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課件> 活板教學課件

活板教學課件

活板教學課件

  教學目的

  1.瞭解“活板印刷”中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培養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

  2.培養認真閱讀註解的習慣,藉助註解讀懂課文,掌握幾個實詞的義項和用法(限於課文涉及到的)

  3.掌握按事物操作程式說明事物的順序(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即掌握程式順序)

  4.指導程式說明的寫作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簡介沈括和他的《夢溪筆談》

  2.疏通文字並掌握印、火、以、就、為等實詞、虛詞在課文中的用法,完成練習三

  3.瞭解活板印刷的特徵,完成練習一

  教學內容、步驟方法

  一、匯入新課並簡介沈括和(夢溪筆談)。

  指南針、火藥、造紙和活字印刷是我國古代的四在發明,這都值得我們自豪的。活板印刷的發明者是北宋的平民畢昇,記述下他發明的活字印刷的書是沈括寫的《夢溪笑談》。

  關於沈括,請大家讀“閱讀提示”中的有關部分。再補充一點:他是主張變法的,在宋朝王安石變法時,曾做官,積極推行新法。王安石變法失敗,他也受到打擊排斥。晚年定居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的夢溪園。所以他給自己在這裡寫的書命名為《夢溪筆談》。

  關於《夢溪筆談》,請大家讀註解①中的有關部分,這是一部有關歷史文藝科學等各種知識的筆記。涉及的面相當廣。“筆談”可以寬泛地理解為一種文章體裁,每篇都不長,敘事、說明、議論都比較自由。請大家再讀“閱讀提示”中有關《夢溪筆談》中有關“自然科學部分”內容的介紹:“總結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科學技術的成就。”如他在這部書的一篇文章內,記敘了我國陝西富縣出產石油的情況。“石沒”這個詞,就是沈括最早使用的。這是一部非常有科學價值的書,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有關“活板”情況的文章。

  二、朗讀課文。

  學生朗讀時隨時糾正錯誤讀音。如讀音都正確,應予肯定。並強調指出下列讀音:“皆為(wéi)板本,又為(wéi)活板,薄(báo)如錢唇,松脂(zhī)、蠟和(huò)紙灰之類冒之,則以一鐵範置(zhì)鐵板上,持就火煬(yáng)之,字平如砥(dǐ),更(gēng)互用之,木格貯(zhù)之,有奇(pí)字素無務者,兼與藥相粘(zhān),不若燔(fán)土,用訖(qì)再火令藥熔,以手拂(fú)之,其印為(wéi)予群從(zòng)所得。”

  三、疏通文字,細讀註解,讀懂課文。

  (可讓學生在看註解的基礎上譯出全文,教師在難點處予以點撥,為了不分散學生注意力,疏通文字時,不必過多涉及內容和層次的分析。)

  “活板”的“板”通“版”。通假字是文言常見的語言現象。本課中涉及的通假字還有“已後典籍皆為板本”的“已”,通“以”,“已”和“後”連用,表示時間。“若止印三二本”的“止”,通“只”。(通假字知識不必過多涉及,講清本課中出現的通假字即可。)

  “為”字的用法相當靈活,基本義是“做”,要結合具體語言環境靈活翻譯。唐人尚未盛為(做)之,已後典籍皆為(是)板本,又為(創造)活板,每字為(做成)一印,滿鐵範為(作為、當作)一板,未為(認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加強語氣)神速,不以木為(刻)之者,其印為(與“所”字合用或單用,表示被動,“為”在這裡雖是介詞,但要讀成wéi)予群從所得。

  其他“印、火、以、就”等詞的用法均見練習三。“印”字有動詞(例“五代時始印五經”)和名詞(例“其印自落”)兩種用法,學生能結合語言環境知道正確的解釋就行了,不必過多講語法知識。

  在疏通文字正確翻譯課文後,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

  四、指導學生了解活板印刷的特徵在於“活”,完成練習一。

  在完成練習一時,教師強調指出“活板”印刷在於“活”的特徵有如下表現:1。字是活的(“每字為一印”),2。排板是活的(“密佈字印”),3。字犯數目活的(“每字皆有數印”),4。作法是活的(“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正因其靈活,所心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促進了人類文化的發展。我國勞動人民的貢獻可謂大矣,真值得我們自豪!

  五、小結,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複習講過的內容

  2.試作練習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程式順序,完成練習二

  2.指導程式說明文的寫作,完成練習四

  教學內容、步驟和方法

  一、檢查朗讀

  要求讀音正確,句逗處停頓恰當。

  二、掌握程式說明順序。

  (先讓同學討論練習二答案。逐項核對,答案參看教參。然後教師小結,著重講清以下幾點。)

  1.程式說明文是說明文類別中的一種。人們一般按說明物件的內容,把說明文分為實物說明文、程式說明文、事理說明文三類。當然,這三類還是絕對的,實物說明文中也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內容,程式說明文中往往也講事理,事理說明文中也不排除對事物特徵的說明。

  程式說明文的重點是說明做事的程式。它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大的實用性。比如要製作什麼東西,如製作半導體收音機、葉脈書籤、炒菜、煮米飯,進行化學實驗、物理實驗、解剖生物等等,都有個先後順序問題。再如,家裡買了照相機或其他電器,都有個操作過程先後問題。又如,工地的施工,也有個施工的程式問題。總之,從日常生活到學習、實驗、生產,常常遇到做事的先後順序的安排,因此掌握程式說明的知識,具備讀、寫程式說明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程式說明文安排順序的特點是程式順序。程式順序是時間順序中的一種。它的特點是有嚴格的先後步驟,前一步驟是後一步驟的前提,後一步驟要建立在前一步驟的基礎之上。這種事物本身的先後步驟,決定了程式說明的順序。比如《活板》一文介紹了活板印刷的方法。從大方面來說,分為兩在步驟:制板和印刷。制板這一步驟中,又分為製備活字和排板兩個步驟。製備活字和排板中又分為若干小的步驟。不製備活字,無法排板,製備活字,是排板產前提,排板建立在製備活字的`基礎之上的。不排好板,不能印刷,排板是印刷的前提,印刷是建立在排板的基礎之上的。這一做事的步驟本身,就決定了文章說明的順序。如果打亂這個順序說明,勢必造成條理混亂,使讀者抓不住要領。

  3.按照做事的程式來寫,還要適當交代為什麼這樣做和有關問題,一點不交代,會使讀者對做法產生懷疑,缺乏說服力;交代過多,又會喧賓奪主。《活板》一文,就很好地注意了適當的交代。如為什麼不用“木頭”刻活字呢?“木頭”不是更堅固嗎?文中指出“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當然,後來科學發展了,人們又發明了鉛字。但最初為什麼“用膠泥刻字”的道理文章交代得清清楚楚。又如,活字那麼多,怎麼儲存(不用,則以紙貼之,每韻為一貼,木格貯之),有奇字素無備者怎麼辦(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等等,文中都有適當交代。

  此外,文章對板印書籍的歷史,畢昇發明的活字的下落也有簡明清楚的交代(首尾兩段)。

  三、將讀寫結合起來,指導做練習四

  先找出練習四所給短文的順序混亂之處,然後調序。將原文各段標上序號。調整後的段序號碼為:①---③---④---⑦---②---⑤---⑥

  四、將讀寫進一步結合起來,指導寫作程式說明文。

  上面,已講過讀寫程式說明文的重要性寫作程式說明文要注意交代的有關問題。現在,我們試著也寫一篇程式說明文。

  文章昌寫給別人看的,所以寫之前,要道德明確讀者物件和寫作目的。我們寫這篇作文,是要給同齡人(也是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看的,把你做好某件事的過程(還是記敘文)寫下來,教給同齡人也會做這件事。

  參考題目是“作文訓練”中的第3題(介紹——小製作)和第6題(菜,我是怎麼做的)。如能結合你的特長和愛好寫,也可以。如你喜歡篆刻,有這方面的實踐和體會,就寫“教你篆刻”,如你喜歡集郵,就寫這方面的程式說明。

  這次作文的重點是合理安排程式。當然,也要注意使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語言要準確,行款格式合於要求等等。

  需要補充說明的有以下幾點:

  (1)文字不要求很長,五六百字能說清楚的,就不要拉成七八百字。

  (2)嚴格按照做事的先後步驟寫,需要有適當交代的地方(如為什麼要這樣做),可適當交代,要為讀者著想。

  (3)形式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分條列項地寫,一種是不分條列項而直接加以說明。

  為了使同學便於理解,這裡提供兩篇例文,供大家參考。

  [例文一]

  怎樣洗郵票

  郵票,這個小小的方寸之地,包羅永珍,無奇不有,愛好集郵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少年朋友們,在我們的集郵冊裡,雖然的一部分是新票,可大多數還是蓋銷票——用過的郵票吧?在你把郵票從信封上揭下,直到放到集郵冊裡的中間,還有青海省講究呢!首先要看看郵票的品相,有沒有汙點,有沒有皺褶,剪的時候,要把四邊留出半釐米的邊,不然的話,揭時就容易撕壞。然後把剪好的郵票放進盛有清水的臉盆裡,浸泡十五分鐘左右,就可以揭了。如果有的郵票粘得比較牢固,就用溫水澆一下,千萬不能用熱水,因為用熱水一燙,郵票就會掉色,弄髒票面。把揭下的郵票貼在臉盆壁上控一控水,要是郵票的背膠太多了,要用指甲刮掉,粘在盆壁上就不好辦了。待水分稍稍控幹之後,再把郵票一一放到吸水紙上。吸水紙不能用報紙代替,因為報紙個有油墨,會把郵票弄髒。最好用柔軟、吸水力強的白紙。郵票裡的水分完全乾了,就算洗好了。這時你就可以用鑷子把郵票放到集郵冊裡去了。

  集郵,是一件非常精細的工作,就是洗郵票,也得有一番技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