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通用6篇)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四年級下冊第62面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及兩點間距離的含義,並在操作、觀察、歸納等活動中發現、理解三角形中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特性。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觀察、歸納的能力。

  3、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理解兩點間的距離。

  1、出示三角形ABC:從上一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性?

  2、三角形裡藏著的知識還多著呢,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三角形。

  3、從A點到C點,可以怎麼走?相同速度時走哪條路更快到達C點?

  4、如果增加一條從A點到C點的線,還是AC最短嗎?

  5、你怎麼證明?(可以測量)

  6、從比較中你能得出什麼結論?(即兩點間線段的長度最短,線段的長度就是兩點間的距離。)

  7、再來觀察三角形ABC:能用算式表示AC短於另一條路嗎?(AB+BC﹥AC)如果要從B到C呢?AB+AC﹥BC嗎?AC+BC﹥AB嗎?是不是三角形中兩條邊相加都會大於另一條邊呢?下面我們重點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紙條,從中選擇三根紙條,拼拼看。

  ⑴證明要用資料說話,你打算怎樣做?

  ⑵拿出紙條後在自由本上記錄三根紙條的長度,然後拼拼看,能拼成就在剛才記錄的旁邊打上對鉤。

  ⑶學生開始拼

  ⑷學生彙報,並板演拼的過程。

  ⑸師記錄(可以拼成的有:

  ①15釐米、15釐米、15釐米,

  ②15釐米、11釐米、11釐米,

  ③15釐米,11釐米,8釐米,

  ④8釐米、7釐米、5釐米。

  不能拼成的有:

  ①15釐米、8釐米、7釐米,

  ②15釐米、7釐米、5釐米。)

  2、觀察:能拼成三角形的三根紙條是否符合我們剛才的猜想?

  ⑴學生觀察並計算

  ⑵全班彙報交流

  ⑶從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即:三角形裡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⑷再來觀察另外兩組資料,為什麼不能拼成三角形?學生觀察思考。

  ⑸同桌交流。

  ⑹全班交流。即:三條邊中若有兩條邊的和小於或等於第三邊,就圍不成三角形。所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了三角形的三邊關係,就是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判斷下面各組中三條邊能否圍成三角形。單位:釐米

  ⑴9、7、6

  ⑵8、5、3

  ⑶20、15、7⑷17、8、8

  ①學生判斷

  ②交流判斷的結果及判斷的方法

  ③從剛才的交流中同學們發現,要判斷三條邊能否圍成三角形,其實只需要判斷什麼就可以了?

  4、小結:同學們透過提出猜想,操作驗證並歸納,我們發現了三角形的另一個特性,就是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而猜想、操作、驗證、歸納能都是學生數學的重要方法。

  三、練習

  1、在能圍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對鉤。單位:釐米

  ⑴3、4、5

  ⑵3、3、3

  ⑶2、2、6

  ⑷3、3、5

  學生判斷後全班交流。

  2、用下面的6根小棒,你能擺出幾種三角形(單位:釐米)

  2、2、5、6、6、6

  ⑴學生獨立思,並記錄

  ⑵全班交流。

  3、現在有兩根小棒的長度分別是8釐米和10釐米,請問另外一根小棒的長度可以是多少釐米?最大呢?最小呢?你是怎麼想的?

  ⑴學生思考

  ⑵全班交流

  ⑶討論方法

  四、評價反思

  1、今天我們研究了什麼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

  五、作業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能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獲得成功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

  難點: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教學過程

  Ⅰ、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認識了三角形,誰能來告訴大傢什麼是三角形麼?

  生: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師:講得很好,也就是說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所圍成的。那麼是不是隻要有三條線段,我們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是(有些答不是)。

  師:現在同學們從老師發的5根小棒中選出3根,看看是否能圍成三角形?好,開始。(板書:不能圍成三角形能圍成三角形)

  生:擺一擺(上臺展示)

  師:任取三根小棒,有時能圍成三角形,有時卻圍不成三角形,那麼圍成與圍不成,跟三角形的什麼有關係呢?

  生:三角形的邊。

  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三角形的邊有什麼樣的關係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板書:三角形邊的關係)

  Ⅱ、自主探究,提煉規律

  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探究活動,請齊讀操作要求,開始!

  生:進行實驗並完成表格填寫(教師進行指導)

  組別小棒的長度能否圍成三角形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大小關係

  13583+5○8;3+8○5;5+8○3

  245104+5○10;4+10○5;5+10○4

  33453+4○5;3+5○4;4+5○3

  458105+8○10;5+10○8;8+10○5

  師:坐好。大家認為有哪幾組是圍不成三角形的呢?

  生:前兩組。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生1,你發現的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係是什麼?

  生1:3+5=8,3+8>5,5+8>3(課件展示:3、5、8,圍不成)

  師:很棒,我們繼續來看第2組

  生2,你發現了什麼?(教師手指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係)

  生2:4+5<10,4+10>5,5+10>4(4,5,10,圍不成)

  師:為什麼這兩組的小棒圍不成三角形呢?

  生:3+5=8,4+5<10(或有兩條邊的長度的和沒有第三條邊長)

  師:說得很好,也就是說兩邊之和小於或等於第三邊,所以這三根小棒圍不成三角形。(板書:兩邊的和≤第三邊)

  師:那圍成三角形的就是3、4組了,對吧?

  生:對。

  師:生3,你發現的兩邊之和與第三邊的關係是什麼?

  生3:3+4>5,3+5>4,4+5>3看第三組的課件演示(3、4、5,圍成)

  師:這個呢?

  生3:能圍成,5+8>10,5+10>8,8+10>5

  師:回答得非常棒,大家試一試將3、4組與1、2組進行對比,為什麼3.4組能圍成三角形?

  生:它3個都是大於的(有些同學會回答:兩邊的和比第三條邊大)。

  師:那也就是說圍成三角形是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板書:兩邊的和>第三邊?)

  師:這個有問題麼,大家看看螢幕,1、2組也有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呀?

  生:都大於。

  師:對!必須強調每組都是,即是“任意”,我們把它表示為: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板書:擦去?,補任意)

  師:我們發現的規律就出現在課本的82頁,大家把它畫起來。(5秒)齊讀。

  生: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板書: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Ⅲ、鞏固應用,變式提升

  例判斷下列三條線段是否能圍成三角形?

  (1)6,7,8(2)4,5,9(3)3,6,10

  (學生先用三條式子來判斷是否能圍成三角形,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好方法)

  透過比較任意兩邊之和是否大於第三邊,來判斷是否可以圍成三角形。

  教師指導學生:將兩條短的邊相加與最長的邊相比,如果大於,就能圍成三角形。

  1、判斷以下幾組小棒能否圍成三角形,能的打“√”,不能的打“×”,並說明理由。

  (1)3cm4cm5cm()

  (2)3cm3cm3cm()

  (3)2cm2cm6cm()

  (4)3cm3cm5cm()

  注:學生學會將兩條短的邊相加與最長的邊相比,如果大於,就能圍成三角形,從而提高做題速度。

  2、生活中的數學

  3、鞏固提升

  小明想要給他的小狗做一個房子,房頂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條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條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數)

  (2)第三邊的木條的長度是a分米,那麼a的取值範圍是()<a<()

  四、回憶新知,歸納總結

  師: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收穫了什麼?

  生: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等等)

  五、板書設計

  三角形邊的關係

  不能圍成三角形能圍成三角形

  兩邊之和≤第三邊任意兩邊之和>第三邊

  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透過量一量、擺一擺、算一算等實驗活動,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並應用這關係解釋一些生活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猜想意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準備:

  學生、老師各準備幾根長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這是什麼圖形呢?(三角形)誰來說說什麼是三角形?怎樣理解這個“圍”字(端點首尾相連)。同學們還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識?關於三角形的知識還有很多,我們繼續往下看。

  二、動手操作,發現問題

  師:老師這裡有三根小棒,分別長3、5、10釐米,這3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什麼圖形?

  生:三角形。

  師:誰願意上來圍一圍?圍的時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連。

  師:這三根小棒為什麼圍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板書課題)。

  三、猜想驗證,發現規律

  師:我們發現這三根小棒不能圍成三角形,怎樣做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換一根小棒

  師:怎樣換?同學們說的都是你們的猜想(演示猜想1)

  1、學法指導

  師:你們的這些猜想是否正確,三角形的三條邊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透過做實驗來驗證一下,現在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材料:3釐米、5釐米、8釐米、10釐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試著圍一圍三角形。同學們親自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看看有什麼結果。先看要求(大螢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組合作完成四種拼法

  (2)、圍三角形時要注意首尾相連。

  (3)、完成後,填寫好活動記錄表準備交流

  第一根小棒長

  第二根小棒長

  第三根小棒長

  能否圍成三角形

  2、 動手操作,尋找規律(師巡視,並指導)

  3、 交流彙報,探究規律。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彙報。

  小組上臺展示,

  3釐米、8釐米、10釐米 能

  3釐米、5釐米、10釐米 不能

  3釐米、5釐米、8釐米 不能

  5釐米、8釐米、10釐米 能

  師:其它組有不同意見嗎?

  師:仔細觀察四種結果,有的圍不成,而有的卻能圍成。這是為什麼呢?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每組小棒的長度之間有什麼關係?說說你能發現些什麼?同桌討論一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幾組小棒長度之間又有什麼聯絡?

  三根小棒要圍成三角形,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透過剛才的實驗和分析,你發現三角形三條邊長度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先看不能圍成三角形的這組情況,誰願意說說3、5、10這三根小棒為什麼不能圍成三角形?

  生:

  師:其他同學贊同嗎?誰再來說一說。

  師:我明白了,3釐米的邊是不能和5釐米、10釐米的邊圍成三角形的,因為這兩條邊之和小於第三條邊。(板書3+4〈8)你很會觀察。(演示)

  師:再說3、5、8這三根,同學們有些爭議,到底它們能不能圍成三角形呢?不能,為什麼?有誰願意談談?

  生:3+5=8 重合了 不能

  師:是這樣嗎?(演示)請看大螢幕。

  師:真的是這樣,透過演示現在明白這個同學的意思了嗎?誰願意再來說一說。

  師:透過以上的動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們發現了當兩邊之和小於、等於第三條邊時,這3條邊是圍不成三角形的。

  師:那麼怎樣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兩條邊加起來要大於第三邊就行了。

  師(板書):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師:我們來看看能圍成三角形的這兩組是不是這樣的呢,3+8>10、8+5>10

  看起來是這樣的。

  3、師:回頭看不能圍成的情況,也有3+8>4、4+8>3、3+8>5、5+8>3(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情況,怎麼就不能圍成三角形呢?

  生:有一種不符合就不行了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於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兩邊之和都大於第三條邊。

  生3:無論哪兩條邊之和都要大於第三邊。

  4、歸納小結

  師:看來只是其中的兩條邊之和大於第3條邊是不完整的,

  師:這句話概括說就是: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板書:任意)

  師:是這樣嗎?再挑選一組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來驗證:

  生:3+4>5、3+5>4、4+5>3,

  師:這個例子證明了你的想法是對的,這兩個三角形的三邊關係都是: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齊讀)

  四、課堂小結

  老師在生活中還看到了這麼一種現象:(演示)公園裡有一條這樣的路,路的兩旁是草坪,為什麼很多人都往草坪中間走?

  師: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只要你平時多觀察、多動腦,你一定能成為數學的好朋友。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經歷拼一拼、移一移等操作活動,探索、歸納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能力,積累活動經驗。

  3.滲透模型思想,體驗資料分析,數形結合方法在探究過程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難點:

  理解兩條線段和等於第三條線段時不能圍成三角形,理解任意二字的含義。

  教學資源:

  小棒、多煤體課件。

  教學過程:

  同學們好,這節課我們研究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 小明上學,你猜他會走哪條路?這條路與其他兩條路相比有什麼特點?(中間這條路直直的,是一條線段,上面哪條路是兩條線段組成的,下面這條路是一條曲線。)小明為什麼走中間這條路?(這條路最短)課件演示:三條連線比較長短(師:兩點之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2.實物展臺上放三根小棒: ,現在這樣圍成三角形了嗎?誰來圍一圍?剛才沒圍成三角形,現在就圍成了,圍成三角形的關鍵是什麼?(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

  3.如果從三根小棒中拿走一根,剩下的兩根能圍成三角形嗎?能想辦法變成三小棒嗎?(把一根小棒剪成兩段,變成三根小棒)把兩根小棒變成三根,就一定能圍成三角形嗎?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三角形邊的關係。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二、操作演示,觀察發現。

  1.(課件出示四根小棒)有四根小棒6、5、3、2(單位:釐米)

  2.任意取三根擺一擺三角形,會有幾種情況?

  ①6、5、3;

  ②6、5、2;

  ③6、3、2;

  ④5、3、2。

  3.請同學們動手擺一擺,並填寫好學習單,小組交流有什麼發現?。

  4.組織全班交流:學生邊說,老師邊課演示。

  第一種情況:6+5>3,6+3>5,5+3>6;

  第二種情況:6+5>2,6+2>5,5+2>6;

  第三種情況:6+3>2,6+2>3,3+2<6;

  第四種情況;5+3>2,5+2>3,3+2<5

  5.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cm)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透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能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在探索體驗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思考。透過學習,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

  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係,並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性質。教學準備:、不同長度紙條若干張、實驗表格。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出示情境圖。

  師:透過剛才擺三角形,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用的三張紙條中有兩條長的和大於第三條長卻沒有擺成三角形呢?)

  師:透過剛才是實驗,我們可以發現三角形三條邊在長短上有某種關係,但究竟怎樣的三張紙條才能擺成一個三角形?讓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2、 動手實驗2:進一步探究怎樣的三張紙條才可以擺成三角形。

  師:每組同學任意選擇下面三組中的任意一組紙條做進一步實驗,並完成相應的實驗記錄。

  (1)4c 5c 9c

  (2) 3c 6c 10c

  (3) 6c 7c 8c

  學生彙報展示:能或不能擺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是否大於第三邊

  ( 1 )不 能4+5=9 4+9>5 5+9>4發現:兩邊之和有時大於第三邊,有時等於第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

  ( 2 )不 能6+10>3 3+10>6 3+6<10發現:兩邊之和有時大於第三邊,有時小於第三邊,不能擺成三角形

  ( 3 )能6+7>8 6+8>7 7+8>6發現: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能擺成三角形師:對於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怎樣表達更嚴密?體會任意兩邊的含義。

  三、 拓展應用:

  1、 說一說老師為什麼走中間的這條路最近?

  2、 判斷:哪一組中的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三角形?(單位:釐米)

  (1)3,6,9 (2)4,4,10

  (學生透過比較任意兩邊之和是否大於第三邊,來判斷是否可以圍成三角形,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好方法)

  3、解決問題:

  師:小明想要給他的小狗做一個房子,房頂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條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條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數)

  (2)第三邊的木條的長度是a分米,那麼a的'取值範圍是( )<a<( )

  四、 回顧反思:

  同學們,今天學到了什麼知識?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嗎?

  四年級《三角形三邊關係》教學設計 篇6

  首先我對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八冊第82頁例3。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瞭解三角形的定義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組成特徵。三角形三邊關係定理不僅給出了三角形三邊之間的大小關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判斷三條線段能否圍成三角形的標準,熟練靈活地應用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是數學嚴謹性的一個體現,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全面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它還將在以後的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新課標的精神,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做數學”等過程,並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絡,學有價值的數學。引悟教育的目標,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作用下,由“獲得知識結論快樂”轉變為“探究發現知識快樂”。依據新課標的精神、引悟教育的目標、學生的知識現狀和年齡特點,以及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透過創設問題情景、實踐操作、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係。

  2、學生透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3、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4、透過學習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探究發現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教學難點

  理解性質中的“任意兩邊”。

  二、說教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在教育方式上,也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知識的奴隸。因此,我主要採用了情境匯入法、設疑誘導法、操作發現法等來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的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經歷探索、獲得知識。

  三、說學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為此我十分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剪一剪、圍一圍、比一比、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中提高能力,獲得知識。

  四、說教學程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幾個教學環節。

  (一)置境引入,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成為一種需要。

  教育情境的設計,是引悟教育的基礎性工作,這種帶有準備性的基礎工作,直接關係到學生的學,同時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悟,以及悟的成果。基於這樣的認識,在本節課開始,我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與生活實際,創設了這樣的數學情境:(課件出示小明上學的路線)小明去學校一共有幾條路可走,走哪條路最近,為什麼?這樣的問題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知道走哪條路更近,但卻苦於表達不出其中蘊含的道理,就使得對於三角形三邊關係的探索內化成學生的一種需要。(適時板書課題: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二)聯結感悟,經歷、體驗三角形三邊關係的形成、發展過程。

  借鑑杜威“做中學”的思想,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精神,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得以發展。

  操作活動:

  動手操作,大膽猜想

  為每位學生提供小棒,讓學生用剪刀隨意剪成三段,試著圍三角形。在圍的過程中,學生會出現能圍成和不能圍成兩種情況。我抓住這一契機巧妙設疑:為什麼都是三段小棒有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有的不能夠圍成一個三角形呢?這裡面隱藏著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