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通用5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以使教學工作順利有序的進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1
新學期開始了,初三年級的工作也即將拉開帷幕。緊張忙碌的工作,也即將調動我們的滿腔熱情,積極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計劃如下:
一、繼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認真查詢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努力克服工作惰性,工作的倦怠感,擺正自己的形象,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做一個學生賞識的老師、家長滿意的教師、做一個自己問心無愧的教師!
二、深挖教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讓自己和新課改接軌,不能為上課而上課,要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成為學生主宰的課堂。深挖教材,改變教法,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
三,做好專業訓練,確保體育特長生的專業過關率,為學生的中考測試做好準備。本學期的訓練時間緊促,要合理安排學生的訓練內容,針對每個學生的實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平時的體育課中,對每一個同學進行中考測試專案的訓練,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中考測試專案達標。
四、抓好冬訓訓練工作,為肥城市春運會做好準備!做好各種單項體育競賽,抓準學生,做好學生的訓練。同時,也要抓好課外活動的訓練工作,做好體育藝術2+1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增強體質,鍛鍊身體!
六、從小處著手,嚴格要求自己。堅守坐班制度,不遲到,不早退,完善自己的不足。
總之,我將在改進中完善自己,在不足中提高自己,切實做好本職工作!
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2
本學期是初三上學期,在認真鑽研教學大綱和結和本校實際的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把生活教育的理念滲入到新課程中。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益。
二、學生現狀分析
由於是男女分班上課,所任教的8個班女孩子的年齡在15——16歲之間,處於青春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較快。女生趨於文靜,不好活動。對於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較薄弱,對鍛鍊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因此,這學期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多樣的教學內容,多透過集體遊戲來提高凝聚力,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因此要因勢利導,培養女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三、教材分析
1、從青少年需要出發,不受運動技術系統的制約。即以學生為主,進行遊戲和發展基本活動能力為主的鍛鍊活動。
2、教材內容活潑化,生活化,更好地貼近生活,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採納遊戲教學。
3、整本教材以發展學生基本素質,即跑、跳、投的能力為宗旨,透過不斷的'練習來提高他們的靈敏、反應、協調能力。
4、藉助很多遊戲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和個人的區別,能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四、目的任務
1、培養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掌握簡單鍛鍊方法。
2、發展身體基本素質跑、跳、投,提高運動能力。
3、掌握簡單技術動作,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4、養成上體育課的良好習慣,提高自我約束力。
5、體驗到集體活動的樂趣,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五、教學思路與措施
1、正確把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進行教學
2、備好每一堂課,營造一個寬鬆生動的課堂氣氛來;在課前和課後進行反思。
3、採取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如分組教學(異質分組、隨機分組等),分段教學等。
4、在課間多展開授課內容的評比、競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競爭的氣氛中更好的掌握動作技巧。
5、積極培養體育骨幹,更多的注重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突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6、將遊戲貫穿於整個課堂中,並儘量做到與學生玩在一起,在娛樂同時學到知識,加強與集體的聯絡。
六、本學期考核專案
50米、立定跳遠、前滾翻、800米
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3
一、教學指導思想
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要求,體育和健康課程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來說,更加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學生運動的愉悅感,從而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形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它強調學生的運動體驗,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形成,本次課力求靠近這些新的教學理念,大膽的將教與學融入學生的自主活動當中,寓教於練,寓樂於練。
二、教學目標
1、能自覺參加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習,積極參與課外各種體育活動;
2、知道合理安排鍛鍊時間的意義;合理安排鍛鍊時間,運用掌握脈搏測定等常用方法,測量運動負荷;
3、瞭解所學專案的簡單技、戰術知識和競賽規則;體育鍛煉的價值;
4、透過田徑、體操、武術及球類專案的練習,發展運動能力和運動技術,增進身體健康;
5、透過本年度學習,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樹立自尊、自信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正確評價自己運動能力,和與同伴合作練習的能力;在體育運動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競爭意識;
三、教學內容設定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在教學內容上,只確定了一個內容結構框架,僅提供了不同水平、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基本目標;對教材內容的選擇、採取的教學方式和實施的教學步驟,都沒有作明確規定;因而教師在教材選擇上有較大的自主選擇空間。教師和學生都參與到課程內容的選擇和建設上來,使體育與健康課教學更能適應學生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讓全體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益處。以發展學生速度、耐力、力量、柔韌、協調等素質為前提,把理論知識、跑步、跳躍、投擲、武術、健身操、素質訓練、體質測驗做為必修內容,將各種球類、韻律體操和舞蹈、跳繩作為選修教材。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把身高體重、握力體重、肺活量體重、坐位體前屈、臺階實驗等測試內容安排到教學中去完成。
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目標,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位同學受益。
二、工作目標
認真完成體育教學任務,使學生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培養學生的興趣。認真完成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任務,爭取在縣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認真完成上級領導安排的各種時令性工作和任務。
三、學生現狀分析
初三年級的學生身體發育正處於青春期的高峰時期,心理、生理的發育波動強,身體發育較快,個體形態發展差別較大,男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喜歡對抗性強的運動專案如:籃球、足球、等專案。而女生則恰恰相反,喜歡娛樂性、柔韌性、遊戲性強的專案。從身體素質方面來看男生力量素質差,但是靈活性和反應能力強。女生也是力量差,但是柔韌性好。對於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較薄弱,對鍛鍊方法模糊,不知如何合理的進行體育鍛煉,同時由於思想及身體惰性原因對於體育鍛煉有一定的牴觸情緒,對於常規性的訓練存在極大的應付現象。因此,這學期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選擇多樣的教學內容,多透過集體遊戲來提高凝聚力,滿足學生參與活動和學習的需要。因此要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四、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學期教學內容有:體育基礎知識(籃、排、足球的基礎知識)田徑類、體操類、球類、韻律體操及民族傳統體育。最關鍵的還是學生中考體育專案的輔導,如何使學生掌握好中考專案的正確運動技術以及挖掘出學生最大的運動潛力是這學期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
五、目的任務
1、掌握基本的體育基礎知識,明確體育鍛煉的作用,在鍛鍊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並不斷鞏固和提高。
2、進一步增強體質,特別是柔韌素質和彈跳素質以及速度的爆發能力。
3、透過體育鍛煉,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自信心,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重點與難點
1、重點是田徑的短跑(包括蹲踞式起跑)與立定跳遠教學和成績的提高。
2、難點是實心球投擲的教學方法研究。
七、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1、隨著學生身體和年齡的增長,可多采用一些對抗性的遊戲。
2、初中生對抗性強,可採用一些教學比賽,以增強學生鍛鍊身體的效果。3:因材施教,分組時採用根據身高分組或按身體素質分組,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運動中享受到鍛鍊的樂趣。
八、本學期考核專案
800米跑和1000米、實心球、立定跳遠。女生再加入仰臥起坐,男生嘗試引體向上訓練。
九、本學期教學進度(見附表,在附表基礎上再於每週穿插加入下列內容。)
第一週-----第三週:體能恢復訓練以及課間長跑的進一步加強訓練,體育專業生的選材與訓練工作
第四周-----第六週:800米跑的有關教學
第七週-----第八週:立定跳遠教學以及測試工作
第九周-----第十二週:實心球投擲的輔導訓練
第十三週:技巧類訓練及測試
第十四周----第十六週:體育創新教學與期末測試
遇假期或意外天氣情況有關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可靈活臨時調整。
初三體育學科教學計劃5
本著“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力爭符合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符合新世紀社會發展的需要,打破傳統的桎梏,跳出陳規舊架,儘量與課程標準接軌,全面貫徹有關指導思想。為了更好地完成這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四法一綱要”為指標,以教學課標為依據,以新課程方案為準繩,貫徹“以人為本,健康第一,注重實際,培養創新精神”的思想;以為了一切學生全面發展學生體育素養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基本出發點,以為了學生的一切為著眼點,深化教研教改,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提高我校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質量。
二、教學目標:
學校體育健康教育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與德智美育相結合,促進身心的全面發展,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基礎。
1、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1)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
2)樹立現代體育意識,把健康與生存學習生活和自身的發展聯絡起來,提高體育興趣和體育比賽的欣賞能力,養成積極自覺參加鍛鍊的習慣。
3)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活潑愉快,積極向上,勇於探索以及克服困難的精神。4)在體育活動中樹立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結協作的意識,能正確的對侍集體的成與敗,具有組織性和良好的人際關係以及勝不驕,敗不妥,鍥而不捨的意志和作風。
2、全面鍛鍊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1)培養學生具有健康體魄,促進身體的正常生長髮育和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發展。
2)提高學生的生理機,增強對自然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與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對挫折的承受力,學會鍛鍊身體的技能和方法,掌握部分體育專案的基本技術,初步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鍛鍊身體。
3、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和技能和方法:
1)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目的任務,
2)掌握體育基礎知識,衛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自我保護,
3)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能初步運用獲得的知識、技能鍛鍊身體,進行自我調控,自我檢測和自我評價。
三、教材分析:
1、教材是遵循“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原則,構建了初中體育與健康理論的教學內容新體系。
2、1)特點:
A、堅持基礎性,
B、突出育人性,
C、體現靈活性。
2)變化:
A、版式圖文並茂,圖文化設計,
B、內容編輯主輔化,
C、專案分類化,
D、理論知識通俗化。
3、教材的構建和選編是以全面貫徹執行教育方針,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主體,體現改革精神,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綜合功能。教材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身心兩方面協調發展,充實反應了國內外體育與健康研究最新成果的內容,讓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生動活潑一發展,使每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得以充分的發揮,另外,新教材在注重加強身體鍛鍊的同時,大量充實擴充套件了體育與健康方面的基礎理論和相關教學內容。
四、基本情況分析:
1)今年的初中學生,身體素質比較差,大部分沒有進行過規範的體育課學習,組織紀律、行為習慣均待形成和規範。
2)是人一生身心發展趨向成熟的轉折時期,身體形態和生理機能將進入發育的高峰時期,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變化。
3)這階段促進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積極的手段就是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使之獲得健康的身體,增強體力和腦力活動的能力,使你獲得心理的滿足和心理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五、具體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深入領會有關精神,全面考查本校的實踐,從實踐出發,認真制訂好各項計劃。
2、堅持集體備課,並結合網路備課,使教研教改深入化,經常化,落到實處。
3、搞好課堂常規管理,重視入學教育,給學生上好第一堂課,切實搞好“形成”教育。
4、搞好群眾性體育活動和娛樂體育活動。
5、認真搞好體育訓練工作,做到有組織,有方法,有計劃,有成果,更要有隊伍的連續性。
6、以課堂改革為鍥機,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研教改水平,搞好課堂常規教學工作,堅持每天60分鐘的業務學習。堅持教研教改,重點改進教法,改善學法,並積極撰寫論文,總結經驗,運用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推廣使用優秀的教學法。
總之:全面鍛鍊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使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方法,認真對學生進行思品教育,培養健康的心理素養,培養創造性創新人才,貫徹現行的教育思想,搞好教研教改,使本校體育教學嚴謹高效,打造體育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