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通用10篇)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通用10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1

  一、新課標的要求:

  以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教育觀念,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推動實驗教材的實施,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構建了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課文以及“語文園地”。 “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八組課文之後,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

  三、新課程理念: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面向全體學生; 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全面提高,語文素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 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綜合)。

  (二)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豐富的人文內涵,薰陶感染作用,學生的獨特體驗; 實踐性,

  以實踐能力為培養目標,以語文實踐為培養途徑;母語教育,學習資源,實踐機會,感性把握能力; 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語文教育的影響,起始階段的教育過程和方法,語感,整體把握。

  (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注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兒童學習語文特點,個體差異與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求知慾和進取精神;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鼓勵想象、質疑、發現、創新。

  (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綜合:溝通學科間的聯絡、語文與生活的聯絡;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課內外學用結合; 創新:吸收新思路新觀念,運用新技術新方法;適應: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

  四、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十二班共有學生50人,經過一年級的努力,學生取得了一些進步,如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但二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後進生面大,在書寫、學習品質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陷。另外,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差,勢必會影響整體水平的發揮,所以,儘可能轉化後進,提高先進,發展後進是本學期重點。

  五、輔導安排:

  本學期我將對學生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輔導:

  1.學習計劃的輔

  1.預習方法的輔導.2.聽課方法的輔導.3.複習方法的輔導.4.寫作業方法的輔導.

  六、本學期教學工作的目的要求:

  教學內容方面: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

  2、認識450個漢字,會寫350個生字。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會使用音序查字法,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己喜歡的課文片段。

  5、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主動積累詞語。

  6、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7、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學習使用句號、問號和歎號。

  8、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內容,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9、對寫話有興趣,能把看到的、

  想到的寫下來。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瞭解日記的格式,學習寫日記。

  學習習慣方面:

  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認真的學習態度。

  七、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分析:

  本冊教材從內容上看,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詞語的積累運用、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也是教學重點。難點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

  八、質量目標:

  本學期將合格率達到92%優秀率達到80%

  九、教學措施改進的構思:

  1、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授課能力。

  2、加強直觀教學,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增強學生操作、觀察,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3、加強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書寫,認真看書的習慣。同時注意學習態度的培養。

  5、加強與生活實際聯絡,尋取生活的資源進行教學,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以下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資料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計算教學是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特別是表內乘法是學習多位數乘法的基礎。因為任何一個多位數乘法,在計算時都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和一位數相乘。因此,表內乘法同20以內的加、減法一樣,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是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同時,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時經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使計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不僅有助於學生了解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量的計量方面,教材出現釐米和米的認識,讓學生透過各種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理解使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的必要性,建立1釐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尺量物體的長度。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認識線段與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等教學內容,使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初步認識線段,角和直角,軸對稱和鏡面對稱現象,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統計知識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簡單的資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數學廣角”是新的教學內容,介紹了簡單的組合思想和邏輯推理方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材還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悅,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和表內乘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透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透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四、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的是二(1)班數學教學。在經過一個學年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

  五、教學措施

  1、筆算教學與解決問題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計算的同時,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以便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應用意識。

  將筆算放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現實背景中,使學習筆算與學習用筆算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現實的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使學習計算的必要性突出出來。接著透過操作、直觀探討計算的算理,展示計算的方法,在學生理解算理、獲得演算法後,再看能否用計算解決前面提出的實際問題。不僅讓學生經歷了筆算知識的形成過程,也讓學生經歷了應用筆算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數學應用的意識。

  2、提供關於空間與圖形的豐富素材,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讓學生在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製作模型、圖案設計、實驗操作等各種活動中,獲得關於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更好地從形狀上去認識周圍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描述事物間的關係,形成和發展良好的空間觀念。讓學生在各種探索性的操作活動中,透過觀察、猜測、操作、討論交流,感知、感受幾何概念的含義及所學圖形的特徵,並藉助圖形表象進行推理,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表內乘法教學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強教學過程的探索性。

  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加強了教學過程的探索性,體現了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操作活動的基礎上,從直觀到抽象,引導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法。讓學生透過這些富有童趣的活動,心情愉快的記憶乘法口訣。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滲透於掌握乘法口訣的教學過程中。學習乘法計算的目的是用它解決問題。滲透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乘法計算教學與用乘法解決問題教學結合編排,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含義的理解,有更多的機會練習乘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所學習的知識有什麼用處,如何用,從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4、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加強估計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結合例項,透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學生了解估算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們可以用它簡潔、迅速地解決某些問題。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思想。使學生了解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有時並不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而只需要一個粗略的資料就可以達到目的。

  5、注重體現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注意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利用各種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探究活動以及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獲得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的同時,逐步形成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創新的意識。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任教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兩班學生在經過上一年級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特點部分學生們自覺性仍然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計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班中智利水平較好的學生有:呂榕、魏昀展、路順吉、王旌華、孫奇昕、靳瑞瑤等,對於這部分智利較好的一部分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比較輕鬆,在這個基礎上,我將引導他們多瞭解課外的知識,豐富他們的認識。班級中思維和反應能力較差的學生有很多,大概佔到全班人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因而在這一學期中,讓學優生“吃飽”、讓後進生“吃好”將是我工作的難點。教材的變動,知識的壓縮,使學生在學習上會遇到很多的問題,畢竟這批學生在學前的數學基礎並不樂觀。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後的繼續學習,我會盡可能的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好這些知識點,以減少這一問題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爭取不讓一名學生掉隊,使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不同的發展。使所有的學生都樹立起學習的信心。但低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動的天性仍表露無疑。對待學習的意識不強,不會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多方面引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習慣、方法。

  二、教學目標要求

  第一單元:繼續培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認識乘法,理解乘法的意義,認識乘法算式及各部分的名稱,會正確讀寫乘法算式,並初步瞭解0和1乘法的意義。

  第二單元: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學會1—5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解決乘法問題,並形成初步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第三單元: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角,知道個部分的名稱,能借助三角尺認識銳角、直角和鈍角,會用指教符號表示直角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在認識角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第四單元:在具體的情境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和作用,學會6—9的乘法口訣,會靈活運用口訣進行計算和解決乘法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第五單元: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瞭解關於0的除法,能利用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第六單元:結合現實生活,學會四個方向,或看簡單的線路圖,能辨認從正、側、上面觀察物體的形狀,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能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有關方向和位置的簡單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第七單元:結合具體情境,學會利用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比較熟練的口算表內除法,初步認識“倍”,瞭解“倍”的意義;體會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利用它們之間的關係解決相關的問題。

  第八單元:結合現實情境,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學會除法豎式的寫法,能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相關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絡,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第九單元:會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分類統計,完成相應的統計表;藉助生活經驗,初步瞭解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感受分類的多樣性,體會分類統計的意義,發展初步的統計概念。第十單元: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會和運算的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運算的技能;能用四則運算發現、提出、

  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四則運算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中的作用,培養數學學習的興趣。

  第十一單元:總複習,加強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能靈活運用本學期的知識解決問題。

  本學期我擔任二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我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一定的學習效果。就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出如下計劃:

  (一)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備課。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著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著,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3)努力構建知識網路。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詢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4.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有關概念的歸為一類進行講解。希望透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冊書的教學內容包括:資料收集整理,表內除法,圖形的運動,混合運算,有餘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克與千克,用數學解決問題,小小設計師與數學廣角等。其中數與計算的教學內容是本冊書的重點教學內容,如其中的表內除法,有餘數的除法以及萬以內數的認識。

  表內除法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同表內乘法一樣,是小學教學內容中的重要基礎知識,必須達到計算正確、迅速。本冊書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萬以內數的認識,學生數的認識將擴大到四位數的掌握,這是學習讀、寫多位數的基礎。

  二、教學措施

  1、數與計算是本教材的重點內容,作為基礎,任何一個多位數除法,在計算時要分成若干個一位數除以一位數,為學習多位數除法打下基礎,同時分散學習的難點。

  2、萬以內數的認識要理解我國的計數習慣是每四位一級,把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弄清楚,掌握第一級數的讀、寫法則。

  3、在學習克與千克的內容時,要學生建立一個對“量”的計量方面的概念,在生活中,透過主觀感受來理解感受克與千克,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4、圖形的運動,掌握簡單的“對稱”和“抽對稱圖形”,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透過直觀、操作,感知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本冊書的特別編排:小小設計師,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結合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體會探索的樂趣,從而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與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認識簡單的統計表;能夠根據統計表中的內容回答相應的問題,並能夠根據資料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問題。

  2、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根據乘法口訣求傷,計算除數是一位數、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除法。

  3、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4、初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兩步試題的運算順序。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

  7、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8、數學廣角推理中,學會透過實踐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5

  學生已學過一年半的英語,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比較感興趣,有必須的模仿本事,對單詞讀音的記憶有必須難度,很容易遺忘;並且他們注意時間不長,對一些遊戲、直觀圖片等形式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激發他們興趣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指導思想:

  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主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進一步增強學生英語口語簡單的日常交流。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常規,課堂語言的規範,以及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訓練學生的聽、說、指讀本事,為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二年級共有四個班,每個班接近45位學生,本學期,大部分學生在第一學期的基礎上已經適應了上海牛津英語教材與攀登英語教材的融合,這樣的融合是我們學校的一大特色。所以教師需要在開課前給學生介紹學習傳達新課本的大綱、要求和目標。仔細閱讀前言,並且帶著學生瀏覽課本,感受課本的內涵,使學生對新課本有必須的瞭解,從而發自內心的喜歡牛津英語。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當始終堅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部分的學生對英語比較感興趣,有必須的模仿本事,對單詞讀音的記憶有必須難度,很容易遺忘;並且他們注意時間不長,對一些遊戲、直觀圖片等形式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激發他們興趣的同時,還需進一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材分析

  A、牛津版教材:本套教材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體系編寫。話題、功能、結構、任務四個方面緊密聯絡、融為一體,既吸取國外教材注重交際、情景真實的優點,又發揚國內以往教材結構清晰、系統性強的長處,以利於學生在掌握語言基本結構的同時獲得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和本事。

  牛津2A的教材資料:包含4個模組,共12個單元。新授單元由這幾個板塊組成:Listenandsay中的句型是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Lookandlearn,主要呈現詞彙。Sayandact是情景對話板塊。該板塊經過情景會話,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提高會話本事。Singandsong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閱讀本事和良好的朗讀習慣。

  B、攀登英語教材:

  學習資料包括:日常英語(EverydayEnglish)、歌曲童謠(SongsandChants)、攀登閱讀(PandengReading),三個部分。另外還有晨間故事和睡前故事,迪斯尼神奇英語,對主要學習資料複習和拓展。

  (a)日常英語:

  日常用語部分是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12段對話,每段對話有1———2個核心句型和一些重點單詞。要求學生能聽、能說、能應用。

  (b)歌曲童謠:

  共包括12首易於傳唱的歌曲童謠和4個歌曲童謠遊戲活動範例,要求學生歡樂地跟唱所有的歌曲童謠,聽清、唱準大部分歌詞。

  (c)攀登閱讀:共有12段節奏英語,利於培養學生對讀的自信心和認讀興趣。

  (d)晨間故事:包括8個生動趣味的情景劇,能夠幫忙學生複習鞏固課堂學習的資料。

  C、兩套教材的教學目的和任務:

  (a)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b)激發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對英語學科的喜愛;

  (c)引發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交際的意識和勇氣;

  (d)繼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聽和說的本事。

  四、教學方法及措施

  a、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b、經過各種趣味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c、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d、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e、多給予學生鼓勵,採用多種形式:如個人評價,小組評價,語言鼓勵,心靈鼓勵,及時總結,交流和展示等。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6

  一、基本情景分析

  1、學生情景分析:

  二年級共有學生46人,其中女生27人,班內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基礎知識掌握紮實,上課能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但在閱讀、說話方面本事差。也有劉路等幾個學生由於基礎差,學習不夠紮實等原因,拖班內後腿,有待本學期幫忙提高。

  2、教材情景分析:

  本學期教材按文化主題共分為八個單元。識字教學貫穿於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理解詞語。“綜合學習”對知識、本事進行系統學習。本冊教學重點、難點是: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運用學過的詞語。

  二、任務要求

  1、教學目的要求

  本學期要求會認識生字274個,要求會寫生字259個。學會用部首檢字法查字典,學習獨立識字。在閱讀方面要讓學生用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朗讀課文。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自我喜歡的成語及格言警句。能見要講述自我感興趣的見聞,有表達的自信心。能寫自我想說的話、想象的事物。

  2、質量教育目標

  針對上學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景,本學期要抓好學生對二類字的掌握,爭取能百分之百認讀。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對學生閱讀本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力爭期末考試中多數學生到達A級。

  3、教研課題: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課題目標:經過各種文字材料、學生的生活經歷,每一天對自我感興趣的人和事寫下來。

  4、素質教育目標

  鼓勵學生運用多樣的學習方式的識記鞏固生字,培養學生識字興趣和獨立識字的本事,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和良好習慣的培養。尤其要在閱讀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實踐中識字。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嚮往完美的情境,學會積累並養成積累的習慣。

  三、具體方法和措施

  1、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引導學生在已有的識字基礎上主動識字。運用偏旁部件和形聲字構字規律記憶字形,並能組詞造句。

  2、加強書寫指導。練好鉛筆字在書寫前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字的每一部分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寫字姿勢,是他們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方式要多樣,經過分組讀、團體讀、對讀、配樂美讀、分主角表演讀等。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並經過讀表達出來。

  4、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能說出自我的閱讀感受。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及交流閱讀感受的時間,鼓勵學生互相釋疑。

  5、口語交際時,注意根據教材早佈置,讓學生做好準備,到時有話可說。同時重視創設情境,經過各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興趣。交際過程中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為學生供給模仿的物件。同時善於發現學生交流過程中精彩的語言給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際的樂趣。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狀況分析

  經過以前一年多的學習,已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基本和技能,學生豐富、大膽,對想象畫、記憶畫,有較強烈表現欲 望,色彩表現力強,同時繪畫作業普遍水平較高。

  二、教學目的任務:

  1、透過搞笑的美術表現和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運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繪畫和簡單工具製作。

  3、培養學生空間知覺,形象記憶,創造等潛力。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五個單元共二十課,分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方面。具體有以玩具為題材,以兒童生活與科技益智結合為切入口,引導學生進行欣賞與創作學習。有以動物為題材,以想象為手段,以動物為目的的進行設計。有以“學生與生活、自然”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表現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有以“學生與生活”為切入點,學習小泥人、泥面具等資料,讓學生感知中國陶瓷,體會民間玩具獨特的審美趣味,培養對勞動人民熱愛的情感等。課程以培養學生的求新、求異為目的,形式多種多樣,給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滿足各種學生創造美和表現美的願望。

  四、教學重點:

  1、想象畫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在課堂教學中(個性是繪畫練習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3、進行工藝製作,培養動手潛力,立體造型,想象力和概括力。

  4、提高學生欣賞水平,培養美術興趣。

  五、教學難點:

  1、想象潛力的培養和動手操作潛力的提高。

  2、在繪畫、工藝教學中,使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得到進一步培養,動手潛力,立體造型,空間想象力也有所發展。

  六、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措施:

  1、加強對學生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性的滲透,採取好學生帶動差學生的方法。

  2、要求在構圖時飽滿,畫滿,畫大,畫得有生氣,有意趣。

  3、透過課堂講評作業,教繪畫技能與工藝製作相結合,來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技能表現。

  七、本學期教學的總要求

  1、知識教育要點

  (1)對各種自然平面形進行認識和感受。

  (2)運用複雜平面形和組合平面形表現景和物。

  (3)用記憶畫形式表現自己的人和物,豐富兒童的視覺記憶表象。

  (4)運用各種平面材料,幫忙學生認識對稱形和不對稱形。

  (5)學習撕、剪、拼、貼等手工製作方法。

  (6)瞭解我家的作品,欣賞祖國自然風光。

  2、潛力培養要點

  (1)激發學生觀察生活、自然的興趣。初步培養注意力和觀察力。

  (2)在繪畫中能超多描繪所見所想的形狀,畫出色彩鮮明的畫面。

  (3)熟練使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塗、描、撕、剪、拼貼等,較順利地完成作業。

  (4)培養學生透過感受和想象,對美術館作品和自然風光進行改革欣賞。

  3、審美教育要點

  (1)透過欣賞我國畫家的作品,使學生了解祖國優秀的文化藝術。

  (2)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和自然風光。

  八、教學資料及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資料課時

  1、影子大王。

  2、灑水成畫。

  3、自畫像。

  4、美麗的昆蟲。

  5、神鳥變樹。

  6、聽聽畫畫。

  7、小蝌蚪。

  8、神奇的畫冊。

  9、大嘴巴。

  10、童話屋。

  11、搖滾小精靈。

  12、紅燈停綠燈行。

  13、捏泥動物。

  14、請你告訴我考試。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8

  一、班級情景分析

  本學期,本班學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好多生字,積累了一些詞彙,語言本事得到了必須的發展。但部分同學學習沒有自覺性,依靠性較重,所以班級中學習成績層次分明。對於這部分學生有待於今後教學中採取多種方式,激發其學習進取性,引導其主動地發現、探究。使他們感到學習語文的歡樂,進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並逐漸使學習成為自身發展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大部分學生已經能遵守課堂紀律,進取發言,按時完成作業,逐步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但仍有一部分學生的書寫習慣差,紀律意識不強,對學習不在意,經常忘寫作業,上課做小動作等。尤其是班級裡的幾個特殊學生,由於先天智力存在不足導致學習和習慣培養上的障礙。

  這部分學生仍需要不斷地加強習慣教育和智力啟蒙,儘可能地在學習上到達合格要求。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教育任務還是十分艱鉅,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語文學習的本事。尤其是學生的書寫習慣要花時間糾正、培養,學寫一手端正、美觀的鉛筆字。另外還要引導學生多背誦中華古詩文,養成每日閱讀書籍的習慣,注重課外識字的本事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資料。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資料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必須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資料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

  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並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本冊教材仍然堅持“多編少搬”的原則,所編選的課文,仍然體現資料豐富、充滿情趣的特點。本冊課文語言規範,淺顯易懂,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複述、口語交際等訓練。插圖精美,富有童趣,便於幫忙學生理解課文資料,培養其形象思維本事。

  三、教學目標

  1、學習習慣

  (1)繼續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

  (2)繼續培養專心傾聽的習慣,養成認真寫鉛筆字的習慣。

  (3)培養勤於朗讀背誦,樂於課外閱讀的習慣。

  2、漢語拼音

  (1)繼續鞏固漢語拼音,利用漢語拼音幫忙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

  (2)認識大寫字母,能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3、識字寫字

  (1)準確認讀450個生字,會寫350個生字。

  (2)能按筆順正確書寫、默寫生字。能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4、口語交際

  (1)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別人說的一段話和一件簡單的事。

  (2)能在看圖或觀察事物後,用普通話說幾句意思完整、連貫的話。

  (3)能當眾說話,做到口齒清楚,語句完整,有禮貌。

  5、閱讀

  (1)繼續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能複述課文。會分主角朗讀課文。

  (2)能聯絡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的詞語的意思。

  (3)能借助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想像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明白課文的大意。

  6、寫話

  (1)能運用學過的詞語寫句子,能理順次序錯亂的句子。

  (2)學習按必須的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的事物,寫幾句連貫的話。

  (3)學會“祝賀”、“購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語交際的本領,能用幾句連貫的話把有關的資料寫下來。

  (4)學習使用逗號、句好、問好和感嘆號。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450個字,會寫350個字。要求認識的字能讀準字音,結合詞句瞭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書寫。要求會寫的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確書寫,練習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在生活中自主識字。養成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要規範、端正、整潔、美觀。

  2、喜歡閱讀,對閱讀有興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和自我喜歡的課文片段。

  3、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和願意與人交流的意識,能認真聽別人講話,聽懂主要資料,能主動與別人交談,講述簡短的故事和見聞。說話時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五、教學措施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分析記憶字形,看圖或聯絡上下文理解詞義。發揮創造性,設計活潑多樣的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在活動中、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重視朗讀指導,採用多種方法,每篇課文都要給學生充分朗讀的時間,充分利用插圖,聯絡生活實際,幫忙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3、注意每組教材在資料上的聯絡,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資料,設計教學方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4、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習夥伴”的作用,藉以引導學生認真思考,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積極參與交流、討論和語文實踐活動。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能夠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5、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篇段並複習鞏固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教學時,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主動積累詞句,將積累的詞語運用於口頭和書面語言之中。

  6、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9

  一、全冊教學理念目標:

  (一)造型表現

  運用形、色、機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設計應用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三)欣賞評述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透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法,瞭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綜合探索

  結合學校和社群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傳統文化的關係。

  二、全冊重難點:

  (一)重點:

  1、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藝術概括力,分析立方體、圓柱體的結構特徵,認識立方體、圓柱體的透視變化規律,能寫生簡單的生活物體透視現象。

  2、繼續傳授中國畫筆墨技能,學生進行彩墨畫練習;欣賞中國現代中國畫大師作品,培養民族自豪感。

  3、學習淺顯的手工技法。

  (二)難點:

  1、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2、提高學生彩墨畫的技法與概括能力,能夠獨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畫的內容。

  3、在手工中培養學生的耐心、細緻能力。

  三、教學情況分析

  1、從學生學習習慣分析:

  該年級段學生表達力強,有自己的獨到的想法,生活習慣上比較講究自我能力體現,不敢落與他後,學習能動性強,上課紀律上比較活躍。

  2、從教師教中分析,每一個班的優劣情況不同。

  經過一年半對該年級段的瞭解,每個班級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特色,根據情況的不同,針對性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五(1)抓美術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讓他們看看優秀作品,多采取鼓勵性評語,多發揮他們自我能力的表現,展示每一個的自我特色;五(2)班是一個美術基礎特別好的班級,班內美術愛好特多,優秀作業常常出現在他們班,因此教學中注重體現作品的價值的不同,學生自我感情的不同,各科知識、日常生活百態、各種欣賞相結合,來讓學生有更多的創作空間;五(3)班上課紀律認真專心,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該班處於其他兩班的中間,但在手工方面還缺乏創意與自我體現。

  四、措施:

  1、強造型能力的培養,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寫生,並指導正確的觀察方法,以確定如何對事物進行造型處理,特別對困難的學生進行仔細研究分析。

  2、具體手工能力比較弱的班級,多滲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藝能力,使該年級段的總體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內、班際作品展評及各種教學手段,以增強競爭意識及榮譽感,互相學習,提高美術興趣。

  五、全冊課時安排:

  本學期新授教學19課時,機動2課時,總結、考核2課時。

  二年級上學期教學計劃 篇10

  一、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年齡大多數在10歲以下,年齡比較小,基礎比較薄弱,對動作事物結構的思考較為膚淺,身體素質較差,意志力比較薄弱,可是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個人本事的提高和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二年級學生心理趨向穩定,顯示出必須的個性特徵,個人能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自信心不斷增強,一年級的恐慌心境已經很少見到,即使遇到了什麼困難,自我也能從容應對。出現了競爭意識。針對這些特點,著重對學生進行入門教育和紀律性教育,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誘導,提高其進取性和競爭意識。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2、每節課進行必須時間的佇列練習,對其進行組織紀律性的教育。

  3、進一步增強體質,異常是柔韌素質和力量素質。

  4、經過體育鍛煉培養團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重點:

  1、結合教學常規,進行佇列隊形教學。

  2、二年級的體育教學重點側重於短跑、投擲、跳遠等專案,所以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進行這些方面的練習。

  (三)教學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教師要求相對較慢,在進行一些協調性方面的練習時,學生可能不容易理解。

  三、教材分析:

  二年級的體育教學資料,改變了從開始就以運動技術體系為目標,每個教材資料都為運動技術的發展打基礎的寫法,而是以學生為本,選擇以發展基本活動本事為主的鍛鍊活動和遊戲。教材資料強調學生的興趣,並能有效地落實小學體育的目標。具體的教學資料,以遊戲為主,分為基本活動和遊戲。在基本活動中有一些簡單的技術動作,也大都以遊戲作為手段和方法進行教學。其中包括:基本活動:排隊活動、基本體操(徒手的和使用輕器械的)、走、跑、跳躍、投擲、攀爬、跳繩、踢毽子、滾翻、韻律活動(包括簡易舞蹈)、自我表現活動等。遊戲:奔跑遊戲(多種移動、躲閃、急停)、跳躍遊戲(各種跳躍等)、投擲遊戲(各種揮動、拋擲等)和小球類遊戲等。這些資料強調“活動”,所有教材資料均以示例性為主,教師都能夠自行選擇和組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

  四、課時安排:

  每週3課時,每期共60課時。

  五、教學措施及注意事項:

  (一)教學措施: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練、自評的本事。多采用情景法主題法進行教學,讓學生樂於其中。

  (二)注意事項:

  1、學生年齡較小,在教學中應多采用遊戲教學。

  2、學生年齡小,好勝心比較強,能夠利用這個機會進行一些教學比賽,增強學生鍛鍊的效果。

  3、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