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評價>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9篇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9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緻的方案准備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教學評價方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1

  一、評價的目的意義

  (1)促進黨的教育方針的真正落實,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調整教育教學各因素、各環節之間的關係和權重,控制教育教學和課內外活動向最最佳化、素質教育化方向發展。

  (3)激勵學校、教師、學生積極進取,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4)對學校、教師的工作狀態和成效以及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成效進行有效的監控管理。

  二、評價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全面評價與特長評價結合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多種素質進行全面評價,同時突出對其有益的個性心理和特殊才能素質進行評價。

  2.堅持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結合的原則

  在對結果評價的同時,加強對教學常規的建立與管理,教研活動的開展與實效,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與效果,對單元教學效率與效果的評價。

  3.堅持整體評價與抽樣評價結合的原則

  在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堅持定期整體評價的同時,適時採用不定期分項抽樣評價,加強對教育教學狀況和效果的宏觀監控和微觀管理。

  4.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的原則

  以定性的“等級”和“評語”評價為主,以定量的“百分數”和“百分率”為輔,使評價儘量科學合理。

  三、評價的基本程式

  1.分級評價

  學校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評價。

  2.先過程評價,後階段評價

  過程評價採取隨機抽樣或等距抽樣的辦法進行不定期評價。階段評價於學年末和學期末組織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

  學校堅持對教學過程和單元、學期教學質量進行系統評價。

  四、評價的內容和方法

  1.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權重0.2)

  (1)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主要對學校教學常規的建立、管理和教學工作執行狀況進行評價。

  (2)教學常規管理水平評價,採取定期與不定期結合、“聽看查訪”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3)評價依據《兩河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評價標準》中的指標進行較客觀的評價,每項指標達到計1分,未達到計0分。

  (4)全部指標均達到為“優秀”等級;有兩項未達到為“良好”等級;有四項未達到為“基本達標”等級;有五項以上未達到為“待達標”等級。

  2.教研水平評價(權重0.2)

  (1)教研水平評價主要對學校基層教研組織的建設、地位、活動狀況、活動成效進行評價。

  (2)對活動狀況的評價,採取隨機抽樣直接參與的方法進行;對其他方面的評價,採勸聽看查訪”的方法進行。

  (3)全部指標均達到為“優秀”等級;有兩項未達到為“良好”等級;有四項未達到為“基本達標”等級;有五項以上未達到為“待達標”等級。

  3.教學效率評價(權重0.2)

  (1)教學效率評價主要對各科課堂教學效率進行評價。

  (2)課堂教學的評價,採取定期普查和不定期抽查結合的方法進行。

  (3)評價參照《各科課堂教學基本結構》,依據《各科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由學校評價組進行綜合評價。

  (4)先定量評價,再定性評價。定性評價除明確等級外,還應針對教學風格、突破創新方面、主要問題及改進意見作簡短評語。90分及以上為“優秀”等級,75分及以上為“良好”等級,60分及以上為“基本達標”等級,60分以下為“待達標”等級。

  4.教學效果評價(權重0.4)

  (1)以分課目標為基礎,以單元測評矯正補償為關鍵,以階段質量標準為準繩,逐步建立全面、系統、規範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2)依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班主任、家長、學生三者結合,加強對學生日常思想行為的評定、指導,同時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評定均採取等級制,利用班會時間,廣泛開展同學之間的互評互學活動。《評定表》由學生個人管理,定期(兩週)與班主任、家長見面,並評定等級。

  (3)各學科的學年和學段階段性評價,由中心學校組織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非統一測試學科由各學校組織安排進行。

  (4)音樂、體育、美術、勞動、社會五個學科的評價,採取平時評定和學年、階段評定結合的方式進行,權重分別為0.4和0.6。平時評定主要對學生課堂學習態度、各次作業情況或各項技能、技巧、能力進行評定。

  (5)平時評定分別由班主任和各科科任教師組織評定;學年和階段面測由學校組織不少於3人的測評組評定;學年和階段筆測由學校根據情況組織評定。

  (6)語文、數學兩個學科的測評,教育內部可以使用百分制操作,但對外(學生、家長、社會)小學各學科均採用等級制。設“優秀”、“良好”、“基本達標”和“待達標”四個等級。折算按90分及以上為“優秀”,75分及以上為“良好”,60分及以上為“基本達標”,60分以下為“待達標”。

  (7)學生參加學校及以上級別的各種競賽、展評、表演等活動獲獎,當年相應學科的相應方面的測評可以免測,並記為“優秀”等級。

  (9)對各科教學效果的統計和分析,依據統計表,按平時、筆測等不同專案分項統計分析。在統計分析中,應特別重視單科達標率,全科達標率和單科優秀率、全科優秀率,增加對特長生的統計和分析。

  (10)學期和學年結束,均應依據《學生素質報告手冊》對學生進行全

  面的分項等級評價和綜合評價。分項評價表均留有一些空項,學校應根據辦學特色、學生實際、學生個性和學生特長等作補充填寫。綜合評價應包含三個方面內容,即“等級+特長+鼓勵”。綜合評價由學生、教師和家長三者結合進行。<學生素質報告手冊》由學校歸檔儲存,定期與學生、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見面。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2

  1.教學內容解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解析的目的是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教學的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解析要做到:

  (1)正確闡述教學內容的內涵及由內容所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明確教學重點;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型別(如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等);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位知識、下位知識,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角度分析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2.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定並陳述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5)明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具體內容,避免泛化。

  3.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學情分析的核心是學習條件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著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透過努力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在教師幫助下消除;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難點,並分析突破難點的策略。

  4.教學策略分析

  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從學與教的現實出發選擇和組織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3)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的思維規律,

  設計“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的分析;

  (4)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5)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的分析。

  5.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數學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數學學習的活動步驟和方式。教學過程的設計要注意說清設計意圖。

  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根據不同知識型別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和學習興趣,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理解、探索知識的數學思維活動,透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絡,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再現和糾正,使知識(特別是數學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參與度,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程序,透過觀察、提問和練習等及時發現學習困難並準確判斷原因,採取有針對性的補救教學,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既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在幫助學生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數學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恰當運用學習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

  (7)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數學思維。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3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教育部《體育、藝術2+1專案實施方案(試行)》,提升體育教師的整體水平,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激發學生興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特制定《修文中心校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質量評價方案》如下:

  一、評價內容 :

  (一).體育教育教學常規工作。體育工作管理,教學教研,一小時鍛鍊活動與比賽,運動隊訓練與參加上級競賽,體質健康測試,體藝2+1技能,器材管理

  (二)體育教學質量:其中,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心校各種比賽。附加:參加上級競賽獲獎,包括團體獎與個人獎。

  二、評價細則

  (一)體育教育教學常規工作評價(100分)

  1.體育工作管理(10分)。

  (1)學校領導與體育教師能夠及時瞭解、掌握上級上有關體育工作的有關檔案精神,掌握其操作要領(4分)。

  (2)制定學校體育工作發展規劃,方案,相關體育工作的教師工作制度、崗位職責、考核細則。學生學習紀律、評價辦法(6分)。

  2.教育教學教研工作(30分)。

  (1)能夠按體育課標開全、開足體育課程(2分)。

  (2)每學期制定完善的體育工作計劃,教學工作計劃。教師上課做到有教案、並進行課堂情況記載,教學工作總結(10分)。

  (3)教學質量測試。每學期能夠按照中心校的安排進行除中心校抽測年級外班級的測試,並進行成績登記與統計,寫出教學質量分析(8分)。

  (4)體育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與培訓,課堂教學活動。並做好教研活動筆記,及時寫出反思或感想,經驗總結或論文。發表在學校體育部落格上(10分)。

  3. 課外一小時體育鍛煉活動與學校比賽(20分)。

  (1)課外一小時體育鍛煉活動(12分)。

  大課間:活動內容達三個專案以上,根據季節的變化,及時調整活動內容。組織形式規範整齊、學生做操是否能做到精神飽滿、快、靜、齊、動作準確、姿勢優美,每次能做有記載,有評價(4分)。

  課外活動:活動時間原則上當天每有體育課的年級進行活動,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安排。體育組長做到到月計劃、周安排,班主任組織活動,並做好記載。冬季長跑為每天必活動內容。長跑距離一、二年級適量,三、四年級不少於1000米,五、六年級不少於1500米(8分)。

  (2)學校體育競賽(8分)。

  每學年學校組織各種競賽8 次,,少一次扣一分,多一次加1分,每次競賽做到有安排、過程記載、成績登記、小結、照相。

  4. 體育運動隊訓練與參加上級比賽(15分)

  學校根據中心校體育中心工作與學校實際情況,組織各種體育運動隊,,有各運動隊訓練有學期計劃,做到月有計劃、周有安排工作,做到堅持不斷的長期訓練,訓練有記載。積極參加上級的各種比賽。

  5.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10分)

  (1) 根據上級關於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上報工作的安排,要認真、按質、按量、按時測試,上報。做到有安排、有測試成績記錄表,學生成績登記表,各專案成績統計表,總分成績統計表,總結分析及相關照相。測試結果要公佈,(7分)

  (2)學生體質健康卡。按要求填寫完整,反饋家長簽名(3分)。

  6. 體育藝術2+1專案(10分)。

  (1)體育技能的設定與申報。

  制定符合學校實際的“體育、藝術2+1”專案技能的實施方案,每學期有計劃。設定學校開展“體藝2+1”專案,並向學生推薦,由學生自報(根據學校教師的特長各校應設定一項整體性體育技能)。制定各學段各項技能成績評定標準(4分)。

  (2)體育技能的訓練與成績評定

  利用課堂、課外活動等形式進行各項技能的訓練,使學生熟練掌握本學段所申報體育專案的技能。按學段第一學年度初評,第二學年度總評,併發證書(6分)。

  7. 體育器材管理(5分)。

  器材室做到整潔、衛生、制度上牆。分類擺放器材。

  體育器材記賬規範,有總賬、分類帳、明細賬,記帳有憑證,每學年進行一次器材統計。

  有相關器材使用、借還、維修、損壞等登記薄。

  (二)、體育教學質量評價(100分)

  1. 課堂教學質量測評(60%)

  根據區教育科有關體育教學質量的測評精神,按合我中心校的實際,每學期進行一次課堂教學質量測評,由中心校抽測 2 ---3個年級,其餘年級學校自測,測試專案,一般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專案為主:復指成績計算:及格率佔6 0%,良好率佔25%,優秀率佔15%。

  2. 體育競賽(40%)

  按中心校組織的大形體育競賽進行評價,一般是春學段:“田徑運動會”與“藍球比賽”;冬學段“三項”比賽與“柔力球”根據實際情況每學期按中心校實際競賽專案按平均分計。

  “田徑運動”與“冬季三項賽”根據分組隊數,第一名參賽隊數加1記分,第二名減2 分,第三名起依次遞減1分,然後將所得分乘本校達標率。

  其它團體比賽按等次記分:一等記40分,二等記36分,三等記32分,四等記28分。

  3. 參加上級競賽

  凡代表中心校參加區級競賽,在總復指成績中附加:

  1.以團體參加競賽:第一、二名加6分、第三、四名加4分、第五、六名加2分。

  2.以個體參加競賽:第一、二名加3分、第三、四名加2 分、第五、六名加1分。

  參加市級競賽相應專案加倍記分(只記最高一次)

  4. 教學質量總復指成績

  體育教學質量總復指 = 教學質量得分×60% + 競賽得分 + 附加分

  三、評價辦法

  (一)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原則

  中心校將根據工作安排,及時的對各項工作作出考評。對工作過程、態度及檔案資料作出及時評價,不到位的提出整改建議與改進措施。根據工作任務的性質採取靈活動多樣的方法,對日常工作深入學校實地檢查,送交檔案檢查辦法進行考核評價。用優、良、中、差進行等級呈現。實現過程考核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杜絕檔案資料的假性。

  學期末對各校體育工作做出整體的評價,重點對在過程考核中發現的問題與工作程式不到位問題,整改效果進行考核評價。結合過程考核情況全面完整地、客觀地、對一學期工作作出評價。

  過程評價按60%記,終結評價按40%。

  (二)客觀性原則

  無論是過程性還是終結性評價,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客觀、實事求是的態度,從每項工作過程、態度及檔案資料從客觀實際出發,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在懇定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地提出改進建議與措施,及時反饋評價資訊,對以後的工作和發展作出價值判斷。不主觀臆斷和摻雜個人情感。

  評價主體要多元化,多途徑獲取全面、真實的工作過程資訊,為教師的個人發展獻計獻策,併為學校領導的決策提供依據

  (三)公平、公正原則

  嚴格按照考核評價細則和考核程式進行考核,尊重事實,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不能寬嚴不一,有親有疏。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4

  一、總體要求

  1、每位教師必需在開學後一週內根據學校工作計劃和教育教學具體實際,制訂出學期班級工作和教學進度計劃。

  2、在期初、期中及期末對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價。

  3、彙總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等對教育質量的意見,經過調查研究找出原因及時反饋給有關當事人。逐步實行教考分離(流水閱卷)。

  4、期末每位教師必需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自評,寫出學期工作小結。

  5、分管領導對每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作出評價。每學期至少面談一次。

  二、教學質量評價的要求。

  1、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我校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質量觀、要堅持全面的質量觀、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質量觀和要堅持均衡發展的質量觀等科學的教學質量觀。

  2、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應該是全面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那就是嚴格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及教材的要求安排課程和課時,進行教學和輔導,切實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而不是考什麼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實用主義的應付考試的所謂教學。

  這種教學質量是逐步的有階段性的,是適應學生年齡特徵和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的,而不是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無止境的無限度的擴大教學領域或教學內容,不是為了謀取高分,超前地學習學生不堪重負的學習內容,不是為了提高學習成績,侵佔學生所有活動時間,甚至加班加點,無止境地補課,輕視德育和體育,讓學生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

  3、提高小學教學質量主要依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進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來實現。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小學實現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學大綱)的目標和要求的基本組織形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它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4、學校領導應該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上多下些功夫,加強教學研究和探討,改進教學形式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加強課堂檢測和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精講多練,注重實效。

  三、建立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1、校長要以主要精力抓教學工作。校長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對學校教學質量負全責。校長要深入教學管理、深入教學改革、深入課堂教學,做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當家人,做學校教學改革工作的領路人,做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發言人。校長要負責健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學校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幹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之發揮最大的工作效能。

  2、教學管理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要求,充分發揮教學管理者的作用。加強自身專業理論學習,深入學校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抓好過程管理,在教學管理工作中做到思想端正、工作科學規範,使學校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校長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堅持每週至少聽一次對本校教師、特別是年青教師的課,及時瞭解教學工作情況,校長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帶頭上研究課或示範課(每學期至少一次),並認真作好相關記錄。

  3、以教學評價為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1)開展課堂教學評價工作,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核心,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主渠道,是實施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處於重中之重的地位。學校要深入進行課堂教學評價工作,要以《中小學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意見》為指導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我校要把開展課堂教學評價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來抓,透過課堂教學評價,使廣大教師形成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質量。

  (2)重視單元教學評價,強化教學過程管理。我要加強單元教學的管理,以單元教學質量檢查的形式(月考),及時對教學質量實施監控。從管理及教和學多個方面,分析影響提高教學質量的因素,及時加強薄弱環節的工作。

  (3)做好階段教學分析工作,提出改進工作提高質量的措施。教研組要定期召開小學教學質量分析會,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改進意見。

  (4)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制度,以科學的教學質量觀評價教學。學校和教研組密切配合,透過教學視導、教學訪談、師生問卷等實地調查方式,師生教與學成果資料分析方式和學生學業成就水平測試等多種形式,對學校教學質量進行監控與評價。對教學工作存在問題的學校,學校和教研組對其進行全面分析,採取措施,幫助提高。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5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思想。

  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構建一套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有助於教師反思意識和數學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助於實現這次課程改革數學目標的評價方案與策略是一項艱鉅而又十分有意義的工作。有了這樣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案,將使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科學性、人性化評價,對廣大一線數學教師起到導向、激勵、促進的作用,同時還能為教育部門提供更準確的評價資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綱要》還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就是說,科學的評價需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從教師教學活動的過程、績效、情感、方法等進行動態性評價,另一方面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過程、方法、投入程度等進行鼓勵性評價。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案需遵循:導向性、科學性、開放性、可操作性等原則。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徵

  一節好的小學數學課,應該基本上具備以下幾個特徵:

  1.數學教學是活動的過程。活動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也符合人在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需要。活動教學也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活動中的主導作用。活動教學能使每個學生“動”起來,“活”起來,同時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髮展需求。教師要使教學適合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獲得成功。

  2.數學活動具有生活氣息。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服務於數學,數學不能與生活脫離。在生活化的活動情景中讓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這樣的學習學生會覺得數學有趣、有味、有價值。

  3.數學活動能體現“發現與創造”的過程。數學活動不是僵化的活動過程,不是僅僅給學生傳授“舊知”,而是要將其演變成學生髮現、再創造的過程。整個過程是開放的,問題是開放的、形式是開放的,這些都是學生髮現與創造的機會。

  4.讓學生自己獲取數學。教師不能包辦替代,或簡單傳授,而是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獲取,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才是屬於學生的數學。因為探究新知的過程是一段可貴的思維歷程。

  5.學生應該帶著問題學。知識和技能是問題產生的必要條件。教師能夠讓學生髮現原有知識與現有知識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在知識的關鍵處提出問題,在知識的模糊處提問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點評。教師要科學的設定問題情景,適時、適量、適度的把握問題素材,注意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問題,使教學過程變成“問題”過程,沒有問題的教學不能成為學習。

  6.每一名學生都要能參與。“一個都不能少!”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體現教學的公平性。教師可採取“分層非同步”教學方法,促進每名學生都有成功的快樂,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7。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和實踐時間。課堂上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思考、探究、驗證、交流問題。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教師不要急於下結論,尤其是需要深入理解的問題,否則就流於形式了。

  8.教師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起到參謀、協作、指導的作用,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覺得學有勁頭而不乏味。

  9.教師要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的需要,同時又服務於教學內容。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要恰當好處。總之一切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服務。

  10.教師具有較高的調控和機智的應變能力。這是教師“化險為夷”,“錦上添花”的出彩點。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控,機智化解,切不可“蒙弄過關”,處理好了就是教學的“最佳鞏固”的問題。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6

  建立起正確的教師考核評價工作導向,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保證。考核評價直接影響教改的程序,只有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才能保護教師從事教改的積極性,才能樹立起以改革提質量,以改革促發展的觀念,正確引導教改走向深入。今後對教師要從一般的管理性評價,轉向對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重點要素的評價。

  一、評價的方向和原則

  新的教師評價,要定位在拉動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大方向上。要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進課堂;要有利於減輕師生過重的負擔;要有利於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診斷、分析、反思與改進;教師評價要有利於促進教師教研、教改及教學能力的提高,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教師評價過程中,要堅持多元化的評價原則;要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要堅持以學生考試成績、綜合素質和教師教育教學改革工作過程中重點要素並重的原則。

  二、評價的主要內容:

  1. 結合學校、教師自身、學生實際,運用“六步實效教學流程”深化教學改革情況。

  看課前參與集體備課情況,學案設計合理情況,合作考試試題實用情況。重點看運用“六步實效教學流程”中“點撥自學、交流解惑、合作考試、定向反思”幾個環節,來解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角色的轉變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課堂的問題。對於仍用“滿堂灌”式授課的教師考核要實行一票否決制。

  2.主動承擔“六步實效教學流程”中重點環節有關課題的研究、運用、推廣情況。

  要看教師有沒有承擔有關課題,課題是不是拿到課堂上、實際中研究,是否取得成效,是否形成成功做法,是否有較大面積的推廣。對於沒有申報有關“六步實效教學流程”課題的教師視為將來培訓的物件。

  3.消化性考試的操作情況。

  要看消化性考試的試題質量,組織形式,取得實效的情況。

  4.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情況。

  剔除題海戰術、杜絕拼時間的低效勞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5.以論壇為載體的教學研究情況。

  參與綏稜教育論壇情況,重點看教師所獲會員級別和發帖的質量(經論壇組織確認並被置頂的帖子視為高質量),看教師參與網上集體備課情況。

  6.教材的把握與處理情況。

  要看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和整合、增減等,重點看縣本、校本教材的合理運用。

  7.參與實戰式培訓情況。

  要透過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實戰式培訓工作,努力把自己錘鍊成為能保證教育教學改革工作深入開展的學習型、研究型教師。重點看教師參與出課、說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及在實戰式培訓中發揮的作用。

  8.實施分層教學,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情況。

  是否把分層教學策略與學困生轉化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給學困生創造適合的學習空間。建立學困生轉化檔案,實施跟蹤管理,以科學分層的方法,促進學困生成績的逐步提高。做好控輟工作,降低流失率。

  9.改變傳統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情況。

  教師是否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利用課堂教學、課外談心、學生互助等形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能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結合學生學習、生活實際進行品格意志行為訓練,養成良好習慣。讓學生在愉快中健康成長。

  10.發揮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情況。

  看學生自治組織參與學校、班級民主管理的效果;看學生自治組織在合作學習和成績提高中發揮的作用;看學生自治組織透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情況。

  11.學校關注的有關教育教學改革的其他內容

  學校關注專案由學校自行掌握。包括教師專業成長(基本功、業務學習等),參加集體組織的活動(根據次數及質量核定分數),以及其它重要事項。但不得用於教育局規定不準考核的日常專案。為了集中廣大教師對重點工作的注意力,把他們從繁重的瑣事中解脫出來,給教師以應有的信任和人文的關懷,對日常工作紀律、準備授課的教學設計、批改學生作業等事項,不再進入教師考核的範疇,由學校透過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一般性關注與管理。

  12.總分外加減分情況

  教改有突出貢獻、師德師風、獲得榮譽、工作量方面,採取在總分外加減分的辦法考評。對在教育教學改革工作中做出重大貢獻(有創新成果、提出過有價值的意見或

  建議被上級組織採納)的教師,要酌情加分;師德師風看遵守“七不準”情況;對於獲得國家、省、市、縣、校各項榮譽的教師要視榮譽的級別進行相應的有梯度的加分;對於超工作量和不滿工作量的要適當加減分(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把握);被教育局選為研究室成員和進修校選為兼職教研員的教師要加分。加減分不超過5分。

  上述內容是考核教師的主要專案,同時各校還要設定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的考試成績權重。小學、初中學生考試成績佔教師年度考核比例為30%,高中學生考試成績佔40%。

  三、評價方式方法

  1.各校要建立考核領導小組,制定教師考核評價方案及細則,並把制定的考核評價方案及細則上報教育局。

  2.建立多元化的評價制度。要讓領導、教師、被評價者、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評價中來。採取領導測評、教師互評、教師自評、學生和家長測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擴大資訊反饋渠道,公正公平地評價每位教師,為教師提供儘可能多的參考材料,以便自身提高。

  3.要重視採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將教師平時工作考核與學期末考核結合起來,使評價的內容更加具體,評價的過程更加完整,評價的結果更加客觀。

  四、考核結果運用

  教師工作的考核結果做為評選先進、晉升職稱、提拔幹部、發放績效工資的依據。對於個人素質好、研究能力強、在改革中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要進行重獎,並在這部分教師當中繼續加大取消坐班制的範圍。

  總之,各校要透過科學的考核評價工作,進一步激發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在師德師風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方面不斷完善,促進教改深入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7

  一 總則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常規是教師的`主要工作,搞好教學常規工作是提高學校整體教學質量最根本的保證,為促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上一個新臺階,調動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現依據《福建省小學教學常規管理的若干意見(試行)》,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校教學常規管理方案。

  二 教學常規量化要求

  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在加強教學研究的同時又突現教學常規是教學的基礎的指導思想,依照各學科特點,特制定本校教學常規工作最基本要求,作為教師工作和進行教學常規檢查的重要參照。

  (一)教學情況 37分

  根據隨堂聽課、巡課、教案、課堂教學評價表等,一是瞭解落實課程計劃情況,二是瞭解學科教學計劃制定情況,三是考評課堂教與學情況。

  1、落實課程計劃 2分

  落實課程計劃,嚴格按課程表上課,凡不按課程安排,隨意挪課、調課者不得分。

  2、學科教學計劃 5分

  能按照學校安排完成各學科教學計劃者得5分,未完成者不得分。

  3、備課、編寫教案情況 20分

  教案評價分一類、二類、三類三種評分。 一類教案分值20分;二類教案分值15分;三類教案分值10分以下。

  要求:語、數學科主寫本學科教案外,還應完成所兼技能科的教案(簡案),此技能科簡案檢查時以年段為準,相應提供一份;技能課老師兼兩個年段以上者(包兩個年段),主寫一個年段的教案,另外年段的教案可寫簡案。未完成者,將不得分。

  教案評價標準:

  一類教案:分課時教案,體現“三維”教學目標,重難點突出,能體現學科教學特點,有作業設計、每篇教案有突出的教學隨筆及教後反思,並有餘糧。

  二類教案:與一類教案相同但教學隨筆及教後反思不突出。

  三類教案:教學隨筆及教後反思不足三分之一。

  4、課堂教學評價 5分

  以行政隨堂聽課為主,透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方式、學習水平、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能力等考評教師落實“三維目標”的措施及學生對“三維目標”的達成度情況,酌情得分。

  5、輔導、轉化學困生情況:5分

  期初依據上學年期末成績如實向學校上報學困生姓名、成績並且建立學困生轉化檔案,有轉化措施工作記錄及總結,得2分。

  期末質量檢測,所任學科學困生考查成績合格率達100%,得3分;若末達100%的,按學困生合格比率得分。

  有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現象,受學校以上批評,此項不得分。

  (二)學生作業 30分

  1、語、數學科從學生作業的正確率、書寫是否工整、作業設計是否科學(有彈性、有創新、形式多樣)、作業量是否適中、批改是否規範等考評學生“三維目標”的達成度。

  其中語文作業包括:作文字、練習冊、寫字本、讀書筆記、週記

  數學作業包括:作業本、練習冊

  2、技能科從課堂教學中觀察學生的訓練量是否適中,訓練是否面向全體,是否有彈性,是否有創新,訓練形式是否多樣等考評學生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達成度情況酌情得分。

  3、作業批改合格者語、數得30分,非語、數得總分的80%。作業量上繳率為97% 以上不扣分,95%以上扣1分,90%以上扣2分,以此類推。作業以抽查為準,未改1次扣1分;作業不訂正或訂正後不批改每次扣0.5分;作業批改不規範者1次扣0.5分。

  (三)教學效果20分

  1、此項分數根據《蕉城三小素質教育教學質量效果綜合評估方案》檔案進行計算,所得分數結果乘20%,此項得分分值不封頂。

  2、教學效果的獎勵方案根據《蕉城三小素質教育教學獎勵方案》檔案進行獎勵。

  (四)聽課 5分

  每學年完成規定聽課節數,並有聽課筆記,筆記記錄完整、評析具體(有隨筆、總評),經教務部門檢查合格得5分,少聽一節扣0.5分,無課堂隨筆和總評的每節扣0.2分,扣完為止。

  (五)校級公開課 3分

  按學校的規定任務要求完成,承擔校級公開課,(35週歲以下包括35歲的每學期上一節校內公開課;35週歲以上—45週歲以下包括45週歲的每學年上一節校內公開課。),得3分。未完成者不得分,並扣3分。

  (備註說明:各年段語、陣列教師上、下學期均要推出一節教研組公開課,其餘人員方可在各年段裡完成公開課教學任務;技能組教師公開課教學任務全部在教研組完成。)

  (六)教研教改工作(包括課題實驗) 5分

  1、承擔市級以上(含市級)、區級(包括片區、城鄉互動)、校級(對外)的教研活動或課題研究專案的組織者,每次獎5、4、3分。

  2、積極參與各種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者的教師,並對教研教改、課題研究等情況展開交流、切磋及完成各項課題任務得4、3、2分。

  3、此項得分可累計計算,但不超過總分5分。

  (七)教師獲獎情況(附加分 40分)

  1、公開課、指導教師情況 10分

  2、承擔國家級範圍組織的公開課教學,得10分;

  3、承擔省級範圍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一等獎得9分,二等獎得8分,三等獎得7分;

  4、承擔市級範圍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一等獎得7分,二等獎得6分,三等獎得5分;

  ④、承擔區級、片區教研、送課下鄉範圍組織的公開課教學,得5分;

  ⑤、接受市級以上(含市級)、區級檢查的隨堂聽課,教學效果良好的,每節得4、3分;

  ⑥、優質課評比獲獎者,視同級公開課給分;推薦參加各項教學比賽者末獲名次的參評者得4分;

  ⑦、在同一學年內,教學內容相同(相仿)的公開課,考核計分時,級別上取高不取低,不重複記分。(執教公開課的教師要求提供公開課證明、教案、評議內容末完成者不予加分。)

  ⑧、各類公開課(或優質課)的指導教師,得分情況為上課教師分數的一半為準。區級以上指導教師團隊以學校發文為準。(市級及其以上指導教師3-4人;區級、片區教研、送課下鄉指導教師2-3人;校級<教研組公開課>1人)。

  1、師徒結對子 5分

  能按時完成“師徒結對子”的相關任務完成者得5分,其內容包括:指導教師擬定“師徒結對子”的教學提高計劃、指導教師與被指導教師間有相互聽課記錄、被指導教師撰寫師徒結對子成長體會。

  2、撰寫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情況 10分

  校級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每篇得2分;區級教育刊物,獲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發表得2分;市級教育刊物,獲一等獎7分,二等獎6分,三等獎5分,發表得4分;省級教育刊物,獲一等獎9分,二等獎8分,三等獎7分,發表得6分;在CN級教育專業刊物發表每篇得10分。同一篇文憑最高級別得分,不同論文可以累計加分,論文獲獎或發表的刊物、舉辦單位要以區教育局、學校認可的正規單位及出版社為準。

  3、指導學生獲獎情況 15分

  經學校推薦指導,培養學生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主辦或聯辦的活動。指參加本學科競賽活動,獲校級一、二、三等獎,每人次分別得3、2、1分;獲區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別得5、4、3;獲市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別得7、6、5;獲省一、二、三等,每人次分別得9、8、7;獲國家級,獎10分。指導教師分數折半計算,同學年內同類項取最高獎項,不同的專案可累計得分,總得分不超過15分。

  (八)其他

  1、教務處佈置的各項任務,不按時間完成遲交每次扣2分,拒絕完成或未完成者每次扣5分;

  2、代課作為課時量計算,對教務處或年段長安排下來的代課應自覺接受,若有特殊情況應自行調整,拒絕代課以拒絕完成任務處理。

  3、若發現舊生有流生或轉學手續不健全的班級,將取消評優評先的資格。

  4、教研的考勤按考勤制度執行。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8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構建一套有助於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有助於教師數學教學能力的提高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方案是一項艱鉅而又有意義的工作。有了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評價方案,將對廣大一線數學教師起到導向、激勵、促進的作用,同時還能為教學管理提供更準確的評價資料。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渠道獲得資訊,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綱要》還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這就是說,科學的評價需要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構建新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從教師教學活動的過程、績效、情感、方法等進行評價,另一方面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過程、方法、投入程度等進行評價。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制定原則

  研究並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研究、教學指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使教學評價起到指導、推動教學的作用,確定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應遵循以下原則:

  1、方向性原則

  從素質教育的內涵來分析課堂教學目標體系,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教學評價的總體思想,制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2、全面性原則

  要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益進行評價,應觀測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包括教學中每一環節的設計、實施和效益,以及各個環節的相互聯絡所取得的總體效果。全面觀測課堂教學情況,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動性以及師生之間相互交流的氛圍。總之,應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

  3、主體性原則

  構建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參與的程度,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人人都有參與的機會,學會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爭論,有發現,有創新。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4、開放性原則

  課堂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教師、教學條件諸方面的不同,會使課堂教學情況千變萬化。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既要體現課堂教學的一般特徵,又要為不同師生和不同條件的課堂教學留有可變通的餘地。提倡創新,鼓勵個性化教學。要以發展性評價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以一節課就把教師的教學能力作出定論。

  5、可行性原則

  可行性是實施評價的前提。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要符合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評價標準是期待實現的目標,但又必須是目前條件下能夠達到的,以利於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評價要點必須是可觀察、可感受、可測量的,便於評價者進行判斷;評價辦法要力求簡單、易於操作。

  三、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準則的特徵描述

  本方案中課堂教學評價指標共設定2個評價專案,8個評價要點。現對各評價要點描述如下:

  1、 學生學習

  (1)參與狀態

  學生是否全員全程參與學習,是否能自主學習、積極學習。

  (2)交往狀態

  生生之間是否有友好、有效地合作學習,是否能相互給予指點幫助或大膽發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是否充分。

  (3)思維狀態

  學生的思維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於解釋、說明、表達所學知識,是否能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善於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展開激烈的爭論,學生的見解是否有自己的思想或創意。

  (4)生成狀態

  學生是否伴有滿足、成功、喜悅等體驗,並對後續學習更有信心,是否能總結學習所得,是否能得到相應發展。

  2、 教師教學

  (1)教學思想

  教學目標明確具體全面恰當。關注學生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能面向全體,兼顧個體差異。採用小組討論,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提供充分的學習材料與探究時空,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善於創設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

  (2)教學設計

  聯絡學生經驗,創造性運用教材,最佳化內容。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估計教學的起點,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暴露思維過程。有一定的練習時間和練習量。

  (3)教學技術

  重視反饋,把握教學契機,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應變能力強。合理引導學生髮現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經歷研究、探索的過程。合理組織學生充分交流、合作與互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

  (4)個人素質

  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書、口頭表達能力等。有豐厚的數學功底,課堂用語規範、科學。能充分挖掘教材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等。有較強的駕馭現代教學技術的能力。語言生動準確,教態親切自然。

  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量表

  略

小學教學評價方案9

  一、考核物件

  在職在崗的全體教師。

  二、考核內容及方法

  考核從道德規範、教學常規、研究與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特色工作等方面進行考核,總分800分(不包括加分)。

  (一)道德規範(100分)

  1.政治表現(5分)

  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2.師德素養(10分)

  遵守教師職業道德,為人師表,舉止文明端莊;團結同志,顧全大局,服從領導,關心集體,維護學校榮譽;公正、公平、嚴謹客觀地行使監督評議職責,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範去影響和培養學生。

  3.遵紀守法(5分)

  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學校規章制度,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影響和引領學生,不準單純以學習成績評價學生,不恥視、不排除差生。

  4.出勤(80分)

  遵守學校作息時間,遵守學校工作紀律。

  曠課1節扣10分,無請假或臨時請假(特殊情況除外)事假半天、會議扣3分,事假半天扣2分,病假1天扣1分(住院期間不扣分),遲到、早退(包括會議、活動、上課)1次扣1分。

  (二)教學常規(300分)

  1.計劃、總結(10分)

  教學教研計劃應符合學情、教情,符合課改新理念;教學總結應對典型課例、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學法指導等教學行為進行深刻的反思。

  2.備課(100分)

  按校教學管理備課要求執行課前必須寫好教案,教案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完整,各課課時達到規定要求。目標明確,重點難點突出,教學過程完整:完成95%、80%、60%和60%以下的分別計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課時超2—5課時、剛好、缺5課時以內、缺5課時以外的分別計100分、90分、80分和60—30分

  按備課的常規要求進行計分,平時檢查和期末檢查相結合,以上兩項以百分比相乘結果進行分檔計分。

  3.課堂教學(90分)

  按校教學管理課堂教學要求執行。

  以90分、80分、60分進行分檔計分。

  4.作業批改(100分,以40—48人為準,每超或少1人加或減1個百分點)

  按校教學管理作業要求執行。採取抽查作業和調查瞭解的辦法進行評估。可以從作業數量、質量、批改分析記錄和分層作業等幾個方面評估分優、良、中、差。平時檢查佔50%,期末檢查佔50%。

  (三)研究與提高(100分)

  1.教材研究(50分)

  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要上一節校級研討課10分,課後反思按要求完成的得10分,每缺一份少1分

  2.培訓提高(50分)

  (1)聽課評課(25分)

  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聽課記錄要反映教學過程,對授課教師對教材教法的理解與使用,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學習策略的培養等專案進行評價,對所聽的課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每學期至少聽課20節(完整一節記錄得1分,最高20分)

  (2)業務學習(1O分)

  積極參加教研組、備課組組織的各種業務活動。

  (3)現代教育技術掌握水平(10分)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能夠熟練地使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器材。

  學校對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情況作好記錄,按教師使用次數的多少和熟練程度分檔計分。

  (四)教育教學效果(300分,以40—48人為準,每超或少1人加或減1個百分點)

  1.德育工作(在班主任考核方案中記分)

  所有班級任課教師都是德育工作的主體,既教書又育人;把德育工作滲透到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學中;有健康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班風正、學風濃,無違法犯罪現象。

  2.學生綜合素質(300分)

  (1)學科成績(300分)

  學校可根據每學年期末考試成績對任教教師進行量化,量化標準如下:

  優秀率佔60分、合格率佔120分、學困生率佔60分、平均分佔60分。

  計分方法:優秀率得分;班級優秀率/30%*60分

  合格率得分:班級合格率/90%*120分

  學困生率得分:(1—班級學困生率/20%)*60分

  平均分得分:班級平均分/100*60分

  (五)特色工作(加分),

  遵循教育規律,注重發現和培養學生特長,激發學生潛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的各級各類競賽,為學校爭得榮譽;教師參加各級舉辦的公開課、優質課、教研論文評比活動,在市級以上立項並取得重大成果。

  指導學生參加各級舉辦比賽,並獲獎,按獲獎情況分檔計分,相對應班級的班主任加5%。(見附表1)

  (六)其他工作

  每位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和突擊任務工作,根據參加活動的次數、效果分檔計分。

  出色完成、按時完成、沒按時完成但沒影響學校工作、特別拖延影響學校工作或沒完成的,分別計20分、10分、0分、—20分。

  三、加強組織領導

  考核結果直接關係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加強對教師考核工作的領導,學校成立小學教師綜合考核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要注意總結往年考核工作的經驗,不斷完善考核辦法,使考核結果符合實際;要堅持公正、公開的原則,將考核程式、標準和結果及時公佈,增強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要切實做好教師的思想工作,教育和引導教師正確認識和對待考核工作,確保考核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