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的教學設計
《狐假虎威》是一則流傳了千餘年的寓言故事。在課堂上,它被無數次地演繹成這樣一個結論:一隻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揭示出現實生活中某些人藉助強權哄騙恫嚇人們的現象,勾畫了自己沒有真才實學卻仗著小聰明借勢欺人者的狡猾嘴臉。於是,在文字中,狐狸成了狡猾的象徵,成了仗勢欺人現象的形象代言人,多少年來沒有人提出異議。
然而,狐狸為什麼要借老虎的威風?它借老虎的威風乾什麼 ? 是為了嚇跑百獸而滿足它的虛榮心?還是別有其他的意圖 ? 文字中有這麼一段敘述: “ 在茂密的森林裡,有隻老虎正在尋找食物。一隻狐狸從老虎身邊竄過。老虎撲過去,把狐狸逮住了。 ” 請注意 “ 尋找食物 ” 這四個字。這個極其普通的文字資訊後面隱藏著什麼 ? 顯而易見 , 狐狸作為一種食物被老虎捕獲 , 它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 大難臨頭 , 狐狸該課件下載怎麼做 ? 坐以待斃,還是自我拯救 ? 狐狸面臨著無可選擇的選擇 ---- 假虎威以自救 ! 這是多麼順理成章的事情 , 閃爍著狐狸生存智慧的光輝 ! 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對主人公形象的價值判斷,均來自於文字。文字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提供給教師 , 其意義到底是什麼 ? 是復原文字情感思想進行道德教育 , 還是為學生構建思維發展的平臺 ? 教師也面臨著一種選擇。新課程告訴我 , 請把選擇權交給學生。於是,有了下面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講故事,談角色
教師板書 “ 狐 ” ,認讀後問:以前讀過有關狐狸的故事嗎?在你所讀的故事裡,狐狸是個怎樣的角色?
教師板書 “ 虎 ” ,認讀後問:那有沒有讀過關於老虎的故事呢?在你所讀的故事中,老虎又是怎樣的角色?
教師在學生講述後總結:是啊,因為大家看的故事不同,所以對狐狸和老虎的.看法也就不一樣。這就告訴我們,要評價一個人怎麼樣,一定要以事實為依據,不能信口開河。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狐假虎威》這個故事,看看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又是怎麼樣的?
設計理念:問題引領,啟用學生知識儲備,再現學生生活經歷,並以此為基礎對角色形象進行初步的價值判斷,使理性思維在學習伊始就融入感性認知。
二、讀課文,識角色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 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相繼補全課題。
3. 在這個《狐假虎威》的故事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狐狸和老虎?
過渡:好,大家各執一詞,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對的。要說服別人,必須找到充分的依據,以理服人。現在我們重點來研究一下狐狸,請大家重新回到故事當中去,去尋找證明你的觀點是正確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