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

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 篇1

  過程與方法:

  1、能透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收集證據,記錄現象。

  2、能對收集觀察的的資料進行總結,做出合理的解釋。

  3、能對探究的問題做出初步的結論。

  科學知識:

  1、瞭解月相的變化規律,影子的變化規律。

  2、知道晝夜交替與地球自轉有關。

  3、瞭解晝夜變化對人和動植物的影響。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敢於大膽想象。

  2、在學習和解決問題中注重證據。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影子及月相的變化規律。

  2、晝夜對動植物、人的影響。

  3、太陽鐘的記時原理。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觀察記錄的影子及月相變化情況。

  2、前面收集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

  3、自制的太陽鍾。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師: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構成,白天讓你想到天空中的什麼事物?——太陽。黑夜又讓你想到什麼?——星星,月亮……太陽和月亮雖然離我們十分遙遠,但卻與我們有著密切的聯絡。你知道有哪些聯絡嗎?

  學生回顧單元內容。

  二、總結:

  1、太陽和影子:

  (1)大多數物體在太陽下會有影子,還記得影子產生的條件和原因嗎?

  (2)拿出前面課堂上討論記錄的影子變化規律記錄,不同小組間進行交流對比,再次明確影子方向和太陽位置的關係;影子長短變化規律。是否有不同觀點(鼓勵大膽想象)。

  (3)對小組觀察記錄和討論情況進行評價。

  (4)師:老師看見同學們的桌上放著形形色色的太陽鍾,誰來介紹下你的太陽鍾是如何測時間的?它是根據什麼原理測時間的?

  (5)小結:太陽能夠使不透明的物體產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長變短,再變長,由西向東變化的,利用這個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陽鍾。

  2、月相變化:

  (1)過渡:當太陽從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場了。這樣的交替週而復始,其中的奧秘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的人。小科學家們,你瞭解晝夜交替的奧秘嗎?

  學生總結所學知識,要求發言精練,不必象學習新課那樣詳盡。

  (2)師:月亮是個害羞的姑娘,總是遮掩著臉龐,難得看到全貌。因而人們給她取了好幾個名字,還記得嗎?

  (3)學生回憶月相名稱。

  (4)師:這些名字我們稱之為——月相。同學們都觀察了一個月的月相變化,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月相日記最精美準確。

  (5)交流月相日記。

  (6)小結:原來月相是以一個農曆月為週期變化的,在同學們的耐心觀察下,發現了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從新月到十五的滿月,再變成蛾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發生變化,真是個愛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晝夜對動植物的影響

  (1)師:晝夜不僅有影子與月相的變化,還對動植物產生影響,使動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節律,也就是通常說的生物鐘。

  (2)經過實驗,你有什麼發現或感受?

  (3)學生談論。

  第二課時

  三、拓展:

  透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哪些體會?

  小組交流,適當板書。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一單元總結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分析】

  本課繼續沿用冰淇淋融化的問題情境,從太陽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這一現象,引發學生對“太陽是如何把熱傳遞到地球上的”這一問題的興趣,培養問題意識,激發研究興趣。

  接著利用燈泡發熱體驗熱傳遞的感受,體會熱輻射的傳熱特徵,初步認識太陽把熱傳遞到地球表面的方式。活動二透過引導學生回顧燒開水的經歷,設計實驗藉助茶葉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流動方向,初步建立對流的概念。

  在有關“熱對流”的探究中,學生將再一次體會藉助合適的材料來證明猜想,觀察不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最後以任務釋出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影響熱傳遞快慢的因素,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科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製作更保溫的冷藏箱,體會“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

  【教學目標】

  (1)在親身體驗和教師講解中,理解熱輻射是熱從熱源直接散發出去的傳熱方式,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質傳遞熱。

  (2)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觀察水受熱流動的現象,認識熱對流的特點,知道熱在液體和氣體中的主要傳遞方式是熱對流。

  【教學準備】

  演示實驗:100W的白熾燈泡、220V的交流電源。

  分組實驗:溫度計、酒精燈、燒杯、陶土網、三腳架、茶葉、木屑等。

  【教學過程】

  (1)回顧舊知,提出問題。

  師:回憶上節課我們所學的知識,誰能來解釋下冰淇淋融化的原因。

  生:冰淇淋融化是因為熱傳遞。

  師:熱從哪裡來?

  生:太陽傳遞給冰淇淋的。

  所以太陽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

  (2)體驗熱輻射。

  師:太陽的熱是怎樣傳遞過來的?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探究熱的傳遞方式。

  (板書:熱的傳遞方式)

  師:讓我們先透過一個小活動來體驗一下吧。

  應該有部分同學體驗過,這是一個100W的白熾燈泡,現在我們給它通上電(給白熾燈通電),兩分鐘後,老師邀請一部分同學,像這樣把手慢慢靠近燈泡(老師示範),停在離燈泡大約10cm的地方,體會手的感覺。大家明白了嗎?

  師:體驗的時候,有沒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

  生:手不能離燈泡太近,可能會燙著。

  師:對,實驗安全是進行科學觀察的前提。

  請同學們觀看溫馨提示。(課件出示)

  (學生觀看安全提示,等待通電完成)

  師:老師請第2小組的同學來前面近距離體驗,注意手不要離得太近,眼睛也不要長時間看燈泡,腳下的電線也要注意。(學生體驗)

  師:請這組同學給大家說說他們的感覺吧。

  生:手能感覺到熱,離得越近手感覺越熱。

  師:其他同學的感覺呢?

  生:我也是這種感覺,一開始我沒感覺到熱,後來老師提醒我可以離得更近一點,我才感覺到熱。

  師:看來大家的感覺都一樣,有什麼想知道的問題嗎?

  師:老師有一個問題,像這樣燈泡傳熱的方式和我們拿著熱水杯暖手的傳熱方式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哪裡不同?

  生:拿著熱水杯暖手時,我們的手是直接接觸熱水杯的,剛才我們的手並沒有直接接觸燈泡。

  師:大家同意他的發現嗎?燈泡並沒有接觸到手,它的熱是怎樣傳遞給手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教材第7頁的“資料卡”。(學生閱讀)

  師:燈泡的熱是怎樣傳遞給手的呢?

  生:透過熱輻射的方式,直接傳遞給手。

  師:熱輻射有什麼特點?

  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熱輻射?

  生:熱輻射是熱從熱源直接散發出去的,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質。像太陽給地球傳遞熱的方式就是熱輻射。

  師:理解得非常正確。還有哪些現象是熱輻射?

  生:火,人站在火邊烤火,也是熱輻射。

  師:通常所有物體都會向外輻射熱量。這種熱從熱源直接散發出去的傳熱方式就叫熱輻射。(板書:熱輻射)

  (3)設計實驗,觀察熱在水中的傳遞。

  師:同學們在家中燒過開水嗎?熱在水中是怎樣傳遞的呢?

  師:請大家結合材料超市中的材料,在小組裡先討論一下,水是怎麼變熱的?怎麼證明我們的假設?然後把你們的猜想和實驗方案填寫在《學生活動手冊》第3頁“熱在水中的傳遞實驗記錄表”中。(學生分組討論)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認為水是怎麼變熱的?又計劃如何進行實驗?

  生:我們認為,燒水時,火先使燒杯變熱,然後貼近杯子底的水再熱,然後再是上面的水變熱。

  師:你們準備怎麼證明呢?

  生:我們打算使用溫度計,一個放在杯底,一個放在上面,看看哪個溫度先發生變化。

  師:看來是借鑑了上一節課的經驗,挺好。其他同學認為這個方案還有沒有需要完善或修改的地方?

  生:溫度計應該同時放入、同時觀察,並且我覺得不能挨著杯底,不然測量的可能是杯子的溫度,最好是稍微向上一點。

  師: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生:這個想法好,待會兒實驗的時候我們就把溫度計稍微往上放一點。

  師:老師建議你們可以把一支溫度計放在底部靠近邊緣的地方,另外一支放在中間靠上的部位。其他小組還有要修改的或者還有其他方案嗎?

  生:我們打算透過觀察木屑在水中的變化現象來推測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師:能不能具體解釋下?怎麼想到要用木屑?木屑的作用是什麼?

  師:想一想燒開水的經歷,水在加熱的過程中會怎樣?

  生:一開始會冒小氣泡,然後是中間來回翻滾的大氣泡。

  師: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水在加熱過程中會流動?如果是這樣,那麼木屑會怎樣變化?

  生:水會帶動木屑一起運動,我們就能根據木屑的運動方向判斷水的運動方向。

  師:真棒!水是無色透明的,不容易判斷它的流動方向,但是我們可以藉助其他物質讓它的.流動看得見。到這裡,我看同學們都迫不及待了,老規矩,實驗前先看要求,誰來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實驗要求:不要動燒杯,以免燙手;使用溫度計前先檢查再固定位置觀察;正確使用酒精燈;可以用示意圖的方式簡要描述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哪個地方的水先熱)

  (4)彙報交流。

  師:哪個組來描述熱在水中的傳遞過程?

  生:

  1、水在加熱過程中,水裡的茶葉不停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持續迴圈。(板書:上下迴圈、相對流動)

  生

  2、我們發現,中間的先熱,溫度先上升,邊緣後熱,不是我們原來認為的離燒杯壁近的水先熱。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這說明水在加熱過程中,中間先熱,四周後熱。

  師:中間的水熱起來之後呢?向哪流動?

  生:中間的水熱起來之後向上升,上面的水從四周向下降,這樣上下不停地迴圈流動。

  師:這就是我們這節課研究的熱傳遞的另外一種方式———熱對流。

  (板書:熱對流)熱在水中就是透過上下迴圈、相對流動的方式傳遞的。下面的水受熱後上升,上面比較冷的水下降,下降的水受熱後又上升,這樣透過冷水和熱水的相對流動,整杯水就變熱了。不但是水,還有空氣也是主要用熱對流的方式來傳遞熱的。請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第8頁的“資料卡”和下面的結論部分。

  (5)小結提升。

  師:說一說,透過閱讀你都知道了什麼?

  生

  1、我知道熱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熱傳遞的方式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生

  2、我知道相互接觸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傳導,可以不透過任何物質傳遞熱的方式是熱輻射。

  生

  3、液體和氣體內部傳遞熱的方式是熱對流。

  生

  4、不管是哪種傳遞方式,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

  師:大家理解得都非常正確。

  其實,生活中,很多時候這三種熱傳遞方式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同時存在的。這是我們房間的暖氣片,冬天我們利用它取暖,想一想,這裡有幾種熱傳遞方式?

  生:空氣是對流傳熱,暖氣片直接散發熱量是熱輻射。

  師:有熱傳導嗎?

  生:有,暖氣片裡的熱水把熱傳給暖氣片。

  師:是的,這裡面就有三種不同的傳熱方式。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還記得我們的冰淇淋冷藏箱嗎?要想讓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就要想辦法阻止熱傳遞,想辦法保溫。下一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影響熱傳遞快慢的因素,為完成我們的製作任務打牢基礎!大家在課下的時候可以先想一想冷藏箱的保溫效果可能會跟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學生體驗入手,利用白熾燈幫助學生理解熱輻射,激起學生的興趣。

  在研究液體對流時,利用材料超市中材料的提示,讓學生自行探索液體熱對流的規律。

  學生在設計實驗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如何看見水的流動的問題。

  在第一課中,學生就已經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如何藉助材料觀察一些不容易看到的現象,所以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結合所學設計出實驗方案。

  這正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良好契機,放手讓學生獨立探究,增加學生之間交流的途徑,相互啟發。

  【總結點評】

  科學教學如何幫助學生建構新的科學概念,本節課是一個很好的載體。

  本課的學習活動從體驗開始,建構第一個概念———熱輻射,再到實驗中探究,分析處理資訊,建構第二個概念———熱對流,最後再完整地回顧感知,期間教師不迴避講解,並沒有讓學生一味地自主探究。

  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層層遞進,有邏輯有層次,最終讓學生建構起完整的熱傳遞概念,達成學習目標。

  但無論是熱對流、熱輻射,抑或是熱傳導,都是不容易直接觀察的現象。因此,在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應當充分利用合適的方式、合適的材料來幫助學生展現自己的思考過程,幫助學生梳理分析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本節課中圖示方法的使用有痕跡但沒有凸顯出來,在展現思考過程和處理資訊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