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8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意為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課後教學反思(通用18篇),歡迎大家分享。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

  昨晚對這節課件估了充分準備,但今天上課從學生互動和反饋上,在開頭上引入和分類上這點值得肯定,能積極調動學生積極性,師生互動效果明顯,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踴躍。並且能根據學生討論情況引入到這節課重點上,但在重點由於沒有充分估計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認為學生能回答出老師所舉例十種動物分類,以導致學生回答不十分明確,根本不懂如何分類,所以回答內容千奇百怪,不著邊際。所以我只能先歸納脊椎動物分為五類,然後描述其特徵,然後根據其特徵,再叫學生分類。這樣學生就能回答出,但是還有些學生不知如何下手。縱然馬上調整教學情況,但是時間上不允許,以導致這節課時間不夠用。

  想改進這節課冷場,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在設計問題上指向要明確,不能籠統 ,範圍不能太大。如把十種動物透過幻燈片形式播放以讓學生進行分類,本身目的是讓學生能兩兩分類,兩棲動物,魚類,爬行動手,哺乳動物鳥類、這個問題受了前面影響,所學生回答不著邊際,這就是老師提問指向不明確,如果改進設計方法,以表格形式來描述兩棲動物,魚類,爬行動手,哺乳動物鳥類特徵,然後再要求學生對號入座,這樣就大大降低難度,然後再叫學生總結出動物特徵。這樣有足夠時間完成教學進度。

  雖然這節課不十分理想,但也給了有益教訓,首先在課前設計中有充分預見在課堂上出現問題和採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互動可能出現的問題能按原有目標和方向發展。第二對於不可控制的新問題在課堂中出現,就必須依靠教師積極引導、保護和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慾望。並能夠及時靈活除理教材設計方案,這需要老師有紮實功底。第三在提問要切中要害,指向性明確、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考,從而激發學生自我的問題意思和探索精神第四常犯獵誤就是互動性單一,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互動,少了整體互動。第四忘記了對學生自我評價,老師評價。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2

  這節課最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分清組織,器官和系統的概念,形成這麼一種有層次的結構感覺。因此,在器官的教學中,讓學生舉儘量多的器官例子,然後進行總結和分類,從而自然引出系統的概念,同時也清晰的將結構層次顯示出來。

  講述生物體的結構與層次時,最好結合學過的概念,這樣學生理解的會更深。具有分生能力的細胞,不斷進行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可以形成形態。結構。功能相同的細胞群,即組織。不同組織間的細胞形態和功能有明顯的區別。不同的組織又可以依據一定的方式組合起來,形成一定的結構,具有一定的功能,即器官。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能夠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即系統。不同的系統相互聯絡,協同工作,使生物體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適應環境。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3

  近兩天上《生物的進化》感覺很棘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 對進化部分內容生疏。該部分內容在整個生物教材中,比較獨立,平時接觸的資料較少,高校時只學達爾文的進化論,對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瞭解很少,所以,講起來比較費勁。

  二、 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吃力。原因主要來自於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計算,和一些非選擇題的填空,有的學生雖然書本掌握得感覺很好了,但做題時卻心裡有數,一填就錯。

  針對以上情況,怎麼辦?我主要抓兩方面。

  一方面是狠抓基礎。抓基本概念的比較和聯絡。如物種與種群、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地理隔離與生殖隔離等;抓生物進化的敘述的準確性,如對樺尺蠖的進化的敘述等。

  另一方面狠抓練習。該部分的練習變數不大,大同小異。練習分為三類:一類是關於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一類關於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多見於選擇題);第三類是非選擇題。對於學生來說,最難的是第三類,所以要透過學生的練習,要學生掌握一些空格的填寫要求。當然這些必需建立在對課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展示成果,師生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等方式複習本章內容,最後做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題目,透過反饋練習來看,絕大多數同學對本章的知識掌握較為牢固。

  本節課讓我感到滿足的是:

  1、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都講到了,從表面上看學生掌握的還比較不錯,(可以從練習中看出)。

  2、師生配合非常默契。如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努力思考,積極舉手回答。

  3、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了較多的教學手段。如學生課前自學,完成學案,分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並搶答相關的問答、多媒體的應用等等。

  感到欠缺的地方:

  1、知識的呈現方式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如引課創設的情景應該更生動,更貼切學生的生活。

  2、幻燈片應該:“活”起來,讓學生感受無性生殖的嫁接原理。

  3、分小組合作學習的交流時間過少,沒有顧及到差生,教師巡堂指導的時間也欠缺,今後我一定加強學生自學互動這一環節。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5

  由於本節的知識比較概念化,可以透過直觀的圖片來顯示,因此,我用李宇春和她母親的照片、成龍父子的照片比較引出生物遺傳和變異的概念後,直接開門見山,讓各小組統計出幾組較為熟悉的自身的性狀(學生對此很感興趣,表現的積極踴躍)。再用多組生物性狀和相對性狀的描述性詞句,激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匯入問題——什麼是性狀和相對性狀?在後半部分教學中,由於“轉基因超級鼠”實驗對學生而言有些陌生,這時我發揮教師的主導性,給學生詳細的講解實驗,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最後以推論“傳種接代中傳遞的是基因”、“性狀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轉基因技術為拓展延伸,串聯整節教學。我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程序來設定問題,層層推進;輔以多樣化利用多媒體,精心設計練習題,希望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學生弄明白基因和性狀的關係。但在四班上完課後,檢測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課後我進行了反思:這節課對我來講,內容非常少,但是我忘記了一點: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從來沒有接受過基因、性狀的學習,這部分內容對他們來講非常的抽象、難懂,所以在我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完所有的內容後,集中做練習,效果就不太好。找出毛病後,我在其他幾個班上課時,把方案進行了調整: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思考部分的內容後,同樣也讓學生列舉了性狀與相對性狀的例子,隨後,馬上讓學生進行這部分的反饋練習。後面的資料分析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處理,效果非常不錯,課後的調查也非常令人滿意。

  透過這節課的對比課,我認識到: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更要針對學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學生的角度備好學生,備好教法,才能夠真正地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6

  21世紀是生物科學時代,中學生物基礎知識教育將為這門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這門功課呢

  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最重要環節,教師如果表情親切,語言生動有趣,學生就會想學、願學,而且思維活躍,對所學內容印象也深刻難忘,收到的效果也更理想。比如說:在講眼球的結構時,對學生提出“平時我們都說‘人在哭時,眼淚鼻涕一起流’,這是什麼原因呢煛毖生認真思考後總結出:是由於鼻淚管與鼻腔相通。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堅定學習的信心。

  二、利用直觀教具,增強教學效果

  直觀教具在生物教學中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直觀教具是教師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透過各種形狀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集訓,從而使學生比較全面、比較深刻地掌握學知識的方法,如:在講鯽魚的迴圈路線時,如果只用語言乾巴巴地講解,許多學生覺得很抽象,很難理解,而若配以持圖、心臟模型加強直觀印象,講完後,再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並畫出迴圈路線圖,學生就會記憶深刻,難以忘記。

  三、增強實驗、實習機會,提高動手能力

  參加一定的實踐活動,可培養學生用書本知識進行實際工作的能力。校內的實驗室為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如:青蛙的搔扒反射實踐,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並將實驗結果及自己的分析在課堂上交流,最後做出總結。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轉化為探求知識奧秘的動力。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7

  這節課教學過程基本流暢,這次課堂教學好的方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程式設計合理,課堂匯入以“愛在細胞深處”的詩朗誦方式複習舊課,引起學生興趣,調動了課堂氣氛。

  2.細胞核結構與功能具體知識的講解,充分利用動畫及結構圖的形式給予展示,變抽象為具體,突破了難點。

  3.給學生思考的機會。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體驗、感悟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體現在他們透過本課的學習能順利的總結出細胞核的功能以及細胞核為什麼是系統的控制中心了。

  4、處處體現問題意識,引入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突出學生為本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1.由於本節課新課標要求的容量較大,學生思維要求較高,少數同學由於基礎問題顯得有點思維脫節。

  2.部分內容在呈現時偏快,一些同學未能及時加以鞏固。加之部分知識是建立在初中知識基礎上,一部分同學初中沒學好生物,顯得聽課有些吃力,在該部分知識進行補充時,課堂速度顯得稍快。

  3.討論的習慣尚未形成氣候。學生合作學習體現得不十分到位,一些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意識強度不夠,有待今後改進。

  4.板書的應用稍顯單薄,沒有充分起到提綱挈領作用。

  5.雖然在課前佈置讓每一個同學都要做自學、資料的分析討論等工作,但是依然有個別同學沒有做。這說明他們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亟待提高。這就提醒我們: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時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並適當將問題的設計更貼近理解能力較低的學生,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並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效率。

  當然,一堂課有成功的地方,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總之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本人認為受益匪淺,對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很大、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本人還將不斷地去學習老教師的先進方法和教學理念,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進行完善的改進,這也正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即學生與教師共同成長。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8

  進入期末,各門功課都到了複習的時候,這時的學生是最累的,也是最無頭緒的時候,這時對於學生的指導非常必要。沒有掌握方法的學生整天看他在哇啦哇啦地背,效果卻不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是記得快,忘得也快。

  為了引導學生看書,自主建構知識,考慮他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好動,注意力時間不長。我經常採取的做法是:

  1、給出複習範圍,複習30分鐘,當堂完成相應範圍的試卷,及時鞏固知識,強化記憶。又不至於由於複習時間長,學生轉移注意力。

  2、同樣給出複習範圍,複習一段時間,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隨機調控時間,將內容編成小題目,讓學生搶答。

  以上兩種做法,學生不容易轉移注意力,看書的積極性較高。缺點是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只注重對知識的暫時記憶。

  本學期透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瞭解到應該指導學生複習,注意複習方法的指導。針對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的特點,我要求學生對自己複習所學的知識及時的鞏固,並針對自身的學習情況,將以前所學的散亂的知識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形成新的知識體系。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9

  在課堂教學中,現在很多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是以學生活動為主,這樣就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的責任減輕了,他們往往會忽略了過程的指導,只重視表面的熱鬧花哨,教學過程很少有教師準確的富於指導性的引導、點撥和評價,只有探究性活動的形式表現而沒有師生間、學生間的實質性交往和真實的思維碰撞。基於以上的認識,本節課在探究性學習各個環節中,我注重發揮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作用。

  例如我在這節課開始,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我們認識了細菌的菌落,那麼細菌的結構是怎樣構成的?

  引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緊接著又出示學習目標,給學生引導一個學習的方向。整個課堂教學透過學生的觀察、分析、討論等各種學習方法來獲取知識,並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對學生不懂得和講不明白的以及不太清楚的我認真給予提示。

  例如在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1.細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學生不太明白我就讓學生畫出動植物的細胞的結構圖比較一下就明白了,並總結細菌沒有的和有那些特出結構,這樣學生就能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的特點是“具有細胞壁,沒有細胞核和葉綠體,有遺傳物質--DNA”。

  2.試根據細菌的結構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是怎樣的?

  我就提示:“植物細胞中的葉綠體有什麼作用,細菌的細胞沒有葉綠體那他是如何只生活的呢?學生根據我的問題就能討論出它的營養方式是異養”。同時我也注重了生物學科的特點,適當的抓住機會來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衛生的習慣。

  總之,在教學中要認真備課找準重難點,還要找準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在討論中教師要認真準備引導學生討論的問題,還要隨機應變發揮教師課堂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學習去討論。教師必須對自身角色進行重新審視與定位,轉變教學策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職能,成為學生心中最好的引路人和旅伴。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0

  上這課之前我對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分析,在實際的教學中,怎麼要讓學生去聽你的可很重要,同時,對於不同的學生也要注意,所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去主動學習。

  這節課我是透過首先對前面的知識進行總的回顧,讓學生對本節知識願意去探討。並且大都採用讓同學們比較,然後進行總結。這節課講過之後,我覺得收穫有:能讓同學展示自己的總結結論,讓雪生自己敢於去做,歸納,總結,最後變成自己的東西,不易忘記。

  本節課不足之處在於:我感覺到:這節課我講太多,主動權沒有放心教給學生,否則情況可能會更好,應劃大力氣來調整自己,另外我也應該不斷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知識,把自己的課上生動活潑。其次,我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但給學生留下的思維空間較少。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講起來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並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透過實物來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好在我們的學生大都是農村的學生,對一些種子有些熟悉,可那只是表面的認識,內部結構的名稱不知道,我又想能否透過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來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裡又牽涉到果肉,這麼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來,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後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課的思路,也可以透過練習題來作為鞏固。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1

  我積累了一點點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它的教學確實不同於其他科目的教學,我想在這裡談談對生物教學方法的反思。

  生物課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自然界一切物質的運動,物質結構及變化,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的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同時作為一門基礎科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進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生物課堂教學應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老師應當善於觀察。挖掘生物例項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物件分析。只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域性;其次,精讀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進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課中反思,以下是我在以後的課堂中自己應該完善的地方。

  應該多做練習,這樣能迅速把握重點、難點和常考點。每節課講完後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把相關重點知識背下來。對平時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本、不帶課本的同學及時補救。可以讓他們在自習課時抄筆記或課本,或者背課本。

  及時對每章進行總結和測試,並及時評講,對於考差了的學生多給予鼓勵。

  在每節課的最後幾分鐘時間,留給學生一些簡單的題目,藉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多舉例子讓學生更明白。比如講到“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時,課本上是這樣舉例的:如果草原上放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學生對於“太多”“過多”“十分”“非常”之類的程度詞能基本理解,但如果老師在講課時把這個例子改為:如果適合放牧1000只羊的草場,你放了2000只將會怎麼樣?這樣學生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本人還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引導學生髮揮主體作用還不夠等等。

  對於生物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反思才會有所創新,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後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己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範圍內,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2

  提高課堂效率是或者說實現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廟個人,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裡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內容要詳略得當

  教學要學生會的不講,主要的則詳講,次要的則略說,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

  二、訓練要有針對性

  課堂反饋和檢測要與教學目標一致,難易適中。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佈置相應的習題。上課時,提問要有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獲得激勵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時首先要備學生,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習特點,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二,要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本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絡。三要備教法,針對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課堂上和課後進行。課堂密切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課後反思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失敗的地方,反思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讓自己不斷得到提高。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3

  一、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怎樣施展自己的魅力,讓學生佩服你,從而喜歡你,愛屋及烏,進而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我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首先,上課語言要生動。“生動”不僅是幾句幽默,但幽默也決不可少的。在我校教學比賽時我深有感觸,凡是課上得棒的、課堂氣氛活躍的,老師都是很幽默的。在我課上,學生偶然有打盹的,我會友好地請他“再堅持一會兒,下節課再睡”,也有時學生會自己看書而忽略我講的,此時我會向他發出廣告“相信我,沒錯的”,也有時外面發生了奇特的自然現象,我會進行恰當的處理,如一次課上,外面突然風雨大作,風是從未有過的狂,雨點也是從未見過的大,雖然不少學生還在跟著我,但也有的學生開始溜號,說實在的我也想看看外面。此時我乾脆放了一分鐘,條件是一分鐘後不得再有走神的,後面上課的效果是出奇的好。生動還包括提問的技巧,提問是一門藝術,不是問題的問題提出來當然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王美珍老師說過,問題提出,學生異口同聲,人人都會,看似熱鬧,其實意義不大,問題就應該有思考性,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備課時精心設計問題是我花時間較多的地方之一。提出的問題需要他們透過認真仔細思考才能回答出來,誰先想出來老師給予肯定後,他一定會有一種自豪感,誰又會不動腦筋呢?

  其次,給“差生”更多的機會。要使一個學校集體水平高,僅幾個“好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有更多的學生好,且特差生幾乎沒有,如何讓“差生”成為生物上的高手,第一是樹立榜樣,第二是鼓勵,生物不是一門太難學的科目,對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等要求特低,每個班都有這樣的例子,其他功課很不理想,但生物學得不錯,有一門優勢學科總比沒有好,生物可以成為每一個學生的優勢學科。透過這樣的例子,可以讓“差生”看到希望。當學生第一、第二次考試成績下來,一定要做好文章,好的要領先,差的不要相信這就是你的水平,下次我也會成為最好的,讓他們心中憋著一口氣,最後可導致整體水平提高。

  二、提高課堂效率,儘量少用學生課後時間。

  一些老師認為生物成績是“死背”出來的。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學習生物不必在課外多花時間,相反在課堂上都是下足了功夫就行,我一直堅持“從不虛度每一節課”,也就是向45分鐘要效率,在教研組其他老師聽了我的幾節隨堂課後,給了我很高的評價,這更堅定了我要嚴格把好課堂教學關的信心。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教會學生自己批改作業後就很少批改作業,並教會學生學會自學。我也學了王老師一點,就是少批、不批作業。由於學科特點不同,可能其他學科不易做到,而生物多少年來我一直堅持。如果是習題課,我會給學生20到25分鐘時間做題,留下一半時間講題,學生討論題,讓學生找出有哪些精彩的題,精彩的空,說出答題中的困難及從中吸取的教訓。題不在多而在精,在及時反饋。不改作業省下的時間花在精心選題上,重難點的突破上。課後適當留點題,但決不能多,選擇題幾個或簡答題一個足矣,多了學生會應付,沒有效果,少了學生可能認真去做。做題的目的是提高分析問題能力,不是碰題、猜題,我從不認為我能猜到題而去猜題、押題。學生透過深刻接受課本知識點和適當有效的訓練,自然就能分析到位,取得高分

  三、加強理論學習。

  這一點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但迫於教學任務繁重,只能是擠出時間學理論,更新教學理念,學校很重視這方面,我們自己買了不少理論書。對於每一本書,我都認真去讀,由於理論功底薄,有些章節看起來非常吃力,我就有詳有略地看,對於自己教學體會深的地方看起來當然容易接受。看時也有不少感觸,有些做法我運用了,但不知其理論依據,透過學習可以使自己零散的做法系統化。另外,我自己還買些或借些這方面的書看,如為了對自己所教學科的指導性更強,我買了《生物教育心理學》、為了從課堂上獲得更大的收益,借了《課堂提問的藝術》等,為了提高自己運用電腦的水平,自學了《Windows基礎》、《辦公自動化》、《Flash動畫製作》等教材。對於簡單的課件自己也可試著做,對於平常的講授式教學學生已習以為常時,換點方式,換個面孔學生感覺耳目一新,上課精神明顯好。

  四、要有團結協作意識

  在我們生物教研組內,我是一名沒有工作經驗的新教師,學校給我找了一名師傅,我們師徒關係融洽,我認真學,師傅也毫不保留,發現好的想法大家共享,發揮集體優勢,我們經常集體備課,共同說課,評課,共同進步。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4

  一學期的生物教學工作已接近尾聲,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及結果,有時會發覺生物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的設計有較大差異,細細分析,在於進行教學時忽視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因而也就難以使知識在實際應用時難以發揮出所預想的作用。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求實、求活、求新”的教學三原則,不斷取得新的教學成果。

  一、目標的反思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學習目標。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另外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儘量列舉身邊的生活、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現狀反思

  學生方面:

  1、學生的口頭、文字表達能力太差,在課堂上,部分同學對學習不感興趣,不能積極思考問題;還有一些同學,能積極思考問題,對答案也心知肚明,就是不知怎麼用語言來表達,表達出來的意思往往詞不達意。

  2、學生的閱讀能力差,閱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思考,甚至有時連主旨也把握不好。導致做題時馬虎大意,會做的也做錯。

  教師方面:教材中有的課難度大,學生難以理解,有些問題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不了,作為教師要適當講解,問題設計要淺顯些,儘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便於學生理解。三.改進措施:

  1、轉變學生學習態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係,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2、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

  3、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優生成績的提高。

  4、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5、認真備課,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總之,一個稱職的生物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5

  儘管初中生物內容比較簡單,卻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科理科學科,這對於培養學生的理科的學習興趣和理科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每一位生物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適應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新課標要求我們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位目標----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

  一、知識性目標的反思:

  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高畫質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知識的學習,我大多使用問題激發學生的互動學習。例如在學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時,演示普利斯特利所做的實驗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

  (1)實驗1中小白鼠死亡和蠟燭熄滅的原因是什麼?

  (2)實驗2中,為什麼植物能長期存活,蠟燭也沒有熄滅?

  (3)實驗3中,植物和小白鼠為何能正常存活著…….

  一系列問題的提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的掌握知識.。同時對知識的系統梳理是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髮現知識的系統規律,及時對知識進行梳理。

  二、能力目標的反思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絡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迫切學要的表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 要儘量例舉身邊生活和生產中的例項,向學生介紹身邊科技知識,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七年級開展的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裝片,發現學生動手能力很強,而且對實驗也都充滿興趣,及時給與表揚,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精心設定情境,鼓勵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後,可讓他們 親自設計實驗。在實驗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都可讓他們去試一試。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和按書用做的感覺和效果是不太一樣的,透過這些過程,既能培養他們獨立且科學地思考問題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觀察、實驗、思維、自學等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情感和價值觀反思

  情感和價值觀必須有機的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堂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在學習七年級生物最後一課,《愛護植被,綠化祖國》時,我給他們展示的是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圖片,讓他們感慨道綠色植物的重要性,激發他們要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生物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嚴謹的科學性。同時生物學以技術應用廣泛、知識創新快的特點,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和不斷的創新性。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今天,我們每一位生物老師應不斷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求實的態度、靈活多變的思維方式和強烈的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牢牢把握三維目標的尺度,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6

  本節反思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閃光的地方有:

  1、在新課的引入上:我採用了典故匯入法:講一段歷史,然後引導學生透過問題逐步引入新課。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對課標的把握準確:備課前我深入研究了課標中有關本課的教學要求,在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研討中,我更加明確了本科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準確的把握了課標的要求。在備課中將課標要求逐項落到了實處,將“學為主體”作為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到位:本課有一個探究活動——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個活動在新課標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但鳥適於飛行的特點較多,而且探究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備課時,結合本組老師的意見,我將“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這一探究活動內容分解成若干個小問題,設計成“小組PK”的形式,在課堂讓各小組學生合作探究,在學生開展探究前提出明確要求,指導學生展開探究。在學生探究時,及時瞭解各小組學生的探究進度及探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並幫助探究有困難的小組完成探究活動。之後組織各學習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本組的探究成果,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合作交流及再次展示合作探究成果,最後師生共同合作,互動交流,概括總結,得出結論。

  4、情感教育落實到位:在教學中採用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小組間合作交流討論及二次合作學習的方式,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交流意識,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透過探討,讓學生進一步強化了“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將情感教育落實到了課堂教學中去。

  5、圖文結合: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時,讓學生看書中圖片,自主繪畫,資訊直觀形象,簡潔明瞭,更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不足之處有:

  1、在知識點間的過渡上,語言設計組織不夠精煉,過渡不太自然。

  2、在進行探究時,沒有給學生提供活體材料,讓學生觀察鳥類的飛行。

  3、在探究活動結束,概括鳥類特徵之間的過渡太突然。

  4、在學生的展示中,由於時間所限,參與展示的學生人數較少。

  5、在新課結束時,知識的整合方式有待改進。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從書中學,從同行中學,從實踐中學,努力提升自己。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7

  在生物教學中,首先就是研究教材,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以後的教學中,通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

  生物課堂是和生活緊密聯絡的一門學科,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能得出很多的結論,它本身就是一門研究自然的學科,所以要求生物老師要注意觀察身邊的各種現象,更重要的是也要培養學生這種能力。生物教學是靈活的,課堂上,學生應該是活躍的,我們要把握整個課堂,適當地激發學生的思維,多讓學生來用身邊的例子進行討論,自己得出結論。紮紮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講清生物的各個概念、含義、特性等,充分利用課件、實物。

  在教法上,應儘量靈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結構設定內容特點、課型特徵以及學生的基礎、興趣情況和實際教學環境,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知識方法教育要靈活,在課堂上,應根據不同的課型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思維方法訓練要靈活,在解決生物問題過程中,引導學生,從不角度、不同側面去分析問題,做到有目的對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

  生物課後教學反思 篇18

  我從事生物教學也有好幾年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收穫。也經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反思。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哪些不足,有哪些地方是可以改進的。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透過這幾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

  第一:我認為必須從教學實踐出發

  分析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會合作學習,獨立完成作業,讓新課程理念下的生課堂充滿生機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一個支配者的權威地位,向生物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轉換,表面上看似乎壓縮了教師的“空間”,實際上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生物教學只是告訴學生“是什麼”和“如何做”就行了。現在則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經歷生物知識的形成和應用的過程,並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二:初中生物科學的教學物件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

  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教育,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直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的。在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我會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講拒絕毒這一講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毒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第三: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

  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第四: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問題為主線,透過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的目的。眾所周知,生物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被公認為“鍛鍊思維的體操”。

  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就成了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總是以“問題中心”的心理參與學習活動的,教學過程也就是解決有關問題的過程。透過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產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智力活動達到最佳啟用狀態並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誘發思維、引導思路,交給學生如何思維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