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 篇1
《宇宙的另一邊》是陳詩哥寫的,他用充滿童趣的故事,帶領孩子們進入夢幻而富有哲理的童話世界。故事的脈絡十分清晰,先總寫了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再分寫宇宙的另一邊與這一邊的不同之處。因此,教學設計時,我圍繞總——分的思路來設計本課,重點圍繞宇宙的另一邊上課時的情景進行展開,由於與學生的生活較為貼切,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完全打開了思路。
這篇課文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篇,整個單元是習作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展開,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且將自己的想象寫到文章中去。回顧自己的授課過程,有做的好的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在整篇課文的學習中,我比較注重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運用音樂創設情境,將學生很快帶入課堂。多媒體音訊朗讀課文,既給學生新鮮的感受,又進行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融入輕鬆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感受課文想象的神奇有趣之後,我結合課後第二題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根據“宇宙的另一邊,是這一邊的倒影”這一特點,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想象,還根據課文中的加法和乘法,繼續想象了宇宙另一邊的減法和除法可能是什麼樣子的。並且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象整理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為本單元的習作做鋪墊。我在課件中設計了多處需要想象的地方,憑藉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將學生無法親身體驗的場面完美地展現在眼前,透過圖片、音樂、小影片引導學生透過口語來表達出自己的想象,學生大都參與其中,並且積極性比較高。到了文章的最後,考慮到本單元是習作單元,於是我讓學生課下繼續放飛想象,做個小練筆,這樣也提高了寫作的能力,層層遞進,繼續為完成單元目標做鋪墊。對於文章中需要總結的地方,引導學生來總結,我伺機點撥,這樣更好地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重、難點。
當然,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注意各個環節時間的控制。給學生留的想象說話時間不是很充足,個別學生沒有表達的機會。還有課件可以做得更豐富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學得更輕鬆。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 篇2
本課教學聚焦單元語文要素“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讓課文學習與“交流平臺”巧妙融合,做到了主線清晰,板塊分明。以課文作為例子,引導學生學方法,明方法,用方法,有層次地完成了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
1.入情入境,體驗想象之奇趣。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重在表達方法的學習。圍繞“想象”這一語文要素,結合課後思考題“課文寫了宇宙另一邊的哪些秘密”,抓住課文重點自然段,引領學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內容,自主交流有意思的地方,感受想象的奇趣,體會特定故事情境中想象帶來的表達效果,學習想象的方法。
2.順應思路,激發想象之潛能。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髮現文字表達的“秘訣”——宇宙另一邊發生的事情和宇宙這一邊的恰恰相反,即反著想。然後,挖掘文字空白,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展開想象:在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呢?利用課文的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啟發學生髮散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膽交流,在頭腦風暴中激發想象的潛能,習得想象的方法。
3.拓展閱讀,創新想象之視角。本課採用“1+X”的教學思路,立足表達方法的學習,拓寬學生的想象視角,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進一步為學生提供想象角度、方法上的借鑑,切實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 篇3
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教學中,透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提出“課文主要寫了宇宙另一邊的哪些秘密?”從而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
不足之處:如何讓學生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序地教學,是今後應該注意到的。
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能夠將生活和想象結合,組織語言,進行想象力訓練。出示課件圖片、文中幫助學生理解文字,體會文章豐富的想象力,還能引導學生拓展想象,提出了“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很好地對接文字,開發學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字的感情朗讀,每次分析一個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真正融入文字,實現與文字的對話。有效訓練了學生感情朗讀能力。
不足之處:今後的課堂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善於表揚鼓勵學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宇宙的另一邊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教學聚焦單元語文要素“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讓課文學習與“交流平臺”巧妙融合,做到了主線清晰,板塊分明。教學中我以課文作為例子,引導學生圍繞“想象”這個主題展開,透過讀一讀、說一說、寫一寫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並且記錄下來,有層次地完成了本課的核心教學目標。
1.入情入境,重溫想象之奇趣。習作單元精讀課文的教學,重在表達方法的學習。在“讀一讀”教學環節,緊緊圍繞“想象”這一語文要素,結合課後思考題“課文寫了宇宙另一邊的哪些秘密”,抓住課文重點自然段,透過師生對讀、個別讀等方式,引領學生再次回顧文字內容。在重溫關於“習作”的想象教學環節,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文字片段,透過空靈音樂的渲染,孩子們在閉眼想象中,感受作者獨特的想象方法,感受想象的奇趣。
2.順應思路,激發想象之潛能。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引導學生髮現文字表達的“秘訣”,宇宙另一邊發生的事情和宇宙的這一邊恰恰相反,即反著想。同時,想象並不是毫無依據,無論想象多麼天馬行空,它還是來源於生活,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多種可能性。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我創設乘坐“想象號”飛船的情景進入宇宙的另一邊,結合課後習題第二題,挖掘文字空白,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展開想象:在宇宙的另一邊還會有哪些秘密呢? 和同學交流,看誰想得更奇妙。啟發學生髮散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膽交流,在頭腦風暴中激發想象的潛能。並創設尋找新編《宇宙的另一邊》作者為情境,學生開啟課桌內學習單,及時記錄腦海中稍縱即逝的奇思妙想。
3.作家會面,創新想象之視角。課堂尾聲部分,透過播放作家陳詩哥講述《宇宙的另一邊》作品創作思路,進一步激發學生想象的興趣,拓寬學生的想象視角。推薦閱讀《星星小時候》《無疑山》等作品,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進一步為學生提供想象角度、方法上的借鑑,切實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