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生物教學計劃模板合集五篇

生物教學計劃

生物教學計劃模板合集五篇

  光陰如水,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該寫為自己下階段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教學計劃了,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份精彩的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計劃5篇,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教學計劃 篇1

  在認真學習《課標》、通讀教材、初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備好課》專題的內容要求,本人認真制定七年級生物學科教學計劃,內容包括:學生情況分析、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欲達到的教學目標、採取的措施及教學進度等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2)和(10)兩個班,共有學生113人,大部分同學們課堂發言積極主動,求知慾強。也存在一小部分學困生,作業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總體來看學生們正處於對人體生理和性問題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對於本學期生物學學習內容應該興趣比較濃厚。在這學期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生物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

  《生物學》下冊僅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單元的七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來。教材透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技能訓練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的個體發生和發育,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和衛生習慣的養成以及認同優生和優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這部分的教學透過多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的食物來源於環境,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以及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本章重點是透過例項分析、模擬探究和擬定計劃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類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第一章人的由來。從人類的起源講到人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調控,全部內容一線貫穿,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知識完整。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食物中的物質和能量是人體細胞物質和能量的來源,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要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細胞利用,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力求將人的營養問題始終與周圍環境相聯絡,以便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生物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培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資料的技能。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反思。資料分析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從教材裡“部分食物一般營養成分表”中獲得或者從教材的插圖中獲得。這就說明了獲取資料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就告訴學生圖表、插圖、資料等都可以作為資料運用在分析活動中。技能訓練著重培養學生解讀圖表和資料的能力,使解讀圖表及資料的能力的訓練貫穿在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

  第三章人體的呼吸。食物、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本章內容包括“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和“空氣質量與健康”三節。第一節簡要介紹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透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節主要了解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細胞的問題。第三節則是主要明確空氣質量與健康的密切關係。

  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透過前面三章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人從生物圈中獲取了食物和氧氣。但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氧氣被人體吸收後,怎樣才能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並被細胞利用呢?組織細胞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是怎樣運離細胞的呢?這就需要運輸這些物質的結構基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材順理成章地安排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章。同時,也為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學鋪墊。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血液、血管、心臟和輸血與血型4節,每節知識相對獨立。血液有獨特的組成成分和相適應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臟都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這三節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有利於學生對血液迴圈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第四節還特意地把與現實生活關係密切的輸血和血型作了介紹。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有關輸血和無償獻血等知識,並透過介紹無償獻血,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出”側重於從尿液形成的生理結構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學內容。第二節“人糞尿的處理”是從生物圈角度引導認識人體產生的糞尿排入到周圍環境中,將對環境造成汙染,增強環保意識。

  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本章的教學內容首先從人體對外界資訊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以及耳和聽覺,然後才介紹神經系統的組成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最後介紹激素調節。本章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實現神經調節;第二部分是人體透過內分泌系統實現激素調節。

  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其生存和發展一直與自然資源緊緊相依。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自身的生命活動,還包括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並且後兩者的影響更大。

  三、欲達到的教學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知道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瞭解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瞭解人的各種生命

  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著,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透過觀察與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透過測量獲取資料,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資料的技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結合科學發現史、科學家的故事和具體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設、如何作出假設、設定重複實驗以減小誤差、用工具測量的必要性、五點取樣法、數學推演算法等。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科學實驗的重大意義;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隨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斷改善,對某一問題的認識,不斷有新的發展和新的觀點出現;認同科學是實事求是的;使學生進一步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優秀品質;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並規範自己的行為,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採取的措施

  1.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的落實,並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4.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5.倡導探究性學習。

  6.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7.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8.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想聽並聽懂。

  9.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10.管好班級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五、將德育工作滲透於教學中

生物教學計劃 篇2

  一、高一學期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瞭解這些知識在生活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蒐集技能、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初步瞭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二、高一學期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必修),包括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這幾部分。學期的內容主要包括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結構,細胞的代謝,細胞的增殖,細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五部分。具體內容分析:

  1、本部分內容是以細胞為主線,其中細胞學說建立過程以及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是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關注。

  2、組成細胞的蛋白質、核酸、糖類、脂質等有機物的結構和功能,以及水和無機鹽的作用,這些是後續學習的基礎。在本部分內容中,蛋白質和糖類是重點內容,教學中要重點突出。

  3、在教學時,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而ATP和酶、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都與化學知識相互滲透,結合生產實踐,瞭解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原理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有關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的過程,教學時不要過深、過難。

  4、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特徵是這部分內容的重點。同時,要切實把握好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三、高一學期教學重點與難點

  細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既是前面所學細胞內容的延伸,也是理解生物體生長髮育、遺傳變異的基礎和前提。其中細胞分化,高度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全能性,細胞凋亡的含義,癌細胞的特徵及細胞癌變的原因等內容是教學重點。包括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物與環境、人與生物圈的基礎知識。教學重點是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生物和環境的關係以及人與生物圈的和諧發展。

  四、高一學生情況彙總

  1、在教學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要對與高中課程銜接緊密的初中知識作適當補充。

  2、現在的教材為了體現課程理念,要學生主動從教材外的資源中獲取知識,如網路、教材光碟等,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條件所限,就不得不依靠老師從課堂中得到補充。切實關注學生的情況,及時做出策略。

  五、高一學期教學措施

  1、靈活機動地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並且注重與生活實際、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新成果相聯絡。

  2、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

  3、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4、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

  5、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6、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瞭。

生物教學計劃 篇3

  分組實驗與探究: 實驗記載

  1、飼養和觀察蚯蚓

  2、動物的繞道取食(課外探究)

  3、螞蟻的通訊(課外探究)

  4、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

  5、製作孢子印

  探究模擬酸雨影響植物種子的萌發

  探究問題:酸雨對植物種子的萌發有沒有影響?

  探究假設:酸雨對植物種子的萌發有影響

  實驗步驟:1)用食醋和清水配製模擬酸雨,並用pH試紙測定pH約等於5、4、3、2。2)取5個相同的培養皿,並標號,在培養皿中放入吸水紙,分別用清水,pH為2、3、4、5的模擬酸雨溼潤吸水紙。3)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青菜種子500顆,每個培養皿中放入100顆。4)一段時間後,觀察種子萌發的數量

  探究結論:酸雨對植物種子的萌發有影響

  其餘試驗:調查自己的環境保護意識、討論人口增長趨勢、聽力測試、調查中學生近視的成因和對策、調查每天的睡眠時間、測定學習時間、膝跳反射、脊髓的結構(標本)、調查糖尿病的發病率、調查居住地人糞尿的處理方法、討論尿液的形成(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過薄薄的腎小球毛細血管和腎小囊壁進入腎小囊內,形成腎小囊內液,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過程是腎的過濾作用)、討論人體能量的供給、探究運動對心率的影響、調查食品安全、觀察小腸結構

  手皮膚的觸壓覺

  探究問題: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相同嗎?

  探究假設: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實驗步驟:用筆的尖端刺激手的各個部位,看看各個部位的反應快慢情況

  探究結論: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育的影響

  步驟:1)將兩個相同的水槽編成甲乙兩組。兩組均放入20xxml河水,並各培養10只同種、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組每隔一天加甲狀腺激素5mg,持續5次;作為對照,乙組不加甲狀腺激素,其他培養條件相同。每兩天換1000ml水,每天喂幾粒飯或少許熟蛋黃粉和少許切碎的菜葉3)結果如下

  後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前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時的平均體長/cm

  甲組 4 7 26 0.7

  乙組 5 9 37 1.3

  觀察腎的結構

  步驟:1)將一個完整的豬腎置於解剖盤中,先觀察腎的外形和顏色(外形似菜豆,內側凹陷,紅褐色),再用手捏捏(表面光滑,手感柔軟),問一問氣味。

  2)使用者解剖針將腎縱切,觀察內部結構。

  3)用顯微鏡觀察腎單位的玻片標本。

  探究呼吸時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變化

  探究問題: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有變化嗎?

  探究假設:人體呼吸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有變化(撥出氣體比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多)

  實驗步驟:1)將澄清的石灰水倒入兩個燒杯,標號1、2。

  2)用塑膠管向1號燒杯的石灰水裡吹氣。

  3)將塑膠管插入2號燒杯的石灰水中,再將洗耳球的吹嘴對準塑膠管的管口,然後用手擠壓洗耳球,將空氣吹入石灰水中。(1號比2號渾濁)

  探究結論:撥出氣體比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多

生物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經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本事、學習本事和解決問題本事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職責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本事,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冀教板(七年級上冊)。

  三、具體措施:

  1、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我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貼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進取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資料,採用多種不一樣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供給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經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本事,實際動手本事,分析本事。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資料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本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異常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本事的培養。要經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5、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6、按學校要求進取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生物教學計劃 篇5

  為了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加強教育裝備管理,我校將紮實開展實驗教學工作,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目標,採取多項有效措施,並做好計劃工作。

  一、實驗教學指導思想

  透過實驗,為了使學生有效地掌握生物學知識、學習現代科學技術所必需的基礎生物知識,培養初步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生物實驗教學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科學實驗能力與提高學生科學實驗素養,運用知識的綜合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

  二、具體工作

  1、明確職責、制定好管理制度

  以生物組長為首,組成由組長、生物學教師及實驗員為單位的團隊,針對每次的實驗目的、過程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及時做好準備工作,並對每次實驗進行總結。

  2、穩定開展實驗教學工作

  為提高實驗教師的業務素質和管理水平,學校每年都加強對實驗教師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有實驗室規範化管理、實驗技能規範操作等。

  3、及時做好準備工作

  學期初、期末各進行一次帳物校對,做到兩者相符,並做好有關的報損記錄。平時經常檢視實驗儀器和實驗用品,能修的及時修理,不足的及時購買。

  4、完善實驗教學結構、探索教學新模式

  針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缺乏創造性、沒有思考的時間,將嘗試運用“生命化課堂”的新理念來進行探索實驗教學,提倡自制教具與改進教具,鼓勵學生參加自制教具的活動,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節省經費。首先由教師在課前向學生公佈題目,其次學生根據所學過的知識,自行設計實驗方案,經師生討論,由學生在實驗室獨立完成實驗,最後得出結論。

  5、加強實驗教學,積極準備實驗,強化操作訓練

  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有效的組織、監督、準備、指導等項工作,力爭讓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學生實驗。在做好課內實驗的同時,合理安排時間,認真組織好學生,指導學生做好課外實驗,實驗室定期向學生開放,使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得到充分鍛鍊,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動腦能力大大增強。從而充分發揮實驗室的功效,有力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三、實驗教學進度

  按學校統一進度教學

  四、具體措施

  1、制定出本學期實驗教學進度計劃,並寫明實驗目錄,寫明實驗的日期、班級、節次、名稱,教學中按計劃安排實驗。

  2、任課教師須將實驗通知單提前送交實驗室,實驗教師必須將每個實驗用到的儀器、藥品以及其他有關事宜提前準備好,做到有備無患。

  3、合理安排實驗課,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創造條件。

  變實驗大班上課為小班。實驗課實行小班上課是最佳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人數少可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地參與實驗,也使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指導更多的學生。教師可以邊講解實驗邊演示,並請部分學生參加演示,其他同學觀察並給予評論,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學校給予必要的支援

  1、按期配齊實驗所需要的儀器裝置。

  2、為實驗室提供適當的經費,以購買實驗過程中的相關耗材。

  3、應將實驗教學考核和實驗教學檔案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考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