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的課堂教學設計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一、作者介紹
周敦頤(1017~1073)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周敦頤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他的學問、氣度,也感動過許多人來追隨他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頤、程顥兩兄弟,他們後來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學家。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並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託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餘,常漫步賞蓮於堂前。後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二、詞語解釋
晉陶淵明獨愛菊:晉朝陶淵明只喜愛菊花。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自稱五柳先生,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潯陽柴桑(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是著名的隱士。他獨愛菊花,常在詩裡詠菊,如《飲酒》詩裡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從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裡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裡說:“京城貴遊,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盛:特別,十分。甚:很,十分。
之:的。
可:值得。
者:花。
蕃:通“繁”多
獨:只,唯獨。
自:自從。
予(yú):我。
之:助詞,用於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際意義。
淤泥:河溝或池塘裡積存的汙泥。
染:沾染。
濯(zhuó):洗滌。
清漣(lián):水清而有微波,這裡指清水。
妖:妖豔。
焉:聲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通:空。
直:挺立。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
不蔓(màn)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蔓: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
枝:名詞用作動詞,長枝節。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更加顯得清芬。
遠:遙遠,空間距離大,
遠播,遠遠的傳送出去。
益:更,更加。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裡。亭亭:聳立的樣子。植:“植”通“直”,立。
近:靠近,走近(形容詞)。
可:只能。
褻(xiè):親近而不莊重。
玩:玩弄。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汙,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著前面的名詞而變化,例如:“有黃鶴樓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築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啊。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xiǎn):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宜乎:當然。宜:應當。眾:多。
詞類活用:
1.蔓:名詞用作動詞,長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詞用作動詞,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遠:形容詞作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例句:香遠益清
4.清:形容詞作動詞,顯得清幽。例句:香遠益清
古今異義詞:
(亭亭淨植)植: 古義:立
今義:種植
(宜乎眾矣)宜:
古義:當。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今義:合適,應當。
一詞多義:
之:結構助詞,的(水陸草木之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等閒視之,置之度外);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意(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或舒緩語氣
焉:語氣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兼詞(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觸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漣而不妖);清香(香遠益清)
遠:遠播,形容詞用作動詞(香遠益清);不可以去靠近它,也就是距離長,(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鮮:少 ( 陶後鮮(xiǎn)有聞);新鮮,(無鮮肥滋味之享);鮮豔,(芳草鮮美)
直:挺立 (中通外直);只,僅僅 (豈直五百里哉)
特殊句式
【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斷。
【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汙穢。
【文章主旨句】
蓮,花之君子者也。
【省略句】
濯清漣而不妖(謂語 “ 濯 ”前面省略了主語“蓮”)
三、翻譯
水上和陸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愛的有很多。晉代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歡蓮花,它從淤泥中生長出來,卻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的洗滌後,卻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是貫通的,外形是筆直的,不生枝蔓,不長枝節。香氣傳播得越遠越清幽,它筆直潔淨地立在那裡,(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它們,卻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花;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嘆詞,在此作助詞,以加重語氣。)對於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之後就很少聽說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四、賞析
1、本文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字茂叔,世稱“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學家、理學家。諡號“元公”,有《太極圖說》、《通書》、《周元公集》。《愛蓮說》是他託物言志的一篇名文。他被公認為理學的重要創始人,他提出的“太極”和“無極”等哲學範疇和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2、本文體裁是“說”,說,是一種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以用來抒發感情,還可以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3、駢句,相接的兩句話,字數相同,意思相對,叫做駢句。駢句和排比句以外,統稱散句。
4、《愛蓮說》的寫作特點是:託物言志,立意高遠,巧妙運用襯托和比喻;駢散相間
5、《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為: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為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為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為蓮的旁襯和反襯;三種類型,即以寫三種花來寫三種人: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
6、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寓著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汙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思想感情。
7、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漣(lián) 枝蔓(màn)
褻玩(xiè) 隱逸(yì) 頤(yí) 噫(yī)
8、解釋重點實詞
甚蕃 (多) 陶淵明獨愛菊 (惟獨) 世人盛愛牡丹(非常)
餘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獨)( 表示轉折)( 沾染汙穢)
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清水) (美麗而不莊重)
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遠益清(更加)( 清香)
亭亭淨植(聳立的樣子)( 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觀賞) (親近而不莊重)
餘謂菊(我)( 認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陶後鮮有聞(少) 宜乎眾矣(應當)(多)中通外直 (暢通 挺直)
9、成語與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從汙泥中生出來,卻不沾染汙泥。比喻在汙泥的環境裡能保持純潔,不受影響。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談或文章簡潔明快,不拖泥帶水。
10、荷花的別名有哪些?有關荷花的成語和詩句有哪些?
參考答案:別名: 荷花、芙蕖、水芝、澤芝、水華、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等
有關蓮花的成語有:藕斷絲連、舌燦蓮花。
有關蓮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素花多蒙別豔欺,此花真合在瑤池。”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11、解釋下列各句中的“焉”字。
⑴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焉:
③且焉置土石 焉:
④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焉:
參考答案:
(1)①語氣助詞“啊”;
②兼詞,在其中;
③疑問代詞,“哪裡”
④兼詞,相當“於之”,從這裡
⑵①香遠益清(《愛蓮說》) 益:
②至於斟酌損益(《出師表》)益:
參考答案:
⑵①更
②增加
⑶①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
②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鮮:
參考答案:
⑶①少;很少
②鮮豔
⑷①水陸草木之花 之: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③無絲竹之亂耳 之:
④何陋之有 之:
⑤漁人甚異之 之:
參考答案:
⑷①的
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裡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⑤代詞,他們
12、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出了蓮花怎樣的特點,反映了蓮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
角度 特點 品質
環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潔身自好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品行端正
味道 香遠益清 美名遠揚
姿態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儀態莊重
13、《愛蓮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作者藉助蓮的形象含蓄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既不願意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也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表達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1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這句話的作用?
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開頭的“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感嘆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15、《愛蓮說》主要描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採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參考答案:文章託物言志,以蓮喻人,透過對蓮花的描寫與讚美,歌頌它堅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最突出的藝術手法是襯托,用菊正面襯托,用牡丹反面襯托。
16、作者表面寫蓮,其實意在寫人,贊蓮目的是贊人,這種寫作手法是什麼?
參考答案:託物言志。綜觀全文,似句句寫花,而意不在花;通篇無人,卻字字寫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蓮自況,以蓮的清逸來比喻君子的美德和節操。
17、作者除了寫蓮花外,還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樣寫的用意是什麼?
參考答案:用菊花、牡丹作襯托,突出蓮花的美好品質,表達作者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18、為什麼說菊是花之隱逸者?陶淵明為何對菊情有獨鍾?
參考答案:因為菊花不與白花爭豔,而在百草凋零的季節裡傲然凌霜,獨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而離群索居、隱遁山林的隱士的象徵。陶淵明一生清廉,為官多年,最後因“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辭官歸隱。他從複雜的宦海中掙脫出來後,回到家鄉,躬耕壟畝,過起了悠然自得的隱居生活,並且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歸園田居》和飲酒詩系列。
《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配以陶淵明的畫像)
這首詩充分表現了他遠離官場後對悠然自得、閒適恬淡的隱居生活的喜愛之情
19、為什麼說牡丹是富貴者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反映了人們怎樣的生活態度呢?
參考答案:因為牡丹色彩濃豔,花朵碩大,有人評價為“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因此它是雍容華貴的象徵。唐朝時,成為富貴人的寵物。唐詩中有這麼一句“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是唐朝白居易的《買花》。意思是:一從深色的花,相當與十戶中等人家的賦稅。唐朝劉禹錫也讚譽牡丹“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配以牡丹的圖片)這些詩文都描寫了自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的空前盛況,充分反映了世人趨炎附勢、追求富貴、驕奢淫逸的庸俗世風。作者用“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婉曲地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20、作者為什麼不愛菊花、牡丹,而偏愛蓮呢?這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度呢?
*作者認為,菊花是花之隱逸者的象徵,它雖然也孤傲高潔,但它是避汙泥而潔,出世以求潔,對汙濁的塵世採取的是消極逃避的方式。蓮花則是出淤泥而不染,身處塵世而不隨波逐流、同流合汙,相比之下,菊花便稍遜一籌。所以不願象陶淵明一樣,逃避現實的矛盾而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牡丹色彩絢麗,嬌豔嫵媚,它是雍容華貴的象徵,作者也不願象世人一樣去趨炎附勢,追求富貴。他願意自己象蓮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在汙濁的塵世中,堅貞不屈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高潔的品行。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襯托蓮的潔身自好,用牡丹的絢麗濃豔從反面來襯托蓮的質樸、自然。
透過這不同角度的襯托,從而突出蓮花的高潔,烘托了文章的主題。
21、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花?表現了蓮花哪些品格?
答:比作君子。描寫句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表現的品格: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汙,但又不孤高自許。(潔淨而又莊重)
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
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令人敬重,不敢輕侮。
22、文中寫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麼?理解正確的一項是(A )
A、文章透過對菊花、牡丹、蓮花三種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突出了蓮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透過菊花,牡丹與蓮花的對比描述,突出它們各自的德行品格。
C、這兩種花,人們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
D、這兩種花,一直為前人所鍾愛,由前人所愛說到自己的所愛,有強烈的比較效果。
23. “蓮,花之君子者也。”這種“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格?
參考答案:應該鄙棄那種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風,潔身自好,保持堅貞的氣節和高尚的品格。
24、 要讚頌蓮花,卻先提到菊和牡丹,為什麼?
參考答案:起襯托作用。菊雖高潔,卻有躲避現實的缺點,牡丹雖華貴,卻是勢利小人追逐的,“予獨愛蓮”,反映了對高潔品格的嚮往.
25、用浪線畫出“予獨愛蓮”的原因。
參考答案:“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26、將菊、牡丹、蓮擬人,用高尚品格的“蓮”自況,是委婉批判__
參考答案:.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
27、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襯托蓮,各有什麼作用?
參考答案:第一次襯托,表現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藉以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像自己這樣鍾情蓮花。
28、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 .
參考答案: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9、“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 。
參考答案:“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0、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
參考答案: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31、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32、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汙,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33、《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 。
參考答案:《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為: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34、《愛蓮說》作者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參考答案: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35、“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6、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清高而美名遠揚。
37、結合文意,自擬對聯
⑴周氏愛蓮比君子 陶公喜菊勝群芳
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8、第二段文字從句子的用途看,採用了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從修辭手法看,採用了排比、反問、比喻修辭手法。
39、文中作者把“蓮”比作君子,那麼作者認為君子應該是品格高尚的人。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在蓮的形象上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情操。
40、文中有一對反義詞是蕃和鮮。
41、第一段的表達方式以描寫為主,第二段的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議論,文中“謂” 能集中體現出來。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4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從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說愛牡丹的多而愛蓮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愛慕富貴的人多,這句話諷刺的社會世態是作者的知己少
43、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貴人,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視”的情感。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讚美”的情感.
4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是對偶和比喻
45、主題思想。
①本文透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讚美,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度:既不願象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象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汙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②《愛蓮說》分段:
第一段,寫“我”愛蓮的原因和蓮的美好的品格。
第二段,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46、同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微斯人,吾誰與歸”意境相同一句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7、魯迅青年時期在〈蓮蓬人〉中寫道: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它的立意和語言受益於〈愛蓮說〉中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8、隱寓趨炎附勢之風極盛的語句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49、《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託物言志。文中牡丹、蓮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麼人?你怎樣看待拜金主義者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愛”?
答:“牡丹”比喻富貴的人。“蓮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看法:對有些拜金主義者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行為表示鄙夷和厭惡,他們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風日衰的禍根,這種“牡丹之愛”要受到批評和否定。
50、為什麼人們對“花”的愛好不同呢?兩個“獨”字,有什麼作用?
答:喜愛哪一種花,表明人們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氣節。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又表明了自己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52、作者對這三種花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答:嘆惋菊花,為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超然物外,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
鄙薄牡丹: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
讚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汙濁塵世卻能永葆高潔本色,十分難得。
53、你喜歡哪種花?請簡要說明喜歡的原因。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歷代文人所喜愛;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潔,堅忍不拔的毅力,卓爾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動著我,激勵著我.
54、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後有哪些收穫呢?
答: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55、《愛蓮說》中滲透著幾種人生觀?結合現實生活,談談你的人生觀。
答: 三種:1隱逸的人生觀;2貪圖富貴的人生觀;3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潔身自好的人生觀。談自己的人生觀,只要積極向上,聯絡實際,言之有理即可。
5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常用來比喻什麼現象?請你結合實際就”染”與不染問題從正反兩方面聯絡現實生活舉例,談談感受.
答:比喻人在渾濁不良的環境中能一塵不染,潔身自好的現象,主觀試題答案自擬.
57、 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了他們處世態度有何異同?(5分)
參考答案:示例:相同點:表現出他們不隨波逐流的態度。(1分)
不同點:陶淵明面對汙濁的環境,選擇了歸隱;(2分)周敦頤強調人格修養,儘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58、文中作者運用了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寫法,把“蓮花”比喻“君子” 的高尚品格。 在我國很多古詩詞中,也用到了這種手法,如李白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發對友人綿綿不盡的深情;李商隱在《無題》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達了堅貞的愛情;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8分)
參考答案:不求富貴名利,安貧樂道,在汙濁的環境中潔身自好,保持堅貞氣節(2分)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2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2分)(第一空兩個要點各1分;默寫題每空1分,每句出現一個錯別字,該空不得分。)
59、《愛蓮說》中愛菊、愛蓮、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分別是什麼?
答:愛菊代表的人生態度是陷居避世;愛蓮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高潔品格、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功名利祿。
60、荀子說“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與之俱黑”,而周敦頤則說蓮“出淤泥而不染”。圍繞“環境與人”的關係,提煉出這兩句話各自蘊含的觀點。(2分)
參考答案:環境可以改變人,人可以不受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