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範文
一、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下冊共安排了三個單元主題,即:“說說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畫畫我們成長的地方”“看看我們周圍的商店”。這三個主題將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群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透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群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絡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資訊、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 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透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教學進度:
第一週:《這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地方》
第二週:《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第三週:《社群需要我們共同參與》
第四周:第一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五週:《移動的畫板》
第六週:《合作的樂趣》
第七週:《地圖是一幅畫》
第八週:第二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九周:複習
第十週:《我家的日常購物》
第十一週:《各種各樣的購物場所》
第十二週:《購物的學問》
第十三週:第三單元的總結與提高
第十四周:綜合活動
第十五週:學生社會生活考察活動
第十六週: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