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的物體的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使學生知道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並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透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用數學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11~20各數,能準確數數、讀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並能比較數的大小。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並能熟練地口算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理解11~20各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11~20各數的組成,由以“一”為計數單位,到以“十”和“一”為計數單位的連用,是學生認知上的飛躍,也是學生認知的難點,10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的口算道理。

  三、教學用具:課件、小棒等。

  四、教學過程

  (一)藉助生活,引出新知

  1、學生數出自己開學以來獲得“紅花”的數量。

  2、指名彙報,教師利用板書簡單記錄學生彙報的數(9,18,12,20……)。

  3、揭示課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比10大的數,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數。

  (二)探索新知

  1、【電腦出示教科書P73的主題圖】

  教師:圖上哪些物體的數量比10多?小棒有多少根呢?

  讓學生隨著電腦演示,一根一根地數。

  問:如果10根分一堆,這20根小棒可以分幾堆?(兩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幾捆?每一捆就是一個十,捆成2捆,就是幾個十?一捆裡有幾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說明一捆就是一個十,一捆裡有10根小棒。一個十就是10各一,10個一就是一個十。

  20裡面有幾個十?

  老師說出(111520),學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說說所擺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數的組成

  手擺小棒

  每個學生擺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後再擺出1根。

  問:1捆小棒表示什麼?1根呢?現在桌上小棒有幾個十和幾個?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嗎?

  教師:1個十和1個一合起來是11,全班齊讀:“11”。

  12裡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1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15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幾個幾?2個十是多少?

  教師:2個十是20,左邊的“2”表示2個十,右邊一個1也沒有,就寫0,這個數讀作二十。全班齊讀:20。

  拍手歌。

  1個十,1個一,合起來是11;1個十,2個一,合起來是12;

  1個十,3個一,合起來是13;1個十,4個一,合起來是14;

  1個十,5個一,合起來是15;……2個十,0個一,合起來是20。

  提問:14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3、電腦出示直尺圖

  (1)出示標有0~10各數的直尺,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發現了什麼規律。(預設)

  ①從左往右,數越來越大;從右往左,數越來越小。

  ②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相差1。

  (2)出示直尺11~20的刻度,讓學生幫助11~20各數找到相應的位置。

  (3)從小到大讀一讀0到20之間各數,再從大到小讀一讀。

  (4)10後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5前面的一個數是多少?

  13比15大還是小?

  14和16中間的一個數是幾?

  比10大又比15小的數是哪幾個?

  4、出示計數器

  (1)分清個位和十位

  出示個位1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6個珠子,十位1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出示個位沒有珠子,十位2個珠子,問:用數怎麼表示?是多少?

  (2)小結: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

  有1個十在十位上寫1,有2個十在十位上寫2。有幾個一在個位上寫幾。

  5、教學十幾加幾的加法及相應的減法

  教師拿出計數器,先撥出12,再在個位添上3顆珠子,讓學生根據撥珠的過程說出一道加法算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2+3=

  學生正確說出這道題的結果並不難,但要清楚說明算理,還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討論。

  ①誰知道12+3等於多少?

  ②你是怎樣想出來的?

  (12是1個十和2個一,3是3個一,合起來是1個十和5個一,所以得15。或用個位上的2和3相加,再加十位上的1,也得15。)教師說明,第一種想法是道理,第二種想法是演算法,口算時怎麼想都可以。

  請你們試著算一算17-4=□。同學間相互說說怎樣想的?(從1個十和7個一中去掉4個一,還剩1個十和3個一,也就是13,所以17-4=13。)

  6、學習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

  在12+3=15這個算式中,我們把加號前的12和加號後面的3都叫加數,等號後面的得數15叫和。在17-4=13這個算式中,我們把減號前面的17叫被減數,減號後面的4叫減數,等號後面的得數13叫差。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如下:

  小結:這節課學習的十幾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口算時,可以用數的組成來進行計算,也可以用個位上的數相加減進行計算。

  (三)實踐應用

  1、基礎應用

  (1)數數

  學生獨立數出教材第73頁“主題圖”中不同學具的個數。並說說用什麼方法做到不重複、不遺漏。

  (2)按要求數數

  同桌互相檢查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2題。

  (3)按要求讀數

  完成教材第74頁“做一做”第3題。

  2、鞏固延伸

  (1)比比誰的卡片舉得快

  學生拿出寫有0~20各數的數字卡片,教師或學生依次提出問題,其他學生思考出答案後將相應數字卡片舉起來,速度快且正確者獲勝。

  ①1個十和6個一組成的數是什麼?

  ②在16和19之間的數有哪些?15前面的數是什麼?

  ③學生像老師一樣提問,學生按要求舉數字卡片。

  (2)向生活延伸

  說一說在實際生活中,在哪裡見到過11~20各數。

  (四)課後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能夠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之間物體的個數,並且知道這些數是由1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了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並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出11—20各數和相關的加減法。數學問題是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課後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用11—20各數說一句話,透過進行有關數的表述,來加深同學們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同學們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