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範文(通用8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1
某日下午,在組內上了一節“6的乘法口訣” 研討課。
坐在辦公室回想整節課的教學,有嘗試成功的喜悅,也有預設不足的遺憾。圍繞教學目標,在設計思路和教學實踐中力求體現三點。
1、為什麼要學口訣?
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藉助熟悉的生活情景來調動,也可讓學生在跳一跳,摘不到桃子時,產生要學習新知的內需,從而體現數學的實用價值,將數學知識的掌握植根於問題的解決中。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6的乘法口訣,那為什麼要學習它呢?學生在在熟練計算了5以內的乘法算式後,教師出示3×6,讓學生算一算,生1說,得數是23,生2說,得數是18,教師讓兩位學生都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生1說不出理由,生2理直氣壯的說,3×6就是3個6相加,6+6+6=18,如此一說,大家都同意18是正確的。面對學生想算又算的慢,算不對的困惑,教師說,如果我們也象前面這些算式一樣,知道了口訣,那該多好算啊!從而揭示課題,引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怎樣編寫口訣?
口訣是教師直接給予學生,還是讓學生在尋找算式的規律後,在前面5、2、3、4的口訣學習的經驗基礎上,嘗試自己去歸納整理呢?本節課教師選擇了大膽的放手,引導學生看情景圖和表格中的數,先有序的寫出乘法算式,再同桌合作,根據乘法算式編寫口訣,培養學生初步的合作意識,整理知識的能力。從課堂情況來看,大多數同學能夠自主地編寫出6的乘法口訣,因這一過程的自主,開放而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3。如何理解口訣?
以往的課堂教師過多強呼叫多種方式去誦讀口訣,從而達到熟記的目的。在學生理解口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記憶口訣,比機械的重複的單調的背誦應更具實效性。在黑板上出示了學生整理的6的口訣後,教師讓學生讀一讀,再說一說,讀到這句口訣,你想到了什麼?學生想到了一道口訣可算出兩道乘法算式,也知道了口訣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所表示的含義。
本節課也有很多不足,如因在編寫口訣環節耗時過多,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基本練習和進一步熟記口訣的時間不夠充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還比較薄弱等等,都需要以後的教學中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和落實。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2
回顧本節課,覺得在不少環節上沒有處理好。
1、“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只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深入人心。
在教學設計中,能儘量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比如用小棒擺你最喜歡的圖案、自己選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等環節都為學生提供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提供了充分的活動與交流的機會。但是問題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較多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不能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思路。對於學生提出可以用乘法來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當時一是怕中下生聽不懂,影響學習情緒,二是怕展開討論會影響教學時間)致使認識乘法的意義兜了一個大圈,浪費了很多時間。其實追究起來還是被舊的教學思想影響,還沒有真正實施新的課程標準。迴避學生的問題或者敷衍都是不可取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是生成的,是不能被預設的。況且開放的課堂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學生的創造性言行、質疑等等這些都有可能發生。教師事先備好的教學過程被打亂,教學進度或加快或減慢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教學過程的真實推進及最終結果,更多由課的具體行進狀態、以及教師當時處理問題的方式決定。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結構。
2、教學的放與收做得不理想。
學生擺小棒並列出許多相同加數的加法算式後,我沒有及時引導學生觀察算式的共同點,從而總結出相同加數,導致在後面講兩個因數的意義時很少學生回答準確,也不能準確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開之後沒有及時作一個小結,把知識收籠到重點難點上來。第二個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應課的開頭時,我讓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後,沒有把很多的問題收籠到這節課的乘法問題上,使部分學生列出了加減算式。從這節課上使我認識到:放與收都應有個度,開放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的,放得太開不利於學生的探索,收得太緊不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放與收之間,教師應恰當起好主導作用。
3、教學難點把握不好。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後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而我在教學中只輕輕地點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
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
總之,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啟用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旨在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的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就是當今教師所必須做到的。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課堂教學嚴謹,進行的緊張而有序,老師的教態自然,有一種親和力,給人一種充滿激情的感受。”這是聽課老師給我的評價,但我常常體會到教師上課光有激情是不夠的,還需要靈活機智的運用課堂資源,教學是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去探索,去反思。並應用於下次我們的教育教學當中。透過《6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我有了以下幾點體會:
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滲透闐新課程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老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透過動手操作、探索、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進行學習和新知識的應用。所以,這節課我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體現這一理念頭。
1、情景教學法:
課前我創設了一個“小魚是由幾個三角形組成的”教學情景。這樣的一個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去解疑,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教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摘蘋果”、“數螞蟻”、“送信”3個教學小遊戲。即是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做中學,玩中學”的體現。因為小學生學習活動不再是教師的“說教”,應該更多的時間是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這樣的教學,更能體現“學生是學習知識的主人,教師是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協作者“的功能。
3、合作交流法。
以“同桌互相幫助,完成表格”為合作交流內容,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知識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4、指導學生學習。
1)指導學生觀察小魚,合作討論,填寫表格,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在遊戲中運用學習成果,把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3)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方式。
二、用激勵性的語言,創設激情的課堂。
在上課這前,我曾經短時間的接觸這些學生,剛一見面我就說:“我在沒來咱們班這前就聽說,二年一班的學生是紀律最好的一個,你能表現給老師看看嗎?”學生一聽馬上就安靜下來,坐得直直的。我又說“我還聽說你們是最聰明的,你能看懂我這個姿勢嗎?”學生馬上回答說“你這是讓我們把雙手放在桌子上,不亂動。”我又連忙說:“你真聰明,只有這樣做你才能認真的聽課,學到新知識。”
上課時,我讓學生倒背6的乘法口訣,發現有幾個小學生,把自己的眼睛給捂住了,我對其它的學生說:“剛才同學們背誦乘法口訣時,我發現有幾個小學生,把自己的眼睛給捂住了,來證明自己是在背誦,像這樣誠實的孩子,才是值得大家表揚和學習的,把掌聲送給他們!”教室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就這樣,我不斷的用激勵性的語言,創設了一個富有激情的課堂,使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受到了感染,興趣盎然。
三、教學不足。
無論是多麼嚴謹,多麼有激情的課堂教學,都是有缺陷的,有人說:“教學就像維納斯一樣,都是有缺陷的藝術。”這節課中,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1、對突發事件處理的不夠好,教學機智不靈活,理念落實不到位。
在學生自主編寫乘法口訣時,我提出這樣一個要求:“你能不能用6的乘法口訣,編一個數學問題,考考大家嗎?”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訓練學生應用本課所學知識編寫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結果,有一個小朋友說:6×5-7等於幾?這是模仿我前面的6×4-3提出來的,和我預設的不一樣,因此,我馬上拿出事先預備好的習題,如:()十二、五六()、4×6=()等習題,繼續練習下去。
訓練學生自主編寫問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鍛鍊學生思維能力,其理念是好的,但貫徹的不夠好,挖掘的不夠深。我在上這堂課時,如果馬上追問一句“還有誰能提出和他不一樣的問題?”或者以我校為例當堂編寫一道數學問題“因為通勤的關係,我們學校每天只上6課,那麼兩天能上幾堂課?三天呢?”“你能用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就有可能結合所學說出解題方法,這樣的教學機智,不但引導學生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理念,教師還起到一個好的引導者的作用。
2、數學課應該是嚴謹有趣的,在本次教學中卻忽視了數學書的作用。
本節課進行的緊張而有序,從頭至尾學生和老師互動的非常好,高潮迭起,也有很強的趣味性,特別是我出示螞蟻圖片時,有個小朋友錯把2條觸角當成了腿時,說螞蟻有8條腿。全班鬨堂大笑,我馬上又請另一位小朋友幫忙糾正那兩條是觸角。最後確定一隻螞蟻6條腿。練習題設計的有梯度,層層漸進,可是從頭至尾學生都沒看過一眼教科書,書始終是教學的載體,完全脫離了書本,忽視教科書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充滿激情的課堂,還需要教師的機智去完善課堂教學。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求教師改變課堂教學形式,就數學學科而言,就是要變傳統的計算應用教學為一種新型的數學教育。施瓦布:“如果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麼有什麼學習比能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過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沒計時力求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構和形成有利於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的學習。比如:在小組合作交流時,透過動手擺一擺(骰子),數一數,算一算的形式,得到6的乘法口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的學生。真正地讓每一位學生參與整個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就像蜜蜂那樣去尋找花源,會採集、會釀蜜。
2、變換形式,保持學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無意注意佔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整個法動中保持學習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了,因此,引導學生進行組際之間的競爭比賽,利用"智力大比拼"的形式,透過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提問、回答。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培養了學生的競爭,團結意識,其實學生挑戰誰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正是這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這也是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用心良苦之所在。在練習階段又以“找朋友”遊戲活躍課堂,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把所學的知識得以加深,鞏固落實運用。
3、轉換教師的角色
在課堂中我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高漲的熱情投入數學學習過程中,改變以往的交流形式,形成生生,師生互動的交流、發展過程。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創設了更多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展示自我,給學生更多的鼓勵,欣賞學生的成果。培養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競爭意識。同時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更重要的是我關注了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看學生是否能積極投入合作交流過程中,想了沒有,參與了沒有,能否從數學角度去提問題,思考問題。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5
這節課的授課內容是6的乘法口訣,教學目標是熟記6的乘法口訣,會用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並且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那麼在課前,我先6上網查閱資料,看一些相關的課件,然後和教研組進行討論6修改課件,還在兩個班進行了試課,之後又進行了研討修改。
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豆莢微笑的教學情景,這樣的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去解決問題,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中間透過合作交流,同桌互相幫助完成表格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共同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
這節課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無論是多麼嚴謹,多麼有激情的課堂嗯,都是有缺陷的。第一個是突發事件處理的不夠好,教學機制不夠靈活,理念不太到,理念落實不太到位,比如說在表格呈現的過程中,學生回答的內容不是預設的問題,處理的不夠完美。其次是要讓學生理解,從乘法的含義入手找出幾個6,與今天所學的6的乘法口訣聯絡起來從而解決問題。第二是在教學的練習的過程中,練習的題目沒有梯度,需要提升一個高度,還有一點就是課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充滿激情的課堂,還需要學生的充分參與,每一個孩子都積極地融入到這個課堂中。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6
這節課一開始,我剛說了:“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來學習‘6的乘法口訣’!不料話語還未落地,便聽到了那些愛表現、喜炫耀的聲音:“我會、我會!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好幾分鐘後,“噓!老師看你呢!”同桌悄悄地捅了捅他們,他們下意識地吐了吐舌頭,趕快挺直坐正了可是又有一些同學好像並沒發現什麼似的,也隨之怡然自得且搖頭晃腦地向周圍的人炫耀……更可惡的是居然還有一些學生做他們的熱心聽眾,並不時地插上幾句,整個教室的後排起了“嗡嗡”的聲音,前面有些孩子急忙勸道“別說啦!別說啦!安靜!”於是,“嗡嗡”的聲音開始逐漸地減弱,同學們也開始逐漸地坐正,教室裡終於安靜下來!“都會了?”帶著這樣的一絲疑惑,我開始問道:“哪些同學已經會背6的乘法口訣了?”孰不知,這一問,同學們的眼睛頓時一亮,那一雙雙小手就像雨後春筍般“刷刷”地舉了起來!“這可怎麼辦?”我心底不禁升起一串大大且長長的問號“講,還是不講?”“講,已經都會了,不講,又不合適。”“怎麼辦?怎麼辦?”我的腦海裡一片空白。幾秒鐘之後,我稍稍鎮定,問道:有誰願意站起來大聲背一次6的.乘法口訣?”這時,我發現有一隻猶豫的小手緩緩地舉起來,於是便決定請這位平時少言寡語的同學來背。“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聲音雖然不大,但卻足以讓教室裡的每一個人聽得清楚!其他的同學似乎也躍躍欲試。而此刻,我的心情慢慢轉晴,但新的疑惑卻又在心底油然而生:這麼熟練的背誦,是否來自真正的理解呢?於是我便問道“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是我爸爸教的”“從鉛筆盒上看到的”“我從書上看到的”……趁機我表揚“這是一個好現象,很好,大家都懂得預習了!可是,你們知道每一句口訣是什麼意思?它是怎麼得來的嗎?”舉起的小手竟在瞬間變得寥寥無幾,大多數學生的臉上一片茫然!於是我抓住這個機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學習口訣的意義,整節課的氣氛非常好,絕大多數同學在下課時都已會背6的乘法口訣。
回想這一節課的教學,課的開始,一部分學生已能流利的背誦6的乘法口訣,這正是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還沒學,學生就能背誦,完全打亂了我教學設計的陣腳。但是我沒有壓抑學生的“不教先知”,沒有制止學生的“暢所欲言”,而是在學生嘰嘰喳喳的背誦中,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並及時調整。學生不是一張白紙,給學生自由,給學生鼓勵,孩子們才會學得更主動。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7
《6的乘法口訣》這一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6的乘法口訣的來源,經歷口訣的編制過程,讓學生熟記6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教學重、難點是編制、熟記6的乘法口訣,會運用6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教案時採用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複習舊知,創設生動的情境,匯入新課。
二、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出6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熟記6的乘法口訣。
四、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
這節課本身就比較枯燥乏味,而且抽象,再加上好多孩子在家父母已經教過,學生學起來難免會感到無趣。我就想有什麼辦法讓學生學得更主動些呢?施瓦布說過:“如果讓學生學習科學的方法,那麼有什麼學習比能過積極地投入到探究過程中去更好呢?”因此我在沒計本課時我從學生容易理解的,感興趣的遊樂場旋轉木馬入手,先學會編制“二六十二”,然後把編的問題交給學生,這樣一來孩子們就覺得有挑戰成功的喜悅感,接下來學生就能進行快速有效的自我探索,從而由被動變為積極主動,教師只要稍加牽引就行了。
在口訣編寫這一塊,我讓學生自主編寫,當然編寫之前我利用低年級兒童好奇的心理,先讓他們猜一猜,如“6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口訣中一定有誰?”“它在什麼地方?”等問題,有效的再次激發本已下滑的積極性,然後在孩子自己信心滿滿的情況下讓他們自己編寫口訣,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並且記憶效果也是不容小視的。而事實上學生編寫口訣的情況也非常好,這遠遠比老師給,學生在記的效果好。
6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篇8
二年級上冊利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情境圖是地裡種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結了3個玉米,小熊掰走了一個,小天使提出問題“還剩幾個?”三隻青蛙分別想出了三種演算法(1)3+3+3+3+3+2=11(2)3×3+2=11(3)4×3-1=11這樣的編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機械、每個問題都有現成結論的思維模式,注重了演算法多樣化,保護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同時啟發教師不要急於對學生的多種計算方法過早的選優.教師正是藉助教材這一知識的載體和依據,對類似這樣的內容作了恰當的處理.如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要求還剩幾個玉米棒,你準備怎樣解決這一問題?”“說說你的想法”,結果學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師始料不及.(下面是學生的演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個數全加起來.”“3×3+=11,我先把左邊3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1棵上的2個.”“2×4+3=11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個玉米,再加上多出來的3個.”“3×2+5=11我先把左邊2棵算出來,再加上右邊2棵的5個.”更令老師沒想到的是有的學生做出了這樣的回答“1×4+7=11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結一個,就用1×4,多結的7個可能很小就加7.”……教材演算法多樣化的突出,使我們又一次體驗了新教材實驗帶來的課堂變化,不僅使學生體驗了向他人學習,不斷修正自己觀點、不斷完善自我、實現把數學知識自己發現或再創造的重要意義,也使教師又一次領悟了要尊重每個孩子思維的個性、支援、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孩子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