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習作三教學反思

習作三教學反思

習作三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習作三教學反思 ,歡迎閱讀與收藏。

習作三教學反思 1

  小學三年級是學生練習寫作的起步階段——雖然在學生讀低年級時我們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寫句子等一些準備訓練,平常也要求學生寫一寫小作文,從三年級的語文教材開始。經常聽到好多三年級的語文老師抱怨習作教學難,學生寫作能力差——的確,萬事開頭難,寫作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兒,而老師如何指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針對我上一節課出現的問題,我作了課堂設計的修改,希望既能提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能使課堂有實效。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才能挑動學生心中想學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識。在三年級的習作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中年級的作文教學要求有這麼一條:“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在三年級的習作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樂於表達”是重要目標之一。這一次,我大大的利用起口語交際課中學生的說話內容,讓他們回憶課上所說的。然後,引導學生按一定的寫所順序,把文章的內容一一表達出來。我感覺效果比上一節課好多了,學生的思維很踴躍,進而也節省了很多的時間,使我很好地完成了課堂任務。

  本次習作指導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抓特點,寫個性,真實地介紹自己。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結構和重點,我透過課件出示了一篇習作範文,讓孩子們看看別人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幫助學生開啟寫作的思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這樣指導,大部分的學生作文興趣高,基本上把自己的相貌介紹給別人,還寫得很形象,自己的特點方面寫得更好。尤其是有一部分學生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難忘的、與眾不同的事情,與自己的性格特點結合起來寫,更是生動有趣、別具一格!

  從課堂上學生的表現看,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性格、優缺點以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的、難忘的事還是講得相當有條理的,這說明他們確實很瞭解自己。雖然有時候表達的語句不是很清晰,但意思很明確,課堂上班的孩子給了我很多的收穫!

習作三教學反思 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透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一遊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於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麼寫,寫什麼。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活動式匯入,選擇了一個小遊戲,想透過遊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透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讚揚和肯定。

  課後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遊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後自我反思: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後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字上。

習作三教學反思 3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經過三上教材的試教和習作反饋,我們欣喜地看到,蘇教版國標本緊扣《課程標準》習作教學理念,一洗陳舊思維定勢。以“勇立潮頭敢當先”的魄力和“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設計匠心,從三年級開始全面推出習作教學科學序列。

  習作教材特點分析

  上、下冊習作教材的編寫意圖是一脈相承的,既有螺旋重複,又有質量提升。從下冊看,習作教材的編寫特色更加鮮明,主要體現在“三本三從”六個特點上。

  1.本位轉向。

  即從片面應試為本位轉向以兒童發展為本位。在以應試為本位的前提下,老師和學生都圍繞著考試的指揮棒,哪管兒童獨有的認知規律和心理規律,如興趣、注意、思維、記憶等規律。只管以成人成熟的心理和成人的語言、見解、認識與思想去要求或指導學生習作。兒童不再是習作的主體,卻被異化成作文考試或“奉命”作文的機器。要麼猜題押寶,要麼背、抄、套作。一味要求透過觀察抓特點、巧選材,立意要高,描寫要生動形象,不管你習作空話、假話、言不由衷,只要騙過閱卷人的眼睛,得高分就好。蘇教版習作教材一開始就突出“兒童本位”的理念,關注學生年齡、生理和心理特點,一反以往偏重於回憶性習作訓練,安排的話題都是寫兒童最感興趣的,且剛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現在和他(她)生活、學習、遊戲在一起的人。從《脫棉衣》到《小草中的發現》,從《我的朋友武建設》到《肚子再也不痛了》……哪一篇習作不為兒童所喜聞樂見又樂寫、易寫呢?

  2.本體確認。

  即對兒童習作本質的認同,還兒童習作的本色。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對事件的認識,。多源於感觀和形式多樣的活動,而不像成人以理性成分居多。《課程標準》有一段針對第二學段習作的話,很明確:“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這就是兒童作文字體觀的內涵所在。習作不是創作,也不是文學作品。它是一種自由的、真實的、有自己個性的表情達意的練筆或書面交際活動。蘇教版習作教材在創設活動情境和提供同齡人本體、本色例文以及互相交流方面,引導兒童習作向本、真發展。

  3.本源迴歸。

  即從立意本源(老師預定中心思想或設定命題)走進生活本源。長期以來,“立意本源”的習作理念一直佔統治地位。兒童的構思、選材、謀篇、用詞、造句和老師的批改、評價、反饋等一系列操作環節,都必須遵循“立意本源”這個理念。老師命題或框定中心思想之後,不管兒童有無這方面的材料和認識,都必須寫。寫不出的學生只能靠胡編亂造或抄襲或他人代筆來完成習作任務了。其實,兒童習作本源應來自於日常生活,習作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身邊的人、事、物人手。正如《課程標準》所說:“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三年級下冊的8篇習作教材,均來自兒童熟悉的生活,並服務於生活。兒童都能在各自的生活環境和前期經驗中找到與之匹配又易於表達的“相似塊”。蘇教版習作教學已迴歸童真、童趣的生活,踏上了一條返璞歸真、正本清源的康莊大道。

  4.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

  要開闊兒童的習作思路,啟發自由表達,能自主選擇表達材料,關鍵是要開放作文內容,擺脫封閉式思維的束縛。以往以命題作文為主,題目大多封閉在《記一件難忘的事》、《童年趣事》、《記一個助人為樂的人》、《美麗的校園》等等一類圈子之內,為一代又一代小學生所操練。有的老師提供現成的材料讓學生“依葫蘆畫瓢”寫“葫蘆文”;有的為學生列好提綱,提供語串語詞,寫“框架文”、“餵食文”。而通觀本冊教材,習作內容堪稱“貼得緊、放得開,前有孕伏、後有鋪墊,內容資源有機整合。”所謂貼得緊,是指貼近兒童生活、貼近閱讀教材內容、貼近兒童前期經驗。放得開,是指內容開放、思維發散。例如《習作2》,“畫一張像,寫一寫”,可以畫同學、老師、家長,還可以畫想象中的人。除了寫外貌,還要寫寫性格、愛好。導學既寬鬆,又富有啟發性層次性。又如《習作1》,透過圖文對照學例文,知道怎樣按內容分段寫。然後在兩組圖畫中,任選一組寫,也可以自找課外的一組連貫的圖寫。例文淺顯、易仿、能創,導學又關注兒童興趣和認知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多向選擇,處處體現開放性和人文關懷。關於“孕狀”、“鋪墊”、“資源整合”這一特色,它又像一條暗線貫穿於整套教材。例如,一年級課文《秋姑娘的信》中有“給小樹裹上冬衣…”的內容,本冊《習作1》例文就有給小樹“脫棉衣”的句段,前呼後應,長線聯絡;二年級有“舐犢之愛、烏鳥私情……”的讀背練習,本冊《習作4》的例文《烏鴉反哺》,學起來也就不陌生;二年級有口語交際課“買文具”,本冊《習作4》,看類似買玩具的圖寫一段人物對話,應該說是用不同語言形式呈現熟悉的“相似塊”;三上《習作2》有《我的自畫像》,重在寫外貌和長相,本冊《習作2》又有寫“畫像”(畫別人),除了寫外貌長相,還要寫寫性格、愛好,似是一種習作反覆,實則是螺旋上升。

  5.形式從單一走向多元。

  如前所述,以往的習作是在單元練習裡安排一個題目,然後按要求作文。基本上是:“命題(或半命題)+提示+要求”——單一的線性呈現方式,大多是空泛的說教文字。而蘇教版習作教材呈現方式是多元的、立體型的:有的是配圖例文——導學語——遷移性圖畫導寫;有的是激趣導人——配圖例文——討論合作——選圖仿寫;有的則是提供數條素材資料——配圖想象——圍繞話題寫介紹文等等,可以說形式活潑多樣,圖文簡明生動,促動兒童自主習作、自能作文。

  從習作體裁形態上看,有記事、有寫人、有日記、有童話,還有隨筆和說明式介紹,形式上不拘一格,讓學生自由表達,發展個性。

  6.思維從手腦分離走向手腦合一。

  多年來,在片面追求應試的扭曲下,我們沒能讓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寫我心”,常常是“用自己的筆寫人家的話”,習作者的手與自己的大腦思維處於分離狀態。教學歸根到底就是一門思維科學。學生習作其實就是其大腦思維成果的物化。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先生運用腦科學,針對蘇教版習作教材的運作機理,作了一番精闢的分析:“選材與構思是一個人接受外部訊號刺激,呼叫自己已有的相似塊,使用內部言語,根據話題要求所做出的相似啟用、相似選擇、相似重組、相似匹配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過程。”這段話把手腦合一的重要意義和內隱操作說得很透徹。蘇教版三下習作教材利於啟用學生思維、促進手腦合一,易化兒童習作。例如《習作8》是編寫童話故事。故事怎麼編?學生能很快地從上學期“擺玩具編童話故事”找到文體“相似塊”。至於本冊是圍繞“習慣”這個話題編故事,學生除了從話題示圖中得到訊號刺激,拓展思路,還能從1—6冊習慣篇教學中選擇到一系列匹配資訊,有事可思,有話可寫。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從整冊教材的設計看,每次習作的版面都是圖文並茂、多姿多彩、形象鮮明生動,還有同齡人謄寫例文的視覺美。教學中,再適當配以音響、音樂,視聽互動感染,能有效地促動學生樂於用腦、易於動筆、手腦合一的程序。

  教學策略與基本步驟

  理解編寫意圖和抓住新教材特點,實施新的教學策略與採用求真務實的操作步驟,是有效導學、不斷提高習作教學質量的關鍵。

  “制度作文”與讀寫遷移式小練筆結合

  所謂“制度作文”,是指教材中規定的習作。一學期下來單靠8篇習作顯然是不夠的。魯迅先生曾經指出:“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的。”這裡的“多看”,指閱讀,要大量閱讀。這裡的“練習”,指練筆,要多寫。筆者認為,結合閱讀進行嘗試性運用練筆,是提高小學生表達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徑。張慶先生說到讀寫結合時要求:“長線”孕伏積累,“多布雲彩”;“短線”相機滲透,機動練筆,做到“長短結合”、“大小互補”。“長線”應該是一種隱陛的言語積澱,有一個先吞噬後反芻——吸收、內化,再到傾吐的過程。而“短線”則是一種顯性的,“趁熱打鐵”式的小練筆。例如,學了《雨點》,讓學生仿照句式續寫不同的句子:雨點落進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又如,學了《拉薩的天空》之後,就按照課文開頭段總寫的句式結構仿寫:海口是___________。那裡的天空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再如,學了《飛馳在高速公路上》,可以按課文段式層次,用上“這條河好寬哪!——這條河好長啊!——這條河好美啊!”開頭學寫三段話。還有,學了《小露珠》之後導學:假如你是一種小植物(或小動物),會對小露珠說什麼呢?先互相說說,然後寫下來。……這些因勢利導式語言實踐,既有句式歷練,也有段式的嘗試運用。這樣,不但有助於學生對課文表達的理解,又為習作儲備了怎樣表達的語言材料。再加上教材中“語串”讀讀背背的積累和內化,已為兒童自主建構句段、重組相似模組、習作成篇打好了基礎,做好了鋪墊。

習作三教學反思 4

  進入三年級,開始真正習作課教學了,已經上了兩個單元的作文課,我發現教起來確實需要有些困難,兒童作文,需要經歷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雖然學生口頭語言已有了相當的積累,但要他們用準確的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畢竟還有較大的難度。我認為還是應從模仿起步,它能在理解和表達、學習與運用之間架設起一座橋樑,從而大大降低起步作文的難度。教材將“習作例文”單獨編入習作學習內容,用的是孩子的語氣,寫的是孩子的生活,抒發的是孩子的感情,且篇幅短小,格調清新,使學生讀了倍感親切。

  如“習作3”——先讓學生觀察一幅畫:遠處有山,天上有朵朵白雲,近處一片樹林,一條小河從樹林裡流出來,岸上有草有花:然後讓學生添上幾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併為整幅圖塗上顏色。學生看到了有自己參加繪製的這幅美麗的圖畫,尤其看到有自己新增的可愛的小動物,心裡一定很高興:這時要求學生把這幅畫寫下來,學生一定是很感興趣、有話可說的。《習作3》的例文“幾條小魚在河裡快活地遊著。它們有時停下來,有時在水裡轉圈圈。遊著遊著,小魚好像發現了敵人似的,迅速鑽到深水裡不見了。”短短的三句話,讓孩子們知道怎麼樣寫河裡的小魚。孩子們的模仿能力還是很強的,我讓他們根據習作要求完成圖畫,很多孩子還是很自然的想到了小鳥、小兔、小鹿等一些常見的小動物,在描寫時都模仿著所給例文的敘述方法來寫,開始,我覺得有些抄襲的感覺,希望他們能寫出不一樣的情景,可是轉念一想,我是不是要求過高了,孩子們只要對某一項活動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

  對於剛剛從寫話階段過渡到習作階段的中年級學生來說,他們最需要培養的就是對習作的興趣,相反,如果故意拔高要求、加大難度就會使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心理,學生愁作文、怕作文的情緒就會在習作起始階段產生,而一旦產生這種情緒,學生便會望作文而興嘆。

  於是,我還是讚揚了那些模仿例文較成功並且生動準確描繪圖中景物的孩子,在聽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師表揚誦讀了之後,有的孩子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開心地笑了,其他的孩子也覺得原來習作就那麼簡單,自己會寫得更好。而我想,孩子們在互聽了別人的習作後,也可以得到更多的啟發,這也是間接一種模仿,這樣模仿多了,習作的素材就多了,也就有話可寫了,那麼習作教學也就可以從模仿開始。

習作三教學反思 5

  本次“習作”教學,是圍繞秋天的一幅圖畫進行描繪,寫出秋天景物的特點。這篇寫景作文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對於很少到野外去的城裡孩子來說,困難可想而知。如何訓練學生按總分的順序寫一段完整的話,把自己喜歡的景物寫具體、形象就成為本次習作的難點。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感受秋天

  由於學生對秋天的景物瞭解很少,本節課,我運用大量的多媒體動畫、圖片,展示鄉村的田野、果園、森林,豐富學生的認知,彌補了地域方面的缺陷。看著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學生驚歎、讚賞著、陶醉其中。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用一個最貼切的詞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學生眾說紛紜,各有千秋,讓人可喜。我乘勝追擊,讓學生用一句話寫出自己對畫面的感受,為寫好中心句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有序觀察,豐富想象,把景物說活。

  由於小學生思維發展還不完善,“作前”指導要開啟學生的思路,讓學生能有方向、有線索地抓住重點、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觀察思考,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猶為重要。我重點引導學生對果園的觀察,在學生對果園有個整體印象之後,展示葡萄園,引導學生從葡萄園進行觀察葡萄的色、形、數量、味道入情入境地去體驗,一句一句地練習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把自己要描述的景物練習說完整、生動。景色描寫要有選擇,抓住最突出而又獨特的現象,寫出景物的形狀、顏色、聲音、運動和變化。若在寫作中運用想象,就可以在“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透過想象表現出來,還要運用恰當的打比方和擬人方法,才能把景物寫得生動具體,有真實感。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學生說話中比喻句和擬人句,加以鼓勵讚揚:“瞧,他多會想象,竟然把晶瑩剔透的綠葡萄比作美麗的珍珠。豐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把葡萄的樣子寫活了。”這鼓勵激發了廣大學生的興趣,教會了學生聯想,讓他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學生的思路被打開了。

習作三教學反思 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作文教學特別注重倡導“從生活中取材”這一先進教學理念,也就是說,老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透過日常生活蒐集、積累和發掘習作素材,提倡寫出生活的真實面目。

  前段日子剛剛學完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一單元的習作教學任務是:在閱讀了四篇說明文之後,讓學生也來練習寫一寫說明文,內容是介紹一種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電器。旨在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體會到的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去,使學生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

  我提前了幾天佈置學生選擇好物品,並透過觀察、參觀、訪問、閱讀說明書、查詢資料等方式,儘可能多地掌握這種物品的有關資料。課堂上,首先我根據學生所選物品的情況,將學生分成小組,如介紹蔬菜的為一組,介紹水果的為一組,介紹玩具的為一組,介紹文具的為一組,介紹電器的為一組。然後,為每個小組提供一篇相關的例文,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明確應從哪些方面進行介紹。學生比較容易知道了,介紹蔬菜、水果,應重點介紹形狀、顏色、味道,還可以介紹種類、產地、產量、營養價值等方面的情況;介紹玩具、文具、電器,應重點介紹形狀、特點、構造、用途以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接下來,我對說明的順序和說明方法進行了恰當的指導。結合學過的課文《鯨》《松鼠》《新型玻璃》等文章,瞭解並列式、總分式結構的特點,特別是鼓勵學生大膽運用一些學過的說明方法,如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然後,就是動筆習作、自我修改和同桌互改,最後是修改定稿。

  這次習作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

  一是巧用例文,為學生掌握寫作方法鋪路搭橋。例文的運用應當要慎重,運用不好,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但這裡主要是學習寫作方法,如表達順序、說明方法等。

  二、是自我改評有實效。學生完成初稿後,我要求學生先進行自我修改和評價,練習在原文上用修改符號進行修改,並針對我給出的評價方法寫眉批和尾批。眉批主要這樣寫:“先畫記出運用了說明方法的句子,再在旁邊寫上:用的什麼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尾批這樣寫:“本文從_________等幾個方面介紹_________,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說明方法。本文語言__________________,結構___________________。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做能夠鞏固寫說明文的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

  但問題還很多:

  一是資料的運用出現了偏差。我在教學前佈置學生查詢相關資料,看使用說明書等,結果有的學生就大量照搬了這些資料中的文字材料。可以這樣改進:建議學生寫自己熟悉的物品,最好不需要查資料;要查資料也可以,但要內化成自己的東西,習作時最好不要看資料。

  二是介紹蔬菜、水果,應重點介紹形狀、顏色、味道,還可以介紹種類、產地、產量、營養價值等方面的情況;介紹玩具、文具、電器,應重點介紹形狀、特點、構造、用途以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但沒有抓住主要特徵寫具體。

  三是說明的順序和說明方法的指導還不到位。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去記錄生活,引導學生把寫作和生活實際相聯絡,寫實實在在的事情,寫想表達的感受,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在展示中鼓勵優秀學生,帶動暫時有困難的學生。還要輔導學生捕捉生活的細節,積累寫作題材,在寫好作文的同時,要把作文修改初稿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並有意選取某個學生一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在班中朗讀,討論分析,共同提高寫作能力。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作文,不再為上習作課而犯愁。

習作三教學反思 7

  《習作三我的理想》教學反思這節課我主要有以下收穫。第一、重視單元備課,抓準教學重難點。備課之初,我不知習作評改課的重點是什麼,現在,我已清楚地認識到,唯有認真研究教材,做好單元整體備課,抓住單元訓練的重點,才能設計出實用高效的習作備課計劃,才能讓學生真正在習作課上有所收穫。

  每個單元的訓練重點就是習作課的指導和評改重點,而第一次出現在習作要求裡的新的訓練點也就是本組訓練的難點,在習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想方設法突破這個難點。

  第二,提升教師素養,提高課堂有效性。在習作課上,如果教師有較強的駕馭教材和課堂的能力,善於抓住課堂生成點與學生展開談話、點撥,有高妙的評價能力等,就會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點燃學生的創作熱情。

  細節上要鼓勵學生,孩子肯定會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體現“作文就是做人”的教育理念。第三、彰顯童心,用心靈解讀心靈。教師的語言要賦予兒童化,課堂語言要由成人化趨於兒童化。於是我就特別注意這個問題,每設計一句話,我都考慮學生能否聽得懂。我還向學生請教,讓他們幫我設計課堂語言,感覺效果特別好。作文點評就應該是用心靈解讀心靈,我們要尊重學生的童心,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尊重他們的語言表達方式。

  但在這節課上,還是有一些小環節沒有處理好。如,讓學生說說“平時你們是怎樣評介和修改作文的?”我是希望同學們從字通句順、佈局謀篇、感情是否真摯等方面來談,可學生們說得卻是他們怎樣透過小組合作來進行評介,這就說明我提的問題不恰當,如果我的問題更清楚一些,像“平時你是怎樣修改自己的作文的?”或許學生的回答就會達到我們設計這個環節的目的了。透過聽課老師的評議,結合學生課後的習作,我也發現課堂教學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教師似乎在牽著學生鼻子走,不敢放手讓學生談看法;習作指導遊離於本單元課文之外,體現“讀寫結合”理念的地方太少;沒有教會怎麼樣把情節細化,把文章寫具體。課堂發言面較窄,對學困生關注不夠,導致他們的習作依然是“無米之炊”,三言兩語難以成文。要想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是一件長期堅持不懈的事情。對我們語文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待加強,踏實上好每一節課,而不是演好每一節課!

習作三教學反思 8

  成功之處:

  習作指導課到底應該怎樣上,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老師們都在探索,我也一直在嘗試。本節課,我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從觀察、描寫、佈局謀篇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講解,學生們學到了一些寫作知識,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小學寫作教學往往會從簡單的記敘文開始,生活中每天都發生很多故事,每時每刻都會有新的發現。教師可以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用豐富的表情、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將學生們引領到我們所創設的故事情境當中去,再讓學生們去回想並感受他們新的發現,繼而把它寫出來。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可以說美是無處不在的。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首先要擁有一雙慧眼,發現美,傳遞美,做學生們的榜樣。缺少對生活的發現和感悟很難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缺少對生活的愛和熱情也難以對寫作產生多大的興趣和熱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們吧,這是一條捷徑。

  不足之處:

  內容的講解過於繁多,對於三年級上冊的學生來說,過於繁雜。最好選擇其中的一類(如描寫事物)來學習、分析、寫作。

習作三教學反思 9

  《口語交際·習作三》主要是兩部分的內容,口語交際課的主題是勸說,習作課的內容是演講稿。本單元學習的課文都是關於講話的藝術,因此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和習作都和說話有關。

  習作部分進行的是發言稿,同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範圍很廣的一種應用文。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發言稿的寫作分為兩課時,一節寫作指導課,一節寫作課。在寫作指導課上,以一篇競選生活委員的發言稿為例,講解了發言稿的格式、特點。發言稿說到底,是要進行發言的。因此,在課堂上鼓勵同學們進行當堂誦讀。以朗讀的形式加深同學們的印象。

  在習作指導課上我安排了許多範文,希望能夠為同學們擴寬寫作思路。但恰恰是因為範文數量太多,受限於課堂時間,使我無法每一篇範文進行詳細的點評。在每一篇範文中都反覆強調發言稿的格式和特點。希望同學們寫作時注意。同時也沒有時間提問同學寫作思路,是這堂課不足的地方。在教學中出現了一處錯誤,將曲阜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和附屬小學搞混了,在一處教學案例中引用失當。課件中也出現了一些錯字,應該在課前進行反覆糾錯。體現語文教學認真、嚴謹的特點。

習作三教學反思 10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打交道:變化多端的天空、洶湧澎湃的大海、美不勝收的公園……可是,當我們在課堂上讓孩子說說印象最深的自然景觀時,佔主流的往往是這樣兩種回答:或“記不清楚了”,或“不知怎麼說了”。面對這樣的情形,即使我們講再多寫景的方法恐怕都收效甚微。

  春天到了,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萬物復甦,植物發芽,整個世界換上了綠的色彩,在本次作文前,要求同學們和爸爸媽媽利用雙休日的時間一起出遊,到野外去,欣賞大自然的美景,收集春天中各種植物的資訊建立植物的觀察記錄卡。目的讓學生在走進大自然,與春天零距離接觸,透過對各種植物地細緻觀察,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植物的莖、枝、葉、花及顏色,瞭解它們的大小,高矮、形狀、色彩、味道等,指導學生抓住特點來觀察,如植物開花時的姿態、顏色、花期;植物葉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季節的變化,抓住與其它植物的不同,找出它的特點為觀察的重點。並設計以下表格,讓學生課外自己觀察喜歡的一種植物,完成調查觀察表格,為寫作指導奠定基礎。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麗與迷人。這樣對學生來說,就完全不是沒有東西可寫的問題了,而是如何利用好豐富的鮮活的資源了。

  做好了相關準備後,便是指導學生如何把觀察所得透過文字有序地描寫出來。於是,我引導學生可以先從整體人手,看它像什麼,然後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寫。也可以按照它生長的時間順序寫,先長什麼、再長什麼,最後長什麼;也可以按棍、莖、葉、花、果實的順序寫……總之,要按一定的順序寫,這樣作文才層次清楚,有條不紊。同時提醒學生作文注意點是要抓住植物的棍、莖(或幹)、葉、花(或果實)的特點來寫,注意語句通順,內容要具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作文只有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才真切感人。因此,在寫作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讀讀本單元的課文,這些文章處處洋溢著作者對事物的介紹與說明,不僅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出惹人喜愛之處,還具體透過舉一件小事把情感推向高潮,如《荷花》。怎樣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介紹給他人又表達出自己對植物朋友的感情呢?首先要寫出為什麼喜愛,也就是喜愛的原因,然後透過具體描寫,表達出喜愛的感情其次要寫出是怎樣喜愛的。在寫自己喜愛的植物的習作時要具體寫出喜愛的表現,如:怎樣給花澆水、施肥,怎樣看花,怎樣使它能曬到太陽……把為什麼喜愛和怎麼喜愛充分表達出來。

  這次習作指導教學結我帶來不少的思考:只因學生觀察過,只因學生思考過,只因有充分的準備過,學生的作文便能更加出彩!因此,在今後的習作教學上,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多思考,激發學生“說真話,道真情”,相信我們的學生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引導下,定能擁善於發現的慧眼、勤于思考的大腦、善於寫作的文筆!

習作三教學反思 11

  口語交際·習作 本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我的理想”,旨在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過程中認識到樹立理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理想而努力奮鬥的情感。

  教學建議:

  1.創設自然、寬鬆的環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理想,例如,將教室裡的桌子圍成大圓圈,教師帶頭講自己的理想。

  2.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累,明確什麼是“理想”。過程如下:

  (1)回憶本組教材中人物的理想。

  (2)交流自己知道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名人”小時候的理想,並簡單說說自己的感想。

  (3)結合具體例子明確什麼是“理想”:是自己希望實現的,又對別人有益的。

  3.不要將此次口語交際定位於考驗學生的即興演講能力。講之前,要讓學生有所準備,並且要幫助學生明確準備的方向,保證準備的時間。

  4.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交際中,集體交流之前,可以先在小組裡講,講得好的再到班上講(被推薦的同學也可以適當介紹自己小組的同學各自的理想)。

  5.交際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傾聽,並鼓勵他們相互進行評價。老師不要過多地從講的技巧方面去評價,要從內容方面多與學生作溝通與交流。同時要多肯定,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

  6.集體交流自己的理想之後,可以提示學生找到與自己理想相同的同學,繼續討論怎樣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最後,小組再選派代表在班上說說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本次習作是口語交際的自然延伸,題目就是《我的理想》。本次習作,不僅要突出習作主題本身具有的教育價值,還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有條理地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建議

  1.習作前,可以要求學生蒐集一些關於“理想”的名人名言到課堂上交流。

  2.由於本次習作與口語交際結合得比較緊密,因此不必重新創設情境,主要的精力應該放在指導學生列習作提綱以及習作後的講評上。

  3.習作前,教師可以列舉一些學生的理想,如,“我的理想是當老闆”“我的理想是做一個優秀的廚師”“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等,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理想雖然沒有好壞對錯貴賤之分,但是如果一個人樹立這個理想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是對別人有益的,那麼他的人生將會很有意義。

  4.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寫清楚三方面內容:(1)要寫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2)為什麼有這樣的理想?(3)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的理想?為了讓學生有條理地表達,可以要求學生列出簡單的提綱:5.列出習作提綱後的主要教學過程建議如下:

  (1)交流提綱,重點聽“我為什麼有這樣的理想”和“我準備怎樣實現自己理想”。

  (2)起草。學生按自己的提綱進行習作。

  (3)交流。教師選擇有代表性的習作,全班交流、評議。指出有共性的'問題,並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4)修改。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對照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

  (5)謄清。

  【教學目標】

  1.透過相互傾訴自己的理想,繼續培養學生傾聽、應對和表達的交際能力,同時培植學生表達的自信心,樹立良好的理想觀。

  2.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習作,表達自己內在的真實體驗,並能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評議與欣賞,感受習作的快樂。

  3.嘗試前後照應的寫法。

  【課時安排】3課時

  【課前準備】

  組織學生收集以“理想”為主題的名言警句等,幫助學生積澱文化底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創設交際情境

  1.故事感染激發

  郝副營長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了。“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正是這樣美好的憧憬,這樣樸實無華的理想火種,點燃著郝副營長勇往直前的心。我們沒有理由不說,郝副營長的理想是崇高的。

  2.激發交流願望

  a 交流關於理想的名言。

  b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麼理想呢?

  二、提升交際能力

  1.自我傾訴,組織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敏捷性)

  說說看,你的理想是什麼?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理想?理想的種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準備怎樣做,讓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呢?

  2.指名交流,瞭解情況。(在表達的自信上著重評價)

  3.師生交流,學習技巧。(在表達的技巧上著重引導)

  a 教師聲情並茂地向學生講述自己兒時的理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條理的講述的。

  b 學生傾聽、評價教師的發言:

  聽:做到全神貫注,用神態做出反應。

  想: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說:在理解、尊重對方的基礎上積極應對,與教師交流。

  4.生生交流,運用技巧

  a 學生在組內交流,教師參與。對個別在組內交流有困難的學生,採用個別輔導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勵他們積極發言。

  b 互聽互評,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語交際水平。

  評價時注重評價表達是否自信,態度是否自然大方,表達的內容是否有條理,是否能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c 推薦代表,準備參加全班交流。

  三、全班互動交流

  1.指名傾訴自己的理想。

  2.師生傾聽、評價

  小結:今天,我們傾訴了自己的理想。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顆理想的火種化成我們人生成長的精神翅膀,讓它伴隨我們飛向生命的每一天。

習作三教學反思 12

  教學目標:

  1、瞭解便條的主要用途。

  2、在生活實踐中運用便條,培養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會寫簡單的便條,儘量做到正確、簡練、通順。並可以在生活實踐中用便條,培養學生的書面交際能力。

  教學媒體:電腦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

  師:放假時你去哪玩了?

  生1:我去北戴河了。(你看見大海了吧!喜歡嗎?我也十分喜歡大海。)

  生2:我去科技館了。(在那裡你一定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

  師:同學們玩得都很高興,可是有一位同學卻很苦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請看錄影第一節:幾個同學的談話讓A很不高興,因為自己的爸爸不能的帶自己到動物園玩。他們一起議論怎樣幫助同學解決問題,得出好結論: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

  環節意圖:談話方式引入,使學生既有一種親切感,又在放鬆的狀態下進入課堂教學,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課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出發,引入新課,為後面的預寫打下情感基礎,讓學生清楚寫什麼。

  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對不同的學生也有不同的提高:發言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定的鍛鍊,對不發言的學生也是一個認真傾聽別人講話,懂得講話意思這個能力的培養。教師用這種方式真正走到學生之中,和他們談天,瞭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

  問題師:錄影中的同學叫什麼名字?

  生:雪男(用不用說爸爸媽媽叫她小明。怕學生在下面環節看書時和書中的便條比較,產生疑問)

  師:這位同學有什麼苦惱的事?

  生:她想去動物園可是和爸爸說了三次都沒有去成,她不知怎麼辦?(你看得真認真)

  師:同學們給她出了什麼好注意呢?

  生: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這確實是一個好辦法)

  二、新授:

  (一)預寫:

  師:給爸爸寫些什麼呢?我們現在就幫她試著寫寫吧!注意把你想說的話寫清楚。

  生:寫條

  環節意圖:透過看錄影,學生在情景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這時讓他們試著先寫一寫自己的感受,教師可以掌握學生寫條的格式是否正確,為下一步教學打下必要的基礎。此外,這也是學生的自主嘗試的過程,在嘗試的過程中學習新的知識,比單純的教師傳授要好得多。學生嘗試就是他們自己感悟的過程。

  師:巡視。①格式有錯誤的學生的條

  找到2個條

  ②格式和內容都比較好的學生的條

  注:先找寫得比較好的同學只是自己讀讀,格式有錯誤的在實物投影上展示

  師:誰願意和大家交流你寫的?

  生(格式和內容都比較好的學生的條):……

  (你把不好意思說的話寫清楚了,不錯;你是用商量的語氣寫的,真懂事;你很誠懇,我想爸爸看了這張條一定會帶你去的)

  環節意圖:教師時刻關注學生嘗試的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確寫條的格式和大致內容。

  (二)與留言條比較:

  師:這位同學自己也寫了一張條,你來讀讀,有什麼新的發現?

  生:和留言條一樣

  師:留言條是我們二年級學的知識你還記得,真好!

  師:到底是不是留言條呢?這是我們二年級學過的留言條,對比著讀讀。

  生1:格式一樣。(是呀!這和留言條的格式一模一樣,你讀得真認真)

  生2:留言條只是留言,就一句話;這張條寫出了心裡話。(你真會讀書,一下就抓住了它們之間的不同點)

  環節意圖:留言條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便條的格式完全是留言條的遷移,一次格式(或是說他們間的相同點)就不是教學的重點了,而重點在揭示他們之間的不同點。出示留言條學生自讀、自誤,體會不同之處,教師給與適當的激勵,這節課的地一個難點可以說就解決了。

  (三)揭示“便條”:

  師:這就是“便條”?(板書)

  師:同學們剛才說的留言條就是便條的一種。

  師:“便”是什麼意思?

  生:方便、簡便、快捷。(對了)

  師:“條”呢?

  生:小紙條。

  師:就是這一張小小的紙條寫的內容既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又要簡練

  環節意圖:讓學生清楚便條不是寫信,只是生活中有需要時用的簡單、明瞭的條子,所寫內容要件練,寫出自己真實的想法。

  (四)錄影展示便條的作用:

  師:爸爸看了同學便條真的帶她到動物園去玩了——請看。

  師:這張小小的便條就有這麼大的作用呢!

  環節意圖:讓學生看到便條在生活中的作用之大,也是對所寫便條的一個回覆。

  (五)拓展學生思維:

  師:這是寫給爸爸的便條,還可以寫給誰?

  寫些什麼呢?快把書開啟P13頁讀讀第二張便條吧!

  師:你又讀懂了什麼?

  生1:便條也可以寫給老師(不只寫給爸爸,還可以寫給老師,你讀得真認真。是呀!便條寫給誰都可以)

  生2:要寫清是誰寫的,給誰寫(真好,你說出了寫便條的格式)

  生3:還可以寫自己想對老師說的話(你真有想法)

  生4:還可以表達對老師的喜愛(你讀懂了寫便條同學的心)

  師:便條可以可寫給爸爸,老師,還可以寫給誰,寫些什麼呢?

  生1:寫給同學:我們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了(你是在和夥伴交流當面不好意思對他說的話,是在道歉)

  師:板書:道歉

  生2:寫給媽媽:批評我是為我好,感謝媽媽(你真懂媽媽的心,媽媽知道一定很高興,同時你也是在對媽媽表示感謝)

  師:板書:感謝

  生3:寫給爸爸媽媽:他們經常打架(你是在勸告爸爸媽媽不要打架了,每天都快樂多好!)

  師:板書:勸告

  ……

  ……

  師:看來便條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很多方面可以用便條的形式來表達。

  師:現在你就試著把你的想法寫出來吧!

  生:寫便條。

  師:巡視。找出有代表性的便條準備展示。

  師:寫好後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小組交流。

  師: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一會展示的便條。

  生:展示。

  環節意圖:這個環節是這節課的靈魂所在,主要是想開啟學生的思路,使學清楚:只要自己需要便條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使用。在課堂上完成一張完整的便條,每位學生的思路應該是不一樣的,學生的便條應該是百花齊放的。

  三、發散、總結:

  師:同學們的便條寫好了,你打算怎樣交給對方呢?

  生1:放在手中就跑(你是直接交給對方的。為什麼馬上跑?有些不好意思)

  生2:放在……底下、鉛筆盒裡(這個方法也挺巧妙,不好意思直接給可以放在別人注意的地方)

  生3:轉交(這個方法也可以)

  師:你寫的條的物件在現場嗎?在的你就想辦法交給他(她)吧!

  師:我收到了一張便條。讀給大家聽聽。(回覆)

  師:誰還收到便條了,給大家讀讀行嗎?

  師:有的同學為什麼沒動呢?

  生:我寫條的物件不在現場

  師:你一定想好怎樣給對方了,回家把你寫的便條交到他們手中吧!

  環節意圖:在學生感知——嘗試——運用的過程中開闊學生的思路,由根據情節書寫的便條過度到每一位學生的親身經歷,現實生活中的切實要求。這就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最好體現。學生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也鍛鍊了她的口語表達能力。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語文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把便條交給對方是一個現實問題,在課堂上安排這一個環節也是開拓學生思路的一個環節,學生應該是很有興趣的。

  板書設計:

  便條

  感謝道歉勸告幫助

  祝福驚喜商量認錯

  教學反思:學生可以根據不同的事情寫出自己的心聲,同時由於留言條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們在寫便條的時候基本沒有什麼困難,學生的寫的比較好,效果不錯。

習作三教學反思 13

  習作7是寫一次體驗活動。一個人的親身經歷即是一種“體驗”。如體驗家庭生活:煮飯、當家、做家長等;體驗學校生活:當節目主持人、做一天老師、做一次紅領巾督察員、領廣播操等;體驗社會生活:做交警、參加社群活動等。課上,我採用情境體驗法,學習例文後組織一次體驗獨臂人的活動。讓學生將一隻手從袖管裡抽出,讓這隻袖管變成空袖管,瞬間“斷手”,秒變“獨臂人”,大家覺得新奇又有趣,嘗試起來。第二節打草稿,回味自己在體驗過程中心理和行動的發展變化,並有詳有略地描寫出來,特別注意能寫下自己對這次活動獨特的感受。幫助並教會學生直接有效地儲備習作素材。學生有了切身體會,都寫得真實真切。修改時抓住最難的拉拉鍊和紐紐釦環節,透過動作、心理活動等一處處細節反映了獨臂人生活的艱辛。結尾自然而然地生髮出對殘疾人的同情與關愛之情。平時寫作不太生動的同學也寫得相當入神。如:周梓研的習作——當一回“獨臂人”今天上午的作文課上,汝老師讓我們所有的人,當一回“獨臂人”,我們一開始都覺得很好玩,體驗之後才覺得,這不是件容易事兒。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把校服外套脫了,然後讓我們把左手和右手縮到衣服裡面,接著老師請了兩位同學上講臺,一個是曾梓騫,另一個是劉趙文。大家把衣服放在桌子上,都等著老師的指令。“預備,開始!”只聽話音剛落,我們把馬上拿起衣服穿了起來,我先把右手穿進袖子裡,然後用嘴咬住袖子,用力拉,我的右手出來了,然後我用力一甩,掛在右邊的衣服一下子甩到了左邊,再把領子拉扯好,最難點來了,拉拉鍊,我先把拉鍊頭抵在桌子上。把另一個頭艱難的滑了進去,剛拿起來,差一點就掉了,我用牙咬住了領子,最後慢慢的拉了上來。別的同學有的甩,有的跳,有的臉都紅了,有的正在拉拉鍊,剛剛把兩個拉鍊頭弄到一起時,一個不留神就又開了……講臺上的同學也是。今天的體驗讓我們知道了殘疾人的辛苦,所以我們要多幫助殘疾人,當獨臂人的另一隻手,當盲人的另一雙眼睛……經過此次獨臂人的體驗活動,很多同學的感悟深刻獨到。如陳宸寫到:“讓我真正體驗到了殘疾人生活的艱難和生活中的諸多不便,但他們依舊在這個社會上堅持了下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有著一顆堅強的內心;他們又為什麼會有那麼堅強的內心呢?因為苦難是上天給你的試金石,只有真正的強者,才能讓苦難變成自己寶貴的財富。”

  這次習作的關鍵在於寫出個性化的體驗。如從“學騎腳踏車”中體驗到有志者事竟成;從“第一次購物”中感受到平時應該多鍛鍊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從“今天我當家”的體驗中明白做家長的不易……這種個性化的體驗不僅能揭示習作的主題,而且能增強讀者閱讀時的真實感,易於與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習作三教學反思 14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是讓學生嘗試做“小小推銷員”,向別人介紹一種商品。設計這樣一次嘗試性推銷商品的活動,旨在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在活動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給學生以商品推銷的初步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教學時,要儘量創設商品推銷的情境,激發學生推銷商品的積極性,指導推銷的方法,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和表現推銷角色。以下教學思路供參考。

  1.課前讓學生蒐集一些有關商品推銷的知識、故事,豐富對商品推銷的認識。還要選擇一樣自己準備推銷的商品,詳細閱讀商品說明書。

  2.上課伊始,先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有關商品推銷的知識、故事等,談一談知道的推銷知識、方法或從某些推銷故事中受到的啟示。然後播放一段推銷商品的錄影片,邊看邊想:推銷商品時要注意什麼問題?透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推銷商品時要詳細介紹商品的特點、效能,應根據需要進行演示、品嚐或試用,表述要清楚流暢、形象生動,態度要親切自然、熱情有禮貌。

  3.讓學生自由組成商品交易小組,把自己準備的商品向小組內的同學進行推銷。一個同學介紹的時候,其他同學要認真聽,提出想要了解的問題。對“顧客”提出的問題,“推銷員”要耐心解答。最後評一評誰介紹得好,比一比誰的成功率高。教師深入到一些小組當中,指導學生如何根據不同商品的效能、特點進行展示介紹。

  4.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商品,合作進行推銷。要求給商品設計精彩的廣告語,製作廣告牌,設計推銷方式,進行推銷演示。然後小組間展開比賽,每一小組輪流上臺進行推銷表演,對顧客進行講解、演示、宣傳、答疑。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評議,指出每一小組的優點及不足,提出改進意見。最後評選出最佳推銷小組、最佳廣告語、最佳廣告牌、榮譽顧客等,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習作

  這次習作是圍繞本組專題設計的,在閱讀了4篇說明文之後,讓學生也來練習寫一寫說明文,旨在鼓勵學生將閱讀中體會到的說明文的表達方法及時運用到習作中去,使學生在習作實踐中不斷提高表達能力,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陶冶熱愛生活的情趣。本次習作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1.這是五年級學生第一次練習寫說明文,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克服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習作熱情,樹立習作的自信心,讓學生輕鬆愉快地作文。本次習作的內容是介紹一種物品,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玩具、文具或電器。教師應提前佈置學生選擇好物品,並透過觀察、參觀、訪問、閱讀說明書、查詢資料等方式,儘可能多地掌握這種物品的有關資料。如果方便的話,可以請學生把介紹的物品帶到課堂上來。

  2.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所選物品的情況,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如,介紹蔬菜的為一組,介紹水果的為一組,介紹玩具的為一組,介紹文具的為一組,介紹電器的為一組……教師最好能為每個小組提供一篇相關的例文,並引導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明確應從哪些方面進行介紹。如介紹蔬菜、水果,應重點介紹形狀、顏色、味道,還可以介紹種類、產地、產量、營養價值等方面的情況;介紹玩具、文具、電器,應重點介紹形狀、特點、構造、用途以及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等等。

  3.在學生確定作文的內容之後,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注意合理安排說明的順序,恰當使用說明方法。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按照什麼順序來介紹,能用上哪些說明方法。然後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組內的同學再交流交流,聽聽別人的意見。

  4.要把習作評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提高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反覆修改習作,並積極與小組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提出修改建議。

  5.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習作中的優點進行鼓勵,並針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指導,指導的重點一是按一定順序鞋,二是恰當運用說明的方法。

  6.講評習作時,可選一篇較為典型的學生習作,請全班學生共同評議,肯定優點,指出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習作中最滿意的段落,請其他同學進行賞評。最後,還要讓學生對自己的習作再次修改。

習作三教學反思 15

  記得三年級第一篇習作是介紹自己的課餘生活,雖然上課教師進行了指導,學生也試著說了,但是等到作文交上來,真是慘不忍睹,與自己想象中的距離相差太遠了。一次作文下來,在我當時的眼睛裡,沒有一篇是像作文的,更多的是不知所云,幾乎有2/3的作文要重寫。我想,這是第一次習作,可馬虎不得,我就再上一次,非讓他們寫好不可。破天荒地我對學生進行了詳細的指導,不但給學生看了人家寫的介紹課餘生活的文章,還針對學生的題材進行提問,讓他們把這些問題串起來就是作文了。這樣又一輪下來,還有將近1/5的人寫不好。怎麼辦?是堅持不懈地讓他們再寫再改嗎?我猶豫了,因為這樣二度指導下來,我已經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再指導學生還是寫不好呢,會不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於是我就給這些作文放行。

  反思:那時我個別指導學生作文時,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到底什麼是作文啊?”他們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實學生的作文是在練習實踐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過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鋪墊,其實一開學就應該指導學生參加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課餘活動,讓他們記錄下來;下課有意識的跟學生進行談話,瞭解熟悉他們的課餘生活,這樣上起習作指導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三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習作水平和課標的習作要求,用平常心來看待學會的習作。

  學生作文不會寫,怎麼辦呢?那就從寫日記入手吧。寫日記就相對比較寬鬆,內容和形式以及文字的數量上我都不會給學生定什麼框框,只要能寫就好。出現轉機是在第二單元的觀察作文階段。吸取了前一單元習作教學的教訓,也想起教研員曾經說的以單元為整體進行備課,所以在上本單元第一課的時候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去記錄生活。第二天的日記交上來,我不禁喜上眉梢,因為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視角不能的方面去觀察,有的觀察了樹葉,有的觀察了蝸牛。我馬上抽了一段時間,讓寫得好的學生上臺讀他們的日記,我在邊上評議每一篇習作的優點。問他們這次為什麼能寫得這麼好?他們說昨天科學老師帶他們在校園裡觀察過了。哦,原來是這樣,觀察前進行觀察方法指導很重要啊。接下來的幾天當中,每天都有不少的觀察日記被表揚到,終於有不少學生恍然大悟:“哦,這樣就是作文啊!”有一天我還沒有開始看學生的日記,有學生悄悄地告訴我:“老師,楊鼕鼕帶了一個雞蛋到學校。”“帶來幹什麼?”“我也不知道。”等我改到他的日記,我終於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從電視的“不可能的任務”中看到不借助任何輔助用具,雞蛋也不能有任何損壞,讓生雞蛋立起來,自己進行了實踐,把過程記錄了下來。最後還寫著:“我知道有很多同學都不會相信的,我帶了雞蛋,會做給他們看的。”對這樣認真的學生,我能拒絕嗎?於是又有了歡聲笑語的一堂學生展示欣賞課。

  既然講到了雞蛋,我又告訴學生:“你別看雞蛋這麼容易碎,可任憑你是怎麼樣的大力士,你就是沒辦法把它捏破。”是真的嗎?學生睜大了眼睛。“我們班誰的力氣最大?”“鄭芬忠——”鄭芬忠也興奮地舉起了雙手,大聲說:“我不信!讓我來!”結果儘管他捏得面紅耳赤,呲牙咧嘴,還是奈何不得,只好作罷,心中暗暗驚奇。其他的人也驚呆了。我說:“回去試試看吧,最好能找到原因哦。”這樣有全家誰也捏不破的,

  也有被四歲的弟弟捏破的,成了大花臉的,日記就異彩紛呈了。

  就這樣,慢慢的,學生就有了許多的習作素材,慢慢地,他們就喜歡上了寫日記。偶爾有三五天沒有佈置日記,學生就主動央求:“老師,今天的家庭作業就寫日記吧!我們已經好幾天沒有寫了。”聽到學生這樣的話,我怎麼能不開心呢?

  反思:在這一階段,我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恐怕就是:一不提寫作文,轉向日記,讓學生有什麼寫什麼;二把寫作和生活聯絡,寫實在的事情,寫想表達的感受;三是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在展示中鼓勵優秀學生,帶動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四是評價以鼓勵為主,在評價中引導學生怎麼樣去觀察生活,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