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發現》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匯入新課
1.複習舊知:上節課我們初學了《童年的發現》,誰還記得文中的“我”發現了什麼?
2.匯入課題: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格外高興、得意、自豪……)說得好,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我”是 怎樣發現這個規律的?(想)好,下面就來滿足同學們的心願。齊讀課題——《童年的發現》
二、精讀課文 感悟“發現”
出示問題:(課件出示)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孩子?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利用學法學習課文4—13自然段。
(一)回憶學法:讀思——讀畫——讀悟
(二)依法學習:
1、讀思: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問題。
2、讀畫:用你喜歡的符號畫出描寫我發現規律的句子。
3、讀悟:感悟發現過程,體會人物特點。
彙報交流:3、4自然段
(1)句子:
①“每天夜裡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②“我以為在同學……在夢裡飛騰。”
(2)讀情:
過渡: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高興),好下面你就帶著高興的語氣讀你所畫的句子。
(3)讀悟:
發現過程:“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
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人物特點:充滿幻想 天真可愛)
彙報交流:5—11自然段
(1)句子:
①“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
“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
“人怎會是鳥?”
(2)讀情: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重點指導:讀出“我”的好奇與驚訝感。)
(3)讀悟:
發現過程: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人物特點:善於思考 敢於提問 )
彙報交流:12—13自然段
(1)句子:
①“我渴望弄明白……具有的某些特徵。”
“為什麼是九個月呢?”
“我絞盡腦汁……正好是九個月。”
(課件出示人的進化過程)
(2)讀情:我的內心描寫的語句。
(透過“我”的大膽猜想從而發現胚胎髮育規律。因此讀出“我”的驚喜的語氣)
(3)讀悟:
發現過程:老師對夢中飛行所作的解釋引出“我”對人究竟是怎麼來的疑問,最後透過“我”的大膽猜想從而發現胚胎的發育規律。
(人物特點:善於探究留心觀察大膽想象)
小結歸納問題: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
練習說話:
我覺得費奧多羅夫是一個______的孩子,因為_________。
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①理解詞語:“驅逐”和“迫害”
趕走 壓迫傷害
聯絡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我因為什麼被“趕走”
②彙報資料:引導學生舉例彙報哥白尼、伽利略、愛迪生等科學家的資料。
③學生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句子的理解。
④教師點撥: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說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哥白尼、伽利略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說“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
三、聯絡生活 體驗“發現”
1.引導: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2.交流: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援。
(比如:學習人物的品質、探索的精神、發明來自童年的奇思妙想……)
3.寫寫: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 把發現的過程寫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四、總結全文 拓展“發現”
(1)按照“我”的發現經過,下面句子排列的順序應是
老師給我們解釋夢中飛行這個奇妙的問題。
老師的解釋是“我”渴望弄明白人是怎麼來的。
每天夜裡做夢“我”都隨心所欲地飛。
“我”對母親懷胎九個月才生下嬰兒進行大膽猜想,併為此感到格外高興。
(2)總結
師:童年的發現,儘管有時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就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作業:繼續蒐集科學家發明的故事。
板書:胚胎髮育的規律夢中飛行老師釋疑痴迷思索敢於提問勇於探究大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