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精選6篇)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一小節“加法運算定律”中的第1課時的內容,其內容包括:第17頁的例1以及18頁的“做一做”第一題、第19頁練習五第1~3題的部分習題。

  (二)教材地位

  數學中,研究數的運算,再給出運算的定義之後,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通常稱為“運算定律”。加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運算之一。透過本課時的學習,首先,可使學生對加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其次,用不完全歸納法概括出加法交換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識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為以後正式講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初步基礎。

  (三)教學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並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

  2、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來表示加法交換律。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認識

  (四)教學重、難點

  掌握加法交換律,並會運用加法交換律進行簡便計算。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情景匯入——觀察——思考——討論——概括——應用。 學生是學習數學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根據本課的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我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一)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使學生融入到數學情景中,主動探索,積極思考,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二)討論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換律及其應用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加法算式為觀察點,引導學生個人探索,小組交流討論,透過計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實踐活動,從這三組算式間的聯絡去發現並交流,總結規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的設計基本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

  (三)練習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練習可分為基本練習和鞏固練習。

  三、說學法。

  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是當前課改研究的熱點。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等於拿到了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學法同時也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我組織學生採用了下面幾種學習方法:

  (一)觀察比較法:透過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對加法的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交流討論法:學生個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組討論。透過觀察、計算、比較、討論等活動,去發現並總結規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換律,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三)練習法: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深化理解,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練習採用基本練習、鞏固練習,必要時可進行深化練習,加深學生對加法交換律的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匯入新課,提出問題

  動物王國要進行一次計算比賽,小豬、小羊、小猴、小熊都參加了比賽,這次比賽是由大象爺爺出題的。比賽開始了,大象一下子在黑板上出了6道計算題,沒想到不一會的功夫,平時一向呆頭呆腦的.小豬舉起了答題板,高興地說:“我算完了”,其他動物見狀都目瞪口呆了。一向聰明伶俐的小猴一下子驚訝道:“啊!算得這麼快!”大家想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加法交換率。(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透過故事,讓學生引出問題,揭示新課主題,為下面的教學作鋪墊。

  (二)互動新授1、談話引入。

  在我們班裡,有多少同學會騎車?你最遠騎到什麼地方?騎車是一項有益健康的運動,這不,這裡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騎車旅行呢!

  2、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並根據獲得的資訊提出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

  (設計意圖:從創設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自由地提問,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新授

  1、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黑板上問題。

  2、教師巡視,找出課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學生板演,並集體訂正。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算式,發現規律。

  問:⑴兩個算式都表示什麼?得數怎樣?○裡填什麼符號?

  40+56○56+40

  ⑵你能試著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根據學生的舉例,進行板書。)

  ⑶透過這幾組算式,你們發現了什麼?可以得出什麼規律?請用最簡潔的話概括出來。

  ⑷反饋交流。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4、揭示定律。

  問:(1)你知道這條規律叫什麼嗎?(加法交換律)

  (2)把加數換成其他任意的數,交換律還成立嗎?

  (3)怎樣表示任意兩數相加,交換加數位置和不變呢?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示,好嗎?

  (4)交流反饋,然後看看課本上的小朋友是怎麼說的.

  板書:a+b=b+a

  (5)根據加法交換律對口令。

  5、引導學生觀察第二組算式,發現規律。

  (1)比較:88+104+96 88+(104+96)

  為什麼要先算104+96呢?(後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 ○88+(104+96),怎麼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如:(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叫做叫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

  如:(△+☆)+○=△+(☆+○)? ( a+b)+c=a+(b+c)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瞭然?

  ②這裡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6、學生根據這兩個運算定律,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設計意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僅僅是解題指導者。本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緊密圍繞並運用好問題情境,師生之間積極互動,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並學會用字母表示,最後還歸納出了研究方法,都讓學生有一種成就感。)

  (四)、鞏固練習

  (設計意圖:幾個層次的練習,內容豐富,提供了具有價值的學習內容,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有趣的數學學習中,從驗算中明白了其理論依據,從故事中分析出了其中蘊涵的運算律,既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又複習鞏固了全課的內容。)

  (五)、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學生小結本節課學習的加法的運算定律。)

  2、你能把這些運用於以後的學習中嗎?(設計意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自己的整理總結中再次鞏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四、 說板書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40+56=56+40

  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這叫做加法的交換律。a+b=b+a

  (88+104)+96=88+(104+96)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a+b)+c=a+(b+c)

  本節課板書力求簡單,大方。讓學生一目瞭然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五、說教學反思

  把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習熱情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觀察比較為主線,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主探索,分組討論交流為主要方式。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原有經驗。使學生主動學數學,探究學數學,快樂學數學。並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透過嘗試解決實際問題,觀察、比較、發現並概括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

  2、初步學習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簡便計算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的意識和習慣

  學習重點:探索和理解加法運算定律。

  學習難點:獲得探究數學運算定律的基本體驗和一般方法。

  學習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播放FLASH動畫“朝三暮四”的成語故事,並列式。

  2、師:觀察兩道算式,它們有什麼相同點、有什麼不同點?

  3、引入新課:猴子吃橡子的故事中蘊藏著什麼數學奧秘呢?加法運算有什麼規律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定律

  (一)探究加法交換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演示李叔叔騎腳踏車旅行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告訴我們哪些資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2)嘗試解決問題。

  ①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可以怎樣列式計算呢?

  1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討論為什麼要用加法?(這兩道題都是要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就要用加法計算。)

  ②40+56和56+40這兩個算式計算結果相等,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40+56=56+40

  2、在列舉中驗證規律。

  (1)觀察思考。

  觀察這一組算式,你能發現些什麼?(在這組加法算式中,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

  (2)猜想驗證。

  請同學們先自己在練習本上舉幾個例子驗證一下。

  (3)交流彙總。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

  (1)總結規律。

  你能用自已的話說出你發現的規律嗎?並給你發現的規律命名。(任意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2)用符號表示加法交換律。(a+b=b+a)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交換律。

  (1)完成課本練習五第2題部分題目。

  (2)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二)探究加法結合律

  1、在情境中初步感知規律

  (1)出示主題圖,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然後讓學生自己列出算式計算。

  (3)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種演算法。

  (88+104)+96=88+(104+96)比較等號左右兩邊的算式的異同?

  2、在列舉中驗證規律。

  3、在比較中概括規律,並用符號表示加法結合律。

  小結:通常用(a+b)+e=a+(b+)表示加法結合律。

  4、在練習中應用加法結合律。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2題。

  三、運用新知,鞏固定律

  1、練習五第1題。

  2、練習五第4題。

  四、回題反思,全小結

  這節課,我們透過觀察、發現、猜想、驗證學習了加法交換率和加法結合律。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3

  【三維目標】:

  1.透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2.透過學習,讓學生學會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方法】:

  透過觀察比較、歸納的方法、來進行教學。

  【教學流程】:

  一、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體育活動嗎?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哪項體育活動(學生說了他們各自的愛好,老師都給予了肯定)看來同學們都非常愛運動,俗話說的好,“會運動的孩子就會學習,就會生活。”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27頁主題圖,你從圖中發現了哪些數學資訊。(要求學生根據圖說出了與資料有關的資訊)

  師:根據這些資訊,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計算的問題。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都非常的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其中的兩個問題。

  (1)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換律:

  師:首先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怎樣烈式?

  生:40+56=96(千米)

  師:還可以怎樣列式呢?

  生:56+40=96(千米)

  師:由於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40+56=56+40

  師:請孩子們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點是兩個加數位置不同(交換了一下)。

  師:你能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學生非常踴躍)

  師:同學們能說出這麼多的例子,一定是發現了什麼規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學生的交流)誰來把你的想法說給我們聽一聽。

  師:(學生們有的是用自己的話概括,教師適時引導)兩個加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叫做加法交換律。(板書加法交換律)

  師:這樣的例子有多少個?

  生1:很多。

  生2:無數。

  師:那怎樣來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在隨寫本上寫一寫。

  (有的學生用的是省略號、有的是圖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漢字,透過和學生的交流都開始朝圖形和字母去表示這個規律,並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能想出這麼多方法來表示加法的交換律,通常我們是用a+b=b+a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數。

  三、小組合作學習加法結合律:

  師:剛才我們透過解決第一個問題,發現了加法的交換律,現在我們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看看有沒有新的發現。

  師:同學們先在下面做一做,點一生到前面做。

  師:這位同學做的對嗎?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麼?解決的是什麼問題?為了便於觀察,我們把先算的打上括號,還是這個算式,怎樣算比較簡便?(強調算式的書寫順序不變)

  (學生說,老師寫)我們給先算的打上括號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等,所以我們可以寫成

  (88+104)+96=88+(104+96)

  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又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都是相同的數在相加,只是運算順序不一樣,但結果相等。

  再比較下面兩個算式,你又發現了什麼?(小黑板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聰名的學生一看就知道用等號連線,但有的同學有點懷疑,讓小組同學分工驗證。

  師:請同學們小組交流發現的結論,最後概括出規律。)

  師:(學生的看括不規範)三個加數相加時,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和不變。叫做加法結合律。

  師:誰上來用字母把它的規律表示出來。(a+b)+c=a+(b+c)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所學的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都叫做加法運算定律。下面老師想出幾個題目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對新知識掌握的怎樣,有沒有信心,。

  四、鞏固應用

  1.根據加法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數,並說說依據了加法的什麼定律?

  □+270=270+80

  (33+16)+84=33+(16+ □)

  □ +56= □+44

  400+500= □ + □

  (25+□)+72= □ +(28+72)

  2.下面算式符合加法交換律嗎?為什麼?

  45+59=45+59 90+10=5+95

  3.P28/做一做

  4.P31/4、1

  5.P31/3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內容: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並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的兩個加數。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授

  1、根據運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計算並驗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二)探索發現

  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後四天將繼續行駛並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後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

  3、組織交流。

  交流各自的演算法,全班彙報。

  彙報預設: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較演算法。

  比較一下哪種演算法更簡便,你是怎麼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透過比較發現: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

  教師強調: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律”)

  5.基本運用。

  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 57+62+138

  (1)學生獨立完成,並說說為什麼這樣計算。

  (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6、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三)檢測評價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說清楚應用了什麼運算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評價反饋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就可使運算簡便。

  (五)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例3:按照計劃,李叔叔後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關鍵:“湊整”方法:“用運算律”

  在計算加法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六、教學後記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內容:

  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二、三維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②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數感。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

  四、教學過程:

  1、複習:看哪組算得快。(開火車比賽。比賽規則:每列的第一個同學做完後第二個同學接著上來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學邊看邊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6.7+2.5= 4.4+3.7=

  6.22+0.78= 1.16+4.84=

  0.78+5.22= 4.83+1.17=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2、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出示課件):芳芳想買一支鋼筆6.60元、一個卷筆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鉛筆0.55元,該帶多少錢?

  指名不同演算法的同學板演。思考:

  你是怎樣算的?

  這樣算有什麼好處?

  同學們喜歡哪一種演算法?為什麼?

  3、揭示課題。

  《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4、總結歸納。

  分小組討論:小數加法簡便運算的解題步驟有哪些?(先觀察數的特點,看能不能湊成整數,再根據定律選擇合適的演算法,然後進行計算,最後還要檢查。查運算順序是否正確,查數字是否抄錯,查每一步的計算結果是否有出錯。)

  5、課堂練習。

  (出示課件:)任選一組文具計算它們的總價。

  (1)、圓珠筆1.47元 圓規2.16元 直尺0.53元

  (2)、彩筆12.89元 橡皮0.52元 塗改帶3.48元 別針1.11元

  (3)、圓規2.16元 卷筆刀6.60元 橡皮0.52元 訂書機5.84元 墨水2.40元

  6、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各題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能的在()裡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 ) 6.02+4.5+0.98( )

  2.7+6.6+3.4( ) 6.17+28+3.2( )

  (2)、填上一個數,使計算簡便。

  32.54+2.75+( )

  7.58-2.66-( )

  (3)、運用今天的知識出一道題考考同桌。

  7、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咱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大家想一想還有什麼問題嗎?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和“小數連加、連減和混合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密切聯絡生活。以同學們購買文具為主線。在計算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

  2、改變學習方式。從問題出發,提出猜想,透過自主舉例、驗證,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加法的運算,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及應用意識等多元目標。

  《加法運算定律》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①認知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運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

  ②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做事認真、講究方法、注重實效和團結合作意識。

  二、設計意圖: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和“小數連加、連減和混合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在教學設計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密切聯絡生活。以同學們春遊購物為主線。在計算每組商品的價線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得到情感體驗。

  2、改變學習方式。從問題出發,提出猜想,透過自主舉例、驗證,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於小數加法的運算,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及應用意識等多元目標。

  三、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創設情境,初建表象

  出示“春遊購物”情況表,讓學生仔細觀察,哪幾組商品的價線剛好合併成整元數?並根據這些資訊,說說怎樣判斷兩個小數能否合併成一個整數?

  ㈡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回憶定律

  說一說整數加法有哪些運算定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問題: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也適用嗎?

  ②先獨立舉例驗證,然後小組合格交流。

  ③小組彙報交流結果

  結論: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法同樣適用

  3、解決問題,掌握方法

  出示小明所買商品及其價格。

  ①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選擇有代表性的演算法)

  ②比較演算法,哪一種演算法更簡便?

  ③小結: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加法計算簡便。

  4、嘗試練習,理解演算法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教師巡視、關注學生對簡便方法掌握情況。

  5、看書質疑

  ㈢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㈣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還有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