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驛路梨花》教學設計範文

《驛路梨花》教學設計

《驛路梨花》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的

  1.學習本篇順敘故事波瀾起伏、運用插敘表明原委和間接描寫物的寫作方法。

  2.體會本篇巧妙標題的深刻含意。

  3.學習優秀人物的向雷鋒學習。

  教學設想

  本篇不是從解放軍蓋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寫起順敘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直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按“我們”宿在小屋的得解飢疲和見聞順序,組織材料,結構篇章,間接描寫解放軍和梨花姑娘,敘中融情,敘後抒情,抒情結尾;其中兩段具有插敘作用的人物語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並在敘寫所見所聞當中,先設定出一個懸念,穿插兩個誤會,步步深化懸念,最後徹底解開懸念;從而體現出了作者構思謀篇的匠心,構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和迴環遞進的結構形式,有力地表達了讚美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藝術形式的表現力量,達到教學目的。

  本篇以“驛路梨花”為題,一語雙關,譬喻恰切,形象鮮明,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引導學生在分析作品基礎上體會標題含意,培養鑑賞能力。

  本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結構,分析梨樹林中發現小屋。

  教學過程

  1.由新單元教學的開始,引出《驛路梨花》(板書課題)。

  2.要求學生閱讀預習提示,初步瞭解本篇;參看註釋閱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文大意。

  3.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驛:yi蔑miè陋lòu攆niǎn麂jǐ葺qì

  4.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5.引導學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結構。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麼?直接描寫並貫穿全篇的是什麼人?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寫並貫穿全篇的人物是“我們”。

  (2)依據“我們”的行止和見聞,本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主要寫出了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主要寫“我們”在梨樹林中發現小屋;第二部分從“老餘打著電筒走過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主要寫小屋幫助“我們”解除了飢餓疲勞;第三部分,從“正說著”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主要寫瑤族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第四部分,從“第二天早上”到“常來照管這小茅屋”’,主要寫梨花之妹講出小屋的來歷;第五部分,從“我望著這群”到篇末,熱情讚美,結束全篇。

  6.引導學生分析第一部分(板書:梨樹林中發現小屋)。

  (l)本篇開篇怎樣寫出了什麼?寫這些起著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開篇從“我們”的視覺,用一個感嘆句振起,描寫山巒。“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個動詞,由近及遠,描寫出山巒層疊,一望無際。“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們”行進山中已經到了傍晚時候。這樣描寫山巒,表明時間,襯托出“我們”的焦急心情,為小屋的出現作好鋪墊(板書:山巒層疊日暮作好鋪墊)。

  (2)“我們”在發現梨樹林中小屋前的情況怎樣?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麼陡峭的山,這麼茂密的樹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難得遇見幾個人”,“我們”在發現梨樹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跡很少的深山密林當中,天色已晚,擔心“只有在這深山中露宿”(板書:山陡人稀天晚擔心露宿)。

  (3)“我們”看到梨花時的心情怎樣?

  一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老餘“突然指著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表現出意外看到梨花的驚起動情。“這裡有梨樹,前邊就會有人家”,梨花使“我們”產生了希望。“我們藉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

  暗的梨樹林裡走著……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進一步描寫出梨樹林中的如畫境界,表現了“我們”滿懷希望在林中尋找人家的心情(板書:意外看到梨花產生希望)。

  (4)“我們”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麼情況?產生了什麼疑問?這起著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首先看到小屋“沒有燈也沒有人聲”,不禁產生了“這是什麼人的房子呢”的疑問,設定出了一個懸念(板書:小屋無燈無人設出懸念)。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第一部分的表現作用,預習後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小屋的幫助解決飢餓疲勞,懸念的步步深化,兩個誤會的穿插和最後徹底解開懸念,抒情結尾的作用。

  教學過程

  1.由分析過的第一部分,引到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

  (板書:小屋助解飢餓疲勞)。

  ’(l)“我們”接著看到了小屋的什麼情況?寫這些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們”看到:“門是從外面扣著的”,屋內“火塘裡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沒人住過了”;門板上寫著“請進”,屋內大竹筒裡裝滿了水,並且用幾行“粗大的字”告訴來人“屋後邊有乾柴,樑上竹筒裡有米,有鹽巴,有辣子”,表現出小屋主人專誠熱情地幫助行路的人,準備得非常周到(板書:屋主專誠熱情準備周到)。

  (2)小說寫出“我們”在小屋中的什麼情況?寫這些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說寫出“我們”在小屋中燒火做飯,“溫暖的火,噴香的米飯和滾熱的洗腳水,把我們身上的疲勞、飢餓都攆走了”,表現出並不在屋的屋主幫助素不相識的“我們”解除了旅途當中的疲勞和飢餓,幫助了深山行路的人(板書:助解旅途飢疲幫助路人)。

  (3)飽暖以後,“我們”都非常感激屋主,哦”和老餘的對話有什麼表現力量?這在行文上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問老餘:‘你猜這家主人是幹什麼的?’老餘說:‘可能是一位守山護林的老人。’”兩人猜測起了屋主是幹什麼的,既表現出對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應前文設出的懸念;“可能”,語氣並不肯定,實又深化了前設的懸念(板書:猜測屋主職業深化懸念)。

  2.引導學生分析第二部分(板書:老人述說屋主名叫梨花)。

  (l)瑤族老人進屋後,“我”和老餘的反應具有什麼表現力量?老人的反應表明了什麼?這在行文上起著什麼樣的作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我”和老餘在老人進屋後的反應:“主人”回來了、我

  和老餘同時抓住老人的手,搶著說感謝的話,一心以為老人就是主人,“同時抓住”、“搶著說”,表現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謝的感激心情。老人說“我不是主人,也是過路人呢”,表明了把他當作主人是個誤會。寫出這個誤會,既構成了曲折生動的情節,又在行文上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

  “我不是主人”,誰是主人呢?再次深化了懸念(板書:誤認小屋主人再深懸念)。

  (2)老人述說了自己曾經打擾小屋,終於打聽出小屋主人是對面山頭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這段語言在敘述故事上起著什麼作用?具有什麼表現力量?在行文上起著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段語言具有插敘故事的作用,表現出小屋幫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義重大;終於打聽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現了老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似乎已經解開了這個懸念(板書:說出屋主名字似解懸念)。

  (3)小說寫出“我”在這天夜裡什麼樣的夢境?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出“我”在梨樹中看到梨花姑娘的夢境。“香氣四溢的梨花林裡”,環境是多麼美好;“一個身穿著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美好的環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襯托著梨花姑娘,表現出梨花姑娘的無限美麗。情深才會成夢,這看到梨花姑娘的夢境描寫,表現了“我”

  對她的衷心讚美(板書:夢見梨花姑娘衷心讚美)

  3.引導學生分析第四部分(板書:梨花之妹說明小屋來歷)。

  (1)小說怎樣寫出梨花之妹的出現和什麼樣的出現情景?寫這些在行文上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結合著“我”和瑤族老人的誤認,寫出梨花之妹的出現的。“我們正在勞動,突然從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邊的'約莫十四五歲……”;聽這老人述說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老人更“立即走到她們面前”,彎腰行禮致謝,感謝她們蓋了這間小屋;“嚇得小姑娘們像小雀似的蹦開了”,為頭的那個小姑娘趕緊搖手說:“不要謝我們!房子是解放軍叔叔蓋的”。哈尼小姑娘的出現,再次發生了一個誤會(板書:哈尼姑娘出現再生誤會)。寫出這個誤會的發生和解開,又在行文再次照應前設的懸念。小姑娘講出蓋房人是解放軍,但解放軍為什麼在這裡蓋房子?為什麼傳說梨花姑娘是小屋主人?為頭的小姑娘是否就是梨花?這就在講出了蓋房的是什麼人的同時,又生出了新的懸念(板書:講出蓋房之人又生懸念)。

  (Z)小說怎樣徹底解開了懸念?這樣安排具有什麼樣的表現意義?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由小姑娘說明原委的語言,徹底解開思念的。這段具有插敘作用的人物語言表明:原來是一隊解放軍路過這裡,林中過夜淋了雨,“為了方便過路人”,次晨砍樹割草蓋起了小屋;梨花看到很受感動,就經常照料小屋;梨花出嫁以後,她的妹妹繼續照料小屋。這就沏底解開了懸念,蓋造小屋的解放軍,照料小屋的梨花和哈尼小姑娘,都是小屋的主人(板書:姑娘說明原委解開懸念)。

  這樣幾經曲折,最後解開懸念,並由梨花之間引出解放軍“是雷鋒同志教我們這樣做的”之答,既表現出解放軍在學習雷鋒,又表現出哈尼小姑娘在解放軍的影響下也在學習雷鋒;更在文中寫出“梨樹叢中閃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梨花之妹在講述小屋的來歷時,又先說明那是“十多年前”發生的事;這就表明了學習雷鋒的人甚多,而且經久不衰。

  4引導學生分析第五部分(板書:熱情讚美結束全篇)。小說怎樣結束全篇?具有什麼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姑娘和梨花並提、引用詩句結束全篇的。“這群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潔白的梨花”並提,互相輝映,以梨花襯托小姑娘,讚美學習雷鋒、照料小屋、幫助路人的小姑娘,宛如潔白的梨花,心靈純真美好(板書:梨花襯托姑娘心靈純美)。引用陸游“驛路梨花處處開”的詩句結尾,既照應題目,更表明“處處”都有這樣美如梨花、助人為樂的小姑娘,學習雷鋒之花開遍了神州大地,大大開拓了作品

  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板書:引句開拓境界深化主題)。

  5.引導學生分析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的特點和表現作用。

  透過上面的分析可以體會到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和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不是按事件發生的順序從解放軍蓋起、梨花照料小屋寫起,順敘出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而是集中在現在的一個夜晚和早晨,在順敘“我們”宿在小屋的得解飢疲和所見所聞當中,運用兩段插敘文字表明過去的蓋起和照料小屋。通篇扣住小屋主人是什麼人這個故事核心,先設懸念,穿插兩個誤會,三次深化懸念,最後才徹底解開懸念。從而構成了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迴環遞進的結構形式,突出了讚美青年一代學習雷鋒、心靈純美的主題(板書:故事情節波瀾起

  伏結構形式迴環遞進突出主題)。

  6.引導學生分析本篇間接描寫人物的效果。

  本篇中的解放軍和梨花姑娘並未直接出場,而是透過其他人物的語言寫出他們的行動。這運用了什麼寫人方法?本篇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收到了什麼樣的效果?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對解放軍和梨花姑娘,運用了間接描寫人物的方法。運用這種寫人方法,把作品的現在時間集中在一個夜晚和早晨,插敘過去的事件,大大節省了篇幅,構成了曲折生動、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有利於表達作品的主題。

  7.引導學生體會本篇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聯絡作品來體會,本篇標題具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篇標題為“驛路梨花”:一語雙關,既寫小屋外邊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寫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潔白美麗的梨花喻寫出梨花姑娘的鮮明形象、純美心靈;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環境象徵出梨花姑娘的幫助路人。

  8指定學生朗讀課文。

  要求緩急輕重得當,讀出感情色彩。

  佈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本篇敘述故事、結構篇章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驛路梨花

  梨樹林中發現小屋

  山巒層疊日暮作好鋪墊

  山陡人稀天晚擔心露宿

  意外看到梨花產生希望

  小屋無燈無人設出懸念

  小屋助解飢餓疲勞

  屋主專誠熱情準備周到

  助解旅途飢疲幫助路人

  猜測屋主職業深化懸念

  老人述說屋主名叫梨花

  誤認小屋主人再深懸念

  說出屋主名字似解懸念

  夢見梨花姑娘衷心讚美

  梨花之妹說明小屋來歷

  哈尼姑娘出現再生誤會

  講出蓋房之人又生懸念

  姑娘說明原委解開懸念

  熱情讚美結束全篇

  梨花襯托姑娘心靈純美

  引句開拓境界深化主題

  故事情節波瀾起伏

  結構形式迴環遞進

  突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