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1、熟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練地背誦及默寫文章;

  2、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總結蓮花的特點;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4、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潔脫俗的情懷。樹立自身高潔品質。

  二、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蓮花形象描寫,襯托的寫法。

  3、課文註釋中必須掌握的詞語。

  教學難點

  1、學習託物言志的手法。

  三、 教學思路

  猜謎匯入新課,激發興趣—熟讀課文,基礎鞏固—全文解讀,描繪蓮花—重點分析,能力培養—拓展延伸,知識歸納—佈置作業,能力測試。

  四、教學方法

  1、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質疑、探究,採用朗讀法、點撥法。

  五、教學手段

  板書教學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 教學步驟

  (一)、創設意境,匯入新課

  1、設迷匯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襖,陣陣放清香。

  (2)泥裡一條龍,頭頂一個蓬。身體一節節,滿肚小窟窿。

  師:同學們知道謎底是什麼嗎?生:蓮花。師: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樣子大家對蓮花並不陌生,自古以來蓮花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描寫蓮花的詩句相當之多,比如說:《江南》江南可採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小池】)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方子】)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採蓮曲】)等等。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愛蓮說》。

  (二)、瞭解本文的體裁和作者。

  1、題解

  大家看到這個題目可能會有些疑惑其實這個“說”是一種文體的象徵。本文的體裁是“說”,“說”就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可用於描寫、議論與抒情但偏重於論述道理。那麼我們課文這個標題“愛蓮說”就可以解釋為:說說愛好蓮花的道理。作者究竟為什麼愛蓮呢?作者想透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我們再來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者簡介

  周敦頤,注意頤字的寫法,字茂叔,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

  教師補充: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為“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三) 熟讀課文,掌握基礎

  (1)示範朗讀

  首先我想請同學們聽一遍文章的配音示範朗讀,注意個別字的讀音及句子停頓,把握文章節奏。(放錄音)文中有些字的讀音需要大家注意:蕃(fán)濯(zhuó)蔓(màn)褻( xiè)鮮( xiǎn)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停頓把握。

  (2)指名朗讀

  下面請一位同學讀一遍。評:字的讀音與停頓之處都沒有問題,但是節奏感還不太到位,第二段在讀描寫蓮花的句子時是充滿喜愛之情的,節奏可適當的加快,(老師範讀)最會一段的會半部分還應讀出感嘆之情來(老師範讀)。

  總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四) 結合註釋,講解課文

  學習第一小節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甚:很,蕃:多。“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晉朝的陶淵明惟獨喜愛菊。自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很喜愛牡丹。李唐就是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成為李唐。作者先寫陶淵明與世人的愛好目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的愛好,突出了蓮花的與眾不同。“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句就在著重描寫蓮花,為了讓大家對蓮花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我這裡有一幅圖,大家可以好好欣賞一下。(將蓮花圖貼在黑板上)我只喜愛蓮從淤積的汙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沾染,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枝蔓,(將圖撕下來給同學們指出來)不長枝節;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挺潔淨地立在那裡,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染:沾染、汙穢,濯:洗滌,妖:美麗而不端莊,蔓、枝在這裡都是動詞,不生枝蔓,不長枝節,植:立,褻玩:玩弄。

  (2)好,下面我們具體地來分析作者筆下的蓮花是什麼樣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從淤泥裡出來卻不被沾染,在碧波盪漾的河水裡洗滌過卻不顯得妖媚,這主要是從蓮花的生長環境來寫蓮花,是說呀,它不因汙濁或優裕的條件而絲毫改變自己的本質。師:那麼透過對其生長環境的描寫表現了蓮具有怎樣的品質?生答……總結到:在艱苦的環境都可以忍受突出了它的堅貞對不對,優裕也不失淳樸突出了它的質樸。好蓮花堅貞、質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間是貫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彎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權。這句話表現了蓮的什麼品質?豁達、,正直(就像竹子一樣中通外直,很多詩人在詩詞也多用竹子這一意象它中多為“堅貞”,“高雅”,“氣節”的象徵。詩人常借竹言志,託竹寓情。)“香遠益清”香氣傳得遠,而且在遠處更加覺得花香的純淨和清談。“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高高地潔淨地直立在水中,只可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讓人輕慢地玩弄啊。這裡寫出了蓮花的什麼品質?清純、端莊。是聖潔的象徵。

  (3)以上我們總結出了蓮花的品質堅貞、質樸、豁達、正直、清純、端莊,現在我們知道作者為什麼喜歡蓮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題目是“愛蓮說”他也在著重寫蓮花,可是為什麼又寫了菊花與牡丹花呢?——襯托(本段著重以襯托手法以陶淵明對菊的獨特愛好襯托我的愛好,以世人對牡丹的廣泛喜愛來襯托我的不同愛好,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等幾個方面讚揚了蓮花高潔的品質。

  襯托手法顯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物件方面則更加有力。同學們可以在以後的寫作中借鑑使用。

  學習第二小節

  那麼作者僅僅是表明自己對花的愛好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二段。大家齊聲朗讀一遍。(齊讀)然後簡單評點。“說”是一種文體,一種或議論或抒情的文體,下面請同學們思考本段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1)學生自讀第二段後回答:

  議論 “謂”:以為,認為(解釋句子: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 花中的君子。)

  抒情 “噫”:唉,嘆詞。(解釋句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時,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比喻。菊——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汙而隱居避世)這種人的'特點是志向高潔,但逃避現實,隱居起來。

  牡丹——富貴者(因為牡丹花十分濃豔,從唐朝起就成為富貴人家的寵物。牡丹的價錢很貴,但富貴人競相購之,把它比作富貴者很恰當)。這種人的特點是追求富貴、追求名利。

  蓮——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處在汙濁的環境卻保持自身的高潔,不隨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透過所愛之花的品質,看出愛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確實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為官期間,敢於直言,堅持已見,清正廉潔,博得了人民的讚揚。

  (3)“噫”作者感嘆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清高的隱士太少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反問。像我這樣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沒有什麼人了。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感嘆。追求榮華富貴的人應當是很多的啊!

  (4)“宜”應當作者真的認為追求富貴趨炎附勢的人是應該多的嗎?

  “宜”是反語。嘲諷和批判了當時的社會風氣的汙濁。

  總結:對當時社會愛蓮者少,愛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貴的人多啊!作者有感於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烈的鄙視!結尾的這兩句話一問一嘆,發人深省,文章的主題多深刻啊!(齊讀“噫……”)

  點撥:第二段的句子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將三種花的品格擬人化了。把蓮花比作君子,借贊花來贊人,從而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這種寫法就叫做託物言志。(寄託事物來表達志向)

  八、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篇文章;

  2、以“…說”寫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九、總結(本課完成之後)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說”的 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並背誦課文,初步培養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3、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脫俗的情懷。

  二、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①查詢作者的有關資料及寫作背景,瞭解“說”這一文體特點。②朗讀課文,藉助註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一、指出加點詞的意義 答案

  1、可愛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 蔓:長枝蔓。枝:長枝節。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鮮:少。

  6、宜乎眾矣。 宜:應當。

  二、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1、我唯獨喜愛蓮從汙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裡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2、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3、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麼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麼? 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汙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讚美寄予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願與世同流合汙、保持高潔風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透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八年級上冊 《愛蓮說》教學設計3

  【學習目的】

  1、背誦默寫,理解提升。

  2、合作探究,託物言志。

  3、聯絡生活,提高情趣。

  【學習準備】

  熟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教學設計】

  一、陋室圖景,交流引讀

  1、陋室展示:出示一幅陋室,讓同學們觀看思考。

  2、交流引讀:同學們,我們看了這幅陋室圖景後,你有什麼感受呢?你想說些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劉禹錫是怎樣看待陋室的。(板書課題及作者)

  劉禹錫(772~840),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參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反對宦官和藩鎮勢力,多次被貶。有《劉夢得文集》。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就是透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二、熟讀背誦,積累理解

  1、讀一讀:

  ⑴教師示範誦讀銘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

  ⑵學生多種形式朗讀,並找出韻腳,體會文章的音韻美。

  名、靈、馨、青、丁、經、形、亭。

  ⑶學生根據自己情況即時背誦,可採用遊戲接龍式背誦。

  2、譯一譯:學生圈點勾畫,試譯短文。

  3、理一理: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前6句):運用類比立論。

  第二層(中8句):寫室內生活情趣的高雅、室主人超塵絕俗的胸襟。

  第三層(後4句):用例證、名言來證明“陋室”不陋。

  三、合作探究,詩句品析

  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討論明確:

  周圍景色:“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寫環境清幽寧靜;

  往來人物:“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與人交往高雅脫俗;

  生活內容:“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寫室內活動歡暢無虞。

  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討論明確:

  採用比喻和類比的方法,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中心,一方面表明即使陋室也有名,也有靈。

  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銘文最後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呢?

  討論明確:總結全文,說明陋室不陋。作者以古代名賢自喻,表現了高雅的志趣。

  四、賞析拓展,互動釋疑

  1、賞析拓展:賞析劉禹錫的另一首詩《烏衣巷》,請你聯絡劉禹錫的背景來談談讀過此詩後的感受。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提示:烏衣巷地處金陵南門朱雀橋附近,為東晉王導、謝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處。)

  教師點撥:夕陽斜矣,暮氣逼人,在這種冷情調中,野草撒野地開花,似乎在以鮮麗的顏色和蓬勃的生機,反諷著世事的變遷。又似乎在以自由的生命,暗示著曾經繁華蓋世的這片地方,已是門庭冷落,車馬稀疏,荒草沒徑了。詩人一點靈感,借一隻燕子閱盡世事滄桑。它奇思獨具地以一隻燕子的飛翔,把王謝巨族聚居之處,及唐朝已變成平常百姓雜居之處,進行了雙時空的疊印,從而對如此名門望族的煙消雲散發出了充滿命運感和廢墟感的深長嘆息。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五、總結儲存,課外延伸

  1、總結儲存:請各小組學生針對本文的學習,以“我學到了……”進行小結。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撥,引導學生不僅從知識上考慮,還要從方法、思想情感上考慮。

  2、課外延伸:

  ⑴背誦默寫課文。

  ⑵表示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詩文,在中國古代有許許多多。請同學們在課外閱讀中注意收集,把它們抄寫在本子上,比較一下看看哪一些詩文寫得最精彩。

  【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景:優美的自然環境“上”、“入”──以靜為動

  德馨友:學問淵博的來客主人:具有高雅脫俗的情懷“陋室不陋”的原因

  趣:恬然自適的生活主人:安貧樂道的情趣、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託物言志陋室以言志,表現自己不貪戀榮華富貴、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汙,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