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製作有哪些誤區
多媒體教學課件是指根據教師的教案,把需要講述的教學內容透過計算機多媒體(影片、聲音、動畫)圖片、文字來表述並構成的課堂要件。它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是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在中小學教學中的手段,是現代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下面我來談談語文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原則、方法、及其誤區。
一、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製作原則:
1、以人為本的製作原則:
課件製作以人為本,就是以教學雙方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和教師的主體和主導作用,既方便教師演示,又方便學生自學。簡單說來,讓自學類的課件能夠在結構方面鬆散一點,方便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適應課堂演示;讓演示類的課件能夠更加註重人機互動,能供學有餘力的學生自學。
2、科學性原則:
教學目的明確,內容準確,表述規範,文字、圖形、動畫、音像、影片等各種媒體使用合理,搭配得當,層次分明,螢幕設計清晰高雅,色調搭配適中,生動活潑而又不失嚴肅,注意引導式啟發,防止簡單的書本搬家和呆板的說教,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的互動特性,不失時機的穿插學與教的資訊交流。
3、素材精選原則: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語感實踐為主線,實現由“語言研究型”向“語言學習型”轉變,加強語文實踐能力的訓練,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健康個性,健全人格的培養。所以語文課件的製作不可能與物理、數學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動畫、形式多樣的插圖等,而是要精選多媒體制作的素材,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個性、靈氣等。不追求不等於說不用,就目前中國的音像市場有許多以中國古典文學藍本改編的vcd、錄影,我們可透過電腦的影片、音訊採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輯下來,插入我們的教學課件中。
例如《春》、《濟南的冬天》等一類寫景抒情的課文。製作多媒體課件時,完全可以勾畫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可以虛擬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它所能帶給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上極大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除了可以聽書本課文的朗誦以外,我們還可以把當代一些好的朗誦作品,配上與主題一致的背景音樂、畫面,讓學生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中國語文文字的認識應用能力。又如《斑羚飛渡》、《羚羊木雕》一類情節性很強的文章,若是單讓學生朗讀,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有趣生動的圖片再現於學生面前,學生們的感受將會更加深刻。再如上《馬》這篇文章時,我們可以提供許多其它寫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古詩;現代作家關於馬的作品:等。
二、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製作方法
從幾年前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到現在的`資訊整合無不要求教師的計算機素質。一線教師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是何等的困難。年輕教師學學資訊科技還馬馬虎虎,但對大多數有心嘗試課改的中年教師又該如何面對呢?如何讓一線教師在計算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網頁課件呢?“偷樑換柱”和“盜亦有道”對我們不無啟發。
1、“偷樑換柱”法
大凡有過上網經驗的教師都知道,網際網路雖然大,內容多但是很多網頁給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仔細看看發現他們是非常的相像。其實有點經驗的人都知道網頁修改很容易,這就給我們提供了發揮的舞臺。 首先上網搜尋,找到你喜歡的或適合你使用的網頁然後儲存下來,接著用網頁編輯工具,如dreamwever開啟該網頁,你可以看到網頁中所有元素(圖片,文字,動畫等)都變成了一個個可以編輯的單元格。現在要做的就是換文字,換圖片,換連結,換一切你想換的元素。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換上你的大名。存檔後再次在瀏覽器中開啟,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過這可是你“偷樑換柱”的結果。 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話,也可以用高階手段來“偷樑換柱”。找到合適的網頁,可以不是一個,根據自己的需要由這些網頁生成“模版”、“css式樣表”、“html式樣”。這樣在做網頁時,就可以輕鬆許多。開啟頁有下面來句感謝的話:感謝××提供幫助!對於原作者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對於有版權的圖片和影片檔案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解決。
2、合作開發
其實不管是“偷樑換柱”還是“盜亦有道”都不是課件開發的最終解決方法。真正要解決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中的素材問題必須實現合作開發。
(1)合作開發產生的背景: 如果我們按某種主題比如“戲曲大舞臺”在網上搜索的話,你會發現很多很多與“戲曲大舞臺”有關的課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還有網頁的等等。不用別人說就可以看出有的課件製作比較好,有的卻很一般,問題是你還會經常發現很多較差的課件是在有好的課件之後製作的。奇怪嗎?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這就是保守、自私的結果。有的較好的課件只能看不能下載,或者下載後發現是打包的,無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開發了,這就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2)合作開發的可行性方式: 自由軟體方式:這是國際通用的方式。作為業餘撰稿人,在做好課件和素材之後不要加密,即使為了釋出需要而打包處理後也應把原始檔同時釋出出來,讓所有一線教師從你的創意中得到啟迪,透過簡單的修改而成為自己所適用的課件,並進行新的應用。就如同網際網路上的自由軟體一樣,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隨意使用。 交換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原始碼時必須提供自己的作品作為交換。互相授權,互相借鑑,共同提高。 變相收費方式:說到變相收費即不是真正的收費,有種較為流行的方式可以參考:註冊會員,點選廣告。想要你原始碼的教師可以註冊成為你的會員,幫你點選廣告。你可以從廣告商那兒取得你的開發資金。
(3)合作開發的意義: 對一個人來說不管技術有多高,創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對所有主題都能有所建樹,他都會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會面臨一個借鑑的問題。是“偷”還是“盜”?其實高手也要參考。更何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 任何課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必須被別人不斷地引用,不斷地在實踐中被修改,不斷地補充;再不斷地釋出,不斷地應用。只有大家都來使用它,其價值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相信所有的教師在製作完課件後都不是打算讓自己欣賞吧!“版權所有,*不究”願合作開發的日子早日到來吧!
三、語文教學中多媒休教學課件的製作誤區
1、誤區之一:
過重技術,違反認知規律。 在多媒體課件開發之初,所謂課件往往是文字、圖畫的簡單拼合,介面與外掛過於單調呆板(特別是一些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的課件),這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追求美觀一度成為課件開發者的共識。而目前,一些課件製作者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的課件畫面背景複雜,按鈕奇形怪狀,並且使用大量的動畫和音響,似乎不如此則顯示不出“檔次”。這些課件的確“花”一點,“好玩”一點,但恰恰是這一點畫蛇添足、喧賓奪主,違背了學生在認識事物時一定時間內只能接受其主要資訊的認知規律,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沖淡了學生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最終影響到教學的實際效果。筆者見過一個用flash軟體製作的《桃花源記》課件,賞析部分共兩分鐘,畫面上桃花紛飛,圖案迭換,文字上下翻騰,賞析內容跳蕩出現,詩歌朗誦聲情並茂,所配音樂慘慘悽悽。用這樣的課件上課,學生似乎接觸到許多東西,實則在轟轟烈烈的背後,根本就沒有記住、理解任何東西,更談不上因而去反思、創造了。
2、誤區之二:
資訊超量,出現“迷航”現象。 電腦能夠儲存大量的資訊,這是電腦的一大優勢。我們有的老師在製作課件時,惟恐體現不出這一優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鉅細盡數羅列,而在使用時,受課時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的資訊量。結果是五彩繽紛的多媒體資訊包圍學生,其琳琅滿目的程度令人頭昏目眩,無法進行知識的由“同化”到“順化”的編碼,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所需內容、意義的檢索處理和理解接受。這就是多媒體資訊海洋中的“迷航”現象。
3、誤區之三:
留白不足,限制學生思維。 常規教學中,在內容處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轉換時,有經驗的教師總是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師生根據非預見性的互動,最終實現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在一些不良課件中,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當學生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互動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順應設計者的思維方式作一些簡單的應答。這種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展,不利於鼓勵創新,也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此外,目前的課件製作還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錯性、以視聽代替朗讀等誤區。 那麼如何走出多媒體制作的誤區,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我認為首先我們的課件製作者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其次課件製作時,我們要給計算機正確定位,將計算機作為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積極學習、主動建構知識的認知工具。
課件設計者不應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而應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侷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另外,課件製作應該向積件方向發展。建立積件後,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需要的教學資源、選擇恰當的資訊呈現方式和適宜的教學策略,還能利用internet的資源優勢,為學生創造最最佳化的學習環境,實現個性化教育。從而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