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間隔排列》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三年級《間隔排列》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數量關係的過程,感知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規律。
2.初步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用數學思維分析生活現象的意識及能力,初步學會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之間的關係,找出間隔排列的規律,為進一步學習週期規律作好準備。
教學難點:
利用規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1.觀察圖片,初識間隔排列
出示情景圖,馬路邊的路燈和廣告牌。(路燈和廣告牌一個隔一個排列)
透過觀察馬路邊的路燈和廣告牌有規律的排列,讓學生初步感知兩種物體的間隔排列。
交流:
(1)這組排列的開頭和結尾各是什麼物體?
(2)照這樣的排列,下一個會是什麼?(路燈)再添上一個路燈,開頭和結尾的物體就一樣了,這時每個廣告牌都在兩個路燈之間,也可以怎樣說?(也可以說每兩個路燈中間有一個廣告牌)
出示情景圖:綠化帶的花盆和小樹。(花盆和小樹一個隔一個排列)
交流:
(1)小花和小樹又是怎樣排列的?開頭和結尾的物體是一樣的,可以說是每兩盆花中間有一棵小樹,還可以怎樣說?(每棵小樹都在兩棵花的中間)
(2)接下去應該是什麼?開頭和結尾不一樣,現在還能不能說每兩盆花中間有一棵小樹呢?(最後一棵小樹不是在兩盆花中間)
透過師生交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首尾相同的間隔排列和首尾不同的間隔排列的差異。
歸納:像這樣,兩種物體一個隔一個有規律的排列我們把它叫做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
2.動手創作,內化間隔排列
(1)出示四組間隔排列,其中前兩組是首尾不同的間隔排列,後兩組是首尾相同的間隔排列,先讓學生明白間隔排列中的省略號所表示的意義,然後讓學生說說是誰和誰間隔排列。
(2)讓學生模仿首尾相同或者首尾不同的間隔排列用兩種物體創作出一組間隔排列。引導學生可以用圖形,字母,漢字等符號去創作。
二.猜想驗證,探索規律
1.猜想規律
再出示前面出現的四組間隔排列的物體,引導學生在感知間隔排列的基礎上進行猜想,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在數量上的聯絡,在小組裡交流猜想。
2.驗證規律
(1)彙報交流:說明“兩端物體”“中間物體”
(2)討論:同樣是間隔排列,什麼時候兩種物體一樣多,什麼時候不一樣?
(3)歸納:首尾不同的間隔排列,假如用字母A,B來代表兩種物體,也就像ABABAB。B,A和B個數一樣多,首尾相同的間隔排列我們也可以用ABAB。A來表示,A的個數比B多一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間隔排列的規律,並把板書完整。
3.體驗規律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略)
四、總結全課,延伸規律
在我們生活中關於間隔排列的型別還有很多種,如週期問題等,這也是以後我們要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