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學設計方案範文

《羅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學設計方案

《羅布泊,消逝的汕湖》教學設計方案範文

  【教材分析與設計思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發現的問題,動手查詢資料,帶著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人與自然”這一單元,本單元的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目標】

  1、透過抓關鍵詞,提取有效資訊,瞭解羅布泊的變化及原因,增強憂患意識。

  2、訓練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維方式,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字列行間流露出的憂患意識。

  4、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學習在其真實性、藝術性的基礎上,講究形象性和抒情性的寫作特色。

  5、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走近科學,開展活動。

  【教學重點】

  透過塔里木河,胡楊樹,羅布泊今昔現狀的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準備】

  1、羅布泊的圖片資料,歌曲《家鄉》、《月牙泉》以及有關背景音樂。

  2、學生蒐集有關的環境問題的資料,並做簡要分析。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大家現在聽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韓紅的《家鄉》,聽到這優美的旋律,我們彷彿置身於那個碧草藍天的美麗家鄉。在西北也曾經有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那裡曾經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但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裡,那裡卻變成了一片荒涼的沙漠,那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那裡充滿神秘,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是什麼原因使羅布泊發生瞭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

  (教師板書課題)

  二、第一版塊

  通讀課文,探尋羅布泊消亡的原因:

  過渡語:

  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然後說說過去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現在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造成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通讀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要求:

  抓住主要句子和關鍵詞。

  過去: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播放羅布泊昔日的圖片,然後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教師過渡:

  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昔日羅布泊曾是一個水鄉,那裡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花草搖曳,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牧民們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養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彷彿也在唱歌……(優美的畫面)

  教師提問:

  我們記憶中的羅布泊曾今是一個生命的綠洲,曾經是令人驚歎的仙湖!記憶是美好的,回憶羅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現實中的羅布泊呢?它又是怎樣?

  現在: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秘”。

  (播放畫面)

  明確:現在的羅布泊一邊死寂,胡揚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板書:沙漠神秘)

  教師過渡:

  今日的羅布泊到處是沙海漫漫,到處是凝固的生命,樹木在遭受了人為的破壞之後,除了眺望遠方,它們別無選擇,生長在羅布泊的生物們只能從心底發出靜默的抗議!曾經充滿生命力的綠洲就這樣變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過令羅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同學們想一下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1、什麼是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頭腦中沒有持續性發展;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

  2、盲目是由什麼引起的?

  盲目是由人的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才會做出危及子孫後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三、第二版塊

  選讀課文,品味作者憂患意識:

  教師過渡:

  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永恆的鄉愁尋找家園,對著永恆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恆,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作者透過對羅布泊的描寫,透出自己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意識體現在文章的字裡行間。請同學們選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憂患意識,他運用了什麼方法?

  教師過渡: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說得明明白白的,為什麼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資料、敘述事實真實可靠。

  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⑴、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⑵、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⑶、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⑴、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⑵、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小結:

  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敘述事實、列舉資料都真實可靠。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是富有文學性的。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今日羅布泊,特別是對枯死的胡楊林的描繪,對羅布泊荒漠的描繪,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

  四、拓展延伸

  守護我們綠色的家園:

  教師過渡: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展現悲劇是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同學們課前已經收集了有關環境資源方面的資料。誰來給大家說一下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過渡:

  (教師播放幻燈片)

  是的,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如果再無節制的向大自然索取,真擔憂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請大家看:

  教師過渡:

  地球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假如你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司令,你如何去規劃塔里木河的開發?假如你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名建設者,你會在環保上注意些什麼問題?假如你是今年兩會的代表,要提一份有關環保的提案,你會寫些什麼?假如你是羅布泊最後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條小溪、一滴水你會代表你的同伴說些什麼?請同學們思考後作答。

  教師小結:

  同學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直在聽一首歌,反覆的聽,這首歌是田震的《月牙泉》,每次聽完之後,心裡總有一種震顫,你也來欣賞一下。

  (配有教師解說)

  是啊,一處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處是大漠沙若浪,寂寞無人家。一處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戈壁灘,狂風捲,鳥不拉屎馬不前。

  你們可曾想,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羅布泊。我們應該時刻都提醒自己,不僅要愛護廣漠的大地,而且在城市裡建築屋宇的時候,也應該儲存和栽種更多的樹木和鋪上更多的草坪。這樣既可以讓大家在賞心悅目之中,歡欣鼓舞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還能夠吸引來飛翔與歌唱的鳥兒,讓這種天籟般的神韻,沖淡喧囂的噪音,讓雜沓和忙碌的城市,增添許多來自大自然的情趣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