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關於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13篇)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關於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通用13篇)

  時間過得飛快,為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麼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絡。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四年級小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閱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透過這三大主題激發著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並恰當地利用資訊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創新型人才已經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素質教育的理念告訴我們打破學校以往的封閉性,引導學生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學習已是必然的趨勢,因此,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透過親自參與、親自實踐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的一般年齡是9--11歲,玩性較重,處在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在小學教育中正好處在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生理和心理特點變化明顯,他們開始懂得生活中的一些道理,對事物的模仿性強,尤其是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培養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同時,四年級孩子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心理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雖然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極其有限,社會交往經驗缺乏,經常會遇到很多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

  是不安的開始。如果經過正確的引導,孩子可以安然度過這個不安的時期,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學習的旅途中將會實現一次具有人生意義的深刻轉折,從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三、本學期的主要工作

  本學期共有20周,除去節假日和學期的首尾周外,其實約共有14周即28節綜合實踐活動課。因此這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我打算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首先,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開展一項課題研究活動;其次,根據實踐活動的體驗開展相關經驗和體會的彙報與交流活動;最後,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工作,爭取做到盡善盡美、有始有終!

  四、活動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透過各種方式的研究性實踐學習活動,學會分析問題並探索研究的方法,樹立合作意識,從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蒐集相關資訊和對資訊的整理、應用能力。

  過程與方法:

  瞭解科學探索的一般過程,從中獲得親身探究的經驗和體會。讓學生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調查的方法和過程,懂得對資訊進行分析與處理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瞭解實施課題的相關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並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達到共同進步。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具體工作安排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擬定為一個長線活動,在長線活動的設計思路上我遵循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指導原則,讓學生自主活動。

  長線活動:我們村的綠色蔬菜

  1、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意義。

  2、瞭解學生對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在想法。

  3、指導學生根據主題分解出切實可行的子課題並形成合理的活動小組。

  4、指導學生制定活動方案和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安排,保障活動的順利實施。

  5、指導學生根據活動計劃開展小組活動。

  6、引導學生開展好討論、交流等彙報活動,做到相關資訊的及時疏導、反饋以及分享。

  7、指導學生做好相關資訊的收集和整理。

  六、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方式應採用多元性評價。教師可根據學生在活動中面對困難的態度、處理問題的的方法、與人交往的技巧、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成果展示的創新等等進行注重過程性的評價。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也可以透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等互評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價。總之,評價的目的在於激勵孩子,帶給孩子成長的自信以及學習的樂趣。

  任何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只要老師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獨到的眼光去發現並學會合理地把它放大,讓孩子從中找到自信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那我們的教學才會具有生命力!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一定的瞭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

  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級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動的天性仍表露無疑。對待學習的意識不強,不會主動學習,需要教師多方面引導,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習慣和學習的方法。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大部分比較優秀,個別學生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活動目標

  透過自制果蔬飲料,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體驗動手操作及與人合作的快樂。透過對火災的初步瞭解,探究發生火災自護、自救的方法。透過走進廚房,體驗勞動的樂趣。透過對紙杯的再創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

  三、活動措施

  1、紮實認真地學習和實踐新課標,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課堂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後續發展打好基礎。

  3、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透過提煉,創設學生樂見的生活情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並將課堂和生活很好地連線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努力建立快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輕鬆開心地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讓學生透過實踐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體驗的活動。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相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安全教育、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要注重開發社群資源,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注重獲取學生經驗,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知識,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知識,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樂,激發和培養學生髮現、提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合作學習和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和完善學生人格,形成一對學生。

  三、活動:

  選擇和組織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開展活動:

  學生與自然的關係

  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係。

  學生與自我的關係。範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的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談論你在家庭和班級中角色。

  (2)簡單描述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愛好和特長。

  (3)時刻保持個人清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習慣,維護學校的秩序和整潔。

  (4)經常參加洗衣服、做飯、洗碗、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瞭解一般的生活禮儀和普通的相關表現。

  (6)瞭解他們與家庭和社群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他們的角色。

  2、社群服務中心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和支援系統,幫助自己和他人。

  (4)瞭解相關的社會行政機構及其職能,瞭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閒和探險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規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閒活動,逐步學習戶外生活的生存能力。

  4、人際關係和交流活動。

  (1)講述你與家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講述自己與人相處的經歷。

  (3)參加各種小組活動,瞭解自己小組的特點,樂於表達自己,樂於與他人交流,養成互相關心、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和學校周圍的環境,瞭解環保與自身的關係。

  (2)討論環境變化和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5

  一、形勢分析: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確定單位活動的主題和模式,在具體活動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二、總體目標的實現:

  1、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溝通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2、使學生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搜尋、分析和處理資訊的方法、研究、探索和實驗驗證的方法;

  3、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的個性,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實施措施:(包括教學措施、評價措施、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等。)

  1、強調開放性,儘量增加容量,讓學生舉一反三。

  2、注重知識與興趣的結合,透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成績和表現,對他們的優勢、學習態度和進步進行多樣化和多樣化的評價。

  4、積極探索各種體現學科特色的實施模式。溝通與引導緊密結合,相互滲透,靈活運用,大膽走向社會,走進社會進行社會調查。

  5、爭取各方面的支援,打破學校的界限,爭取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充分利用社會和家庭資源。更多的和少先隊的活動,班主任的活動,學校的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以綜合的角度看待問題,充分發揮作用。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透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資訊科技、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著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透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我們將始終著眼於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踐為主要環節,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透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二、課程目標

  1、透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和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3、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使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背景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

  四、研究內容: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內容的多樣性,這一課程形態的目標特點及我校實際情況,綜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主要圍繞“愛我祖國,愛我家鄉,愛我社群”這一主題開展綜合活動課程,並恰當處理好新生成的目標和新的主題。

  五、具體目標:

  1、學生透過對周圍環境的考察、調查、訪問等認識人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增強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絡。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群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旨在培養學生的公共意識和愛心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群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學生了解社會上的許多職業分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3)瞭解與認識現代生產和勞動技術,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4、發展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1)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制定獲得方案,並組織實施;

  (2)形成自主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開展問題探究,體驗探究過程,對感興趣的自然問題、社會問題和自我問題進行深度探究;

  (4)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形成問題意識,發展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5、認識家鄉,透過對家鄉地理、人文、風情、民俗、土特產、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的調查,學生對家鄉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六、實施措施

  1、以融合的方式設計和實施四大指定領域

  根據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2、把資訊科技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積極運用網路技術等資訊科技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3、整合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要打破教室的界限,把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4、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

  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七、活動評價:

  1、方案卡與評價表展示

  2、舉行一次現場展示會,評選“先進小組”

  3、專案作業展示

  4、手工製作資料收集展示

  5、撰寫總結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8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四年級(1)(2)(4)三個班級同學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401班共有同學們48人,402班共有44個同學們,403班有同學們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同學們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同學們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透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同學們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專案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小同學們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小同學們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專案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同學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透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透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透過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透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同學們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同學們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同學們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同學們發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同學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同學們學習方法。

  6、指導同學們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同學們發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9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該學期四年級上冊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我教學,為了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按時教學完成《綜合實踐與創新活動》內容,現特擬以下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在學習濱城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的基礎上,結合我校課程建設,圍繞“三條線、四大領域及非指定領域”的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推進課程改革以及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二、班級情況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65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2人。該班總體情況良好,班內大多數同學學習態度端正,遵守學校規章制度。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和集體榮譽感。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但也有些學生學習懶散,上課紀律差,這就要我們教師多花點心思在這些學生身上。

  三、活動內容:

  《誠信,我做起》、《保護眼睛,防止近視》、《低碳生活從我做起》《歡歡喜喜中國年》

  四、活動目標:

  1、透過《誠信,我做起》活動課的開展,以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誠信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資訊收集能力,激發學生從小樹立誠信意識,將誠信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2、透過查閱資料,請教家長,老師知道用眼衛生的習慣,合理膳食可預防近視的原因,以及做眼保健操的好處,總結實踐收穫,並提出《保護眼睛,防止近視》的倡儀書,指導低年級同學進行用眼衛生。

  3、知道低碳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提高在現實生活中實踐低碳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調查統計、參觀、蒐集和分析處理資料、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瞭解倡導和實踐低碳生活的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宣傳和實踐低碳生活的熱情,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

  4、透過《傳統節日》活動課的開展,使學生能正確認識文化的全球化,使學生更加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激發學生探究傳統節日的研究興趣。使學生了解關於節日的基本知識,培養他們勇於實踐,敢於探索的科學研究精神。

  5、透過學生親身實踐,學會在實踐中探究,增強學生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透過圖書和上網等渠道收集有關資訊,並對收集到的資訊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能力。透過小組自主參與活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使學生學會分享共同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五、教學措施

  1、注意加強現場教學,教師要認真備課,選好地點,透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操作示範,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並注意提供學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機會。

  2、加強與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聯絡,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到校外參觀調查,既開闊學生視野,又在活動中培養實踐能力。

  3、採取集中課時和分散課時,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綜合實踐活動。

  4、注重組織好活動,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做好活動過程、結果的`記錄。

  5、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

  6、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專案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0

  一、年級的基本情況:

  四年級學生有一定的實踐能力,但不瞭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因此,他們應該逐步培養一些探索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有趣的活動話題,在小組學習中儘量與學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潛力。

  四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使其具備一定的溝通合作、觀察分析、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資料問題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動等良好的人格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動目標:

  透過調查討論,開展專題活動,瞭解學習行為的含義和良好學習行為對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性,從而引導自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透過調查、訪談、查閱資料、實踐操作。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多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透過實踐學習,讓學生融入社會公益活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和關愛他們。

  透過調查身邊的民間活動,可以瞭解家鄉的產品和悠久的歷史,瞭解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透過調查和訪談,學生可以初步瞭解人與計算機的關係,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強學生合理使用計算機的意識。

  透過防火知識和開展防火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防火意識和在危急情況下為自己和他人採取正確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動評估: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應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各方面的個體表現。我們不僅要關心學生學到了什麼知識,掌握了什麼技能,還要關心學生情緒、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變化,學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和合作活動。要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自我反思和評價”自己的各種表現,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在現有水平上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和個性化表現,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有學習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活動流程,熟知整個活動操作。

  2、努力創造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創造和收穫。

  3、利用現代媒體提高學生的課堂教學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1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了一年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經過了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地完成,而且比較配合老師開展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這個年級的學生對於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比較好,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年級學生分有七個教學班,我負責一至五班,五個班的學生各有特點:二班、三班整體動手能力偏低,準備物品經常不能很好的到位,而且小組分工合作也有待提高,四班最活,學生參與意識強,對活動的準備、參與、合作都有很好的表現,五班的同學基礎稍差,對於理解問題、探究問題和別的班有一定差距,從總體來看四年級的全體同學都對課程的特點和活動的形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樂於參加活動,能夠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不斷探究新知。有效的活動使他們具備了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親近並探究自然,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會問題的習慣,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初步養成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選擇和獨立作出決定的意識和能力,養成勤奮、積極地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注重實踐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

  2.走向社會,開展活動的方式方法。

  3.組織有關的活動素材。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適合本校實際的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可行的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多渠道的獲得更多的知識。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學生有展示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教學活動安排:

  一、怎樣查閱資料…1課時

  二、學會整理資料…1課時

  三、關注生活垃圾…3課時

  四、迷人的秋天……2課時

  五、學做家常菜……2課時

  六、插花藝術5課時

  七、走進社群……2課時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2

  一、課程目標:

  總體目標:開發學生智力,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象棋因為著法多變,趣味性強,對於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有很好的效果。智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其核心是思維力。兒童在下棋的時候,手、眼和左、右腦同時運用,促使兒童思維受到了反覆、有效的鍛鍊,從而增強了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敏捷性,促使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學生髮展目標: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象棋的內涵有其獨到的教育功能。它能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孩子謙虛樂觀的精神。良好的棋風能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獨立思考能力,正確地估計自己和對手;棋局的勝負可以使學生養成勝不驕、敗不餒,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簡言之,下棋能改變學生的性格、脾氣,鑄就積極奮發的向上精神,並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為習慣,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

  現在的小學生,獨生子女很多。下象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其一是能有效地幫助獨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因嬌生慣養,缺少面對挫折和失敗的心理等造成的弊端。其二對克服大多數獨生子女交往能力差,孤僻倔強,不合群等心理缺陷有很大幫助。

  教師發展目標:使教師及時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和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積極開發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課程理論,實現角色轉變,具備科學的課程意識、嫻熟的課程開發藝術、精誠合作的精神,促進專業水平的提高。學校“棋類校本課程”的發展目標:學校既是教師專業生活的場所,又是教師棋類領域拓展的地方。既是學生求知的陣地,又是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以“學校特色的形成”、“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專業的成長”為目標。為此,我們回龍觀第二小學要將象棋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作為促進教師棋類專業拓展、弘揚學生繽紛個性的平臺,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提升。

  二、開發宗旨:以棋育人以棋修身以棋養德三、課程內容:

  切磋:以棋藝相近的小棋手相互對弈為主背誦:輔以背誦象棋十絕,象棋諺語,象棋歌謠。

  講述:尋找象棋名手的相關故事講給學生,激發象棋的興趣評價:推廣“互動式、鼓勵性”的評價方式,進行學生自評、互評、小組評、教師評、家長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

  三、課程組織:

  (一)開設時間:利用學校每週安排兩課時。

  (二)本課程分為:中國象棋歷史與文化簡介、象棋入門、戰略戰術等三部分。

  (三)開展培訓與研究活動

  1、組織教師實踐學習,更新教育觀念。

  2、蒐集、提供資訊資料。

  3、組織象棋教研活動。

  4、階段性小結和經驗交流。

  四、課程實施建議:

  1、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驅力。因此,要堅持把激發學生興趣貫穿於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定期組織學生對弈,指導上網瀏覽經典文化和欣賞棋藝藝術作品等。

  2、學科滲透——各學科要根據學科特點,結合象棋文化的內容,在教學中滲透象棋文化。象棋活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下棋,而且也促進了學校的德育建設,使師生感悟到“人生如棋”的道理。

  “人生如棋,有順境也有逆境。順境時,切不可得意忘形;逆境時,絕不可輕言放棄。”

  “人生如棋,走好每一步,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人生就是一盤棋,然棋可覆盤,覆盤再搏,機會又有。而人生卻不能常常覆盤,從頭來過。因而人生之棋,還是謹慎一些好!”

  “人生就像下棋,每一步都要走好,既要考慮到現在,又要考慮到將來。”“下棋要眼觀六路,全盤思考,步步為營;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做一件事情,要目光長遠,想清楚怎麼做後,才能踏踏實實地做好這件事!”

  “32只棋子給我的啟示:要想獲勝,就要充分發揮每隻棋子的作用,也就是說要‘團結’;要想獲勝,就正如學校的校訓一樣:認真‘走好每一步’,人生也是如此。”

  學生領略了中國象棋文化的精粹,學校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專注、條理、嚴密和敏捷,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陶冶了學生的情趣,提升了人格品格。

  3、開展系列活動:

  1、每學期開展一次“象棋對弈”大比拼活動。

  2、每學年參加區級學生棋類比賽。

  五、課程內容:

  1、中國象棋歷史與文化簡介透過向學生介始中國象棋的歷史發展以及“棋人棋事”,讓學生初步感悟中國象棋的文化魅力。同時,為學生樹立榜樣,激發興趣。

  2、象棋入門讓學生初步認識中國象棋,掌握基本方法,結合實戰訓練加深認識,提高水平。

  3、簡單的戰略戰術本部分透過例項分析,讓學生感悟,提高棋藝,開發智力。同時,透過實戰訓練切實提高臨場應變能力。在訓練中,滲透貫穿育人思想,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

  小學四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篇13

  一、基本情況分析

  四年級學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及製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本學期的短線活動內容是心靈驛站、親近自然、健康快車、社會頻道、製作天地。長線活動是普通話.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素質,開發人的潛能,使學生得到全面的、和諧的、充分的發展為宗旨,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進而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總之,透過各種途徑和有效的實踐方法,使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提高,使新課程健康、快步的發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總目標: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自學、自理、自護、自強、自律等“五自”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具體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資訊科技、勞動技術、社群服務、探究活動等一些基本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學習理論,明確目標

  組織教師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叢書《綜合行學習的理論和實踐》和《新課程標準解讀》。繼續保持每週的學習討論活動,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一步學習理論,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斷完善綜合實踐活動,逐步形成比較完整規範的校本課程。

  2、創設情境,產生課題

  在教學中,每位教師要根據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創設問題的情境,播下問題的“種子”,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產生研究的慾望。激發學生對自己生活中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進行觀察、發現和思考,制訂活動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對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認真鑽研,做到心中有數。

  3.開發資源,實踐體會

  一是開發學校資源,如開放圖書室、閱覽室;重視資訊科技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二是開發社群資源,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村居進行採訪、調查,聘請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4.積極反饋,實施評價

  這學期我們要繼續作好材料袋的收集整理,尤其是在“評價”這一塊,使綜合實踐活動贏得家長和社會的支援。評價從四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指導老師評價或社會評價、家長評價。這種評價為學生與教師提供一種“自我反思”的“參照”,讓學生和教師根據這種反思性評價“標準”自主描述,來達到評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