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教學設計模版
【文章內容簡析】:
《山中訪友》是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質兼美、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動展現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單元主要內容為“感受自然”,學生要透過四篇文章的學習,感受作者描繪的自然美景,感受人與自然親密和諧的關係,從而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古橋、樹林、山泉……經過作者動情的敘述,這些自然界的朋友們也彷彿走到了每一位讀者的心中,使讀者頓生身臨其境之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雖然已經接觸了一些散文,但對散文的特點還不能深入理解。不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可以透過朗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善於模仿,透過閱讀體驗可以和作者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但是他們的閱歷少、生活經驗不豐富,無法更深層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也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
【設計思路】:
透過反覆朗讀,感知課文內容,整體把握整篇文章。朗讀時,結合多媒體創制情境氛圍,使學生如臨其境,在情境中體驗。從文眼(課題:山中訪友)展開,結合課後的思考練習題,連結起導讀本文的線索: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揣摩欣賞文章精彩的句段、詞語。帶領學生走進文字,和作者對話。
結合學生自身的經歷或閱讀經驗,讓學生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引起學生的反思,得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這樣的結論。使學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
【學生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清爽、吟誦、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軀、精緻、蘊含、奧秘、俠客、德高望重、津津樂道、別有深意”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培養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學習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語,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構思,感受作者的心境,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細心觀察、用心領悟、運用比喻、擬人、排比、想象來表達感情),學習運用。
【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
【教學準備】: ①課前佈置預習本課字詞,熟讀課文。
②古橋的圖片,錄有風聲、雨聲、鳥叫聲、溪流聲等聲響的磁帶。
③製作教學課件。
【課時】:2課時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導語:同學們,春風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學生可根據課題自由發揮,只要合乎情理、語言流暢、完整即可)
師:讓我們帶著豐富的想象,跟隨李漢榮先生走進山林,去拜訪作者“山中眾朋友”。
(二)整體感知全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要求:①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②讀完後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
(2)讀後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來)
(明確圖示)依次是:古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雲-雲雀-落花-落葉-石頭-陣雨
①在依次找朋友的時候,對照相應的段落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內容,在讀時糾正字音,將重點字詞讀正確並理解詞語意思。
梔(zhī)子 湛(zhàn)藍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聲望卓著)
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幽徑:隱蔽、僻靜的小路。
波光明滅:水波忽明忽暗的樣子。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
吟詠:“詠”的基本意思是指有節奏地誦讀詩文。“吟”往往跟“詠”連在一起,含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古人有一說,動聲叫吟,長言叫詠。
②李漢榮先生為什麼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
學生討論後明確:把進山看景說成“山中訪友”透露出作者與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默讀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裡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一讀,組織交流。
老橋──“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樹──“是我的知己”,“彷彿自己也是一棵樹”;山泉──“要我重新梳妝”;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渾的男高音多麼有氣勢”;懸崖──“挺拔的身軀”,“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白雲──“讓天空充滿寧靜、變得更加湛藍”;雲雀──談“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
小結:從文章的字裡行間,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裡,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它們成了我們的朋友。作者進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訪友”。
(三)研讀與賞析
師:李漢榮先生是那麼地熱愛大自然,讓我們帶著滿懷的好心情,帶著豐富的想象,和他一起會晤我們的好朋友。請你快速瀏覽課文,去找找你最喜歡的山中朋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它?用“我喜歡,是因為”的句式說一句話。
(要求學生先將有關的段落有感情的讀一遍,然後再回答問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逐一品讀精彩句段,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精讀段落:
1、古橋: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裡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抓住“德高望重”一詞)
(默讀畫句,讀後交流自己意見。)
師:對古橋,作者在敘述時人稱有無變化?如果有,請揣摩一下變化的原因,並思考變化時應注意的問題。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
師小結: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由第三人稱轉為第二人稱,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2、樹林裡: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做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生自由讀句體會)(抓住:“知己”“人樹相融”來理解)
師小結:樹為人友,人為樹友,人和樹已融為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奇特的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3、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上面這句話中指的是哪些朋友呢?請熟讀第五自然段。
(2)“哪個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麼?用具體的朋友替換掉“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麼說?(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這山中的瀑布、懸崖、溪流,哪個不是我的朋友?……):
(1)作者將山中的景物都聯想成什麼了?
(2)透過朗讀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歡快、瀑布的雄渾、懸崖的挺拔和巍峨、白雲的潔白和寧靜、雲雀的欣喜和歡樂。(播放磁帶,透過聲響帶給學生最真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朗讀感悟。)
(3)面對這我們熱情的招呼,我們這些朋友可能會怎樣回答呢?請選擇一位朋友,將他的回答寫下來。
如: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隨意讀某一位朋友的話,指學生作答。
(4)有感情地朗讀整段話:同桌對讀,師生輪讀。
4、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課,我們跟隨李漢榮先生拜訪了山中的眾多好朋友,他們都是誰呢?(學生回顧課文內容)
師:大自然是人類的家園,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不是人類的朋友,願我們每一個人都熱愛大自然。請你帶著自己的體會將課文朗讀一遍。
(四)仿寫
1、從稱呼角度看,文章在寫作上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什麼?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討論明確:(圖示)運用第二人稱的寫法,如同和人對話,顯得親切自然。
2、讀5節,找出起最有特點的句子形式,試仿寫
討論明確:“你好!---------”典型的第二人稱。注意稱呼的選擇。示例:
A、你好!高大的樹木,你撐著一把巨傘,是讓我停留腳步休憩嗎? B、你好!翩翩起舞的蝴蝶,你跟隨自然的音樂,跳起生命的舞蹈。(指幾名同學讀出自己的句子,評析。)
(五)、體驗與反思(圖示)
體驗:學生活動:
①講述自己一次與自然美景親密接觸的經歷。
②回想自己以前閱讀過的有關親近自然、從自然中獲得人生靈感的文章,並與同學分享。
(預設:農村同學大多數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老師只要作適當的引導就可以,把時間讓給學生。)
(說明:透過活動,學生既可以在文章找到自我,更可以在自我生活找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這正是閱讀的最高境界:讀出自我。)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珍視我們自然界的朋友?
問題:
1、文章體現了人與自然一種怎樣的關係?
2、生活中人與自然有哪些不和諧的現象?
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員,你想對破壞自然的人們說些什麼?
4、學生自由發言。
5、師總結:(圖示)我們應該愛護自然、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讓人和自然協調發展,形成和諧的朋友關係。我相信,這也是本文作者的心聲。
(六)、作業佈置
①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到三個部分,背誦下來。(必做)
②利用課餘時間來一次“田野訪友”,試著與田野中景物交朋友。
③以“田野訪友”為題,寫一個片斷,表達你對自然的熱愛和由景物而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②③選做)
(七)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山中觀景(事)
山中訪友 擬人手法(手法)
熱愛自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