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話》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安徒生童話》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走進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透過閱讀了解、感受童話故事的豐富多彩增強學生朗讀童話的興趣。
2、感悟安徒生及其作品中呈現的對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3、透過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2、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談話激趣,匯入主題
1、很高興我們又在一起讀書了,經常讀書會使我們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你們還知道別的有關讀書的名言嗎?學生自由說說。
2、是的,讀書會讓我們變得更美麗,更聰慧。今天,讓我們繼續在書的海洋裡暢遊,一起走進有趣的《安徒生童話》王國吧。
3、聽故事猜故事名字。(《拇指姑娘》《海的女兒》《醜小鴨》《野天鵝》《皇帝的新裝》)
【設計意圖】:
透過談話,啟用學生對安徒生童話的熱情,初步感知童話的魅力,併為本節課創設童話的詩意氣氛。
二、走進童話,走進安徒生
1、學生交流查詢的有關安徒生資料。
小組暢談:說說自己的蒐集的資料。
2、集體交流,評議:誰的收穫最多。
3、師補充一些有關資料。
(出示安徒生圖片)這位就是安徒生,你瞭解安徒生嗎?(指名介紹,師補充資料)
安徒生實在太有魅力了,他的靈魂飛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溫暖了數代人的心,臺灣著名作家張曉風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出示)
如果有人5歲了,還沒有傾聽過安徒生,那麼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溫馨;
如果有人15歲了,還沒有閱讀過安徒生,那麼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銀燦;
如果有人25歲了,還沒有細味過安徒生,那麼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輝碧;
如果有人35歲了,還沒有了解過安徒生,那麼他的壯年少了一種豐饒;
如果有人45歲了,還沒有思索過安徒生,那麼他的中年少了一點沉鬱;
如果有人55歲了,還沒有複習過安徒生,那麼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遠。
【設計意圖】:
課前蒐集資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並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收穫,初嚐到閱讀的甜蜜果實。老師補充資料介紹安徒生,讓學生明白自己看的書是非常經典的,對這個著名的童話大師更加崇敬,更加喜愛讀他的童話故事。點燃學生們的閱讀激情。
三、瞭解童話目錄
1、咱們班同學帶來的《安徒生童話》有很多種版本,有注音版、少年兒童版、完整版等……
2、葉聖陶先生說:“讀書先看目錄,看一遍至少對於全書有了概括印象,進而能對閱讀材料作出取捨。”不管是讀哪種版本的童話書,首先要學會看目錄,目錄一般在正文之前。它一般包括篇目和頁碼兩部分。形式有多種,有的頁碼在篇目的前面,有的則在篇目的.後面,同學們要根據目錄快速地查詢喜歡的閱讀內容。
【設計意圖】:
目錄是按照一定次序開列出來供查詢備考的事務名錄,也叫目次,一般放在書刊的前面或者後面。教師指導學生了解童話目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閱讀。
四、閱讀方法指導
1、找到了自己想讀的童話故事了,那麼我們怎樣閱讀童話呢,結合以往的經驗我們來交流交流。學生交流自己閱讀方法心得。
2、同學們說的辦法可真好,要想讀懂童話,就必須靜下心來,走進童話故事的情境當中,就像人吃東西那樣,要經過細嚼慢嚥才能把書中的精華變為自己的知識營養,有的好文章要反覆地讀好幾遍,甚至能背誦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靜下心來讀一讀你手中的《安徒生童話》中你最喜歡的那篇文章。
3、(課件出示)閱讀童話應逐步達到以下幾點要求:第一,認真朗讀,弄懂內容。第二,品評人物,理解道理。第三,邊讀邊想,記憶故事。
五、口語訓練。
邊讀邊思考:
我最喜歡的《安徒生童話》故事是(),這個故事主要講()。
我最喜歡這個故事中的(),因為();或我最討厭這個故事中的(),因為();
我讀了這個童話故事(),知道了()。
學生自由讀書、交流。教師從“故事情節”、“故事人物”、“故事道理”等方面進行隨機指導。
六、指導讀書筆記
1、同學們真會讀書,都有自己的感觸,同學們對《安徒生童話》真的很瞭解,看來啊,同學們這節課的收穫還真不小呢,不過,你準備怎麼記錄下這些收穫呢?
讀書做筆記能加深理解,幫助你記憶,還可以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所以我們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讀書就一定要動筆做筆記。
板書:寫讀後感、做讀書卡片、摘抄好詞好句。
七,總結延伸:
1、本次班級讀書會就要結束了,你想對安徒生爺爺說什麼呢?指名答。
2、總結:今天,我們穿越百年的歷史,在“安徒生童話王國”一起沉靜在純真美麗的童話世界裡,重溫了那些帶給我們歡樂和憂傷的童話。課後,我們還要經常讀更多的安徒生童話,讓安徒生童話成為照耀我們一生的阿拉丁神燈!
【板書設計】
安徒生童話
閱讀方法:
1、認真朗讀,弄懂內容。
2、品評人物,理解道理。
3、邊讀邊想,記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