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林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和要求
1、透過本課的教學,要使學生感受到大興安嶺美麗的景色是那樣的可愛,認識到大興安嶺的林海與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感情。
2、學生透過自學,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文章的主要線索,理清文章的結構,學習本課層層深入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經過自學,抓住文章的主要線索,體會作者由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所產生的聯想,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分析課題,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初步瞭解全文。
2、教師輔導學生閱讀第一段課文,使學生了解大興安嶺的景色美麗,讓人感到親切、舒服。
二、教學過程
1、分析課題(板書:18林海)。
這篇課文以“林海”為題。看到題目,我們就會想到這是一篇描寫森林景色的文章。寫這樣的文章,作者一般都要借景抒情。
教師簡單介紹本文的作者老舍。
2、學生默讀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查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本課只有四個生字,有兩個在學生自學時,教師應加以指點。
“椽”是木字旁,右半部是九畫,容易錯寫成十畫。
“廈”有兩個讀音,在“廣廈”中讀shà,在“廈門”中讀xià。
3、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學生不懂的問題可能有:
(1)課文中三次出現“親切與舒服”是不是重複?
(2)為什麼說大興安嶺的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
(3)“興國安邦”是什麼意思?
4、指導學生帶著提出來的問題默讀課文,要求學生以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為線索,給課文劃分段落。
這篇課文按照“景”、“物”、“人”的順序,可以分為三大段;按照課後提示,也可以分五大段。分段不求一致,以理清作者思路為主。
5、輔導學生閱讀第一大段課文。
(1)指名讀第一段。
(2)指導學生分層。
(板書:嶺 林 花)
(3)輔導學生分析第一層。
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大興安嶺的“嶺”的?
引導學生說出學過的描寫山勢的詞語,背誦描寫山勢的古詩,和大興安嶺的“嶺”進行對比,體會它“溫柔”,“誰也不孤峰突起,盛氣凌人”的特點。
(4)根據教師提問,學生分小組討論第二、三層。
提問:作者在寫大興安嶺的.“林”和“花”時,主要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小結:
大興安嶺,嶺多而不險,形態各異;林多並不單調,色彩絢麗;花多,把大興安嶺打扮得更美麗。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真象這裡出產的紅豆酒那樣,令人陶醉。因此,作者感到它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板書:親切 舒服)
最後引導學生把“嶺”“林”“花”概括為一個“景”字,明確這段主要介紹大興安嶺的“景”。
(板書:景)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和要求
1、讓學生自學分析第二、三段課文,使學生認識到大興安嶺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意義,和社會主義建設者們對大興安嶺的利用和保護,這更讓人感到親切與舒服。
2、總結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學習寫作方法。
二、教學過程
1、複習。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課文,突出大興安嶺景色的美。
(2)解釋下面詞語中帶點的字。
高不可攀 盛氣凌人 目之所及 千般寶
2、學生分小小組自學討論第二大段課文。
自學要點:
(1)第一個反問句,承接上文,引起聯想。
(2)第二個反問句,強調大興安嶺的木材與祖國建設事業的關係密切。
(3)把大興安嶺的“景”和“物”聯絡起來,進一步體會“親切、舒服”的含義。
(板書:木材 親切 舒服)
最後,讓學生把“木材”概括為一個“物”字,體會到大興安嶺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要意義。
3、學生分小小組自學討論第三大段課文。
自學要求:
(1)找出這一段中的重點字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設計這一段的板書。
(學生板書:林場 親切 舒服)
最後讓學生把林場概括為一個“人”字,體會到社會主義建設者對大興安嶺森林的利用和保護,使大興安嶺永遠為人類造福,確實能起到興國安邦的作用。
4、總結全文。
(1)朗讀全文。
(2)總結中心思想。
這篇課文描寫了大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及對它產生的聯想,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思想感情。
(3) 總結寫作特點:
①這篇課文圍繞著大興安嶺這個悅耳的名字使人感到“親切、舒服”來寫,條理清楚,層層深入。
②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形象,恰當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5、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 林海
人
物 親切舒服
景 親切舒服 林場
親切舒服 木材
嶺 林 花
萬古長青 興國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