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文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作文教學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作文訓練的思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初一階段透過作文讓學生懂得文章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認識作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初二階段著重進行了記敘文、說明文兩種文體的練習,初三階段增加了議論文的練習。我們要對本學期的作文訓練作一計劃,就需對對九年級上下冊,寫作訓練的內容做一個統觀的瞭解。看看文字為我們設計了哪些內容:
九年級上冊
一單元:透過“雨的訴說”抓住某一季節中突出的感受寫一篇抒情文章。
二單元:練習寫演講稿,分別以“笑對失敗”、“善待他人”、“競爭與合作”為話題;
三單元:在“青春隨想”活動中以話題“兩條腿”寫一篇作文;
四單元:在“好讀書,讀好書”活動中撰寫關於讀書的作文。
五單元:學寫調查報告。
六單元:在“話說千古風流人物”活動中,以“風流人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九年級下冊
一單元:以“土地”為話題,寫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或一首小詩。
二單元:選取一個與小說有關的話題,寫一篇作文(包括小說)。
三單元:以“在社群活動站的日子裡”為題寫一篇作文。
四單元:聆聽一段樂曲或一首流行歌曲,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五單元: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注意立論要有根據。
六單元:以“歲月如歌”為題寫一篇文章,體裁、字數不限。
總結兩冊的作文內容設計。我們瞭解到九年級作文訓練從體裁上有記敘文(側重抒情散文)、議論文、詩歌。從命題形式上有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從數量上:寫抒情性文章3~4篇;寫話題作文5篇;寫議論文1~2篇;寫命題作文2篇。
根據這些內容設計,我們就可以制訂出我們這學期的訓練計劃。
按照這學期的時間,按兩週一次大作文的安排,學生大概能做10篇左右的文章。我們的訓練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體裁上,進行議論文訓練。第二階段,在擬題上,話題、命題等形式上進行作文訓練。
下面我就著重談一下議論文訓練的一點想法。
第一階段:議論文的訓練
它是本學期的我們作文教學的重點之一。我認為議論文的教學和議論文的寫作訓練應同步進行。從培養議論能力的過程看,包括四個訓練階段,即:感性準備階段——初步訓練階段——全面訓練階段——鞏固熟悉階段。
1、感性準備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但是文字又不都是規範的議論文,直接講文字內容,學生很難一下就掌握議論文的基本模式套路,那麼我們不妨在教學中先給學生幾篇規範的議論文。如舊教材中的《談骨氣》《理想的階梯》《想和做》等,讓學生對規範的議論文的結構和思路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2、初步訓練階段。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結合文字設計的寫作內容,做兩次練筆。如九年級上冊中“笑對失敗”、“善待他人”“好讀書,讀好書”等話題。這樣有的放矢,應該能取得比較好的訓練效果。
3、全面訓練階段。全面訓練不是也不可能是鉅細無遺、面面俱到的訓練,而是抓住若干基本點,求其較為牢固地掌握。那麼,我們在講完規範議論文之後,就可以講文字中的《敬業與樂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等文章。增加學生對議論思路隨實際問題的變化而變化的認識。在這一階段我們同時還可輔以簡單的材料作文讓學生練習。
4、鞏固熟悉階段。這一階段也可以根據文字內容,如:九年級下五單元: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600字左右,注意立論要有根據。
在議論文的寫作訓練中一定要指導學生注意:
1、要有明確的論點: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所持的見解或主張。論點必須要正確、鮮明。
所謂“正確”,就是要符合客觀實際,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科學真理;所謂“鮮明”,就是立場、態度要分明,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贊成什麼,反對什麼,都要明白清楚,不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論點有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和論據材料的統帥,也是議論文得以存在的根本因素。議論文的主旨就在論證作者的主張。因此寫議論文,必須要有明確的觀點(即中心論點)。
給材料寫議論文,需要我們讀懂材料,抓住議論的話題或材料中的關鍵詞,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從而確定中心論點。
2、要選好論據,用好論據:
寫議論文,在提出中心論點後,必須使用論據加以論證。論據有兩種:一是事實論據,二是理論論據,無論使用哪種論據,都必須為論證中心論點服務。寫作時要根據觀點的需要,審慎地加以選擇,力求觀點和材料的高度統一。任何材料,即便是典型最突出的材料,如果不能緊緊圍繞所要論述的觀點不是緊扣這個觀點的,一定要忍痛割愛,棄之不用。如寫《學然後知不足》一題,如果引用“歐陽修四歲喪父,家貧無紙,母親用荻畫地教他寫字”這個例子,顯然不妥,因為它屬於勤奮成才方面的典型事例,卻不能成為論證本文論點的'材料。因而寫議論文所選論據一定要與論點一致而且要正確無誤,還要典型、新鮮。
寫議論文,不但要選好論據,還要用好論據,所謂用好論據,就是緊扣中心論點,對所用的事例論據進行分析,對所用的理論論據進行闡述。但很多學生不會用事例,簡單地認為寫議論文就是提出個觀點舉幾個例子就行了。於是在文中出現的常是有“例”無“證”,以“例”代“證”,寫成的議論文是觀點與例子的簡單疊加。比如,有個同學就材料《愛因斯坦的第三隻小板凳》作文,他提煉的觀點是“失敗是成功之母”。文章第一段引述材料,亮出觀點之後,第二段聯絡實際展開議論時,舉了以下事例:
① 愛迪生髮明電燈經歷了無數次失敗,最終成功。
② 二戰中美國海軍在珍珠事件中遭日本重創,後來反敗為勝。
③ 哥白尼等人堅持以太陽中心說經歷數次挫折,最終還是被人世人認可。④英國名將威靈頓,在和拿破崙的較量中被打敗,後來又重新振旗鼓,在滑鐵盧一役打敗拿破崙。
⑤ 有同學在做數學題遇到難題,反覆思考,終於解出了這道題。
整篇文章不足600個字,中間論證竟用了5個事例,這5個事例敘完之後,基本未做任何分析,就用“由此看來……”結束了文章。這篇文章乍一看似乎論據充足,而實際上只是簡單羅列了一堆鬆散的材料,沒有找出事例隱含的道理或規律,也就是說這個學生選擇了論據,但未用好論據。
針對學生事實論據選好後,無法說理的現狀,教者應選擇幾種適合學生水平的分析方法,進行強化訓練。
① 例後評價法,即對所舉事例圍繞論點進行評論;
② 正反對比法,即舉一例再舉相反例子,以形成正反對照,然後再加一兩句分析的方法;
③ 反向假設法,即舉例後再向相反方向作假設的方法。
學生掌握了這三種方法後,就能擺脫論點、論據無法有機結合的狀況。
3、要合理安排論證的結構。
議論文一般是由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這三部分構成的。論點、論據、論證是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一般放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即提出問題——引論部分。如《談骨氣》一文,開頭直接提出“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這一中心論點;有時也可在文章中間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如《事事關心》一文,從對一副對聯分析中提出“既要關心政治,又要致力讀書,兩方面要緊密結合”這一中心論點;也有的中心論點是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歸納總結得出來的,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就是在文章結尾部分歸納得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一中心論點的。論證的過程主要安排在分析問題——本論部分。論證的過程根據需要,可以並列從不同角度來論證,即並列式結構;也可以逐層深入地進行論述,即遞進式;也可採用總分式、對照式等。不同型別的文章又有更為具體的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寫給材料的議論文,應該注意在論證過程中使用所給材料,其行文結構大致如下:
① 概述材料;
② 提出本文的論點;
③ 分析所給材料(緊扣論點);
④ 聯絡生活實際論證(緊扣論點);
⑤ 總結(緊扣論點,照應所給材料)。
這種模式與我國文章的傳統寫法——起、承、轉、合不謀而合。運用範圍相當廣泛,可用於讀後感、觀後感、影評等,掌握這種模式對學生來說是不無裨益的。
第二階段:在擬題上,話題、命題等形式上進行作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