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計劃> 資訊科技教學應用個人現狀分析以及發展計劃

資訊科技教學應用個人現狀分析以及發展計劃

資訊科技教學應用個人現狀分析以及發展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新的機遇和挑戰向我們走來,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資訊科技教學應用個人現狀分析以及發展計劃,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結合自身的情況,談談自身運用資訊科技教學的情況,並進行自我評價。

  隨著資訊化的發展,我上課經常藉助一些相關的教學軟體與教學裝置整合在一起來完成教學的。經常用到的軟體是office與畫圖,裝置是多媒體技術、投影系統等等。藉助軟體與裝置整合在一起可以實現課堂之上和課堂之後教師、學生之間的更廣泛、更自由的交流。

  自我評價:我利用現代資訊化,發揮資源優勢,突破教學重難點。每堂課都有教學的重點和難問題。只有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的思維活動才能活躍起來,課堂教學才能收到實效。在小學書數學教學活動中,有時單純的教師提問、學生思考的方式不僅耗時過長,而且收效甚微。在新課程理念的倡導下,教師可以藉助資訊科技來輕鬆解決這些問題。

  二、結合診斷測評及自身的實際,您認為您在資訊科技方面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最希望在哪些方面獲得提高?

  這次培訓,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做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加強自己的資訊科技研修,從而提高自己的課堂資訊科技水平。在本次診斷測評中,我發現我還有很多不足。希望在本次國培活動有以下幾點提高:

  1、依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找準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教學問題的契合點。

  2、設計有效實現學習目標的資訊化教學過程。

  3、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

  4、加工製作有效支援課堂教學的數字教育資源。

  5、確保相關裝置與技術資源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正常使用。

  6、預見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制訂應對方案。

  最希望在以下方面獲得提高:

  1、依據課程標準、學習目標、學生特徵和技術條件,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找準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教學問題的契合點。

  2、設計有效實現學習目標的資訊化教學過程。

  三、結合《中小學資訊科技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等檔案

  第一模組必修課的.學習,對照分析自身應用能力的不足,依託自身實際和發展需求,確定提高資訊科技能力的方向,並制定發展計劃。

  1、發展目標(明確需要提高的能力)

  希望能在自己的教學中更好的應用Flash等軟體,並應用截圖工獲取圖片,由此製作精美出的課件。另外要努力提高應用電子白板輔助教學的能力,加強對有助於教學的網路交流平臺的認識,學習像PS,會聲會影等一系列可以用於鋪助教學的軟體的應用。

  2、發展內容(明確課程學習的內容,參與的活動、教學實踐等)

  (1)、認真參與本次學習,並認真模擬練習本次影片學習中的軟體操作學習,為今後的教學服務。

  (2)、透過學習使我真正的認識了資訊科技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如植物向性運動等這些生命現象透過動畫展示,很直觀形象,利於學生理解。

  3、學習計劃(做好學習規劃)

  (1)、認真做好本次國培學習的聽課筆記。

  (2)、學習影片之後要不斷的鞏固學習成果,針對性的上機操練,使自己熟練資訊科技的操作能力,便於以後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3)、增強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的意識,提高運用資訊科技的頻率。

  (4)、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在專家的引領下自主學習,參照一些做的好的案列,反思自己的不足,並及時改正。此外還要掌握好:PS,Flash等軟體。

  4、預計學習成果

  能夠更好地將資訊科技應用到書序教學中,製作出精美的課件,藉助動畫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概念,突破難點,透過電子白板的使用,實現板書與課件的完美結合,節約大量時間,豐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拓展閱讀:資訊科技應用教學反思報告範文

  一學期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我從事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由於初次帶中學,因此教學工作上不敢怠慢,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資訊科技教學工作。現階段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著眼於使學生掌握資訊科學、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注重培養學生資訊採集、加工、釋出等資訊處理的基本技能,促進和提高學生主動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用於學習和生活,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中考的資訊科技會考,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本學期教學內容包括資訊科技基礎、辦公軟體的操作。

  一、不斷學習提高個人素養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注重自己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平時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在工作之餘,學習與農遠工作和資訊科技教學及計算機維護的相關知識,努力提高個人的業務水平,為資訊科技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紮實細緻地做好教學工作

  備課對於每門課程的教學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資訊科技學科教學也不例外。在備課的過程中,我首先對所要教授的知識進行全面的研究、歸納、總結,並根據教授物件的不同特點找到教授的最佳方法與方式。在此基礎上將所備內容在計算機上進行逐一推敲、驗證、演練,以使一些空洞的知識具有可操作性;同時,還將每個知識點構造成一個操作性例項,透過對例項的演練讓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準確、完整的認識,由此得出相關的結論。從而做到對人、書、機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的備課,備課不只是在教案本上備課,而是把工作重點放在電子備課上。

  根據資訊科技學科的基本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即在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下進一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計算機課程操作性強、更新速度快、創造性強的特點都要求我們必須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透過自主地學習,才能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跟上知識的發展更新並進一步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果單純地依靠老師教授,他們所掌握的知識將總是有限的。

  在教學中,學生所使用的教材能夠貼近實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教材的特點,因人而異地設計適合於學生參加的各種興趣活動,並在活動中加強的教育的示範與引導,加強對學困生的個別指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並在教學中,注意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學習知識比較快、技能掌握比較好的學生能夠利用空餘時間進行一些自主學習,達到提高的目的。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我們在講課時儘可能地把一些操作步驟演示給學生看。這樣比單純地告訴學生步驟,再讓他們去練效果更好。(正所謂"百看不如一練",學生親自動手練習要比聽、看有效得多。教師透過對知識的講解、演示,只能使學生把一個模糊的概念轉化為其思維體系中一個模糊的認識,而能不能將這個認識清晰化,關鍵的一步就是能否讓學生去動手、去實踐,在實踐中把握真知,在實踐中創造成果。所以,在課堂上我加大上機時間在教學時間中的比重,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練習,把模糊的認識清晰化;並能有進一步的提高和創造。

  資訊科技課,不僅僅是讓學生學會幾種操作,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思想、一種意識。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實際做起,注重落實,注意細節,使學生能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到更多的知識。一學期來,我堅持不懈地努力,認認真真的工作,學生的操作水平也有了解一定的提升。我將繼續努力讓我的課堂更有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