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1

  《點亮我的小燈泡》是四年級教科版下冊“電”這個單元的第二課,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觀察小燈泡、乾電池的構造,最後正確連線電路點亮小燈泡,雖然我的教學物件是五年級,但是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生沒有進行實踐操作,對燈泡構造以及電路的認知極少,所以我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探究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透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的透過講授教給學生。

  本堂課要讓學生用一根電線、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光,這是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一些孩子特別是男孩子可以很快讓小燈泡亮起來,但我們的教學目標還必須達到在他們動手的過程中,探究電路中電流動的線路。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對組成電路的三種材料進行仔細而認真的觀察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在選材上,我讓學校給我買一些電池和燈泡,電池不出什麼問題,燈泡的玻璃泡是尖的,它有一個自動聚焦的功能,但在試教過程中發現裡面的燈絲不能仔細看清楚,而且和我課前準備圓形玻璃泡不同。為了讓學生能深刻認識燈泡,我跑遍了整個鎮,終於在一個學生超市的角落找到了這樣的小燈泡。那種燈泡被我全部買來了。

  在選擇導線上,我先做好的導線只有一根銅芯的那種。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導線有點硬,學生不好控制導線的彎曲程度,於是我回家又選擇了多芯的銅線,相對比較軟,容易控制彎曲程度。

  我在上課的過程中,插入了一個猜想和實驗驗證的過程。出示兩個連線點和正負極,以為學生就能想象把正極連一個連線點,負極連另一個連線點。雖然是五年級的學生,但是學生的科學素質不夠,對學生的猜想的預判出現偏差,是我沒有想到的。於是在整理實驗結果的時候,學生就無法正確得到結論。缺少了讓學生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從這些共同點中發現點亮小燈泡的電路連線方式,並且進一步強調說明小燈泡是怎樣被點亮的。

  在實驗進行過程中,學生對實驗興趣很大,學生情趣很難被壓制下來,上課注意力有點分散。如何進行課堂小組合作,如何提高小組合作意識,如何提高小組合作效率,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素質,是以後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點亮我的小燈泡》這節課上完之後,教學流程比較順暢,但是某些環節沒有達到預設的要求,總而言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組織還不夠(分析:實驗課組織教學難度大,鼓勵不到位,缺乏紀律約束,學生沒有把注意力集中過來)。

  今後我還需多想辦法加強課堂常規教學,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魅力,同時加強專業知識的培養,加強教態教法的學習,多掌握一些教學技巧,為以後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後我總結的一句話:科學是嚴謹的,學生需要這種嚴謹。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2

  在田老師《點亮小燈泡》一課中,整節課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教學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孩子天生具有很強烈的好奇心。在課程的匯入上,田老師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由兩個黑暗的箱子,提問怎樣能使它變亮?進而匯入課題。這樣的匯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探索慾望。這樣的匯入形式是否可以引入到我的書法課程?例如:在講楷書時,可以用篆書、隸書來匯入。因為這些字型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可以引發他們的好奇心。

  上學期石老師的資訊研修課與田老師的科學研修課,他們的課程都是圍繞著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進行。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種模式在書法教學中也能體現出來,但前提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書寫知識。書法教學有其特殊性,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的引導、講解與示範不能忽視,不可讓學生胡亂的進行書寫。特別在‘解決問題’這一環節上,教師得站主導地位。

  語言藝術在教學當中非常重要,在書法課堂上,這一點我做的不夠,經常有重複話的現象,顯得有些囉嗦,不夠嚴謹。校監和諶老師給出了很好的建議,讓我們將上課要說的話語全部寫出來。我想以後我會注意的,努力改善自己的語言藝術(包括語音的抑揚頓挫)

  學生上課良好的動、靜習慣,關係著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在書法課堂上,要培養學生在老師講授時認真聽,在練習時靜靜地寫的習慣。這些需要狠抓課堂常規,並且要一如既往,逐漸的讓學生形成這種意識。

  百仕達小學實行的是小班制教學,家長看重的也是這一點,所以關注每一個學生顯得格外重要。上課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並不是個別的',應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上課的內容。以往課堂中有所疏忽了,在給學生單獨示範時,也是給個別的同學示範,沒有照顧到全部。當然這其中也存在著很多其它因素,以後我會多加註意,以小組示範的形式來進行。

  讓學生把漢字寫好,關鍵在於培養其興趣,進而勤加練習。對於這,我還得不斷地努力。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3

  按照吳老師概念教學設計的要求,我把這節課學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為:我們用一根導線把乾電池的正極、負極和小燈泡連線起來,電流過燈絲的時候,燈泡才發光。 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和它相關的概念有小燈泡有兩個連線點。乾電池有正極和負極。短路和斷路。

  連線電路是小學《科學》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內容,課前,我進行了相關的文獻研究,閱讀了許多老師的教學設計,發現有很多可資借鑑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視對實驗器材特點的觀察,特別是小燈泡的構造進行了解,這就為接下來的電路連線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點亮小燈泡,對於成人來說很簡單,但是對於中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大多是沒有實際操作過的。而且大多數學生對於小燈泡、電池的結構沒有進行仔細觀察認識,這就為順利點亮小燈泡留下了障礙。電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一般都是透過觀察用電器的工作狀態來感受、認識電的,電流是怎樣透過導線、燈泡的,學生無從知道,本節課,我利用一個虛擬軟體,希望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電流是怎麼流過小燈泡的,從而更好地瞭解通路、短路和斷路。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看一看、畫一畫、連一連、議一議。看一看:先讓學生仔細觀察小燈泡、電池、電線等材料的結構特點,瞭解各自的作用。畫一畫: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小燈泡,電池的結構圖,並嘗試畫出點亮小燈泡的連線方法,要求只用一節電池、一根電線。連一連:根據自己設計的電路圖嘗試點亮小燈泡。在此環節中,有些同學點亮了小燈泡,有些同學卻沒有成功,這是什麼原因呢?進入了議一議的階段:解釋和反思。這時候,我向大家介紹了虛擬實驗軟體:連線電路,讓大家在電腦上代替實物連線電路。動態、直觀的電流路徑和方向,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通路、短路和斷路。第一次讓學生點亮小燈泡的時候,只有3個小組成功了,透過虛擬軟體的幫助理解,再次連線幾乎全班每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顯現。在課的結束部分讓學生完成一個挑戰任務:能否用電腦軟體設計一個電路點亮兩個小燈泡?學生饒有興趣。

  整節課下來,感覺學生連線電路和電腦虛擬軟體深感興趣,這也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徵。但怎樣連線電路,電在電路里是怎樣流動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課時,考慮先把電池、導線裝在信封裡,以免分散學生注意力。每組發2個小燈泡,一節電池,一根電線。材料簡單了,干擾的因素會更少,教學會更有成效。利用學生虛擬軟體中連線的電路圖、各種不同的連線方法,充分交流討論,做到學以致用。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4

  燈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對於成人來說或許很簡單,但是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大多是沒有實際經驗,更不會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級級下冊安排《電》這一單元非常有必要。

  《點亮小燈泡》是四年級教科版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安排在《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之後,學生對靜電有了初步認知,更容易完成本課的內容。本課意在讓學生透過連線簡單的電路,瞭解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電池兩端直接和導線連線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等知識,從而建立“電”的科學概念。 教材從認識小燈泡著手,然後組織學生安裝電路,再對多種電路進行嘗試的設計,我認為並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興趣,效果可能並不理想。為此,我將本課的主要部分進行了重新組合,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點亮小燈泡。出示小燈泡、導線、電池。問學生,誰能點亮小燈泡。

  二、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在學生能點亮小燈泡的基礎上增加難度,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

  三、總結點亮小燈泡的方法。

  四、猜測小燈泡發亮的原因,並說明電流的方向。

  五、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從本課的教學來看,這樣的設計非常適合學生,從學生實驗操作過程,我們發現效果相當理想,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學生能想出各種不同的方法來點亮小燈泡,真的可以說“學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讓我產生了一些不夠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學生是能力發揮的前提。培養學生並不是單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獲取這些知識的能力。如果只想讓學生學會安裝電路,那麼,用多媒體實物投影,讓學生依樣畫葫蘆,用不了二十分鐘,學生也一定能組裝完成。但我們應該知道,學生這種知識的接受,用不了幾天會在大腦中蕩然無存,那不經實踐摸索,灌輸而獲得的東西是不長久的。其實在這裡最關鍵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讓學生獨立點亮小燈泡了,那麼下面其它幾種方法也就不會存在太多問題。在教學中,我也發現學生用時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點亮那小燈泡,但是,我並不著急,耐著性子給了他們十分鐘,十分鐘也許會覺得長些,但正是十分鐘,他們才會用十分鐘想出另外三種方法點亮小燈泡的驕人戰績。在我們感到失望時,相信我們的學生,再給多給點他們探索的時間,也許,這時他們才會給你帶來驚喜。

  二、悉心指導是能力發揮的關鍵。學生要經歷像科學家一樣的探究過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殘酷與痛苦的,教師這時應該是他們的導師,悉心的指導是他們最最渴望獲得的。我想,如果沒有中間對小燈泡的構造認識,沒有對小燈泡的兩個連線點的認識,他們是很難得出小燈泡點亮的秘密-----“要使兩個連線點與電池的正負兩極連”。沒有這種認知能力,下面也將更難進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聯與並聯學生是無法完成。(本課中並不要求講出串聯、並聯)

  三、及時的鼓勵是能力發揮的保障。在課開始至結束,我前後對學生進行了三次鼓勵,這是發自內心、真誠的鼓勵。第一次是當第一組點亮小燈泡時,第二次是當另一組用不同的方法點亮小燈泡時,第三次是當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點亮小燈泡的秘密時,我高興,我的學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課教學中最令人難忘的是,居然有一學生用小燈泡一端連線點連線正極,還用一端連線點連線正極邊上(鋅片)的負極,也點亮了小燈泡。當我結束本課教學時,我不能不說,我們的學生潛力無限,讓我們充分地相信他們,給予信任,他們就行。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5

  一、課標對應目標

  能說出電源、導線、用電器和開關是構成電路的必要元件,說明形成電路的條件。

  二、教材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只有電流透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利用電來點亮一隻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回

  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種方法建立起來。

  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線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科學探究目標

  能用電源、導線和小燈泡連線簡單電路。

  能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能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根據經驗制定的教學重難點

  1.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線小燈泡。

  2.理解小燈泡兩個連線點的作用。

  三、教學環節

  1.引入:手電筒中的燈泡為什麼會亮?(生:有電流流過)

  2.探索

  2.1 觀察小燈泡的結構,思考小燈泡的哪部分在發光?推測各部分的作用?

  (生:燈絲在發光)

  2.2 觀察電池的結構

  2.3 觀察並思考小燈泡的兩個連線點有什麼不同?

  學生的猜測可總結為以下

  學生:電流從錫點連線點進入燈泡,然後從螺紋連線點出來。

  學生:電流從錫點連線點進入燈泡,然後從錫點連線點出來,螺紋連線點是用來固定燈泡的。

  2.4 實驗驗證

  如果第一種觀點正確,這樣連線,小燈泡就會亮,師生對話,教師板書並演示。

  如果第一種觀點正確,這樣連線,小燈泡就會亮,師生對話,教師板書並演示(這種情況燈泡不亮)教師:為什麼這種情況燈泡不亮呢?請同學們閱讀書本,尋找答案。然後請學生來解釋,這個過程我看到了本校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非常差的,不僅說不出來,也做不來,所以非常有必要指導學生理解性地閱讀課本。

  透過這個環節,學生認識短路,感受通路,學生也感受到實驗前猜測帶來的成就感。

  2.5學生用規定的方法照著點亮小燈泡,學習簡單畫法。關於畫圖,我交給了他們一個小口訣,他們覺得很好玩:一個長方形,中間三根鬚,頭上頂個小方塊,塊上三個圈,躲在洞裡不出來。電池也是長方形,正極凸出負極平。

  2.6學生嘗試用更多的方法點亮小燈泡。(強調分工,這裡關注到本校學生的合作能力還是很差),儘管每節課都在指導,還發現學生普遍不喜歡記錄,更喜歡直接動手操作,其實我也發現記錄計劃真的很束縛人的行動力,但做科學研究,計劃和記錄卻又是必要的。

  這個環節,學生自己就能發現,電流不是隻能從錫點連線點進入燈泡。

  2.7 分析總結:小燈泡在什麼情況亮?在師生對話的基礎上,提出電路的概念。

  3.研討

  寫在最後:這堂課,三個班,採用不同的方法,這種方法教學效果最好:學生全部參與,部分學生深度參與。但一節課還是沒有上完。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6

  1.透過小組探究獲得幾種電路連線方式。課堂以兩人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生很快便得出了兩種連線方式:一種是利用導線把小燈泡的一個接點(金屬外殼)和電池負極相連,小燈泡的頂端接點與電池正極連線。一種是把電池兩極顛倒過來。還有一種方式:燈泡的金屬外殼與電池正極接觸,燈泡的頂端接點用導線與電池負極連線。而得出後一種方式的小組極少,三個班級只有四組學生。究其原因,主要還是思維的慣性使然,一般還是習慣於把燈泡立於電池的正極或負極上,把燈泡橫臥在電池的正極或負極上則屬於“另類思維”。但不管怎樣,學生的探究熱情非常高漲,很多人也許是第一次親手點亮小燈泡。課堂上我給足了他們時間,讓每個學生透過動手實踐,初步感受了簡單的電路。應該說,這是他們本節課最大的收穫。

  2.本課的難點是掌握電流在電路里的流向。在認識小燈泡的時候,根據小燈泡的解剖圖,學生很容易的就指出了電流從一個接點進入,透過燈絲從另一個接點流出。在組成簡單電路的過程中,我要求學生安裝成功一個電路,就思考這個電路里電流的流向。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利用黑板上的示意圖學生勉強能說出,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學生並不多。這個知識點雖然不是本課的重點,不是一定要學生掌握的內容,但如果這個知識學生理清了,那麼對於以後學生組裝較為複雜的電路,是有幫助的。課後我想,如果把各種方式的電路連線裡的電流流向做成動畫課件,那就非常形象直觀了,也許這樣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大有幫助的。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7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探究“電”的相關知識,從2.2《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開始,學生開始實踐操作,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透過使用乾電池、導線使小燈泡發光,並且探究使小燈泡發光的不同連線方式,激發探究電的興趣,為後續學習拉開序幕。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電筒是怎樣亮起來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燈泡的結構以及如何讓它亮起來,第三部分展示研討亮起來的小燈泡電流的流動路線,即初步建立電路概念。

  (二)教學環節

  1.聚焦手電筒是怎樣亮起來的。

  首先,教師開啟手電筒,探索電筒發光的原因,檢測學生對電路的前認知,學生大部分都知道電筒發光是因為電池的原因。接著,老師拿出電池和小燈泡,發現小燈泡無論放在電池的正負極,小燈泡都不發光,這時,每個班有幾個孩子猜出,電筒裡是有導線的傳導了電池電能,才使小燈泡發光。最後,過渡到下一環節——探索怎樣點亮小燈泡?

  2.探索小燈泡的結構以及如何讓它亮起來。

  首先,觀察小燈泡結構,重點引導學生關注小燈泡發光的部位(燈絲)和小燈泡各部分的作用(特別注意兩個連線點)。接著,引出小燈泡是如何點亮燈絲的?給學生提供1塊電池、1個小燈泡和1段導線,小組透過自學教科書,自己嘗試連線等合作探究,比一比誰先點亮小燈泡,老師巡視拍照。最後,展示小組合作成果,點亮的小組即可加分。(學生拿到乾電池之前做好“安全提示”)

  3.研討亮起來的小燈泡電流的流動路線。

  首先,讓成功的小組分享點亮小燈泡的經驗,共同總結點亮小燈泡的方法——電池的正負極透過導線連線到小燈泡的兩個連線點。失敗的小組按照方法,再次嘗試點亮小燈泡。最後,填寫《活動手冊》畫電路,理解“電路是電流透過的封閉電路”的概念。

  (三)教學反思

  “點亮小燈泡”這一課,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對電筒如何發光和怎樣點亮小燈泡存在許多問題。有的學生拿到導線、電池很快就能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學生根本不會點亮小燈泡,他們不知道電路是一個迴路。所以引導學生了解小燈泡的結構很重要的,當了解小燈泡的結構後,再提供給學生一根導線、一節電池、一個燈泡去點亮小燈泡。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並嘗試著用更多的連線方法時小燈泡亮起來。

  (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在第一個班上課時,沒有講清楚電燈泡的兩個連線點,學生在動手操作時,沒有成功點亮燈泡,這一點在後面的班級改正後,成功率提高了。老師要對教材更熟悉,對實驗更熟悉,可以提前找幾個孩子,進行“預實驗”。

  2.課堂管理還需加強。學生對科學課並不重視,課前準備不充分,課堂講話現象嚴重,以前針對這些問題,我總是停下來點名批評這些孩子。最近在讀管建剛老師的《一線表揚學》,要用表揚優秀的孩子去影響不乖的孩子。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8

  今天縣裡領導來校檢查期初工作。教研員和包學科領導深入課堂,聽了我們學科的三節課。說實話,心裡真有點發毛,畢竟科學這一學科涉獵面廣,而且我又是現學現賣。今天我和四年三班的孩子們一起學習的是《電》這一單元的第二節《點亮小燈泡》,課前雖然有點緊張,可自認為準備還是挺充分的。(剛剛接觸這一學科,每節課都得細心準備,否則真不知道課該怎麼上)但一節課下來,才知道毛病還真是不少。體現在以下幾點:

  1、 有意識圍繞課題,但操作有問題。本學期我的教研主題是《探知前科學概念的方法的策略的研究》,本節課上想運用一下畫圖法,透過畫圖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課堂伊始,我先讓學生畫出印象中的小燈泡。孩子們畫的還真是五花八門,一個個燈泡殘缺不全,但從外形上看還是很像的。只有兩個孩子把燈泡的結構畫完整了。這一環節佔用了一定的時間,如果這一環節在課前完成,更便於老師調整教學策略。

  2、 還學生主體地位,但知識落實上有欠缺。課堂上讓孩子們小組合作,想辦法利用電池,導線,小燈泡,這三種材料點亮小燈泡。孩子們興致很高,很快就操作成功,而且能夠畫出實物圖。然後又檢驗了四種連線方式小燈泡能否被點亮。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很強,但我忽視了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培養。如果每一個小實驗後,及時引導學生總結,相信孩子們對本節知識掌握的更紮實。而本節課後,如果調查孩子們學習效果,會有很多孩子能點亮小燈泡,卻說不出所以然來。

  3、 沒有充分利用好生成的資源。課堂上學生在小組觀察電池時,我再行間巡視,一男孩問我:“老師,電池裡面的黑色的小棒是什麼呀?”“那是碳棒”。看來孩子的研究興趣很濃。如果我及時利用這一資源,讓學生見識一下電池的內部結構,會對學生理解電流的形成有很大幫助,而我卻忽視了這一資源。

  4、 多餘的實驗材料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前我告訴孩子們去實驗室上課時帶好學具袋。其實本節課用到的學具只有導線和小燈泡。很多孩子們出於好奇,課堂上不按照老師的實驗步驟完成,卻悄悄地弄起了別的實驗材料。

  針對以上課堂出現的問題,我把課件進行了修改與補充,還好《點亮小燈泡》這節課才上完一節,還有六個班級可以磨合。希望今天的課能避免這些問題。

  昨天改完課件和同事聊起這節課,她說:“這就是專科老師的特權,有時間有機會磨課,班主任就不行。班主任每天每節都是現場直播,我們有機會重播。”想想還真在理。一節課經過幾次磨合,不精彩都難啊。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9

  這堂課我首先直接揭示課題,讓學生明確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任務是什麼。然後讓學生觀察我準備的電池、導線、小燈泡等電器元件,讓學生觀察它們是什麼樣的(重點讓學生觀察小燈泡的內部構造);三是就是讓學生動手利用我提供的這些材料,讓小燈泡亮起來。並要求將連線方法用實物圖畫下來。完成之後,讓學生找出更多的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並且也以實物圖的方法畫下來。再觀察比較這些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線方法有什麼共同的地方。並透過課件形式將短路和斷路的連線圖出示出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斷路和短路。

  在備課時我認為本課很簡單,學生基本都能完成。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學生課堂上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連線。並且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上來看,學生掌握的並不是很讓我滿意,主要表現的是學生的畫圖能力差,很難用圖畫來體現實物。很多學生的燈泡實物畫的不像,連線方法也不規範,甚至很多都是錯誤的,斷路的,短路的都有。

  反覆思考教學過程,發現教學時忽略了對學生的畫圖能力方面的細緻指導,在學生交流完點亮小燈泡的連線方法後,讓學生將連線方法畫在黑板上時,我應該抓住這個契機細緻指導學生正確、規範的畫圖方法,特別是今天要畫的實物圖,讓每個學生正確畫會第一幅圖後,我想作業的質量也不會這麼差了。

  這也讓我明白了備課時不應只被教師,還要備學生,牢牢抓住教學生成的教學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