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一、創境匯入
請兩位同學按照老師手中卡片上的詞做出動作,讓其他同學仔細觀察:
“高興”“悲傷”“久別重逢”。
生高興的表現:第一位同學微笑,第二位同學大笑。
生悲傷的表現:第一位眉頭緊鎖,悶悶地不說話,第二位同學哇哇地大哭,不停地說,我該怎麼辦?
生久別重逢的表現:第一位微笑著握手,第二位誇張的表情,嘴裡直喊:“是你!”
師:為什麼這兩位同學會有不同的表現?
生1:他們是不一樣的人。
生2:我覺得陳晨和於洋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於洋是內向性格的人,而陳晨則是外向性格的人。
教師總結:非常準確。因為是性格不同的兩個人,所以在對待相同的事物會做出不同的舉動。作家萊辛曾說過:“主要的東西是讓人動起來,透過人物的行動來顯示。”在文學作品中,抓住人物的行動,有利於分析其思想性格,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片段欣賞
師問:下面大家認真地想一想,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哪篇文章成功地運用了動作描寫,體現人物性格?
生答:《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看一下黑板的這個描寫片段,注意我加點的動詞,你喜歡哪個詞語?說說理由。
我終於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驚肉跳,儘量往裡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邊緣移動,嚇得幾乎暈倒。
生3:我喜歡“靠”這個詞,這個詞表現了當時我的那種膽戰心驚的心理,體現了我那種膽小的性格。
生4:我喜歡“移動”這個詞,我覺得這個詞用得非常準確,因為害怕,所以才不敢大膽地往前走,用這個詞同樣表現了我的膽小的性格特徵。
生5:我喜歡“心驚肉跳”這個詞,用這個詞形象地表現了“我”緊張、害怕的心理。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那麼除此之外,課文中還有哪些動作描寫片段?找出動詞,分析用得好在哪裡?
生6: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腳去探那塊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頓時有了信心。動詞有“伸”“探”“踩”,我喜歡動詞“探”,這個詞能表現出我當時那種小心的心理,準確地表現了我當時害怕的心理,體現了我膽小的性格。
生7:我落在最後,全身顫抖,冷汗直冒,也跟著他們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裡鼕鼕直跳。動詞有“顫抖“冒”“爬”“跳”我喜歡“顫抖”這個動詞,因為害怕才心裡顫抖,用了這個詞表現了我當時那種怯懦性格。
生8:我每次只移動一小步,慢慢爬下懸崖。最後,我一腳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親強壯的手臂中。這裡的動詞有“移動”“爬”“踩”“投入”,我喜歡的動詞是“移動”“投入”。從這兩個動詞中,可以看出我從害怕、膽小,已經慢慢地向信心大增轉變。
師總結:莫頓亨特透過他的動作描寫,把一個從“膽小”的“我”,慢慢轉變成“信心大增”的“我”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不僅在課本之中,在平時的名著閱讀當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透過動作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的描寫,下面就把你所收集到的.材料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9:我收集的是《水滸傳》中,魯達的動作描寫:
魯達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著醋缽兒大小的拳頭,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透過一系列的動詞“入一步”“踏住”“打”“撲”,敘述了魯達拳打鎮關西的動作,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具有正義感、愛打抱不平、嫉惡如仇的性格特徵。
生10:我收集的是《老人與海》中,對老人的動作描寫:
老人拽掉舵把,用它去打、去砍、去劈,雙手攥住,一次一次地掄起劈下。這時它們已經竄到船頭那裡去咬那條死魚,一條接一條地竄來。這裡的動詞有“拽”“打”“砍”“劈”“攥”,透過這些動詞表現出了老人勇敢、頑強的性格特點。
生11:我收集的是《西遊記》中豬八戒的動作描寫:
在那山坡前,戰經八九個回合,八戒漸漸不濟起來,釘耙難舉,氣力不如。──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鬥著,讓老豬出恭來。”他就顧不得沙僧,一溜那蒿草蓽蘿荊棘葛藤裡,不分好歹,一頓鑽進:哪管刮破頭皮,挫傷嘴臉,一骨碌睡倒,再也不敢出來。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這裡的動詞有“一溜”“一頓鑽進”“一骨碌睡倒”,它們生動形象地把豬八戒那自私可笑的性格表現得惟妙惟肖。
師:透過以上精彩的片段欣賞,嫉惡如仇的魯達、自私的豬八戒、機智勇敢的老人──-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個性鮮明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透過什麼傳達?
生12:人物的動作。
師:當代心理學家們認為,人的內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動作才是真實可靠的。傳神的動作描寫,往往能凸現人物的個性,揭示人物複雜而深邃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