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篇
《角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內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一)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老師帶大家見見我們的老朋友,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師:“你能擺出一個三角形嗎?動動手,擺一擺。”
學生動手操作,擺三角形。
師:請你任意拿走一根小棒。你認識現在這個圖形嗎?
生:這是一個角。
揭示課題:初步認識角。
【評析:引入簡潔、巧妙自然。】
二、引導探究、自主學習
1、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多媒體演示:美麗校園的主題圖。突出:門窗上的角、鐘面上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師:這是那裡啊?(校園)在這美麗的校園裡你發現哪兒有角?
生1:我發現了門上有一些角,操場上也有角
師:還有什麼地方有角?你能上來指一指嗎?
生2:正方形上有角。(邊說邊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張開的地方有角。(邊說邊指)
生4:鐘面上有角。(邊說邊指)
師:角就藏在我們的身邊,請小朋友試著找一找在我們周圍哪些物體的面上有角。
組織交流,並讓學生指出課桌、數學書等物體面的角。
【評析: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動中感知角的特徵。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圖形,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角的表象。】
2、抽象圖形,形成概念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樣身邊的物品,你能把角找出來嗎?”(多媒體出示圖:剪刀、飲料吸管和水管實物圖片。)
請學生找出各種物體的角。
師:“這些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它有什麼特點?”
生:“角的前面尖尖的,旁邊直直的。……”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在請同學們用角尖尖的地方在手心扎一下,看看手心上留下了什麼?(一個小圓點)
師:(指著課件螢幕上的點)這點是角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數學家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做“頂點”。角還有什麼呢?(兩條直直的線)
師:(畫出兩條邊)這兩條直直的線,數學家也給它們取了名字,叫做“邊”。
請個別小朋友上臺指出其它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全班展示)
師:(師拿出三角板,指著其中的一個角)這是三角尺上的一個角,你能分別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頂點,摸一摸角的兩條邊,說一說自己的感覺。
小結: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板書黑板)
【評析:“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的結論,教師沒有讓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是以講解的方式告訴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利於學生建立正確的表象。隨後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動,既鞏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又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加深了對角的認識。】
3、觀察找角、合作交流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表面也藏有角,你能找到嗎?請在小組內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小組成員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學習)
師:“誰願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看?”
集體交流,總結指角的方法:先指頂點,再從頂點延伸到兩條邊。
師:“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你就能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數學知識。”
【評析:培養學生聯絡生活觀察發現數學問題的習慣。】
4、體驗感悟,動手畫角
師:你知道怎樣畫角嗎?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教師指導畫角:請學生翻開書本39頁,齊讀畫角的方法。
教師示範:先畫一個點,從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標出頂點、邊。
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角,投影展示,集體交流。
三、強化知識,練習鞏固
師:“角”非常想和大家做朋友,不過,它要考考大家,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那我們就開始“闖關大行動”吧!
第一關:辨認角。
師:下面的圖形中是角的畫“√”,不是角的畫“×”。(課件出示下面題目)
生1:第一個圖形是角。
師:你能指出它的頂點和邊嗎?
學生到螢幕前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
生2:第二個圖形不是角
師:為什麼呢?
生2:因為有一條邊是彎的。
繼續完成後面三個圖形的判斷,並說明理由。
第二關:數角。
師:(課件出示題目)數一數,下面的圖形中有幾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練習。
師:各是什麼圖形?有幾個角?
生1:三角形有3個角。
生2:五邊形有5個角。
生3:第三個圖形只有1個角。
師:為什麼這個圖形只有一個角?
請學生上來指一指,並說一說理由。
生4:圓有0個角。
【評析:練習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突出重點,既鞏固了對角的認識,又增強了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四、深入課堂,比較角的大小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唱謎語歌《這是什麼》(邊唱邊表演動作。)
師:你們能猜出是什麼嗎?
生:鬧鐘
師:你們真聰明!(課件演示3個不同時刻的鬧鐘。)
師:鬧鐘上有角嗎?
生:有。
師:鐘面角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生:時針和分針所形成的角。
師:小熊、白兔、青蛙爭論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小朋友來評評理。
小組討論:比較角的大小。
請3名同學拿著小熊、白兔、青蛙的號碼牌站在螢幕前。
集體交流並說出選擇的理由。
生:這個角的邊張開的大,這個角的邊張開的小。……
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板書黑板)
【評析:運用謎語歌,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掌握了運用觀察法比較角的大小。】
五、動手操作,做活動角
師:下面咱們自己動手擺一個角,請小朋友們拿出兩根吸管在桌面上擺出一個角,
教師示範用吸管做成一個角。
學生動手擺角。
指名演示,並說一說角的組成。
師:請大家做一個比老師做的大的角;再做一個比老師做的小的角。
同桌互相交流學習。
【評析:學生用兩根紙條“做”出了一個角,是教學過程中自動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敏銳地捕捉了這一資源,透過轉動角的一條邊使角變大或變小,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六、引起質疑,突破難點
師:比一比,哪個角大?(課件演示兩個邊不同長短的角)
小組討論。
生5:第二個角的邊長,所以第二個角大。
生6:兩個角一樣大。
師:你是怎樣想的?
生6說出想法。
師演示動畫:第一個角兩邊同時延長,第二個角平移到第一個角的位置,剛好重疊。
師小結: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板書黑板)
【評析:藉助多媒體動畫,直觀生動,有效突破了難點;從透過觀察可以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到透過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引起了學生認知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和反覆實踐,找到比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了數學思考能力。】
七、巧擺小棒,提升思維
操作要求:小朋友只能任意用兩根小棒,擺出有角的圖形,看看有幾種擺法?
學生演示:
八、歸納總結,暢談收穫
這節課大家學得高興嗎?有什麼收穫呢?
生:高興。
生1:我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2:我還知道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生3:我還知道了角的大小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邊張開的越大,角越大;邊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師:好,同學們今天的收穫真多啊!有關“角”的組成、特點以及如何辨認角的大小都學會了,真了不起!
【總評】
第一,貼近學生的生活,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數學概念,在透過對教的認識尋找周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源於生活、高於生活,讓學生經歷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將數學知識植根於生活的沃土。
第二,從直觀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視讓學生親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較抽象,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根本無從解釋、概括,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徵,王老師多處讓學生親自感受、體會。例如新授前先讓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圖形後,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透過這樣不同層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學生對角的認識。
第三,注重學習過程的'動手操作,王老師多次讓學生動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這些活動不僅僅圍繞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玩中學,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教學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層次清晰。由認識角的形狀,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開始,接著做角,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並探索出多種角的大小和比較方法。這樣層層遞進,螺旋上升,把學生的學習狀態有被動變為主動,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在玩中學,在做中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二)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表達等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
2、透過觀察和操作認識角是有大小的。能夠區分角的大小。
3、透過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角的空間觀念。同時透過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初步認識角,建立角的空間概念。
教學準備:
課件、圓形紙片、三角板、活動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出示一個信封,裡面裝著學生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露出一部分,讓學生猜一猜。
師語:老師帶來了一些禮物,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我露出這些圖形的一部分,你們來猜一猜。(將圓形、三角形、長方形、五角星貼在黑板上。)
師問:這些圖形裡藏著一個新的圖形,誰知道?(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找角
誰能將這些藏著的角找出來?(讓學生上黑板找到角,適當引導正確指角。)
三、抽象出數學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圖形
出示PPT,數學書、三角板和鬧鐘的圖片。
角啊,不僅在黑板上的這些圖形中,你能在老師出示的這些物體的表現上也找到角嗎?
讓學生指出角,隱去實物圖片,留下3個角的圖形,並出示文字(這些圖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點
請大家仔細觀察,並拿出你身邊的三角尺其中一個角摸一摸,你有什麼發現?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數學中,我們叫做角的頂點)
生:有兩條邊。(我們叫做角的邊)
師:一邊用手比劃出角的符號,一邊說:由1個頂點和2條邊組成的這樣的一個圖形就叫角。我們用這個弧形表示這一個角。
3、判斷題
因為邊彎彎的,引匯出,角的邊是直的。
四、創造角
在桌子上,老師提供了幾種工具,請你用這些工具創造一個角
教師巡視:
1、展示畫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動角
找兩位做的不一樣大的角,問哪個角大?哪個角小?你怎麼知道的?
用重疊法驗證,講角的頂點和一邊重疊,看另一邊
引匯出:角的兩邊開口越大,角越大;角的兩邊開口越小,角越小。
4、紅藍角之爭;有兩個角啊,他們吵起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為什麼吵架。
引匯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
5、習題:哪個角大哪個角小
6、習題:數角的個數
五、課堂總結
1、今天你有哪些收穫:
認識了角有1個頂點和2條直的邊,會數角的個數,角有大小,角兩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角兩邊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幾個角?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學會用尺子畫角。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主動合作的意識以及初步的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的特徵;會用尺子畫角。
教學難點: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學具:
三角尺、尺子、活動角、圓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今天林老師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總是喜歡躲起來。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呀?(學生踴躍發言,激發學生興趣)
(2)同桌討論、交流。
(3)師引導學生說出角。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這位新朋友。(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體驗
1、今天林老師也想和你們一樣,想找個害羞的這位新朋友,你們和老師一起找找看。(出示課本第38頁主題圖)
有的同學在做操,有的同學在踢球,老師拿著三角板準備上課,老爺爺在修剪樹葉,校園的早晨真熱鬧啊!
在這幅圖裡,你能找出我們剛認識的新朋友——角嗎?
(指名學生說,出角)
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發現了圖中有這麼多的角!現在咱們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時鐘上的角是什麼樣的呢?(從主題圖中讓一名學生指出三個物體,並標出角。)
讓我們給這些角脫掉美麗的外衣,角就是這樣的。(出現三個不同的角的圖形。)大家看清楚了嗎?
2、剛才我們在校園裡找到了許多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說給大家聽聽。(學生舉例)
3、這張紙上有角嗎?(師出示圓紙片)那你能不能用這張紙折出一個角來?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圓紙片試一試。
摺好的同學把角舉起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你是怎樣折的?(指名說)誰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樣?
用手摸一摸我們折的角,有什麼感覺?
(師示範摸,學生摸,指名說)你摸的是哪個地方?
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用尺子沿著邊畫,兩條邊畫得不一樣長。然後拿下折角。師邊說邊板書:頂點、邊、邊。)
指出螢幕上角的頂點、邊。
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判斷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個圖形,說說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師拿出活動角)
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角,玩一玩,好玩嗎?(好玩)我們先做一個角,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些嗎?再大一些。你能讓角變小些嗎?再小一些。你發現了什麼?
老師做了一個角,你能做一個比它大一些的角嗎?(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師的大嗎?(師生比較活動角的大小)
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呢?(示大小不同的兩個角)
你為什麼認為第一個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們會折角,會比角,那你會畫一個角嗎?
你能試著畫一個角嗎?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請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確定角的頂點,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成了一個角,這兩條直直的線就是角的兩條邊。(師邊說邊示範畫:先畫頂點,再從頂點起向一個方向畫一條邊,最後再從頂點向不同的方向畫另一條邊。)
說說老師是怎樣畫角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請同學們按老師剛才的方法畫一個角,畫完後在小組裡互相欣賞。
誰願意把你畫的角給同學們欣賞一下。(展示學生畫的角,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三、課堂小結
閉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研究了有關角的知識:想想角是什麼樣子的,它由哪幾部分組成,角的大小和誰有關,我們是怎樣畫角的。再開啟書第38—39頁,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
四、應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
五、課後實踐:
請同學們回家後找出“家中的一些角”,並指給爸爸媽媽看。
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內容雖然簡單,但由於學生年齡教小,加上生活經驗不足,在教學中很難理解“角”這一抽象概念。經過一堂課的教學後,我想從兩個方面對自己教案進行反思:
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尊重學生原有的經驗知識水平。
教學中,在學生認識了角的各部分名稱後,我設計了“(出示幾個角)讓學生指出頂點,邊。”這一環節,目的是想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鞏固。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對角的各部分名稱這一內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學中存在問題:
我把“知道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係”這一點有的學生混淆,特別是差生不夠明白,放在“認識活動角”的後面。透過教學實踐後,有些無法透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來證實。,把這一內容放到了畫角的後面,讓學生在畫一小一大兩個不同角的過程中自己暴露出問題(有學生透過增加邊的長度來使角變大),然後由教師引導解決,從而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有關係”這一樣對於學生就更明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