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三單元教學計劃
一、單元教學內容:
教材第34—48頁,主要包括:四邊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周長的含義,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探索和應用,對實物的估量等。
二、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後聯絡
1、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一年級上冊:認識物體和圖形;二年級上冊圖形的拼組
2、本單元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標題 | 具體內容及要求 |
主題圖 | 校園場景圖。豐富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 |
四邊形 | 從各種圖形中區分出四邊形,認識四邊形的特徵。 |
平行四邊形 | 結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動讓學生感悟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以及與其他四邊形的聯絡和區別,初步建立平行四邊形的表象,並在方格紙上畫平行四邊形。 |
周長 | 利用實物和一些圖形,說明周長的.含義,並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發現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 |
估計 | 透過畫一畫、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估量一些物體的長度。 |
3、後續學習的相關內容:四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三、與本單元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瞭解了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的基礎上教學的。本單元分三段編排。第一段主要教學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第二段主要教學周長的含義及計算。第三段主要講一些物體長度的估量,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在教學時,老師要善於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與空間觀念密切相關的素材,並遵循兒童學習數學的規律,為學生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努力挖掘幾何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引導他們進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學中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合適的教材呈現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自己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四、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2.使學生知道周長的含義,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3.使學生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4.透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五、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並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單元難點:
1、探索並掌握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會計算長方形等圖形的周長。
2、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進行測量。
六、單元課時數:
6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