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教材分析
《烏鴉喝水》選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述了一隻烏鴉透過動“腦”、動“手”喝到水的經過,向我們展示了一隻可愛的烏鴉。這個故事雖然簡單,卻能給人以啟迪。教學這一課,將進一步培養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科學探究精神,體會動手和用腦的樂趣,激發創造的熱情。
學生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愛表演,喜歡想象,有較強的求知慾。學習這一課的時候,學生經過半個學期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和朗讀能力,並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和語文課要將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辨證統一的特點,教學中主要選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圖文結合、以讀悟情、情境創設”等教學方法。努力為學生營造和諧、平等、愉悅的教學氛圍,建立親密、友誼的新型師生關係,培養學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讓學生心靈之花在課堂盡情綻放。
教學目標
1、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透過自主探究朗讀感悟“烏鴉急著找水——喝不著水——想辦法喝水
——喝著水了”這一系列過程,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意識,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創造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1、猜謎語:“身穿黑袍長得醜,飛在空中哇哇叫。”
2、當學生猜出謎底時,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烏鴉的簡筆圖,指著“烏鴉”問:誰能有禮貌地跟烏鴉打個招呼?
3、揭示課題,板書“烏鴉喝水”。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在輕鬆的活動中感受到老師就像一個共同學習的夥伴。透過與“烏鴉”打招呼,拉近了孩子與烏鴉的距離,彷彿這故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同時也使孩子學著禮貌、熱情地與人打招呼。)
二、自主、合作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圈畫生字詞。
2、自主合作學習生字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拼讀、聽讀或問別人)自主認讀畫出的生字詞。
(2)同桌互讀,檢查認讀生字詞情況。
(3)、學習小組認讀生字卡片(注意提醒各組幫助學習較差的同學認讀生字)。
(4)、全班學習生字詞。
a.小老師提醒大家讀準字音。
b.說記字方法,鞏固生字。
(5)、把生字放回課文裡讀一讀。
(這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並進行同桌、小組、全班的合作學習,透過多向交流與合作,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在合作中學會合作,從而培養獨立識字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和習慣。)
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說說從這句話中,看到了什麼畫面?體會此時的烏鴉心情怎樣?想象烏鴉會說些?
2、把自己當作文中的烏鴉演一演,著重指導學生表現出找不著水而焦急的心情。
3、感情朗讀這一段。
(想象、體驗與表演是為朗讀而鋪墊,透過這一系列情境活動,接下來的朗讀指導便水到渠成,無需費力,孩子們自然而然便能體會到應重讀“到處”一詞,這比教師簡單地告訴學生應怎麼讀效果更好。)
四、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1、教師導語: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烏鴉終於找到水了。此時烏鴉的心情又怎樣?讓學生扮演小烏鴉,老師採訪各位小烏鴉,談談此時的心情。
2、正當烏鴉高興的時候,它又碰到了什麼困難呢?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到句子(瓶子裡有水,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很小,裡邊的水又少,它喝不著。)劃出來。
3、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對照文字旁邊鮮豔、生動的圖進行討論、分析:烏鴉為什麼喝不著水?然後用上“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
4、老師再次採訪小烏鴉們喝不著水時心情又如何?
5、感情朗讀這一段。
(這一環節用採訪的形式讓學生深入體會小烏鴉的心情變化,並用恰當的詞語表達心中的感情,把詞與形象聯絡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烏鴉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彷彿自己就是文中的烏鴉,學生帶著情感體驗去讀書,自然就能讀好。)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1、遊戲鞏固生字詞。
(1)“開火車接力賽”遊戲,比比哪個小組的火車開得又穩又快。
(2)組詞遊戲。看卡片,拍小手,男生問,女生答。(如:這是誰?這是鴉。什麼鴉?烏鴉的鴉。)
(一年級小朋友易記生字也易忘,應提供學生和字詞反覆見面的機會,寓識字於比賽遊戲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出示課件看畫面把上節
課的內容複述一遍,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
二、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1、引導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把烏鴉想出的辦法劃出來。
2、全班交流。
(1)、播放課件(烏鴉銜放石子的動作過程),引導學生感悟烏鴉是一個一個,很有耐心地把小子放進瓶子裡。
(2)、指導讀好“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叼起來,放到瓶子裡。” 這句。
(3)、瓶子裡的水果真會升高嗎?讓學生分小組做往瓶子裡放小石子的實驗。引讀及分組對讀第四自然段的前後兩句話,體會“烏鴉把小石子一個一個放到瓶子裡”與“瓶子裡的水慢慢升高了”的關係。再用上“因為……所以……”這一句式說說它們的關係。
(4)、採訪小烏鴉們喝著水時的.心情如何?
(5)、感情朗讀第四段。
(本環節以小組為單位,透過實驗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驗中主動探究、解決問題、培養主動學習的情境和合作意識,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活動化”、“自主化”。)
三、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3、學生讀文,思考:烏鴉為什麼能想出這個辦法?分小組討論。
4、結合插圖2引導學生注意烏鴉是“看見小石子”,接著“想了一想”,最後終於“有辦法了”,從而體會並欣賞烏鴉善於觀察,http:///勤於動腦。
5、教師把“許多小石子”誤讀為“幾塊石頭”,讓學生透過辨論明白這個“辦法”與“小石子”的聯絡。
6、體會想出辦法後的高興心情,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夠感悟事物之間相互有聯絡,課文的語言十分嚴謹,這比我們僅僅讓學生明白課文內容更讓人欣喜。)
四、迴歸整體,突出主題
7、表演朗讀全文。
8、引導學生向烏鴉學習,用上我們的兩件寶。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或學習中透過動腦與動手把事情做成的事例。
(源於課內,延伸於課外。把課文主題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絡,深深刻入學生心中。)
五、啟發想象,鼓勵創新
小組合作探究:除了文中烏鴉想到的辦法,你還有別的辦法嗎?然後全班交流。
(語文教學要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也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
六、指導寫字,養成習慣
(這樣的寫字練習,有利於學生養成仔細觀察、認真寫字的良好習慣。)
七、溝通課內外,拓展實踐
1、把《烏鴉喝水》的故事講給家人聽。
2、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類似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舉辦“寓言故事賽”。
(透過大量的閱讀,能形成豐富的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為孩子一生的發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