反覆誦讀古詩過程中,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然後再認識單個的漢字。

  學生分析:

  在學習《畫雞》這首古詩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前8個單元的生字,有了一定的認字基礎,並且學習了a o e iu ü 6個單韻母,還學習了“b p m f d t n l”8個聲母。所以,《畫雞》這首古詩中,“頭上、不用、紅、雪白”等生字學生已經認識了,本課的新生字“畫、雞、戶”可以讓學生用拼音來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教學時,就要注重讓學生透過反覆的誦讀體會到拼音識字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