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評價> 評價教學學習總結

評價教學學習總結

評價教學學習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評價教學學習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評價教學學習總結1

  一、評價的目的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的評價。我們考試的改革過程曾經經歷了從教育測量運動到教育評價的過程,也就是從關注結果到注重過程,從對學習的評價到為了學習的評價。考試篩選變得更加的理性。

  之前的考試更多的關注結果,用於學校招生、分班,中、高考更是一考定終生,分數成為了很多人的命根子。我們必須承認兒童是有學習差異的,但是教育考試,並不是要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是兒童具有共同的基本素養,在此基礎上,使個體得到各不相同的發展。

  上世紀30年代以來,杜威、泰勒、布羅姆提倡評價取代測驗。布羅姆提出,將評價分為三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在教學活動之前進行,透過查閱學生的履歷、相關成績記錄,摸底測驗等,對學生的知識能力進行分析,為教學設計提供相關依據。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進行,透過課堂提問、家庭作業或單元小測驗等,為正在進行的教學提供及時的反饋,促進教學的良性迴圈。終結性評價,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學階段結束後進行,對整個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做出評價。

  學習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快樂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體驗成功,讓教師感受幸福。在課堂層面上,要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個別性評價。

  二、評價標準

  評價的標準必須是統一的,公開的,課操作的。教學評價不是依據教材進行而是依據課程標準進行的。關鍵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學生應該到哪兒、在哪兒、和位置與目標的差距。應該到哪兒,就是教師要把課表總的目標分解到單元,章節,課時,明確學生應該掌握的程度。在哪兒,是要透過評價,瞭解學生的學情,以便更好的開展教學。位置與目標的差距,就是明確使用什麼樣的方法,能使學生達到目標,或者是達到哪個高度。

  三、評價內容

  評價內容為綜合素質的評價:

  1、著眼全面,關注特長。

  2、依據事實,重在知道;引導學生多方面,合理的自評,真是的進行互評。

  3、客觀記錄,公示稽核。

  4、誰用誰評價,公平公正。因為生源學校與學生厲害關係高度一致,所以,倡議誰用誰評價更合理。

  四、評價方式

  評價的方式:紙筆測驗、表現評價和成長檔案袋。紙筆評價也就是書面考試。優點是:規模大、效能高、穩定性好,機會均等,可複查,可比較。一次測驗,可以是全班或者是全校一次甚至是全國一起的考試,規模可大可小。閱卷過程效率也相對高。穩定好,機會均等,是說,測試者面對同樣的試題,擺在每個人面前的機會是均等的。這也能讓每個測試者具有好的比較性。而且卷子在學生手裡,可以進行反覆的反思。缺點是:容量有限,時間有限。對於教師來說,編制好每次的測試卷子,十分的重要。要多方面的考慮因素,試題難易得當,時間使用合理,技能對基礎知識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又能給有能力的學生已拔高的機會,既要鼓勵又要有所警示。表現評價,就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可以是一對一,多對一,或者是情景評價。缺點是:標準不統一。

  現代教育的評價,是為了學習的評價,一切的評價手段,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當下,以及以後的學習和全面的成長。

評價教學學習總結2

  內容摘要: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學生是數學學習評價的主體,教師應是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起主導作用;建立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認識自我評價功能,讓學生積極參加自我評價活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充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課程標準自我評價主體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的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結合數學教學實際談談初中中,學生是評價的。

  一、學生是數學學習評價的主體

  誰是數學學習評價的主體?眾說紛紜,頗有爭議,但仔細思考會發現:評價主體是指對有效地開展評價活動,實現評價目的和宗旨,具有根本性和決定性的方面。從根本上說,數學學習者即學生才是評價的真正主體。主要原因有:

  1、雖在評價的組織和實施中,評價者居支配地位,但要使評價成為被評價者的自主、自為行為,就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

  2、評價需要以大量真實可靠的資訊為基礎,以客觀的價值需求和能力為依據,這些只有被評者——學生最清楚最明白,也最有發言權,離開學生,教師將會束手無策。

  3、數學學習評價具有教學意義,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生理應當是評價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

  4、評價的根本目的是激勵學生奮發進取,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沒有學生協助和積極參與,評價取不到應有的效果。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間互評。

  二、教師是數學學習評價的主導者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學生的學習評價絕對是以教師為主的,幾乎沒有人懷疑這種權威式的評價存在哪些問題。但我們卻忽略了最能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是學生本人這一事實。教師應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和指導他們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進步和不足,激勵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教師應是學生數學學習評價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1、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端正自我評價的態度,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自評和互評。

  2、指導學生確定評價標準,幫助學生理解評價標準的涵義,內化評價標準,使學生評價標準轉化為評價行為,明確把握自己行動方向。

  3、幫助學生明確自我評價和互評的內容。

  4、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與學生分享成長的責任,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終身的學習者。

  5、為學生提供診斷,協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反思。

  三、建立完整的自我評價體系

  1、認識自我評價功能,積極參與評價。

  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在學生評價中,學生完全由教師擺佈,“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教師處在居高臨下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係顯然不平等,嚴重地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摧殘了學生自信心,甚至導致學生對教師的牴觸情緒,師生關係經常處於衝突和對立之中,學生討厭和牴觸評價,很多同學產生各種各樣的考試焦慮心理。新課程提出:“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評價中來,體現民主、平等的思想”,評價根本目的在於促進發展,而不是甄別。自我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節,它也是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自我評價是對自身建立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促進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展;自我評價活動和過程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在很多時候也將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激勵手段;自我評價通常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壓力,有助於調節其內在的動機,成為自覺內省與反思的開始,將有可能促使其認真總結前期行為,並思考下一步計劃,而隨著自我評價的日常化,將促進個體建立良好的反思與總結的習慣,對其一生的發展獲益多多,自我評價將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內在需求,認識到這一點,學生將樂於接受自我評價,積極參加自我評價活動。

  2、明確自我評價內容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對課程目標的規定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規定並實施學生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新課程數學標準要求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1)恰當評價自己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應從實際背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更多地關注對知識本身意義的理解和理解基礎上的應用。

  (2)注重對數學學習過程的反思

  對數學學習過程的反思,包括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可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是否樂於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否積極主動地參加數學活動,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是否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是否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善於用數學方法思考問題;

  能否找到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意識;

  能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從交流中獲益;是否樂於與他人合作,與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3)重視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自我評價

  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

  :

  能否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

  能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善於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

  是否樂於與他人合作;

  能否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析所得的結果;

  是否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3、制訂自我評價標準

  學生評價標準是對學生進行有價值判斷的尺度與準則,制訂正確科學的自我評價標準實施學生自我評價的關鍵。

  在教師鼓勵和幫助下,學生積極參與一些評價標準的制訂,與教師共同協商評價標準。

  學生學習標準既要強調統一、客觀的標準,又要尊重學生髮展過程的差異性,其評價的標準要有一定的層次性、多樣性,評價標準要有彈性,讓每個同學都有所發展,讓每個同學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個性化的評價標準會鞭策學生積極挖掘自身的潛能。

  此外,師生根據實際情況共同確定達到標準的具體方式、時間和途徑。

  4、重視情景化自我評價方式

  傳統評價以“考試”這個單一的方式進行,過分強調甄別功能,隨著學生評價的功能、標準、內容、主體等的變革,評價方式也向多元化改革,《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製度改革的通知》明確指出“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採用多樣的開放的評價方式(如行為觀察、情景測繪、學生成長記錄等),瞭解每個學生的優點、潛能、不足以及發展的需要。”

  (1)學習效果反思

  自我評價貫徹於整個學習過程,在“預習、上課、小結、作業、檢測”等各階段都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度等方面進行自我反思,把課堂小結作為自我評價的主陳地,課堂小結設定問題會診,提出自己的困惑,師生共同探討;課堂小結展示自己的所悟所得,和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課堂小結總結學習方法,不斷完善昇華。

  (2)作業分析

  作業分析時分析自己對課本知識理解程度、解題思路清晰與否、學習數學的信心。

  (3)書面考試

  書面考試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考查前應讓學生明確考查的範圍涉及的內容,考查後讓學生自己總結每道題考查的意圖和考查的知識點,總結自己學習中成功和不足,制定彌補不足方案。

  (4)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是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方式之一。數學日記有多種形式:反思型日記可透過對自己作業或試卷進行反思,認識自我,澄清有關問題,從而為繼續充滿信心地學習打好基礎;思考型日記可記錄自己積極主動地去思考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寫作的過程就是進行數學知識思考的過程,這一過程令學生思維清晰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無疑是有益的;總結型日記則透過獨立地對所學知識進行聯想、歸納、概括,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與思想方法。

  (5)建立成長記錄袋

  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材料由學生自主選擇,材料要真實並定期加以更新,包括實現了哪些學習目標、獲得了哪些進步、自己作品的特徵、解決問題的策略、還需要在哪方面進行努力等,建立成長記錄袋可以使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自己的學習過程,也為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據。

  自我評價時注意幾個問題:

  ﹡展示自我:發展性課程評價,更多地把評價活動和過程當作被評價者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和機會,鼓勵被評價者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績;同時相配合的恰當、積極評價方式和反饋方式,換個角度看看在很多時候也將成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激勵手段。

  ﹡推遲判斷: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如果學生自己對某次考試的結果不滿意,老師應創造條件允許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這種“推遲判斷”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淡化評價:有意識地模糊課程教學和評價的界限,使評價更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學中,評價真正成為自然的學習活動中的一部分,評價應該是在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情景中輕鬆愉快地進行。

  ﹡反思總結:自我反思和小結,它重在參與,這種參與有助於調動其內在的動機,成為自覺的內省與反思的開始,對其一生髮展將受益多多。

  5、科學地呈現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要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定量評價可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要將評價結果及時反饋,但不能根據分數排列名次;定性評價可採用小結的形式,在小結中應使用肯定性語言客觀、較全面地描述自己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自己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自己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並能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目前情況制定切實可行更改方案。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爭取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

  2、江蘇省南通市教研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識學習讀本

  3、江蘇省南通市教研室:課程標準(7~9年級)學習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