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教學反思(通用5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上學路上》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1
一年級的小朋友特別喜歡上《品德與生活》課,每到這節課,他們會異常興奮,搖著手裡的書跑來問:“老師,今天上什麼課呀?”所以每逢上課,總要好好準備一番。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並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一、設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我利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播放《康康熊在上學路上》和《小熊和小猴的故事》,這種模擬生活的場景,學生感覺特別有意思。然後就像孫悟空一樣火眼金睛地發現小熊小猴上學路上出現的問題,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這節課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後,在這種心態下學習,事半功倍。
二、回顧生活過程,深化道德認識
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麼,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
三、拓展實踐活動,迴歸生活運用。
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我覺得這樣的課雖然看上去不是熱熱鬧鬧,然而卻是實實在在的,是從生活體驗中激起了學生真正的思考。
另外,透過畫上學路線和玩交通安全棋,培養了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知道了上學不能遲到,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學生表演指揮,玩棋等多種多樣的方式,掌握了本課的內容,達到了應有的效果。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2
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將學生的生活引入課堂,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並且是在快樂中體驗和感受。
首先我展示自己上班路線圖,乘坐公交的過程和途經的標誌建築,再介紹了自己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和上下班乘坐的交通工具,然後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是怎麼上學的,行走的路線是怎樣的,讓學生在愉快中去感受,去體驗,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上學和回家。
其次通過錄像中的片段來層層展開,讓學生辨析是非,討論應該做些什麼,在做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從而瞭解了上學放學路上的安全常識,熟悉並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交通和安全標誌。
最後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實現了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希望學生熟悉上下學路線,遵守規則,學會保護自己,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3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讓課程回到生活,讓課程聯絡生活,讓課程關懷學生,讓課程走近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改革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復興。陶行知先生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教育要回歸兒童生活”,這也已經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將生活引入課堂,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裡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每天上學要經過哪些地方,學生積極發言,再讓學生把它們畫下來。學生一看自己每天都要走過的那條熟悉的路搬到圖畫上來了,特別感興趣,畫出來的畫也就很逼真。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得以發揮,課堂教學活動就變得燦爛和豐富多彩。
二、注重情感活動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的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絡,讓學生充分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我透過再現學生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在零食攤上吃零食;在小店裡玩摸獎遊戲,買小玩具等情境,請學生演一演,進行勸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的說:“老師,我覺得在馬路邊的小攤上買東西吃太不衛生了。汽車開過灰塵都粘在食物上了,太不衛生了。”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在路上玩卡片、玩螞蟻,不衛生,而且玩著玩著上學的時間都會忘記了。”有一個學生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就在路邊玩螞蟻,結果遲到了,下次我再也不在上學路上玩耍了。”……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學生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最佳化,讓學生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學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情感。
三、以談話、遊戲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寓道理的認識於遊戲活動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遊戲競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交通安全標誌,學會了交通安全規則,懂得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真實生活情景的再現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思想,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後,在這種心態下學習,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品德與生活》課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會使學生受到真教育。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4
生活中不乏觀察的眼睛,品生課源於生活,反映生活——這是我在上這節課後最深的一個感觸。
課上,在跟著可可、樂樂的錄音與照片一起從家到學校的整個路線展示後,絕大多數的孩子就已經能看著圖,完整地把上學路線說的清清楚楚。
就上學路上一些孩子的行為做辨析時,孩子們的思維可活躍了,他們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是不正確的,會引起怎樣的後果。會被老師批評,會被同學笑話,會拿不到獎勵卡,會得不到獎品……,千奇百怪的答案引人發笑,也讓人深思。孩子的自尊心其實很強,他們不喜歡被老師批評,也不希望被別人嘲笑。
在認識交通標誌時,孩子的知識超出了我的想象,有些標誌,孩子看過就反應過來,還能說出是在哪看到的呢!這讓我看到了孩子細膩的心思,誰說生活不缺美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些孩子讓我看到了最真的心、最亮的眼。
反倒是我自己,以前一直覺得孩子的多動多言很不好,現在突然發現,活躍的氣氛,肢體語言的表達很有效果,可以讓孩子把一些知識在遊戲中、在娛樂中、在放鬆中理解、滲透和熟記。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5
因考慮一年級小朋友年齡較小,理解力受限,活動起來不易掌控,也不易勝任,課堂上的情境表演難度係數大,而情景劇又是本節課中最關鍵的部分,讓觀者很清楚明白上學路上經常發生而又容易忽略的生活事件,所以特請四年級的學生參與其中的情境創設表演,這樣能幫助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較短的時間內瞭解劇情,近距離觀察到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險情況,提出了相應的處理辦法,並透過體驗分享、模擬訓練等活動形式,使學生在產生體驗的同時,能比較熟練地運用相關辦法處理突發事件。
遊戲環節最好能讓全體學生參與體驗,根據人數相應分成數量相等的幾支隊伍,如本節課設定的4支隊伍,每隊7人,共28人,男女比例最好相對平衡,活動時要守秩序,並強調活動安全和遊戲規則,保護好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