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下《交通中的圓》教學設計範文
教材版本: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教材
教學內容:
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完美的圓》第一個資訊窗《交通中的圓》P2-6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認識了圓,並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平面圖形以及它們的周長面積計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學習圓的知識,為以後學習圓柱圓錐和繪製簡單扇形統計圖打好基礎。本單元最大特點是提供豐富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圓的`本質特徵。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這是圓的本質特徵,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並沒有直接給出圓的形狀,而是提供交通工具中的、建築物中的、降落傘等圓形物體,為學生學習圓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直觀經驗,同時讓學生感受到圓的無處不在,透過畫圓,組合完美圖形,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圓的完美之處,從而證實了希臘科學家說得”圓是完美圖形”這句話。
學情分析及我的思考:
雖然孩子對圓有一定認識,但是前面幾年的教學中,我發現小學生對空間幾何的學習還是感到比較抽象,只有準備充足的學具,讓孩子多動手,多操作,自己探索圖形的特徵,自己得出結論,才是最重要的。
1、 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理解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體現課程標準這一新理念,注重根據孩子不同特點以及已有認知水平,精心設定數學活動,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幫著學生在自主交流和探索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體驗。為此我設定了讓學生創造圓的活動;讓學生動手剪圓;用圓規畫圓;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設計美麗圖案等活動。
2、 數學來源與生活,應用與生活。
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起源於生活,又能應用於生活。讓學生感覺數學和生活是連在一起的。遊戲:“趣味套圈 ”;尋找生活中的圓、設計美麗的圖案等都是生活中的數學。
3、本課流程:
為此我設計如下流程圖:設定情景――――――談話引入
提出問題――――――合作探索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