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掌握生字新詞,聯絡上下文或理解詞語的意思。

  ⑵ 讀懂課文,瞭解金吉婭怎麼花出20萬美元購買聖誕禮物的。

  ⑶ 體會文章最後一節的含義,瞭解母親的心情變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在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從中受到愛心教育,感受富有愛心給人們帶來的真情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瞭解金吉婭怎麼花出20萬美元購買聖誕禮物的。

  2、體會文章最後一節的含義,讓學生從中受到愛心教育。

  【課前準備】

  1、反映聖誕節的錄影帶或圖片。

  2、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激趣:

  學生交流彙報所收集到的有關聖誕節的資料。

  2、瞭解聖誕節,學生看西方人過聖誕節的錄影(或圖片)。

  3、談話:

  看了以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4、師:今天我們來學一篇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給予樹)

  5、理解課題:

  給予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理解這個題目的呢?

  讀了這個題目,你還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按要求把課文讀兩遍:

  要求:

  ⑴ 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準字音。

  ⑵ 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⑶ 把自己不懂的詞句畫出來與同學討論。

  2、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⑴ 出示生字卡片,抽讀,正音。

  ⑵ 出示詞語讀詞。

  ⑶ 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師生共同解決,如:

  援助中心、沉默不語、仁愛、如願以償。

  3、學生討論: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4、生彙報,師點撥。

  三、學生自主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要求:

  1、指名分節讀文,回顧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請你認真讀讀想想,看看對哪部分內容最感興趣,你從中能感受到什麼?還有哪些不理解的?等會我們來討論交流。

  四、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寫的12個字。

  2、先讀讀,再組詞。

  3、請學生做小老師說說寫字時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4、指導寫字。

  5、評議:

  這12個生字,你哪個字寫得最好?(生展示)

  6、學生練寫:

  先把生字寫兩遍,再把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抄寫一遍。

  五、作業

  抄寫生字。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一、複習匯入

  1、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給予樹》的故事,用心去感受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一份最可貴的真情與感動。

  2、首先我們來回顧一下生字。出示生字,認讀。

  3、我們再來特別地關注一下這個詞:如願以償(板書),什麼意思?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如願以償了?課文中,又是誰如願以償了?

  二、感受願望

  1、小女孩有個什麼願望呢?我們開啟她的心願卡看一看。

  2、出示:我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讀一讀,在這份心願卡里,你聽出了什麼?哦,你聽出了一顆期盼以久的心,你真是小女孩的知己!讓我們一起讀出小女孩這種日思夜盼的心情。

  3、在你們的朗讀裡,我聽出了小女孩深深地渴望。這個聖誕節,如果能得到一個洋娃娃,她一定會欣喜萬分。後來,她真的如願以償了,知道是誰幫助她嗎?

  三、感悟“陌生”

  1、金吉婭是誰呀?她的好朋友嗎?不是,你是從課文哪個詞語知道的?板書:陌生,什麼意思?(不熟悉)金吉婭不熟悉小女孩的哪些事情呢?我們來讀讀這段話。

  2、出示:後來,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去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從這段話中,你又捕捉到了哪些資訊?評:你們真是一些特別會讀書的孩子!從你們的理解中,我感受到金吉婭和小女孩真的是陌生的。可正是這樣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金吉婭都能送她洋娃娃,幫助她如願以償。這個聖誕節,她送給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

  3、是呀,洋娃娃裡傳遞的還有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板書)

  4、就讓我們用聲音來表達對這份善良的讚賞。出示:這個聖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四、理解“並不寬裕”

  1、金吉婭能把洋娃娃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那她一定很富有吧?不是,你從課文哪幾個小節知道?同桌合作讀1—2小節,圈一圈哪些詞語能看出金吉婭不富有?

  2、“並不寬裕”什麼意思?就是不富有,家裡條件不好,還有哪些字眼能看出金吉婭的家裡並不寬裕?

  3、評:你真了不起!能從簡簡單單的幾個數字:一百美元、五個孩子、二十美元、四份禮物這幾個平常的數字中感悟到金吉婭家庭的貧困。

  4、可正是這個自已也不寬裕的金吉婭,卻能送給一個完全陌生的女孩洋娃娃,幫助她如願以償。讓我們再一次透過朗讀,送去我們對這份愛心的感動!出示:這個聖誕節,金吉婭不但送給這個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還送給她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

  五、昇華朗讀

  出示:我()極了,緊緊地擁抱著緊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1、面對金吉婭的舉動,如果你是她媽媽,此時,你會是什麼心情?帶上你的感受,讀——

  2、作為金吉婭的哥哥,你的心情又怎樣呢?把你的感情送到句子中,讀——

  3、假如你是她的姐姐呢?也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出示: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1、這個聖誕節,媽媽比以往任何一個聖誕節都要激動,因為——

  2、這個聖誕節,哥哥、姐姐們比以往任何一個聖誕節都要過得有意義,因為——

  六、小結

  一個只有八歲的小女孩金吉婭,用她最樸實的行為告訴我們,只有紮根在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土壤裡,這棵給予樹才會長得更加枝繁葉茂!才會把更多的快樂傳遞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七、小練筆

  1、當聖誕的鐘聲敲響,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婭送給她的洋娃娃。她激動極了,她很想寫一封信感謝金吉婭,你們能給予他們幫助嗎?你們也是有愛心的孩子!如果你還能用上黑板上的“如願以償、善良、仁愛、同情、體貼”等一些詞語,老師可以給你加分。

  八、總結提升

  1、從你們一句句發自肺腑的感謝中,老師深深地感受到: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永遠愉快地多給予別人,遠比向別人索取更快樂!(出示)

  那給予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來進行一次詩歌接力。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材簡說:

  《給予樹》是魯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個主題單元“獻出我們的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是在積累語言的同時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教學目標:

  1、認讀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從而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透過品詞,抓住媽媽感情變化的詞,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最後一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年嗎?能說說為什麼喜歡嗎?

  是啊,中國人過年放鞭炮,穿新衣服,互相說一些祝福的話。和中國一樣,外國也有自己最重視、最熱鬧的傳統節日,那就是聖誕節。

  (課件出示資料袋,瞭解聖誕節的有關情況。)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板書課題:30給予樹。

  二、初讀課文:

  師:“給”是多音字,在這裡讀jǐ,表示供應的意思。“給予”就是——(給)。

  1、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2、自由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爭取讀通順。並想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學生自由讀,師巡視。)

  3、認讀生字詞語。

  4、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根據回答板書文中主要人物)

  三、細讀課文。

  1、匯入:金吉婭所做的事情讓媽媽十分感動,所以媽媽非常高興、激動,你能找到這個句子嗎?

  找出媽媽高興感動的句子。出示最後一個自然段。

  讀句子,說說句中哪個地方反映媽媽激動的心情。

  2、那麼媽媽自始至終都是這樣一種感情嗎?在這件事情中媽媽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請你在文中把相關的語句畫下來。

  學生讀書、畫句子。

  3、討論品讀。

  (1)根據回答出示:讓我擔心的是,家裡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有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

  研讀:媽媽擔心什麼?你體會到什麼?

  (2)媽媽的擔心是多餘的。當她帶孩子們到商場去購物,孩子們都很高興,課文裡用了一個詞叫——興高采烈。但是,我們卻發現媽媽很生氣,這又是為什麼呢?

  研讀: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

  媽媽是在看到什麼情景才生氣的?媽媽當時可能怎麼想?

  理解“沉默不語”等。

  (3)可是我們又驚喜地發現媽媽高興地擁抱了金吉婭。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能讀給我們聽嗎?

  出示:媽媽,我拿著錢到處逛,本來想送給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禮物。後來,我看到一棵援助中心的給予樹。樹上有許多卡片,其中一張是一個小女孩寫的。她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她一個穿裙子的洋娃娃。於是我取下卡片,買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禮品區。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也沒有。”

  指名讀這段話,想象:被金吉婭幫助的是一個怎樣的女孩?

  你讀的這些都是金吉婭說的話,媽媽就是被這段話感動了。從金吉婭的這段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體會金吉婭的難過和歉疚,從而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

  回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進一步體會媽媽的激動心情。)

  (4)什麼是“如願以償”?

  女孩的的願望得以如願以償,她會對金吉婭說些什麼呢?想象說話或寫話。

  那個小女孩的願望得以實現,可哥哥、姐姐的願望沒有實現,他們會怎麼對妹妹說呢?

  四、小結全文,情感昇華。

  1、小結:像這樣媽媽給女兒以體貼、關愛,孩子又透過“給予樹”把善良、同情和仁愛傳遞給一個陌生的女孩,從而讓媽媽感動高興的故事,怎能不打動我們的心呢。

  2、現在如果讓你給“給予樹”再起個名字,你會起什麼呢?(愛心樹、快樂樹、如願樹……)

  3、這樣的一棵樹到底應該種在哪呢?(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種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出示:

  讓我們用愛心做水,用善良做土,用同情和仁慈做陽光,精心地栽培給予樹,讓它在我們的心田裡永遠垂著綠茵,開著香花,結著碩果。

  給予永遠比索取更為愉快!——高爾基(音樂起,下課!)板書設計:

  31、給予樹

  善良仁愛同情體貼

  金吉婭

  陌生女孩

  媽媽

  教學反思:

  對於《給予樹》的教學,也算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設計,抓住主線——媽媽的情感變化為切入口,層層推進,引導孩子進入文字,逐步體會主人翁——女孩金吉婭善良、仁愛的思想境界,從而培養孩子們關心他人,仁慈待人的思想感情。課堂中就覺得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師生關係顯得陌生而疏遠,遠沒有平時來得得心應手。

  思考再三,猜想定是自己的設計出現了一些問題。粗粗梳理一下,理出如下一點反思。

  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孩子們的思維習慣。儘管自己覺得抓住文中媽媽的情感變化這一主線是比較合理的教學措施,但對於學生來說,畢竟閱讀的跳躍性比較大。媽媽激動地抱住金吉婭的內容在文章的最後一段,媽媽因為攢的錢不多擔心孩子們買不到禮物的句子在文章的開頭,而媽媽看到金吉婭沒給家人買像樣禮物而生氣的句子在文章的中間。這樣,多數學生一時難以熟練掌握老師的引領路徑,從而出現學習困難,使得探究的興趣受挫。

  對此,考慮在對全文進行研讀的時候,得捨得花時間讓孩子們更多地接觸文字,熟悉文字,並激發孩子們的探究興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或者,從孩子們的閱讀習慣出發,設計孩子們更易接受的教學方式。另外,在今後的教學中,多使用各種教學策略,培養並不斷提高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讓孩子們從更多的課外閱讀中,瞭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體會更為複雜的人物情感,則是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最高明的舉措。因為在課堂中,那些閱讀面比較寬廣的孩子依然能逐步接受老師的指導,較快領會到文章的思想情感。如最後,當老師問:這樣的“給予樹”應該種在哪裡?一些學生便能在文章內容的啟發下,發自內心地說出:這樣的“給予樹”應該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應該種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學習目標】

  1、讀會“給予、如願以償、沉默不語、興高采烈、享受”等生字新詞,正確書寫“予”字。

  2、理解“如願以償”的意思,圍繞問題“小女孩如願以償了嗎”,觸控“一直盼望”等語言的溫度,層層扣擊文字,解決問題。

  3、讀中悟,悟中讀,深刻感受金吉婭“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的美好心靈。

  【學習主線】

  以“如願以償”為文眼, 提煉 “小女孩如願以償”這一中心,以研讀的形式層層扣擊文字,讓學生感受到小女孩的強烈願望,明白是金吉婭幫助她如願以償,然而金吉婭並非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孩子,她在用二十美元給家人買聖誕禮物和給小女孩買洋娃娃之間有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最後選擇後者,並誠實向媽媽交代。透過金吉婭的話語,學生體會到她的美好心靈。感悟到了這些,“如願以償”的內涵顯得飽滿,最後以“金吉婭的媽媽、兄弟姐妹們,他們都如願以償了嗎”將“如願以償”的內涵推向深度,學生的學習空間也就得到了更充實的延伸。

  【預設流程】

  一、理解女孩,期待“如願以償”

  1、每個人都有美好的願望,就如我,今天來上課比賽,希望拿個一等獎回家。那你們呢?在考試的時候,100米賽跑的時候,看到噴香的雞腿時,你的願望是什麼?(學生盡興說)(追問:願望實現了嗎?)實現了願望就叫——如願以償(板書:如願以償),“願”就是願望,“償”就是實現。

  2、在西方國家,人們表達願望的方式很特別,每到聖誕節,家裡條件好的都擺放了一棵聖誕樹,孩子們把願望寫在卡片上,由父母幫他如願以償,可是也有一些人,他們家境貧窮,有的甚至流浪街頭,無家可歸,於是就把願望卡掛在援助中心的“給予樹”上。你們看——(出示“給予樹”圖,點擊出示課題及注音)看這兩個字,拼一拼,讀正確。(指名讀)指導生字“予”的書寫,在學生寫字時板書課題,板畫給予樹。

  3、在這棵給予樹上,有無數人的心願,其中一個女孩這樣寫道——(出示文字)

  親愛的聖誕老人:

  你好!

  我一直盼望聖誕老人送給我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

  (小珍妮)

  (1)指名讀。

  (2)他(她)讀正確了,你也能像他(她)那樣讀正確嗎?自己試試。

  (3)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非常想要)從哪個詞體會到了她很想要?(點紅:“一直盼望”)她怎麼一直盼望呢?看到商店櫥窗裡的洋娃娃,她盼望——(學生接讀);看到小夥伴抱著洋娃娃,她盼望——(學生接讀);想到自己的生日就要到了,她盼望——(學生接讀)。

  (4)小女孩就這樣朝思暮想,盼星星,盼月亮,渴望擁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誰來讀一讀,讀出小女孩如此強烈的願望!(請一個班裡平時讀書機會比較少的同學,站到上面來,別怕,有老師在!)你讀出了小女孩的心聲,她的願望如願以償了嗎?(在黑板上打個“?”)

  二、觸控文字,質疑“如願以償”

  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開啟課文123頁——

  1、放聲朗讀,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2、在讀的過程中,你覺得哪幾個生字詞比較難讀,要提醒大家的?請幾個學生說,教師相機板書詞語。

  關注後進生指導方案:

  (1)第1位學生提出要提醒的詞語,教師:“你最想教會誰?”(讓他教會一位後進生)

  (2)第2位學生提出要提醒的詞語,教師:“你帶著大家讀!”(讓所有後進生都嘗試著讀正確)

  (3)看這些詞語,來,會讀的讀響一點,不會讀的跟著他們讀——(允許後進生不甘人後地當回能幹者,響亮地帶著別人讀。)

  三、層層扣擊,感悟“如願以償”

  好,讓我們回到課文當中,小女孩如願以償了嗎?

  1、學生回答:如願以償了!

  2、是誰幫助她,使她如願以償呢?(板書:金吉婭)

  3、對於有錢人來說,買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是輕而易舉的事,那金吉婭是否屬於有錢人?請你快速默讀課文第1、2兩個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1)誰來讀?(如果學生找不出,暗示:金吉婭家富裕嗎?)

  (2)金吉婭的媽媽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分享,每個孩子只有二十美元,媽媽卻要求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給家人送出最誠摯的祝福。面對這二十美元,金吉婭是怎麼處理的呢?面對媽媽的要求,她想怎麼樣?可是想到小女孩一直盼望有一個穿著裙子的洋娃娃,她又想怎麼樣呢?請把她複雜的心理寫下來。

  出示句式:

  面對媽媽的要求,她想 ,可是,看到小女孩的願望,她又想 。

  (交流反饋)

  (3)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金吉婭最後還是決定——買洋娃娃。

  4、可是,他做了這些之後,怎麼向媽媽交代呢?我們來看一看——

  出示句子:

  金吉婭說話的聲音很低,顯然在為沒能給我們買到像樣的禮物而難過。“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1)自由讀一讀。

  (2)透過字裡行間,你看到了這是一個怎樣的金吉婭?(難過、誠實、善良、富有同情心、仁愛、體貼、樂於助人等等)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配樂個性化朗讀)

  四、總結延伸,深化“如願以償”

  現在小女孩還什麼都沒有嗎?(學生齊答“不是”,教師擦去黑板上的“?”)她擁有了什麼?(金吉婭買的洋娃娃)(板書:洋娃娃)僅僅是擁有了洋娃娃嗎?(還擁有了金吉婭給予她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板書: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小女孩終於如願以償了,然而金吉婭的媽媽、兄弟姐妹們,他們都如願以償了嗎?這個問題留著下節課再解決。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會認10個,會寫12個;理解“沉默不語”、“興高采烈”、“如願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體會思想感情,感受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感染。

  3、積累語言,練習寫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師:小朋友,你還記得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嗎?西方也有與我們的春節一樣盛大的節日,是──(生接)聖誕節。在那樣美好的節日裡,孩子們最希望得到什麼?(禮物、團聚、快樂、愛……)有一年的聖誕節,在一個僅有8歲的孩子身上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這節課上,如果你能夠積極思考、大膽發言、認真聽講,你一定能收到一份珍貴的禮物。

  2、師板書課題,指讀,糾正讀音。

  從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入手,引入新課,勾起學生美好的回憶,進而建構閱讀的話題;同時,將課堂常規要求和文字中的“禮物”結合起來,非常巧妙;對題目中出現的多音字,及時指導,很有必要。

  二、整體感知

  1、自由地、大聲地讀課文,要求: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邊讀邊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⑶讀完以後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自學要求清晰而明確,有目標要求,也有方法指導。

  2、出示以下詞語,說說意思:

  沉默不語如願以償仁愛體諒

  3、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含有以上詞語的句子:

  “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以詞入課,看似乎順手捎帶,實則匠心獨具,由一串詞,拎起重點段落,王老師深諳“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實質。若能在這個環節前面加上檢查其他詞句和學生讀通的訓練,則學習更為紮實。因為5冊孩子畢竟還有不少的識字任務,讀通課文,也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當然,若學生課前做了充分的預習,則另當別論。

  三、導學悟情

  1、直奔重點,品讀感悟:

  ⑴品讀第3自然段:

  以“沉默不語”為切入點,學習運用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理解該詞背後所蘊含的意思,體會“沉默不語”中隱含的體貼和善良。

  ①師:“沉默不語”是什麼意思?(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做)。她的內心在想些什麼?自由讀讀1~3自然段。

  (她想:哥哥姐姐買了那麼多禮物,而我只買了棒棒糖,他們會不會失望呀?我把錢給別人買禮物,媽媽會怎麼想呢?……)

  ②隨機理解“興高采烈”、“猜測”等詞義,指導朗讀相應的句子。“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在這個地方,王老師為我們示範瞭如何抓關鍵詞語深入人物內心世界的教學策略。人物心理細膩的變化,是這個文字的特點,王老師抓最能表現金吉亞內心世界的詞語,透過正面體會和側面對比,引導學生走進小女孩的心靈深處。學生的理解就此走向豐滿而深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文字的解讀和捕捉關鍵詞的能力,對於一個語文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

  2、品讀第4自然段:

  師:我們透過金吉婭“沉默不語”的外表走進了她的內心世界,感受到她的心裡想著家人,體貼家人。這麼體貼,為什麼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讓我們再來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並劃出相關的句子。

  重點出示:

  “我的錢就……只夠買這些棒棒糖了。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

  (故意少“什麼都”三字,使學生體會那個小女孩的一無所有。)

  ⑴說話:那個小女孩沒有……沒有……沒有……(禮物、鮮花、歡樂、愛……)

  ⑵朗讀。

  ⑶師: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在聖誕節前夕什麼都沒有。如果你就是金吉婭,你來到這棵掛滿心願卡的樹前,會說什麼?(學生自由說話──師生情景對話)

  師:孩子,我們家並不寬裕,這點錢是讓她幫哥哥姐姐實現願望的。

  生:……

  師: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才攢下的錢,你該為自家人買禮物的呀。

  生:……

  師:孩子,哥哥姐姐都給你買了禮物,你卻要為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花錢,值得嗎?你可要想清楚啊!

  生:……

  師:孩子,你是多麼善良,多麼仁愛,多麼體貼,多麼富有同情心啊!

  ⑷出示:

  “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學生齊讀。

  ⑸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收到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

  (說話:不僅……還有……還有……還有……還有……)

  ⑹再次齊讀“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四、想象說話、寫話

  1、如果金吉婭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會對她說什麼?

  2、那個陌生的小女孩會怎樣表達對金吉婭的謝意?

  儘量用上以下詞語:如願以償、善良、體貼、仁愛、同情、不僅……還……

  讓孩子們在語境中學習遷移詞語,這是這個設計的一大亮點。詞語教學的最高境界是“表現”。表現,是人固有的言語生命的欲求,作為教師,要喚醒、順應、和養護這種欲求。學生學習詞語,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層面,更重要的目標是指向於“言語表現”,缺乏表現力度的詞語,是沒有生命力的僵死符號。因此,教學詞語,要結合課文內容,創設“語用”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寫話說話,在說和寫的訓練中,讓詞語在表現中最大限度地增殖。這樣,學生大腦中的“消極詞彙”能很快地轉化為“積極詞彙”,這樣的詞語,才是有效度的詞語。王老師讓孩子們藉助這些詞語來抒發情感,則將詞語教學提升到了新的境界。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簡說:

  課文寫的是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讚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節日裡,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願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 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透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透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

  一是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二是繼續學習體會課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訓練要點,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

  透過媽媽感情的變化,體會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理解課文的最後一段話。

  三、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給予、試探、心意、祝福、甜蜜、擔心、寬裕、前夕、提醒、興高采烈、暗示、猜測、立即、卡片、盼望、顯然、擁抱、仁愛、同情、體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4.積累語言。

  四、教學過程:

  1.佈置學生了解聖誕節,教師蒐集聖誕節的背景音樂和西方過聖誕節的圖片資料。

  2.本課的識字量和寫字量都較大,可以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法識記生字。學習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

  需要注意讀音的字:“聖”“償”都是翹舌音和後鼻音,“予”讀yu,不讀yu。“擔”是多音字,本文讀dan,另外還有dan的讀音;“卡”,可讀ka,還可以讀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 和“矛”,“買” 和“賣”,“即” 和“既”。有些字雖然筆畫簡單,但不容易寫勻稱,如“予、卡、仁”等,教師需做書寫指導。

  3.本課表現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一些風俗對學生來說不太熟悉,教師要想辦法縮小文化差距,讓學生深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從聖誕節的快樂氛圍導人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聖誕節的圖片,播放聖誕節的音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閱讀前,教師對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以直接說明,如“聖誕節”“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先指導學生閱讀課後的資料袋,或者給 學生補充一些材料,讓學生明白聖誕節是西方最重要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援助中心”“給予樹”則可以給學生直接解釋,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 在聖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願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

  4.本單元的專題是“愛的奉獻”。教師可以以“愛”為線索,抓住“愛”字來進行教學。

  首先,課文的時間背景是聖誕節前夕,這是人們最快樂的日子,也是充滿了濃濃愛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現的是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愛,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婭拿著並不多的錢,本來要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但當她發現“給予樹”上的卡 片後,便毅然給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且,她對自己的行為有簡單而充分的理由:“我們有這麼多人, 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這直接反映了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這是人性 中美好的一面。金吉婭的“給予”不光是禮物,還有同情和愛心。

  最後,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現的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一找。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裡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 錢讓他們買聖誕節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後,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 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後,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這 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 於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 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透過提問不斷引發學生思考,例如,“為什麼媽媽很生氣?”“金吉婭在給小女孩買洋娃娃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的心情是怎樣的?”

  課文中有兩個泡泡,第一個是透過金吉婭的神態來突出她內心的難過,這種心情在後面金吉婭的講述中有提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第二個是讓學生透過讀課文,做開放性的聯想,加深讀課文後的體會。

  5.課文中有一些詞語,需引導學生加以理解。如“善良”“仁愛”,本身有很深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的是“心地純潔的”“同情、愛護和幫助人 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釋。而有的詞語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深入體會,例如,學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別人一起享受”,但老 師可以進一步問學生:“課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麼呢?”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不但是分享了禮物,還分享了快樂,金吉婭還和一個陌生女孩分享了愛。“興高采烈” 可以和後面的“沉默不語”一起來理解,這是買完禮物後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態,哥哥姐姐們興致很高,非常高興,但金吉婭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方 面,她為沒能給大家買到更好的禮物而難過,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媽媽的責怪。“如願以償”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願望得到了實現,教師可以提問讓學生回答:“小女 孩的願望是什麼?她的願望是怎麼得到實現的`?你覺得她的願望實現以後心情是怎麼樣的?”透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來加深對詞語的理解。

  課文的最後一句話是本課的難點。“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 這句話的表達方式是把“實物”和“精神品質”聯絡在一起,顯得新穎而別緻。在體會句子含義時,教師可以提問:“媽媽為什麼說金吉婭還送給了我們善良、仁 愛、同情和體貼呢?”引導學生認識到媽媽透過這件事看到了女兒身上的可貴品質。

  6.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課後第二題設計意圖是:透過媽媽心情的變化去體會金吉婭的可貴品質。在聖誕節來臨前,媽媽擔心家裡 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後,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愛心高 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

  小練筆是“替那個女孩子寫幾句感謝的話”,對學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結合下面的活動進行。

  7.本課教學時,可以配合聖誕節或元旦節搞一些活動。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勵學生自制賀卡,給父母親或朋友送上。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7

  【設計理念】

  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出發來預測學情,遷移情感,使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主人公的內心世界。

  2、學習是一個主動習得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習成為發現之旅,發現文中的真情,感悟真誠,嘗試表達情感。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他們一直在享受著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為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透過反覆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於他們心中的愛。

  【預設目標】

  1、會認“予、聖、誕”等10個生字;理解“興高采烈、沉默不語、如願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心理。

  3、抓住重點句子透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預設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句子透過研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同情,引導學生感受富有愛心能給人帶來真情和快樂。

  【預設流程】

  課前匯入,創設美的情境:

  教師導語:同學們,今天有這麼多老師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你們的心情緊張嗎?為了緩解大家緊張的心情,老師想邀請同學們聆聽一段美妙的音樂,欣賞一幅美麗的圖畫,你們願意接受邀請嗎?(課件播放“鈴兒響叮噹”的曲子,螢幕播放聖誕節的相關圖片)

  過渡語:同學們,聽著這樣美妙的音樂,欣賞著這樣美麗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學生說自己的感受。過渡語: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那你對聖誕節瞭解多少呢?學生自由說對聖誕節的瞭解。過渡語:同學們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師在課前也蒐集了一些有關聖誕節的資料,想不想看一看?螢幕顯示“我知道”,即聖誕節資料袋。(生讀資料)過渡語:聖誕節真是一個美好的節日。看,同學們都陶醉在聖誕的喜悅之中了。那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走進今天的課堂吧。上課!

  一、匯入新課

  1、過渡語: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感人故事,請同學們看老師寫故事的題目:給予樹,誰能讀課題。

  2、生讀對了:真不簡單,多音字 “給ji”和生字“予yu”你都讀對了,(結合板書)誰還會讀?再請幾人讀,齊讀。

  3、質疑:

  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這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樹呢?請同學們趕快開啟課文好好地讀一讀吧。

  讀時注意讀準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些什麼,待會老師檢查同學們讀書情況。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⑴ 生字會讀了嗎?同桌相互檢查,如果有讀不準的相互提個醒。

  ⑵ 都讀好了嗎?老師來考考大家,開火車來讀讀這些詞語:

  讀到援助這個詞語時,隨機理解“援助中心”。書上提到了援助中心這個詞語,對援助中心你有哪些瞭解?(幫助人實現願望的地方),課文中還說到,每到聖誕節援助中心就要在商場裡設定一棵聖誕樹,這可不是一般的聖誕樹,樹上掛滿許多人的心願,出示課件“給予樹”,看,這棵聖誕樹就是──給予樹,繼續讀詞語)同學們能熟練認讀詞語了,課文能讀通順嗎?請5個同學們分小節讀課文,其他同學仔細聽他們讀對了沒有?請學生正音。

  4、課文中都寫到誰了?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金吉婭做了一件事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走進文字,體會金吉婭的“沉默不語”

  1、師:剛才同學們說了,金吉婭給陌生的小女孩買了洋娃娃,而給家人只買了棒棒糖。對金吉婭的這個做法你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為什麼不給家人買好東西?而要給陌生的小女孩買貴重的洋娃娃呢?)對呀,金吉婭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2、好,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認識金吉婭。我們先來看看買了禮物走在回家路上的金吉婭是怎樣的?自己讀讀第三小節,拿出筆劃出描寫金吉婭的句子。(出示課文第三小節)

  3、你看到的金吉婭什麼樣呀?生交流找到的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課件變紅)指名讀。同學們,讀著讀著你有疑問嗎?(金吉婭為什麼“沉默不語”呀?)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1~3小節連起來讀一讀,再想一想。(自由讀1~3自然段)生交流,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擔心,帶著這份體會,誰再來讀讀這句話?(讀相應句子)。沉默不語的金吉婭真是心事重重。如果我們與哥哥姐姐興高采烈的樣子對比著讀就更能讀出金吉婭“沉默不語”時的心情了。我們先自己試著讀一讀。誰願意讀?(學生讀)這時候哥哥姐姐什麼樣呀?(興高采烈)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描繪)而“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呢?好,我們可以一邊想象一邊讀。誰再來試試。透過沉默不語,聯絡著上文,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她體貼著家人,關心著家人。

  四、深入文字,感悟金吉婭對陌生女孩的給予

  1、這麼體貼、關心家人,可為什麼只給家人買了棒棒糖,而給一個陌生的小女孩買洋娃娃呢?剛才你們提出的問題多有價值。讓我們繼續來研究,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想金吉婭為什麼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並劃出相關的句子。(生默讀)

  2、師:你們劃了哪些句子讀給大家聽聽?(讀相應句子)

  師:同學們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不少同學都說了這句話,“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老師把這句話打在了大螢幕上,請一個同學對著大螢幕讀。一生讀。

  出示:

  “可是媽媽,我們有這麼多人,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沒有。”讓學生討論少了“什麼都”可以嗎?想想她沒有什麼?師:是的,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呀,在金吉婭的眼中小女孩什麼都沒有。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生:讀“可是……沒有”。

  3、(出示給予樹,配音樂)如果現在你就是金吉婭,當你來到商場,走到這棵掛滿心願卡的給予樹下的時候,小女孩的心願卡深深地吸引了你。讀讀小女孩寫什麼了?(請生讀心願卡上的內容)金吉婭,看到小女孩寫的心願卡片,你會想些什麼?(幫助她實現願望)師:可是,金吉婭,這是媽媽辛辛苦苦攢下的錢,是讓你給哥哥姐姐買聖誕禮物的呀,你確定要幫一個沒見過面的小女孩嗎?你想清楚了嗎?我感受到了你們對小女孩的同情。帶著這樣的體會,誰再來讀讀這段話?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感受到了金吉婭想幫助小女孩的決心。此時,她為什麼只給家人買棒棒糖,而要給小女孩買洋娃娃我們全明白了。同學們,金吉婭送給小女孩的、給予小女孩的僅僅是洋娃娃嗎?她還給予小女孩什麼?

  4、(創設情景)聖誕的鐘聲敲響了,遠方的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會怎麼說?

  (有時間安排學生寫幾句感謝的話交流。)

  5、小結:

  是的,小女孩太高興了,太激動了,她不僅僅收到了穿著裙子的洋娃娃,還收到了溫暖、希望、快樂,更收到了金吉婭給予她的愛。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情感結束這節課吧!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8

  一、談話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第31課。

  1、板書課題:

  這個“給”以前讀什麼?送給的給,這兒讀“給”,給予的給。來,一起把課題念一下,學生讀題。

  2、學習這一課,咱們首先要做的事是:正確認讀生字詞。請大家拿起筆,劃出書中帶有拼音的詞,要邊讀邊劃。劃後交流。

  3、我也給你準備了幾個生字和新詞,你會認嗎?出示:聖誕、享、逛、援、仁、償、寬裕、試探、暗示。

  二、通讀課文

  1、接下來要做的事是:讀通課文。怎麼讀呢?聽我讀第一段:

  師示範。

  我讀的怎麼樣?我對自己的評價是:字正腔圓,一字不差。要知道我能讀到這個水平,是反反覆覆練出來的。你們呢,也要象我一樣,反反覆覆的練。

  2、指名分節讀課文,注意正音。

  三、深究課文

  1、讀通了課文,我們再來說說金吉婭。金吉婭是個怎樣的人,他做了些什麼,他家人又是怎樣的。這些都可以說,甚至還可以這樣說,比如,聖誕節前夕,金吉婭得到了20美元錢用來買禮品。會說嗎?看著課文,準備準備。學生交流。

  2、在這個故事裡,金吉婭做了一件很漂亮的事,什麼事?關於這件事,金吉婭自己有一個說法,他是怎麼說的呢?指名同學反覆讀金吉婭說的話。他為什麼難過,這象樣的禮物應該是怎樣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聯絡上下文來讀書!請大家默讀課文第1~3段。想一想,這究竟是因為什麼?金吉婭難過是因為他看到了、想起了一些事。他剛才看到了什麼?

  (他看到了哥哥姐姐興高采烈,看到了他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他看到了他的媽媽生氣了。)

  追問:給“興高采烈”換個詞。媽媽為什麼生氣?看到的同時他又想起了在這之前發生的一些事,什麼事?聖誕節快到了,哥哥姐姐們熱烈地討論……這句話告訴我們象樣的禮物應該是怎樣的呀?

  (很顯然,棒棒糖不是哥哥姐姐們想要的,那個東西五十美分一大把,太普通了,平時也能得到。)

  聖誕節前夕,媽媽也曾擔心,擔心什麼呢?聖誕節前夕,媽媽也曾說過……想起這些,金吉婭就難過,但是,難過歸難過,金吉婭這時要說服媽媽。所以,在媽媽把他叫到房間時,不等媽媽開口,金吉婭先開口了……學生齊讀金吉婭說的話。

  3、齊讀最後一段:

  想一想,應該用什麼口氣讀?為什麼?我激動是因為我想不到啊,我想不到什麼?再讀這一段。哪些詞用的好?是啊,看的見的,看不見的都送來了,美啊!跟這句差不多美的句子還有啊!你能把它找到嗎?齊讀找到的句子。

  小結:學語文就應該這樣,既要明白課文說什麼,又要知道課文是怎麼說的。最後讓我們用朗讀來結束今天的課堂。課件出示美句,學生齊讀。

  四、設計意圖

  總的指導思想是把課上得樸實、平實一點,儘量地貼近教學的實際,所以教學時就是一本書,一支粉筆,其它什麼都不用。這一課的教學,從教學程序上看,運用的是一種“板塊式”的教學思路。分三步走:第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朗讀,採用的是“小步輕邁,層層推進”的方式,先是讀好生字、新詞,然後是朗讀課文,要求是讀得字正腔圓、一字不差。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給予樹》是三年級語文教材第八組的一篇課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透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但是,三年級上學期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有限,還處於學習和積累經驗的階段。所以,培養學生的讀書方法是這節課一個訓練專案。並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對事情正確的情感態度也是這節課的一個訓練專案。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的讀寫生詞。

  2、讀懂課文,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

  3、初步培養學生的語感,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

  透過文章中人物的感情變化,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方法:

  抓住重點語句和引領性的問題,讓學生感悟體會。

  時間:

  第一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課外資料,激發學生興趣。

  1、師:還有一段時間就要過春節了,你們聽到“春節”兩個字心情怎麼樣? 為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

  2、師:春節是我們東方人的新年,你們知道西方人的新年是什麼嗎?(聖誕節)。你對聖誕節有了解嗎?(學生自由彙報自己課外瞭解到的關於聖誕節的資料)。

  3、教師隨機出示自己蒐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

  4、出示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讀課題。

  二、審題激趣,初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教師出示要求會認的生字:予 聖 誕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償(學生自由讀,齊讀,教師指導疑難,指名讀,同桌互讀。)

  3、教師出示要求會認又會寫的生字:予 擔 寬 裕 買 猜 糖 即 卡 盼 仁 貼(學生質疑難字,自由讀,小組內競賽讀。突出“擔”和“卡”的多音讀音,並指導學生擴詞。)

  4、指導書寫,著重字有“予”“裕”“買”“盼”。

  5、出示本課的生詞,學生認讀並在練習本上書寫。

  6、實物投影出示生詞寫的整齊正確的練習。

  二、精讀課文,讀悟其情。

  1、自由讀課文,在文中認識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一人讀一個自然段。

  3、我來動腦: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誰?他們的心情各是怎樣的?

  4、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重點語句,自己或小組合作體會這兩個問題。

  5、彙報交流,朗讀感悟。

  (1)彙報兄弟姐妹的心情(高興)。

  相關語句:

  ①“孩子們熱烈的討論這個話題,互相試探對方的心意,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學生談體會,重點理解詞語“熱烈”“誠摯”“甜蜜”)

  ②“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興高采烈”)

  ③“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麼禮物。”(同學們之間互相做做摸摸口袋的動作,體會當時人物的高興心情。)

  (透過學生的感悟和教師的引談,指導學生朗讀,讀出興高采烈的韻味。)

  (2)彙報表現媽媽的心情變化。(擔心—生氣—懷疑—感動、高興)。

  相關語句:

  ①“讓我擔心的是,家裡並不寬裕,我只攢了一百美元,卻要由五個孩子來分享,他們怎麼可能買到很多很好的禮物呢?”(學生談媽媽為什麼擔心?突出媽媽對孩子的疼愛,希望孩子愉快、幸福;學生讀出媽媽的擔心、憂愁)

  ②“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麼?”(學生談談媽媽生氣的理由;全班討論“媽媽該不該生氣?為什麼?”讀出生氣的感覺。)

  教師出示句子:“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學生可以從理解“沉默不語”這個詞語來理解金吉婭的心情,突出理解金吉婭是一個善良的女孩。)

  (師生對話:師扮媽媽,生扮金吉婭,展現金吉婭為什麼沒有給親人買很好很多的禮物的理由。突出課文的重點,深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金吉婭所說的話,注意提示學生朗讀時的表情、語氣、語速。

  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談談自己對“給予陌生人愛心”的看法。深化課文的主題內涵。

  ③“我緊緊地擁抱著金吉婭。這個聖誕節,她不但送給我們棒棒糖,還送給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以及一個陌生女孩如願以償的笑臉。”(學生體會媽媽此時的心情,談談自己對於這段的理解,說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範讀,學生朗讀悟情。)

  師:媽媽此時此刻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你幫媽媽說出此時最想說的話吧! (學生根據自己的見解,以媽媽的身份說此時要說的話。)

  (3)學生體會那個收到禮物的小女孩的心情,自己以小女孩的身份向金吉婭說自己想要說的話。

  三、課外延伸,昇華情感。

  1、發放課外閱讀材料《給予的故事》,學生閱讀。(故事沒有講完,講到那個人面臨著艱難選擇的情況,該如何做?)發揮學生的智慧,學生自己給故事設計結尾。

  2、出示圖片(內容為義務獻血、希望工程等),教師激情解說圖片內容。

  3、出示“愛的宣言”:你是怎樣理解愛心的,說出你自己最想說的話。

  4、學生寫“愛心宣言”,並且在班內自由彙報。

  《給予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第31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聯絡上下文理解“給予、擔心、沉默不語、如願以償”等詞語。

  2、透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獲得美的精神享受。

  3、學習抓住人物的神態和語言體會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透過關鍵詞句的品讀,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仁愛,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陌生女孩的信、心形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品詞入境,對比激趣

  1、瞭解聖誕節,揭示課題

  ①(出示聖誕老人圖片)問:你知道這是什麼節日嗎?(聖誕節),認識“聖誕”,說說對聖誕的瞭解(師相機簡筆畫聖誕樹)

  ②師簡介聖誕節(見課後資料):12月25日是西方的春節,人們把它稱為聖誕節。在聖誕節這天,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還有人會穿上紅衣服,戴上白鬍子,扮成聖誕老人,給孩子們分發禮物。在那天,孩子們可以體會到送禮物和收禮物的快樂,而窮人的孩子則將自己的願望寫在卡片上,掛上聖誕樹(貼卡片)

  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聖誕節前夕的故事——《給予樹》

  2、檢查預習效果

  ①同桌互查(你指我認)

  聖誕 分享 仁愛 寬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願以償

  ②抽查詞語

  a、聖誕 分享 仁愛 寬裕 盼望 援助 棒棒糖 如願以償

  重點認:援助,理解援助中心?

  b、對比讀詞語

  熱烈地討論 誠摯地祝福 甜蜜的笑容 興高采烈

  (聖誕來了,開心地讀)

  擔心 生氣 沉默不語

  3、過渡:如此開心的日子,卻有如此不協調的音符,到底發生了什麼,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讀明意,理清思路

  1、5人接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其他人邊聽邊想,找找,文中寫了誰?誰給你的印象最深?

  2、指名讀

  3、交流,師補充板書

  4、質疑:金吉婭把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送給了家人,卻將貴重的洋娃娃送給了陌生女孩,這又是為什麼呢?

  三、走近金吉婭,感悟給予

  過渡: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吉婭的內心世界看看吧!學習第3、4段

  (出示)在小組內找到描寫金吉婭語言和動作神態的句子,用“------”畫出來

  1、抓“沉默不語”感悟

  a、金吉婭怎麼了?(沉默不語)理解沉默不語。

  b、此時的她在想什麼呢?那我們把答案在腦袋裡修正一下,自讀1—3段後回答

  c、體會讀:一齊讀,沉默不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並不開心的金吉婭;

  女生讀,金吉婭擔心媽媽生氣,怕媽媽難過,心事重重。

  對比讀,此時的哥哥姐姐呢?可能買了什麼?說了什麼?再讀。

  2、過渡:一個沉默不語讓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對家人的關心、體貼,但她卻把相比昂貴的棒棒糖送給了陌生女孩,這又是為什麼呢?

  3、用金吉婭的話來感悟

  ①讀金吉婭說的話

  ②出示“可是媽媽,……已經能得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麼都沒有。”

  ③多可憐的孩子,聖誕節來了,她卻什麼也沒有,當你來到商場,摘下小女孩的心願卡(請人讀)體會“一直盼望”

  ④師生對話:你就是金吉婭,“金吉婭,你在想什麼?”“你送了這麼貴重的禮物給小女孩,還能送更多更好的禮物嗎?”

  4、總結:多善良的孩子啊,當愛需要選擇的時候,她選擇了把更多的愛給更需要幫助的小女孩,這是一種大愛,一起讀(出示最後一節)

  四、情感昇華,拓展結束

  1、學習第5段

  “咚咚咚”,聖誕節的鐘聲敲響了,8歲的金吉婭讓小女孩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的禮物,她帶給小女孩的僅僅是一個洋娃娃嗎?還帶給了她……(一起來讀)

  2、如果你是媽媽,你想說:“……”(讀)

  你是哥哥姐姐,你想說:“……”(再讀)

  這還僅僅是一棵聖誕樹嗎?它還是一棵……(學生取名字)(希望、同情、快樂、愛心、友誼、美滿、體貼、高興、熱心、願望……)

  3、收到了禮物,小女孩的臉上露出了快樂、幸福的笑臉,此時,她心中有千言萬語,讓我們把它化成對金吉婭深深地祝福和感謝吧!替那個小女孩寫幾句感謝的話,也可以寫你自己對曾幫助過你的人的那份感激之情。

  4、學生在心形卡片上寫話後交流

  5、總結:讓我們也記住:給予也是一種快樂!給予也能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