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模板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物件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痴迷、釐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透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課時
共2 課時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
出示課題: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絡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
“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己的體會。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並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2、探討交流,理清脈絡:
⑴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裡就能飛到哪裡。”
⑵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
⑶ 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以至於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
“我想得是那樣痴迷,以至於從河裡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徵。”
用心朗讀這句話,想象“我“研究一條魚的樣子,會翻來覆去地看些什麼?想些什麼?初步感受“我”執著探究的精神。
⑷ “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佈置作業
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匯入,激趣朗讀
“我”的發現有趣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二、再讀課文,體味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裡絲毫沒有惡意。那麼,為什麼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
3、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2個字,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課題
師出示一些關於胚胎髮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生自由回答)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麼小小的一個胚胎髮育形成的。人胚胎髮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說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麼,又是怎麼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
指名讀詞語,正音。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
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麼,畫出相關句子。
生彙報: “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
1.師:“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閱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資訊並進行小組討論,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並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3.推選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 我做夢總迴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於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藉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透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於是透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透過自我思考,終於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資訊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勇於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大膽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