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下冊《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朗讀背誦課文。
2、 2、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翻譯課文。
3、 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後生勤奮學習的。
4、 培養想象和情感體驗能力。
5、 透過情景練習,進入→角色扮演的學習方法,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創意說明:
本文重在敘述自己年輕時求學的艱苦經歷,意在勉勵馬生專心學習,刻苦攻讀,將來能有所成就。文章從容懇切,令人感動,教學中透過設定情境,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培養學生想像和情感體驗能力,促使學生好學向上。
學習步驟:
一、新課匯入 :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些都說明了苦難並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於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文學常識介紹:
1、 介紹作者,學生自讀課文註釋①和課後資料。
2、 介紹本文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並非“序言”,而是“贈言”,作為文章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於前言後記,一般是介紹作者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不同,它始於唐朝,文人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而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於議論性散文的一種方法。
二、初讀課文,疏通學問
1、 師播放朗讀磁帶,生聽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2、 生自由朗讀課文。
3、 生根據註釋和詞語試譯課文。
4、 四人小組直譯課文,教學巡視。
5、 師生弄清課文大意,師朗誦重要字詞註釋。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 教師提問:
⑴說說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他為什麼能夠那麼做。
⑵文章從哪些方面寫其他學生的優越條件,寫這些人的目的何在?
⑶本文寫作上有什麼特點為?
2、 小組議論
3、 課堂討論
明確:
① 主要體現在:借書抄錄、老師嚴厲、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絡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②“同舍生……火華然者神人”。他們都沒有成成學,由此可見,作者在困苦中能夠業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在優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能,只能說其用心不專。
③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適當穿插描寫,運用對比揭示道理,用切身經歷使人感到真誠。
四、情境練習
1、 教師介紹情境練習的要求。
A、 調動學生已有經驗,緊密結合課文解讀。
B、 進行情感體驗,深入到人物的內心去。
C、 動口、動眼、動手、動腦,進行活動。
D、形式:①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文內容。
② 都以第一人稱進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③ 六組練習中任選其一。
④ 可以說,可以寫,可以表演。
2、 出示情境話題。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的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時,“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後,“我”後悔地說:
3、 課堂展示,教師點評,揭示學生要學習宋濂艱苦勤奮的學習精神和堅忍不拔的學習態度。
五、課後延伸
1、 生討論:作者家貧嗜學,樂而忘憂,敬重師長,說說你怎麼看待這種學習態度和從師尊師的方式?
2、 宋濂求學過程中的方法和態度有沒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六、佈置作業
1、 朗讀、背誦課文
2、 完成作業 本
3、 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