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語文《楊桃》教學設計範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楊桃》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語文《楊桃》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叮囑、哈哈大笑、審視、嚴肅、半晌、和顏悅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詞語。練習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段。

  3、能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4、繼續練習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思想教育:知道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絡上下文,體會老師透過畫楊桃這件事所講的道理。

  2.理解老師說的一段話中句與句之間的聯絡,體會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題質疑匯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

  例:(1)誰畫楊桃?(2)怎樣畫楊桃?(3)畫楊桃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4)作者為什麼要寫畫楊桃這件事?

  (一)學生按要求自學生字、詞。

  (三)檢查自學。

  (四)理解詞義。

  1.理解詞義。

  2.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

  (五)自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知道本文寫的是我在圖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學們大笑。老師仔細觀察後,肯定了我畫的內容是對的,並講明瞭道理。

  2.讓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提出質疑。

  (六)作業。

  1.寫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讀題匯入。

  1.齊讀課題。

  2.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完整。

  例:

  (1)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

  (2)我在圖畫課上畫楊桃,把它畫成了五角形。

  (3)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師的肯定。

  3.提問引入:

  我把楊桃畫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學們大笑,老師沒有批評,反而肯定了我畫的是對的,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仔細閱讀課文,弄清其中的奧妙。

  (二)抓住重點,理解內容。

  1.指名讓三位同學分三部分朗讀課文。

  (1)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數第2自然段為第二部分。

  (3)最後一自然段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這位老師的話同我父親講的是那麼相似,他們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

  (1)什麼是教誨?什麼叫受用?

  (2)老師講的是什麼話?父親講的又是什麼話?

  (3)指名回答後,引導提問:為什麼老師和父親教誨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讀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

  (2)這是誰在什麼時候對我說的話?

  (這句話是父親在我讀小學四年級初學畫畫時,經常叮囑我的話。)

  (3)經常叮囑是什麼意思?

  (叮囑是再三囑咐的`意思。經常叮囑說明父親不止一次地這樣教導我。)

  (4)指名讀句子。

  (5)想當然是什麼意思?什麼是畫走了樣?

  (想當然是憑主觀想象,認為事情應該是這樣。畫走了樣是指畫出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實物不一樣。)

  (6)父親為什麼告訴我不要想當然?

  (父親告訴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否則就會把東西畫走了樣,失去了原物的本來面目。)

  (7)讓學生說說自己理解父親這番話的意思。

  4.讓學生自讀第二部分。邊讀邊想圖畫課上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會畫成這個樣子?

  (1)讓學生依照課文內容回答。

  (圖畫課上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個五個角的什麼東西。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

  (3)指名讀句子後,討論:為什麼圖畫課上作者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麼東西呢?

  (因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講桌上那兩個楊桃的一端正對著我。所以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樣子。)

  (4)作者為什麼沒有按照他平時看到的楊桃的樣子畫?

  讓學生聯絡上文父親的叮囑,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從小父親就教育我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走了樣。所以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5)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麼反映?老師又是怎麼做?怎麼說的?

  同學們哈哈大笑,老師先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然後讓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最後和顏悅色地講明道理。

  (6)老師是怎麼說的?指讀這段話。

  (7)讓學生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

  (8)讓五位同學分別讀句子,說句意。

  (9)讓學生默讀這段話用‖號給這段話分層。

  (10)討論:這段話可以分為幾層?(分兩層)

  第一層(1~2句):用具體事例說明看的角度不同,楊桃的樣子也就不一樣。

  第二層(3~4句):教育學生不要譏笑別人,要看人家是從什麼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

  (11)這兩層之間是什麼關係?(因果關係)

  (12)老師的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不要隨便譏笑或否定別人,要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問題,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5.老師在這樣做,這樣說的時候表情有什麼變化?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寫老師神態的詞語。

  審視

  嚴肅

  和顏悅色

  什麼是審視?老師審視之後表情為什麼變得嚴肅了?

  (審視是仔細周密地檢視,說明老師看得很認真。看後他發現我明明畫得很準確,但別人卻說不像。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變得嚴肅了。經過半晌認真思考,老師和顏悅色地對學生進行了教育。)

  (三)回顧全文,聯絡實際。

  談話引導: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讀了這篇文章後受到哪些教育?讓學生聯絡實際談收穫。

  (四)總結全文。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