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語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內容,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理解和自己喜歡的遊戲;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請求、願望、感情和需要等;
3.藉助繪本內容引發大家勇於表達。
重點難點
1.解繪本內容,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理解和自己喜歡的遊戲;
2.會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請求、願望、感情和需要等;
活動準備繪本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入出題。
(一)引導語:呀!這是誰?她這是怎麼了?
幼兒 A:這是小朋友
幼兒 B:她不開心了
幼兒 C:她好像在哭
幼兒 D:她是被批評了麼?
二、傾聽繪本,理解內容
(一)引導語: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位小朋友到底怎麼了。
(二)播放繪本圖片,教師講述繪本。
(三)對繪本內容進行討論。
1.引導語:剛剛圖片中的小朋友發生了什麼?
幼兒 A:她做錯了事情,但是她不敢說出來
幼兒 B:她尿床了,不敢告訴老師
幼兒 C:她把秘密藏在肚子裡面,所以肚子不舒服
幼兒 D:她最後說出來了,肚子就好了,老師好像喜歡她的
2.引導語:原來是這樣,如果是你們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們會怎麼做?
幼兒 A:有什麼事情就跟老師說,不然會難受
幼兒 B:有什麼就說出來,不害怕
幼兒 C:我會勇敢的說出來
幼 兒 D:我會跟老師說我褲子溼 了,要換褲子
3.小結:哇塞!你們真棒!好勇敢呀!所以我們有什麼事情要勇敢的跟老師說,不要害怕,做一個棒棒的小朋友!
三、我敢說、我會說
(一)我的好朋友
1.引導語:我的好朋友是小白,我喜歡和她一起跳繩;你們的好朋友是誰?你
喜歡和她做什麼?
幼兒 A:我的好朋友是桐桐,我喜歡和她一起玩滑滑梯幼兒 B:是睿睿,我們喜歡玩奧特曼
幼兒 C:我喜歡和東東一起玩皮球
幼兒 D:我最喜歡跟瑤瑤一起玩大魚吃小魚的遊戲了
(二)勇敢的我
1.引導語:等會我們就要去外面玩遊戲了,你們有什麼想要跟老師說的麼?
幼兒 A:老師,我喜歡玩滑滑梯,我們可以去玩滑滑梯麼?
幼兒 B:老師,我想玩沙子幼兒
C:老師,我想玩羊角球
幼 兒 D: 老 師 , 我 想 去 玩 轉 山 洞 , 可 以 嗎 ?
2.教師小結:你們看,你們說出來了老師就知道你的想法了,如果不說出來老
師就不知道原來你們喜歡玩那些遊戲,勇敢說出來的小朋友真棒! 幼兒 A:老師,我敢說
幼兒 B:老師,我也敢說出來四、活動結束
現在我們一起找到我們的好朋友拉拉手排隊去玩遊戲吧!
活動總結
活動過程流暢,內容由淺入深,整個活動能達到活動的目標;一開始出示圖片匯入主題引起了小朋友的好奇和思考,就有了後面的一起去探索、討論、解決問題, 一步步的深入學習內容,讓小朋友懂得有事情事情要勇於說出來;但活動過於簡單,如果再加入一些互動小遊戲會有更精彩的效果。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2
一、活動目標:
1.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夠根據故事情節模仿各種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二、活動準備: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蘿蔔胸飾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教師出示蘿蔔頭飾,引出故事主題。
教師:看,這是什麼啊?(教師出示蘿蔔頭飾)
教師:這個啊是昨天有一個老公公種的一個蘿蔔,老公公每天都給它澆水、施肥、蘿蔔越長越大。後來啊老公公想把蘿蔔拔出來,可是怎麼拔也拔不動,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們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現在啊,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就是有關這個蘿蔔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聽?
(二)展開部分
(1)教師操作手套娃娃,講述故事,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回答。
教師:老公公蘿蔔呀拔不動,我們看看,老公公會用什麼辦法拔蘿蔔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黃狗、小花貓、小老鼠)
教師:最後蘿蔔拔出來了沒有啊?那是怎麼樣拔出來的呢?有誰一起拔的啊?
教師:這麼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講故事,請個別小朋友用手套娃娃進行故事表演
教師:那好,那我們現在也一起來拔拔這個蘿蔔好不好?我請一個小朋友來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師請個別小朋友上來表演,請小朋友試著和老師一起講,主要掌握“XX來拉,來拉” “‘嗨喲,嗨喲’拔呀拔,還是拔不動”這兩個句子)
教師小結: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這個蘿蔔啊?那好,現在啊,我們大家一起來把這個蘿蔔拔出來!(教師引導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這個故事)
(三)結束部分
教師引導全部幼兒一起表演故事。
教師:這麼大的蘿蔔,小朋友們有沒有拔出來啊?蘿蔔拔出來了小朋友們開心嗎?
四、活動延伸: 將手套娃娃放進語言區,幼兒可以在那裡繼續邊用 手套娃娃自己表演並講述故事情節。
(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教學反思:
《拔蘿蔔》是一個趣味性與表演性相結合故事,它是將人物和動物串連起來以此 來引發幼兒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發現小班孩子最喜歡不僅能表演又很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所以我就設計了這節課。
課的一開始我便先出示一個教具大蘿蔔,它是用一塊紅色的扣地板做的,葉子是用綠色的及時帖做好的,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呀?他們一看就說是個蘿蔔,我接著又問是這個蘿蔔是什麼樣的啊,小朋友便開始說,紅紅的、大大的……。接著我便帶上老公公的頭飾。裝成老公公的樣子,一邊拔一邊說:“這個蘿蔔這麼大,怎麼也拔不動?誰來幫幫我呀!”許多小朋友說:“我來幫助您吧!”我便開始引出故事的開頭。我先出現大蘿蔔和老爺爺,接著便出現了老婆婆、小狗兒、小花貓、小耗子的形象。看完後,我便以問題的形式開始問幼兒,“故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去幫老爺爺的啊?”幼兒能把大部分的人物給說出來,“那誰先去的呢?接著又去了誰?還有誰啊?”透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來激發幼兒的回憶,並再次完整的欣賞故事,讓幼兒帶著問題帶著思考來聽故事,以此來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在第二遍的傾聽中,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基本能回答出來了,而且興趣依然很高漲。
接下來,便請幼兒來表演了,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孩子們一聽自己將要表演故事中的角色,高興的不得了,都圍上來要玩 。 幼兒們在表演環節使這節課達到一個高潮 ,而且透過自己玩“拔蘿蔔”遊戲,使孩子們懂得有些事情光一個人努力是不行的,要靠大家配合,才能做成一個人不能做成的事情。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3
語言活動詩歌《家》此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並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鬆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透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資料;透過談話法幫忙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潛力;透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透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到達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忙幼兒理解詩歌資料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忙、多鍛鍊那些口語表達潛力差的幼兒。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4
在整個活動中,我以“媽媽帶寶寶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讓幼兒在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遊戲環境中玩玩學學。整個活動幼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不同的形式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濃厚。
但是在第一環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妥,我以媽媽帶寶寶遊戲的形式,在音樂聲中作鳥飛,魚遊,兔跳,鹿跑的動作,並且邊學邊引導幼兒說:“拍拍翅膀飛呀飛”、“搖搖尾巴游呀遊”等等。目的是為了讓幼兒學念兒歌,因為這些都是兒歌裡的句子。
活動後我才意識到自己的思維是有侷限的,活動的目的性太強,沒有讓幼兒充分發揮自主性,讓他們根據自己對各種動物的理解,來進行模仿,表達表現,完全是跟著教師做動作。雖然兒歌中的句子時熟悉了,但是如果能先讓幼兒自由表現,然後再用兒歌中的.句子對幼兒的動作概括,可能效果會更好!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所表現的美好意境。
2、學習句型“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並嘗試仿編。
3、體驗媽媽和娃娃之間的親情。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重難點:
學習句型“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
對“我來當你的好娃娃,給你××”,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
2、多媒體活動室。
活動過程:
一、談話,喚起已有經驗,我們都有媽媽,媽媽喜歡你嗎?你愛媽媽嗎?你會給媽媽做什麼事?
小結: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會用各種方式愛媽媽。
二、理解學習詩歌。
1、(出示ppt圖片1)大樹媽媽也喜歡娃娃,她有哪些娃娃呢?(猜一猜)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詩歌《大樹媽媽》。2、(出示課件ppt圖片2)教師配樂朗誦《大樹媽媽》。
3、提問:誰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分別出示ppt圖片3)
小鳥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小鳥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松鼠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松鼠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星星對大樹媽媽說什麼?為什麼星星來當大樹媽媽的娃娃?
4、完整朗誦。
三、仿編詩歌。
還有誰來當娃娃?他會對大樹媽媽說什麼?
四、活動結束
大樹媽媽有這麼多的好娃娃可真高興!看,還有許多娃娃都搶著來做大樹媽媽的娃娃。幼兒討論:教師給出的更多的娃娃。
小朋友也要做媽媽的好娃娃啊!跟著音樂(只要媽媽露笑臉)模仿給媽媽捶捶背、揉揉肩、抱一抱等。讓孩子進一步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及自己對媽媽的愛。
教學實踐反思:
優點:在整個課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恰當的輔助學習工具——課件;給幼兒提供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提出幾個關鍵性的問題,鼓勵幼兒回答;大部分的時間給了幼兒教師只起引導作用。活動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給每位幼兒發言的機會,幼兒的想象思維得到發展、對媽媽依戀的情感也得到了宣洩、語言完整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時也能感受到孩子們能較長時間地傾聽詩歌內容及同伴講話,對目標完成較好。
不足:1、在活動中有一位幼兒,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跑到我身邊說:“老師我們要幹什麼?”我及於關注我提出的問題:“猜猜大樹媽媽有哪些娃娃?”只是抱了抱、摸了摸這孩子的頭,孩子看我不太理睬她便坐回座位上了。我在處理教育活動中的突發事件不能做到靈活處理,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
2、由於這次活動是限時講課。(小班15分鐘)我擔心超時在活動結束環節收的太急,沒有ppt中飛機、太陽等娃娃較好延伸。
3、活動結束環節中教師給出的娃娃拓展的空間可以延伸到水、水裡的動物、樓房、汽車等更多領域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6
這首兒歌,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比較能激發小班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的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豐富,他們只能聽懂淺顯的語言,喜歡聽有重複情節的故事,易於接受富有童趣的文學作品,在聽懂的基礎上學習一些簡單的文學語言,並逐漸遷移到生活中。“春雨”是幼兒已經觀察過的想象,活動中透過讓幼兒在聽聽、說說、做做中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首先以聽錄音引出“小雨”,落下來的聲音,再透過讓幼兒說小雨點會落在什麼地方再出示圖片欣賞,理解內容。美麗的畫面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充分講述表達的機會,並且教師透過引導讓幼兒將看到的、聽到的或想象到的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藉助動作、表情等等把幼兒的思維引入詩歌豐富的內涵中去,幫助幼兒把描述的口頭語逐步轉化為生動的書面語言,為下一個環節——幼兒學習詩歌打下基礎。在學習的詩歌的這一環節,讓幼兒邊唸詩歌邊做動作促進他們更快、更好地記憶。
不足,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是安排幼兒在學會朗誦詩歌的基礎上學習簡單的仿編,但是有由於幼兒生活經驗的缺乏,幼兒仿編還是比較有困難的,因此,這個環節可以安排到第二課時。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7
一、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欣賞散文。
2、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鑽、瞧。
3、體驗坐火車時感知的春天景色。
二、活動準備:
1、散文:《坐火車》
2、課件:麥苗田圖片、油菜花圖片、山洞圖片。
3、增加其他景色的圖片,創設情境。
三、活動過程:
1、遊戲:坐火車。
——“嘿嘿!我的火車就要開!”“開到哪裡去?”
——老師帶幼兒一起玩“開火車”的遊戲:分別出示散文《坐火車》中相對應句子中的圖片。“開到綠油油的麥苗那裡去”、“開到金黃色的油菜花那裡去”、“開到山洞那裡去”。
——引導幼兒感受如“開到雪白雪白的雪山那裡去”,“開到蔚藍蔚藍的大海那裡去”,為幼兒的替換散文語句打好基礎。
2、欣賞散文。
——火車到站了,我們把剛才看到的寫成了一首兒歌。教師配樂朗誦散文。
——坐在火車上我們都看到什麼?學習詞語:綠油油、金黃色、鑽、瞧。
——為什麼會什麼也看不見呢?
——幼兒邊坐火車,看掛圖、鑽“山洞”邊再次欣賞散文,教師引導幼兒學說“一會兒是……一會兒是……”的語句。
3、讓幼兒試著把在戶外觀察到的風景能嘗試著替換散文中的詞句。
活動反思
第二課時我讓幼兒把小椅子排成火車狀,讓幼兒邊開火車邊欣賞散文。首先讓幼兒說說自己所瞭解的火車的特點:長長的,一節一節的,在開時還有聲音;其次讓幼兒開著火車觀察春天,引導幼兒關注教室裡佈置的圖片:“綠油油的麥苗”,“金黃色的油菜花”。在學習散文時,根據散文的順序出示圖片,讓幼兒能更好的學習詞語,再讓幼兒說說喜歡文中的那一句話,加深對文中詞語的學習。幼兒在學習時由於有了一定的情境,所以學習散文及詞語時掌握較快,不過大多數孩子急於表達,而不能說完整句,今後活動中應多讓孩子鍛鍊說的機會,多說,多講,發展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8
設計意圖
汽車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馬路上的大巴車、灑水車、消防車、救護車、挖掘機……都會引起孩子們的注意。《指南》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用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們針對孩子的興趣點和需要,引導孩子積極探索與發現汽車的奧秘,本月我班主題為《汽車總動員》,透過這一主題的開展,孩子在對“汽車”已有的經驗上,能運用看、說、做等多感官的學習去感知汽車的種類,各式汽車的外形和簡單結構,並能自己動手製作汽車,為了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推進主題程序,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怪車軲轆轆”,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欣賞、理解和學說短名,提高幼兒語言的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在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基礎上學說短句:軲轆轆,軲轆轆,這是 XX車。
重點難點
1.喜歡聽故事,能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2.會說短句“軲轆轆,軲轆轆,這是 XX 車。”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水果圖片 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傾聽興趣
1.師幼跟著歌曲《汽車開來了》做律動進入活動室。
2.美麗的森林到了,我們把車停好坐下來吧!
3.你剛剛是開什麼車到森林裡來的?
師:你們知道嗎,今天森林裡出現了怪汽車,為什麼奇怪呢?這是個小秘密,今天我帶來了個故事《怪車軲轆轆》,聽了故事你就知道為什麼是怪汽車了!
二、基本部分
(一)理解故事大致情節
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第一遍,幫助幼兒瞭解故事的大致情節並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故事裡面都有誰呢?
3.你知道了故事裡面的汽車為什麼奇怪了嗎? 理解故事主要情節
提問②它們在森林裡發現了什麼?
幼:它們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
提問③小猴子、小貓和小兔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會怎麼做?
(二)傾聽故事內容,理解“怪汽車”
1.播放 PPT(講述至“小兔想把蘿蔔變成蘿蔔房子”時) 提問①小動物們是怎樣把西瓜、南瓜和蘿蔔帶回家的?
2.播放 PPT(講述至第 8 頁)
提問②誰來了,狐狸警察說了什麼?為什麼馬路上不能滾東西呢?
小結:馬路上有許多車,車來車往,不能隨便在馬路上行走,更不能在馬路上滾東西了,這樣會發生交通事故,很危險。
提問③不能把心愛的西瓜、南瓜、蘿蔔滾回去,是誰想到了好辦法? 想到了一個什麼辦法把西瓜、南瓜、蘿蔔運回去?
4.播放 PPT(講述至最後)
提問④狐狸警察看見了動物們的汽車會說什麼呢
師:原來狐狸警察看到西瓜車在馬路上開很奇怪,心想:這是什麼車喲, 好奇怪的樣子,我怎麼從來都沒看見過呢?
5.幼兒學說短句
師:我們一起來告訴狐狸警察這是什麼車吧。
引導幼兒學說: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西瓜車;軲轆轆,軲轆轆,這是南瓜車;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蘿蔔車
6.幼兒操作變出怪汽車,鞏固練習短句師:你想不想變出一輛怪汽車?
幼:想
教師出示沒有車輪的西瓜車、南瓜車、蘿蔔車和輪子,教師先示範操作給西瓜貼上上輪子,並引導孩子在教師操作的時候一起說短句
師:我先幫小猴子變一輛西瓜車,但是小朋友要注意哦,在我變汽車的時候, 你們要用整齊又好聽的聲音幫我加油,要說: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西瓜車, 這樣我才能變得又快又好喲。大家一起先練習一遍——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西瓜車。
(1)教師操作,幼兒說短句加油。師:你想幫助誰變一輛什麼車呢?
(2)請幼兒操作,請 3——4 個幼兒自由選擇一輛車貼上上輪子。教師引導幼兒一起用整齊好聽的聲音說短句為操作的幼兒加油。
(三)師幼共述《怪車軲轆轆》,深入瞭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帶來的趣味性。
提問①你喜歡怪汽車嗎?
提問②你喜歡誰的什麼車?為什麼?
1.師幼共述故事
師:我們再來講一遍故事《怪車軲轆轆》,小動物們說了,這一次講故事可不能讓老師一個人講,要珊瑚班的小朋友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講,誰講的最認真,小動物要送他一輛有趣的怪汽車。
2.用短句“軲轆轆,軲轆轆,這是 xx 車”和同伴說一說自己的是什麼怪汽車,進行短句創編。
師:咦,小猴子覺得老師講的故事很好聽,小猴子送了我一輛有趣的怪汽車: 軲轆轆,軲轆轆,這是西瓜車。你們覺得你們剛才講的好不好?
幼:好!
師:所以呀,小動物給了你們驚喜,給每個小朋友送了一輛怪汽車,你們轉過頭去看看吧,跟旁邊的好朋友說一說,軲轆轆,軲轆轆,這是什麼車。四、活動結束:
我們開著怪汽車出去玩吧!軲轆轆,軲轆轆,開著 XX 車。附故事:怪車軲轆轆
今天森林裡真熱鬧,小兔、小貓和小猴子也來玩了,它們在森林裡發現了西瓜、南瓜和蘿蔔。小猴子想把西瓜帶回家變成一座西瓜房子, 小貓想把南瓜變成南瓜房子,小兔想把蘿蔔變成蘿蔔房子,它們就滾著
“房子”在馬路上走。狐狸警察看見了,說:“停!停!馬路上不能滾東西。” 哎呀,那可怎麼辦呢?怎樣才能把西瓜、南瓜和蘿蔔帶回家呢?小猴子想了一個辦法,它想如果把西瓜變成汽車就好了。它在西瓜上裝上輪子, 把西瓜變成了西瓜車。小貓把南瓜變成了南瓜車,小兔把蘿蔔變成了蘿蔔車。它們開著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活動總結活動反思:
(一)從活動設計來源來講,本次活動是在班級主題《汽車總動員》下開展的主題活動,孩子們在前期開展的活動中對汽車非常感興趣,幼兒在主題活動下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有了與同伴交流的強烈意願,同時 3——4 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他們對於有一定故事情節以及人物變化的文學作品有了很濃厚的興趣,並願意模仿其中的人物對話,學習有一定句式的短句,因此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及濃厚的興趣以及幼兒的語言發展需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怪車軲轆轆》,符合《指南》“教師應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用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的精神。
(二)從環節設計來看,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第一遍通述故事,幫助孩子大致瞭解故事情節;第二遍結合幻燈片分段講述故事,並學習短句;第三個環節師幼共述故事,深入理解故事,並鞏固短句的講述。我設計意圖為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幼兒在每個環節中說的興趣也是由淺入深,我的提問還是比較有效的調動了幼兒想說願說大膽的興趣。
(三)從目標達成來看,本次活動兩個目標,一個是理解故事情節,一個是學說短句,我的每個環節的設計包括結束部分都是圍繞目標開展的,目標達成還是比較好,比較成功。
(四)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在第二個環節幼兒操作教具“變怪汽車”的環節中,我讓孩子自己拿車自己粘車輪,我的材料擺放沒有設計好,導致操作的時候浪費了時間,如果我把車用磁鐵固定在黑板上,孩子上來就那輪子直接粘上,這樣就可以節約時間,還可以多請幾個幼兒來操作激發孩子說的興趣;
2.在提問的時候,我的語言應該更簡潔明瞭一些,孩子吸收資訊會更準確
3.在孩子回答問題後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有效回應這樣會更好的鼓勵孩子們大膽的說。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9
今天這次活動我看到自己許多的不足。本次教研組選擇了這節課,而且在教研活動時大家給我提了意見。但在實際活動時,我採用了電腦上的一節優質教案可能這節教案不適合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最主要的是我在上課時,思緒較亂,各個環節處理的也不好。
特別是午睡室所有窗簾拉上,空間小,幼兒人數多,裡面太悶熱,幼兒在裡面坐不住,我也熱,加上副園長在,我也緊張,後來根本不知道孩子講些什麼,自己的整個環節也亂成一團。其次是在PPT播放時也存在問題,特別是這節課有個小朋友聽過這個故事。整個活動他都知道,以至於我在開展活動時不知所措。總之以後我要多研究教材,接受大家的意見,總結經驗,爭取以後有所進步。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0
活動選取的材料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好餓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現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在活動中孩子能大致說出水果的名稱或者是顏色,於是教孩子們一些新的詞,如:紅紅的,黃黃的,彎彎的等,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在整個活動中,除了語言領域的表達講述,還滲透了其他領域的元素。如:科學,一共出現了多少水果,以數序的形式讓幼兒理解。藝術:讓小朋友學著小蛇張大嘴巴,“啊嗚”吃東西的樣子,把孩子的興趣帶到了極高點。社會、健康:“你覺得小蛇這樣吃東西,好嗎?你會怎麼吃東西?”幼兒回答“應該洗乾淨,剝皮,一口一口吃!”在故事中教育了幼兒如何正確的飲食方法。
《好餓的小蛇》活動一改我往日對於閱讀活動形式單一、呆板的閱讀方法,以幻燈的形式和幼兒共同閱讀,整個活動在一種輕鬆、有趣、和諧的環境下有序、有效的進行。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觀察、猜測和想象。由此產生了能使幼兒參與互動的話題內容,在理解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適宜的回應,如重複、解釋、追問等,將語言領域的指導要點發揮到了極致,使師幼之間始終保持著積極而有效的互動,既引導幼兒感受到誇張、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提升了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較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提高了幼兒的主動性。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1
活動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發現畫面的變化和圖片間的聯絡,並學著按序排放圖片。
2、瞭解小樹成長的過程,並能用簡單的語句講述。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小圖片,一套大圖片。
2、展臺活動過程1、激趣引疑。
(1)教師在展臺上展出一棵高大的樹,並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
(2)高高的大樹小時侯又是怎樣的呢?2、幼兒自由觀察圖片,並按序排放。再桌上的小筐裡放著小樹長大的照片,讓我們一起看看、排排,然後想想樹兒是怎樣長大的?
(3)提供幼兒人手一套圖片,請幼兒仔細看看,並按照順序排放圖片。
(4)請個別幼兒來排放大圖片,並說說這樣排的理由。
3、教師邊在展臺上展出《小樹長大的》圖片,邊放故事錄音。提問:到底小樹是怎樣長大的呢? 4、教師請幼兒蹲下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故事表演,自然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小班語言活動《小樹長大了》是一則排圖講述,它由四幅圖片組成的,它簡單再現了小樹成長的過程,畫面的變化較為顯著,圖片間的聯絡容易發現,很適合小班孩子觀察講述,但在具體過程的實施中我也深有體會,現在我邊講環節邊對本次活動進行反思。
第一環節:激趣引疑我利用展臺在大螢幕上展出一棵高高大的蘋果樹,讓幼兒說說這是什麼?並引出高高的大樹小時候又是怎樣的呢?自然進入第二個環節。
第二個環節: 幼兒自己拿出小樹長大的四幅小照片,自由觀察並按序排放。孩子們此時興趣盎然,都能認真觀察圖片,部分孩子能正確按序排放,並能簡單說出理由。
第三個環節:我邊放故事錄音,邊讓幼兒看大螢幕,讓幼兒從視覺和聽覺上進一步理解小樹長大的詳細過程,緊接著我讓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臺大膽講一講,小樹長大的故事,但此環節存在問題有:
1、臺上的幼兒講時臺下的幼兒在玩自己的小圖片,孩子注意力已開始分散。
2、臺上幼兒不敢在集體中大膽發言,這與小班幼兒交談能力比較差有直接原因,因此出現教師在臺上極力啟發講故事的幼兒,而臺下幼兒不注意傾聽。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而我在組織過程中一直讓孩子手裡拿著小圖片,沒有給孩子說的機會,形式單一,孩子失去了興趣,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應多給孩子提供 說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說,使他們的語言在實際運用中獲得發展。《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活動應動靜交替,所以在最後為了鞏固所學內容,我讓孩子都變成一棵小種子來進行簡單的表演故事,一來達到動靜交替,二來鞏固了故事內容,幼兒興趣性高,自然結束本次活動。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2
《摘果子》這一活動運用了我們自行設計製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這一課件以小猴與小朋友做遊戲的形式展開並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遊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為幼兒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
透過這一活動的開展,我發現多媒體系統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解決難點的有效途徑且每一部分結構緊湊,使幼兒在動眼、動手、動腦與動口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鞏固記憶,發揮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3
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閱讀故事,感受毛毛蟲變蝴蝶的神奇。 能有興趣地觀察畫面,樂意講述畫面的內容,欣賞畫面造型美和色彩美。閱讀過程中樂意點數,對故事中的數量關係感興趣。因此對於這樣一個活動我是以早期閱讀的形式來進行的。我首先先將書本發下去,讓幼兒自己來閱讀將自己感興趣的一頁留出來大家一起討論。大部分的幼兒都對毛毛蟲吃了很多東西的那一頁非常好奇。為什麼毛毛蟲肚子裡面會有這麼多的食物。因此,我就將這一副圖畫掛到黑板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在看清楚這幅圖片以後,幼兒對於這個故事的好奇心又更加的強烈了。所以,我就開始講述這個故事。經過前面的鋪墊,再加上誇張的聲音和動作,深深吸引了幼兒。他們很快就進入情境,於是,和他們一起伸出食指,變成毛毛蟲吃東西,聽故事的時候都非常的認真。在點數的這個環節,幼兒比較難理解星期一到星期天的迴圈關係,雖然知道毛毛蟲吃了哪些東西,但是卻弄不清是在什麼時候吃的。當說到毛毛蟲為自己蓋了一座小房子,名字叫做繭,最後從裡面爬出來的是蝴蝶的時候,我發現每個幼兒臉上都露出一副驚奇的表情,但是我卻沒有對幼兒的驚奇的事物作出相應的解釋,直接帶了過去,我覺得這個環節我可以拿出繭的照片讓幼兒來觀察一下,滿足其好奇心。
最後,我請幼兒上來用肢體語言來表演毛毛蟲從卵變為蝴蝶的過程,再請大家集體表演,以來鞏固毛毛蟲變蝴蝶這個知識難點。這個活動初步的激發了幼兒喜歡閱讀圖畫書的動機和興趣,培養幼兒閱讀的習慣。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透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
2、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有一隻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便要去找太陽。
它來到屋子裡,指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燈籠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呢!”
小兔子來到菜園裡,看見三個紅紅的圓圓的蘿蔔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三個紅蘿蔔,太陽在天上呢!”
小兔子抬起頭,看見天上飄著紅紅的、圓圓的大氣球,問:“媽媽,這是太陽嗎?”媽媽說:“不,這是氣球……。”
真急人,太陽到底在哪呀?
媽媽說:“瞧,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光呢!”小兔子順著媽媽的手指處,仰起了頭,大聲叫:“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作品賞析:
這是一篇充滿喜趣的小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這隻活潑、可愛的小兔子,對生活、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愛探求,可又總是鬧錯。
作品不是簡單地將“太陽是什麼樣的”答案直接告訴幼兒,而是透過小兔子的一次次出錯,自然地使小讀者理解這個開始便提出的問題。當小兔子焦急地喊出“太陽到底在哪兒呀?”時,作品將小兔子可愛的形象生動地呈現在幼兒面前。
由於內容簡單,易於理解,可放在小班上學期進行教學。
活動反思:
孩子們經常能在天上看見太陽,但是太陽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對於小班孩子來說,受其語言能力發展的限制,還不能很好的描述出來。在本次活動中,我們藉助於故事《小兔子找太陽》,讓孩子們用較形象完整的語言來描述太陽的特徵。故事中小兔子是孩子們都熟悉的動物形象,而且班級孩子對三以內的數量、紅色、圓形及方位名稱都具有一定的感知經驗,再運用直觀的圖片進行輔助教學,更易於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透過本次活動,不但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豐富詞句,激發其關注周圍事物的色、形的興趣,還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小班語言教學反思15
語言活動《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內容簡潔易懂,天真童趣。故事中的動物朋友都是幼兒所喜歡和熟悉的,有小鳥、小猴子、大象、蛇、鱷魚、海豹和小老鼠。我在活動中也重點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邊看圖邊想想、說說小動物摘果子的方法,從而來了解不同動物摘果子的不同的方法,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想想能力。
活動中,我採用了明暗兩條主線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一條是:觀察有哪些小動物來摘果子?是怎樣摘果子的?並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來學一學,理解動詞:銜、卷、咬、摘、掃,幫助他們梳理小動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條是:引導幼兒觀察果子的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小鳥摘掉了一個、大象捲走了一個、蛇咬掉了一個,果子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到最後剩幾個?在這一過程中同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下的小老鼠表情的變化,如:當小鳥、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樣?它做了什麼動作?後來小猴子、鱷魚也來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樣表現的?從小老鼠表情的變化中,讓幼兒瞭解它心理著急、特別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種急切的心理。
當然,在故事的最後:當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樹下一起吃蘋果時,我對幼兒進行了分享教育,體現了繪本教學的人文內涵。
整個活動下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就是整個活動讓人感覺起伏不是很大,幼兒在故事表演的時候不是很投入;環節與環節之間的過渡處理得
不是很好,下次再進行活動時還需要進一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